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經濟學的學科發展
中國人創立的高度原創的經濟學理論體系
王亞南在經濟研究方法論上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他極力倡導「應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來研究經濟」。他認為經濟科學是一門實踐的科學,應該面對中國的實際,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建立「中國經濟學」。王亞南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他的代表作之一的《中國經濟原論》,被譽為中國的《資本論》。這些給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學者的研究以極大的啟發。
同時,陳世清認為,中國經濟學是由中國人自己創立經濟學理論體系與經濟學研究範式。它具有高度原創性,在理論基礎、體系結構、實踐功能方面比現有的西方經濟學流派更具備科學性,並且能夠有效解釋中國經濟的特殊現象,指導中國經濟發展。科學本身沒有國界的,但科學發展有時空層次統一的規律。作為一門科學,經濟學本來不應該有「西方經濟學」、「中國經濟學」之分。「中國經濟學」概念的提出,反映出人們認識到現有的經濟學理論體系存在許多缺陷,很難解釋和應用於中國經濟實踐。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應當能夠帶來理論上的重大進展。中國學者應當能夠對經濟學做出特殊的、重大的貢獻,從而建立以「中國經濟學」命名的新的經濟學範式代替西方經濟學成為經濟學的主流。這是人類經濟思想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也是中國經濟學家對人類的貢獻。
中國經濟學範式,應當是中華民族固有的天人合一思維方式所蘊含的對稱邏輯、對稱哲學萌芽運用到現代成熟的經濟學中,經濟學範式,是通過中國經濟學範式體現出來的人類經濟學的範式。所以,中國經濟學範式就是由中國人自己創立的,在理論基礎、體系結構、核心價值、實踐功能方面同現有的西方經濟學各個流派有本質不同的具有高度原創性的新的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內核。中國經濟學範式是用生產力發展代替GDP增長,用知識運營增長方式代替資本運營增長方式,用直接投融資為主導的金融體制代替間接投融資為主導的金融體制,用再生型經濟發展模式代替配置型經濟發展模式,用價值機制代替價格機製作為市場核心機制,用國民創新體系、國民創業體系代替國民產業化體系,用福利型國民經濟系統代替貨幣型國民經濟系統,用對稱代替均衡、對策代替博弈作為經濟主體的行為方式,用主客體對稱的對稱經濟學代替主客體對立的西方主流經濟學,既反映人類一般經濟規律、又反映中國經濟特殊規律,能有效解釋中國經濟現象、指導中國經濟發展、成為中國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理論基礎的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內在深層結構。
歸結起來認識,中國經濟學是多路向研究的工作合流,以《資本論》研究體系為地基,在多學科的融會貫通中突出「中國元素」。所以中國元素,就是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體系下的獨有的「思維方法」和「語言表達方式」。中國化的《資本論》解讀的要點有三:一是區分對象和研究對象,二是區分物和事,三是區分物的科學和事的科學。概言之,就是堅持以「事的科學」審查《資本論》的邏輯,真正做到作為人類文明成果的「現代經濟理論體系」為我所用,實現兼容並蓄。針對這一點,《資本論》第一卷研究講述「歷史發生學」,《資本論》第二卷研究講述「系統發生學」,《資本論》第三卷研究講述「現象發生學」,《資本論》第四卷研究講述「認識發生學」。
對稱經濟學的中國經濟學範式
在全球化時代,中國經濟學應是西方經濟學合乎邏輯的發展與批判,並且是對後者的相容和超越。
對稱經濟學是以對稱哲學、五維空間理論、復雜系統論為理論基礎,吸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的最新成果,通過對現有世界上經濟學三大流派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與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揚棄和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綜合,建立起來的真正科學的經濟學。對稱經濟學的產生結束了人類經濟學的史前史,奠定了新常態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基礎,也奠定了新常態經濟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的理論基礎,確立了中國經濟學的話語權。
