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希勒

經濟學希勒

發布時間:2020-11-29 14:31:21

㈠ 求經濟學基礎第七版 人民郵電出版社 布拉德利希勒 的課後習題答案

撒旦撒懶得看;離開時打開;skal的slad

㈡ 請問羅伯特希勒世界經濟學家裡排名第幾

這個沒有官方排名,更何況經濟學分支很多,每個人都有各自具體的研究方向。只能說席勒在金融市場、行為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不動產、統計方法以及市場道德判斷、公共選擇等方面研究比較深入。他拿諾貝爾獎,主要也是由於行為金融學方面的實際應用。

㈢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對比特幣看法如何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知名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最近接受了CNBC旗下Trading Nation欄目的采訪,並發表了對比特幣(BTC)的看法。他認為,比特幣可能是一個泡沫,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將會破滅或永遠消失。

最近,矽谷知名投資人Tim Draper預測到2022年比特幣價格可能達到25萬美元。

㈣ 跪求經濟學基礎第七版(布拉德利.希勒著)課後題答案 郵箱[email protected] 多謝各位大神啊!!!!!!

同求 LZ有了懇請給我郵箱發一份 謝謝 名字去掉字母 QQ郵箱

㈤ 最著名的經濟學家叫什麼名字

准確的說不止一個,而且年代也不同
制度經濟學創始人之一、諾獎得主科斯
凱恩斯

㈥ 羅伯特·希勒的研究方向

設計新的體制與市場,以進行大規模的風險管理和減少收入不均;指數調整法和通貨膨脹,社會安全,資產評估(包括金融資產和不動產),資產價格的時間序列特性和市場心理。
希勒在金融市場、行為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不動產、統計方法及市場道德判斷、公共選擇等方面貢獻良多,他長於運用數學分析和行為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研究投機市場中的價格波動;分析投機泡沫,尤其是證券和房地產市場泡沫;分析金融、保險、公共財政在普通民眾未來生活中的廣泛影響等。

