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微觀經濟學》為什麼說不完全競爭企業是缺乏效率的表現
注意一定是從復靜態的角度制來看,完全競爭企業才是有效率的,而不完全競爭企業是無效率的。靜態是不考慮技術進步的因素的,一旦引入這個因素就屬於動態,結果就大不相同。
那麼在靜態看來,不完全競爭企業的既定價格高於LAC(長期平均成本)不錯,但是不完全競爭企業是市場價格的制定者,而完全競爭企業是市場價格的接受者,完全競爭企業要想獲得最大利潤就必須按照LAC最低點時的產量進行生產,設想一下完全競爭以最低生產成本去生產最高產量的產品,這樣的生產過程是不是一個促進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的過程。也就是說,不是比誰的利潤高,而是誰能讓生產規模最優,就說誰是有效率的。
B. 微觀經濟學 不完全競爭
因為不完全競爭廠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產品的價格。
C. 不完全競爭經濟學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不完全競爭經濟學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D. 微觀經濟學中不完全競爭市場有哪幾種類型
完全壟斷,又稱壟斷或獨占,是指整個行業中只有唯一的一個廠商的市場類型。
完全壟斷市場的形成,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首先,規模經濟的需要。有些產品的生產需要大量固定設備投資,規模經濟效益十分顯著,大規模生產可使成本大大降低。在這種場合,效率高的工廠規模相對於市場需求來說非常之大。
以致只需要一家廠商即可滿足需要,兩家工廠很難獲得利潤。許多公用事業,如交通、供水、發電、電話等,通常由一家廠商獨家經營。由於規模經濟的需要而形成的壟斷,稱為自然壟斷。其次,專利與專營權的控制。
(4)不完全競爭經濟學擴展閱讀:
產生發展:
微觀經濟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20世紀30年代以後,英國的羅賓遜和美國的張伯倫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廠商均衡理論。
標志著微觀經濟學體系的最終確立它的體系主要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
微觀經濟學的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微觀經濟學階段,或者說是微觀經濟學的萌芽階段。
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定階段。
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完成階段。
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微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階段。
通觀微觀經濟學的發展過程與全部理論,始終圍繞著價格這一核心問題進行分析,所以微觀經濟學在很多場合又被稱為「價格理論及其應用」。
E. 不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價格歧視的含義及分類(西方經濟學)
價格歧視又稱價格差別,指廠商在同一時期對同產品索取不同價格的行為。價格歧視既可以是對不同購買者索取不同價格,也可以對同一個購買者的不同購買數量收取不同價格
1.實行價格歧視的條件
①廠商對價格有一定的影響力
②市場可以有效分割
③同市場的價格需求彈性不同
2、價格歧視的程度
(1)一級價格歧視
也稱完全的價格歧視,指的是壟斷廠商根據每個消費者願意為每個單位產品付出的最高價格,而為每個單位產品索取的不同價格。
壟斷廠商的三級價格歧視
要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條件應該是在兩個市場上出售
產品的邊際收益都等於邊際成本。供參考。
F. 經濟學問題. 不完全競爭市場
壟斷競爭,壟斷競爭的長期均衡條件是P=AR=MC,和完全競爭市場一樣實現了帕累托最優化配置。
G. 西方經濟學中,要素市場和產品市場的完全與不完全競爭之間的關系分析
「產品市場不完全競爭而生產要素市場完全競爭」指在產品市場上該商傢具有一定的壟斷勢力,其面臨的需求曲線是向下傾斜的,而不是水平的,其商品價格決定根據MR=MC的原則,而不是P=MC,它會生產少於完全競爭的產品而以高於完全競爭的價格賣出;而在要素市場,比如購買勞動力、生產原燃料上,完全競爭意味著沒有廠商具有壟斷勢力,每個廠商都是價格的接受者,面臨水平的供給曲線,可以在現有的價格上購買無窮多的要素,而每個賣家都可以在現有價格上賣出無窮多的要素。
「產品市場完全競爭而生產要素市場不完全競爭」同理可知,廠商在產品市場上沒有壟斷勢力,而在要素市場上面臨的供給曲線向上傾斜,根據MV=ME決定購買數量而不是根據MV=P。其購買要素的價格將低於完全競爭的價格。
H. 西方經濟學。。求解釋、、不完全競爭市場導致市場失靈是因為生產不足
首先,你要明白,什麼是市場失靈。市場失靈指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在很多場合下不能導致資源的有效配置,不能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的情形。市場失靈的幾種情況:壟斷、外部性、公共物品和非對稱信息。
注意,因為出現市場失靈,形成非完全競爭。所以這句話本身就不對。
I. 微觀經濟學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
由於STC求導可得到邊際成本,所以MC=0.3Q2-6Q+100。由於利潤最大,所以滿足邊際內收益等於邊際成本,而容Q=40,將其帶入MC表達式有:MC=340。所以邊際收益MR=MC=340。
將Q=40代入STC得,STC=8100.而利潤等於1000,所以收益等於8100+1000=9100.又產量為40,所以價格為9100/40=227.5
總受益的話已經求了,為9100.
J. 微觀經濟學不完全競爭市場
多賣1單位商品,即增加營業收入為MR。
多賣一件商品,就要多生產一件產品,多生產一件產品,成本增量為MC。
所以壟斷廠商多賣1單位時,總利潤會增加,其數額為MR-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