《對稱經濟學》是以對稱哲學、五度空間理論、復雜系統論為理論基礎,吸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的最新成果,通過對現有世界上經濟學三大流派: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與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揚棄和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綜合,建立起來的真正科學的中國經濟學。 中國經濟學範式,就是中華民族固有的天人合一思維方式所蘊含的對稱邏輯、對稱哲學萌芽運用到現代經濟學中,是通過中國經濟學研究體現出來的人類的一般經濟學範式和特殊經濟學範式的總稱。在知識經濟與經濟全球化時代,中國經濟學應是西方經濟學合乎邏輯的發展,是對後者的相容和超越;中國經濟學代替西方經濟學成為人類經濟學的主流,是通過空間交替展示時間之矢的人類經濟思想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中國經濟學範式是幸福經濟學範式。幸福經濟學就是以主客體對稱的對稱辯證法和對稱經濟學為基礎理論、以人的利益最大化原則為理論出發點、以共有制為經濟基礎、以價值機制為市場的核心機制、以合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以和諧經濟為經濟發展的根本途徑、以人的幸福最大化為最終目標、以對稱思維方式和整體論思維方法為方法論特徵、擅長五度空間分析的經濟學的基本模式、基本結構與基本功能。對稱性、具體性、全面性,是幸福經濟學範式的基本特徵。幸福經濟學範式本質上就是對稱經濟學範式。從所滲透的思維方式特徵來看,幸福經濟學範式本質上只能是中國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範式與幸福經濟學範式在思維方式上根本不兼容。幸福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徵,幸福經濟學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前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基礎。幸福經濟學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正好像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成熟完善的市場經濟,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必然要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代替一樣,西方經濟學範式被對稱的、系統的、五度空間模式的中國經濟學範式所代替,具有歷史的必然性。建構當代中國經濟學以指導中國的改革開放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當代中國經濟學家的歷史使命。
⑵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有哪些
挺多的。
研究宏觀,林毅夫,張維迎。
研究市場的,厲以寧,吳敬璉。
研究金融的,李揚,李劍閣。
這裡面,林毅夫是國家智囊的重要成員,強調政府的主導作用,幫助政府制定5年規劃;張維迎是自由派代表性學者,主張減少行政干預,市場有自我調節功能。
厲以寧稱「厲股份」,是股票市場建立的重要貢獻者之一,主張推行企業股份制,發行股票,直接融資;吳敬璉稱「吳市場」,主張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建立健全各種要素市場,讓市場而不是「市長」主導經濟運行。
李揚、李劍閣是金融市場的研究者,監管者,建言者,既有深厚學養,又有監管實踐經驗,還有前瞻洞見,開闊視野,往往在迷茫處提出宏觀層面可行的建設性建議,是金融市場的重量級元老。
⑶ 中國經濟學家只有五個嗎是哪五個呢
丁學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不超過5個
2005年10月26日15:09
2005年無疑是中國主流經濟學家的多事之秋。民眾和網路不絕於耳的批評和指責,使一向風光無限的主流經濟學家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對中國經濟學現狀的認識和評價,可能將成為我們對改革路徑的反思和探討的由頭。日前,本報記者就相關問題對香港科技大學丁學良教授進行了專訪。
《中華工商時報》:在過去20多年的改革歷程中,中國思想界的舞台上幾乎只有經濟學家在長袖善舞,經濟學家因對政府決策獨特的影響力而成為社會科學界最為耀眼的明星。與此同時,我們幾乎聽不到來自其它學科的任何聲音,你怎樣看這種現象?
丁學良:我想這是因為在過去長達25年的時間里,我們沒有把一個社會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以及建設和諧社會這樣的更高目標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設計我們改革的制度和政策。我們總是在一段時間里,讓一個目標壓倒一切目標,這樣做的後果是我們的改革出現了很大的偏差,一些利益集團已經建立起來,等我們要糾偏的時候才發現要付出的代價已經很高。
這就是為什麼在過去的20多年中,中國的思想界幾乎聽不到其它學科發出的聲音,而老是經濟學家在唱獨角戲,就是因為在這些年裡,很多人誤認為發展經濟就是經濟學的事情。其實不是,在任何一個長期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里,經濟的發展都是一個系統工程。在這個系統工程中,法律、社會學、政治學包括經濟學本身還有不同的學科,他們所起到的作用都是在某一個具體政策上。不同學科發揮的作用可能不大,但在整個過程中他們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像社會學重視的是社會結構和社會公正,法學重視的是程序的公正,而政治學最重視的是政府的效率和成本。不可以剝奪其它學科只讓某一學科講話,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特有的研究重點,這就是為什麼在英文里,社會科學是復數而不是單數。只有讓不同學科的人在一種正常的、常規的方式下,互相對話、互相辯論,然後才能讓決策層汲取不同學科的合理經驗,使之變成一個綜合工程中的合理元素。
《中華工商時報》:在您看來,中國的經濟學處於一種什麼樣的水平上?