㈦ 羅伯特·希勒的主要成就

希勒教授認為,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面臨許多實體經濟風險,例如經濟增長緩慢、失業率提高、通貨膨脹率升高乃至個別地區或工業部門的衰落,一個包含各種風險信息並能對這些信息進行及時處理的資料庫系統構成了金融新秩序的物質基礎。在這個超強資料庫的幫助下,全球市場中的所有交易風險以及各種獲利機會都會及時得到反應,並從此創造出新型的金融工具。然後人們通過在金融市場上交易這些新型工具來分散和化解這些實體經濟風險。
當年憑借基本面分析、以一部《非理性繁榮》准確預測了互聯網泡沫的羅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教授近來對全球主要股票市場進行了獨到的分析。通過數十年的歷史數據分析,Shiller教授發現,股票市場的總市值與該國GDP之比是一個良好的市場估值指標:當比率低於50%,市場顯著低估;比率介於50%-75%,市場溫和低估;比率在75%-90%時市場估值合理,高於90%則高估。當前A股市值僅佔去年GDP的45.2%,屬於顯著低估。對於市場預期收益率,教授根據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增速、分紅水平和股市估值變化等因素,得出中國股市的預期收益率為30.1%! 除了治學著書之外,席勒教授也樂於把他的理念應用於實踐。身為創始人之一,羅伯特教授還與艾倫·威斯先生共同創辦了卡魏施有限公司(Case Shiller Weiss,Inc),該公司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是一家致力於研究房地產市場中房地產價格指數以及自動估價模型的公司。
2002年,該公司由Fiserv收購並更名為Fiserv CSW。1999年,他還曾與艾倫·威斯先生建立了宏觀證券研究有限公司(Macro Securities Research LLC),該所擁有Macro Financial和Index Science兩家附屬機構,它以促進非尋常風險證券化為目標。
希勒在金融市場、行為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不動產、統計方法以及市場道德判斷、公共選擇等方面,著作頗豐。
1989年寫的《市場波動》(Market Volatility,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詳細論述了如何運用數學分析和行為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面對投機市場中的價格波動;1993年寫的《宏觀市場:建立管理社會最大經濟風險的機制》(Macro Markets: Creating Institutions for Managing Society』s Largest Economic Risks,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 提出了多種新的風險管理合同,如國民收入或不動產期貨合同,這將會引領一場適應現代人生活水平的風險管理領域的新的革命,此書獲得1996年 美國教師保險與年金協會-大學退休證券基金 (TIAA-CREF)薩繆爾森獎項;另一本書,他最為中國人所熟悉的《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2000年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2001年由百老匯圖書出版)介紹和分析了投機泡沫的有關內容,對1982年以來的證券和房地產市場做出了特別關注,並獲得了2000年共同基金(Commonfund)獎項,被紐約時報評為非科幻類最暢銷書,並於2005年以十五種文字出版了該書的第二版。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美國的股票市場在新經濟神話的刺激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狀態。在投資者高漲的投資熱情刺激之下,美國股票市場的道瓊斯指數、標准普爾500指數以及納斯達克指數不斷創造歷史新高。作為一名經濟學家,希勒教授以其敏銳的洞察力發現了這表面繁榮背後所隱藏的危機。
在2000年,希勒教授推出了一本面向大眾讀者的新書——《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2000年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其中譯本於2001年4月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在這本書中,希勒教授比較了美國近140年來股票市場市盈率(P/E)的變化情況,指出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美國股票市場指數大幅上漲是脫離實際經濟運行的反常現象。他進一步詳細的分析了導致這種非。然而就在這本書問世之際,美國股市發生了巨震,2000年3月初,道瓊斯指數在短短幾周之內由歷史最高點記錄11700點下跌了近20%,同時納斯達克指數也遭受了重創,由2000年3月24日的5078點跌至4月17日的3227點,其跌幅超過30%。
此時公眾對《非理性繁榮》興趣大增,爭相購買。與此同時,《商業周刊》、《紐約人》、《紐約時報》以及《金融時報》等媒體對此書也大加贊賞,紛紛發表正面評論。此書還被《紐約時報》》評為當年非小說類最暢銷書。而作者希勒教授也就此成為了媒體的寵兒,在短短的兩周之內,他頻頻在CNN、ABC以及PBC等電視網的王牌財經節目中露面。這本書書名的由來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希勒教授和他的一位同事向當時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匯報了他們對於股市的悲觀預期。兩天後,格林斯潘在那篇引起廣泛注意的著名演講中首次使用了「非理性預期」一詞來表示他對當時股票市場情況的擔心。