丁學良:在西方經濟學最先進、最發達的國家,經濟學並不是一個公共的學科,經濟學和物理學、數學一樣,所討論的都是非常專業化的問題。經濟學怎麼可能變成一個很Pub lic(通俗的)的學科呢?
中國的經濟學太熱鬧了,什麼人都可以說自己是個經濟學家,什麼問題他們都敢談,這說明中國的經濟學還遠遠沒有走到經濟科學的門口來,經濟學在中國還沒有成為真正的科學,嚴肅的學科一般不可能是鬧哄哄的。
《中華工商時報》:您怎樣看由經濟學家倡導並參與制定的政策所造成的失誤,如教育改革?
丁學良:在過去很多年裡,中國很多所謂的經濟學問題其實都不是經濟學問題,在國際上,這些問題屬於其它學科研究的領域,就是因為不讓其它學科講話,才出現了搞經濟研究的人什麼都可以談的情況。再加上在中國,經濟學還沒有成為真正的科學,所以很多不是經濟學的思考方式和討論方式,最後都以經濟學的名義在說話。這樣提出的建議和對策不出問題才怪。
《中華工商時報》:為什麼最近一、兩年民眾和網路對主流經濟家有那麼多的批評和指責?
丁學良:民眾和網路對主流經濟學家的批評,原因很復雜。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的主流經濟學家把太少的精力用來做經濟科學研究,把太多的精力用來為某一利益集團說話。在中國的經濟學家中,你能找到為不同產業代言的人,在西方也能找到,但很少。西方從事經濟科學研究中最優秀的人不是這樣的,這樣的人只能受銀行、投行的僱傭,從事產業經濟學的研究。中國絕大部分所謂的經濟學家所做的事情和西方國家銀行里的經濟分析師比較像,他們是為一個產業說話,只是水平還不如他們。國外最好的經濟學家都是在全世界最好的經濟系當教授、做研究。
《中華工商時報》:您覺得中國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
丁學良:最多不超過5個。國內有的著名經濟學家連在國際上最好的50個經濟系裡當研究生的資格都不夠。有的經濟學家還沒有對經濟科學做什麼樣的貢獻就想著獲諾貝爾獎。
一個真正的經濟學家,首先要把經濟學當作一門科學來對待,而不能把它當做個人發財、出名和當官的路子。如果那樣的話,是不可能在經濟學領域做出獨立的研究來的。在西方,也有經濟學家當大官,但他們是在經濟學領域做出非常獨立的、優秀的研究後,才短期進入政府或大銀行等部門,然後他們會很快就回到經濟科學的研究中,而並不是研究做的不怎麼樣就開始想著賺錢和當官。(記者曲力秋)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參考資料: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45/3803035.html
⑷ 中國的經濟學是文科還是理科
在中國把經濟學分在文科裡面,高中你學文理都無所謂,經濟學對數學的要求較高,許多經濟學家,特別是早期的,特別看重經濟思維或者經濟邏輯,而並不看重數學。大多數人認為數學經濟是經濟學的一個工具而已。體會最深的是宏觀,微觀兩門課程。第一門課的講授時間超短,到現在許多數學知識還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宏觀老師的經濟思維的確是超人的,但是過多的忽略了數學知識。他所講的RCK模型,只有我看完了dynamic optimization才能完全明白。才讓自己放心起來 總體感覺是,數學和經濟學是合一的。只有懂得數學邏輯的,才能真正明白經濟的邏輯。因為經濟學也是嚴密的。經濟idea其實多數並不深奧。論文的摘要部分就能夠把idea表述清楚。但是要convincing,是數學在arguing。經濟學的嚴密是附著在數學上的。數學是經濟idea的化身。是數學讓似是而非的經濟理論變得實實在在。
⑸ 中國大學經濟學排名
2020中國高校經濟學專業排名,中國人民大學第一,北京大學第三!