在《非理性繁榮》獲得成功之後,希勒又開始把目光投向一個更為宏觀也更為復雜的問題之上——那就是二十一世紀的金融應當向何處發展?在他即將出版的新書——《金融新秩序:二十一世紀的風險》中希勒教授給出了他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書中,希勒教授首先向世人提出了警告:當前的社會中對於股票市場存在著過度的迷信,每個人都在夢想著通過股票市場來賺取財富。然而,這種對股票市場的過分迷信只會助長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性。這本書主要分析了金融、保險、公共財政在我們未來生活中的廣泛影響,以八種文字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於2003、2004年兩度發行。
希勒的警告中包含這樣一個經常為世人所忽視的涵義——即股票市場是不穩定的,股價的時漲時落決定了人們不可能從其中獲得穩定的受益;同時由於股票市場吸引了人們過多的注意力,因而人們不可避免對於一些實體經濟中的因素缺乏必要的關注,比如說我們的人力資本給我們帶來的收入或者是自身擁有的房地產帶來的收入等。這些因素都屬於實體經濟的范疇,對我們生活質量有著更加深遠的影響。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深,這些實體經濟因素麵臨的風險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劇增大。通過《金融新秩序:二十一世紀的風險》這本書,羅伯特希勒以他的遠見卓識為我們提供化解這些實體經濟因素風險的葯方。
事實上,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有可能成為這些經濟不確定因素的犧牲品。這些實體經濟風險可能影響到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住宅、我們的社區乃至我們整個國家的經濟。
然而,我們目前的金融體系安排(我們也可以稱其為金融秩序)對於這些風險幾乎是無能為力的,因此他提出了六種方案,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高級金融理論來化解這些實體經濟風險,從而構建二十一世紀金融新秩序。在希勒教授的設想中,一個包含各種風險信息、並能夠對這些信息進行及時處理的資料庫系統構成了金融新秩序的物質基礎。在這個超強資料庫系統的幫助下,全球市場中的所有交易風險和以及各種獲利機會都會及時的得到反應,並從此創造出新型的金融工具。然後,人們通過在金融市場上交易這些新型金融工具,來分散和化解這些實體經濟風險。
希勒教授的這種設想類似於保險,這兩者都是通過金融交易讓更多的人來共同承擔風險,然而希勒教授要化解的風險都是當前的保險業不敢涉足的領域。這種大膽的想法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別忘了,在一個世紀之前,當時的人們不也是對財產保險和人壽保險的設想嗤之以鼻嗎?
這本書同樣也得到了經濟學理論界的一致好評,2001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稱贊這本書「無疑是在這個重要的領域內最重要的工作」,美國著名專欄作家比德伯恩斯坦則對希勒教授在書中表現出的經濟學技巧和非凡遠見贊不絕口。
然而最能夠給我們以啟發的評論則來自另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阿克爾洛夫,「在《金融新秩序》中,他(希勒教授)告訴我們金融新秩序是如何通過降低經濟中的不確定性來改善每一個人的狀況。無論是富有者,中產階級還是貧困者,他們都可以享受新金融秩序帶來的好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為我們指明了二十一世紀金融發展的方向。」
《金融與好的社會》是羅伯特·希勒的最新著作,可以說是羅伯特·希勒的集大成之作。首席執行官、投資經理、銀行家、投資銀行家、放貸者、交易員、做市商、保險商、市場設計者、金融工程師、衍生品供應商、律師、金融顧問、游說者、監管者、會計師、公共商品融資商、政策制定者,這些你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角色,在希勒的這本書里都會娓娓道來——你可以透徹地了解金融到底是怎麼回事了。這本書既不是對金融界的贊歌,也沒有痛陳金融弊病,而是把金融放在社會的大背景下,是非功過,自有客觀評述。
除了治學著書之外,希勒教授也樂於把他的理念應用於實踐。他目前是卡魏施有限公司(Case Shiller Weiss,Inc)的創始人之一 ,該公司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是一家專事經濟學研究和信息工作的公司;同時也是宏觀證券研究有限公司(Macro Securities Research LLC)的創始人之一,這是一家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以促進非尋常風險證券化為目標的公司。

㈧ 尤金法瑪與席勒為什麼能同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尤金法瑪與席勒同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原因是他們研究的領域相近。

㈨ 求布拉德利·希勒《經濟學基礎》第7版 電子資源

㈩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希勒新書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將自己關於風險管理的思考融入社會和經濟的大背景中,推出最新著作《新金融秩序》。希勒認為,不論股市是否繁榮,我們都在逐步邁入一個全新的經濟年代,他認為如果要實現全社會的共同繁榮,金融必須為社會的每個成員服務,且服務必須有相當的深度和廣度。從根本上講,這本書闡述的是如何將風險管理的手段運用於解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大問題,展示了一種風險管理文化。希勒在書中提出了一套以保護各國財富為目的的全新風險管理基礎架構和新金融秩序的六大理論,在這個框架之下,能夠運用金融創新保護民眾免受系統性風險的沖擊。六大理論的前三項主要針對私營領域,分別是保險業、融資市場和銀行業。後三個理論主要是為政府行為設想的,需要政府通過稅收、社會福利方面的改革,以及與其他國家的合作來推進。書中還用大量筆墨陳述了如何結合現實,如何將這些觀點開發出來並切實執行。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希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