大考必勝 名校e 6月7日
談到經濟學專業,可能大多數同學會聯想到金錢,資金重組利用,計算等內容。其實,經濟學可以包含很多生活道理。
讀懂經濟學,會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和應對取捨抉擇、機會成本、貿易活動、邊際效應、市場配置、通貨膨脹等,使用經濟學的原理,我們可以輕而易舉的解釋生活中的經濟活動。
想要報考經濟學專業的考生,讓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中國高校經濟學專業的排名情況。
第一位:中國人民大學;第二位:復旦大學;第三位:北京大學;第四位:南開大學;第五位:北京師范大學。
經濟學主要課程設置
政治經濟學、經濟學說史、發展經濟學、企業管理、市場營銷、西方經濟學、統計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國際貿易、線性代數、國際金融、財政學、《資本論》、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
經濟學專業就業方向
經濟學專業畢業生,就業領域高端,薪資豐厚,若有特許金融分析師(CFA)、特許財富管理師(CWM)、基金經理、精算師、證券經紀人、股票分析師等相關專業證書的加持,年薪會更優厚。
主要就業方向是:會計人才、理財規劃人才、財務管理人才、經濟預測、分析人員、對外貿易人員、市場營銷人員、管理類職位、銀行從業人員、證券、信託、基金等從業人員、其他(教師、公務員等)。
⑹ 了中國的經濟學進步嗎
1.薛暮橋倡導和推動經濟體制的市場取向改革,提倡和堅持國民經濟穩定協調發展。1979年,他發表了系統總結新中國歷史經驗的著作《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研究》,在全國發行1000萬冊。2.馬洪倡導和推動中國市場取向改革,主張穩健地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他在建立合理經濟結構的理論研究與對策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技術革命與對策、經濟發展戰略、管理等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活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3.劉國光對社會主義經濟中計劃與市場的關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基礎、「雙向協同、穩中求進」的改革戰略、經濟體制和經濟發展兩重模式轉換、宏觀調控的理論與實踐等方面的理論和政策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4.吳敬璉在理論經濟學、決策咨詢、經濟學和管理學教育等多個領域中長期辛苦耕耘,成果豐碩。他與經濟學界幾位學者一起,創建了我國的比較制度分析學科。運用這一學科的研究成果,他對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理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⑺ 當今中國十大經濟學家
厲以寧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學界泰斗。年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系,1955年畢業後留校工作、任教至今。現為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民生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七,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七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八,九屆財經委員會副主任;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林毅夫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原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聯合創始人 、名譽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八、九、十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全國政協常委 、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2005年獲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8年2月,被任命為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
張維迎
原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長,同時兼任牛津大學現代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20多年來,他以一個獨立學者的立場,積極參與到中國改革實踐的洪流中。他是國內最早提出並系統論證雙軌制價格改革思路的學者。2000年,他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2002年,他當選為「CCTV2002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6年3月他發表了《理性思考中國改革》的長文,將有關改革的爭論推向了一個高潮。
郎咸平
經濟學家,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畢業於美國賓西法利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獲博士學位。被中國國內媒體稱為「郎監管」,素有「郎旋風」、「最敢說真話的經濟學家」之稱。公司治理和金融專家,主要致力於公司監管、項目融資、直接投資、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破產等方面的研究。
陳志武
1986年去美國留學,放棄了攻讀7年的計算機專業,轉而學習經濟,並於1990年獲美國耶魯大學金融學博士學位,1990-1995年任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助理教授,1995-1997年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助理教授,1997-1999年任俄亥俄州立大學金融學副教授
1999年轉任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現任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於2010年11月18日,被中國交通銀行委任為非執行獨立董事。
吳敬璉
是中國經濟學界的泰斗,當代中國傑出經濟學家、著名市場經濟學者、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務院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歷屆總理的座上賓,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顧問。
李季
中國主流經濟學專家,原天津市教委主任,中國著名經濟師,畢業於清華大學金融專業,碩士研究生, 中國著名投資高級經濟分析師, 中央台著名股評專家, 中央電大市場營銷學教授,是諸多企業家的經濟戰略顧問,長期專注經濟發展戰略及商務合作研究,多次參加全國高層經濟論壇,對未來經濟趨勢的剖析極具影響力,其獨到的見解、精闢的分析讓眾多國內外企業家在多變的環境中找到了路標。
錢穎一
中國經濟學家,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出生於北京,祖籍浙江,1981年清華大學數學專業本科畢業。畢業後留學美國,先後獲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碩士學位、耶魯大學運籌學/管理科學碩士學位、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後任教於斯坦福大學、馬里蘭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2006年10月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⑻ 中國古代有哪些經濟學說
中國經濟學是中國人根據中華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對稱邏輯思維方式創立的具有高度原創性的新的經濟學範式,在理論基礎、體系結構、實踐功能方面同現有的西方經濟學流派有本質的不同;既反映人類一般經濟規律、又反映中國經濟特殊規律,能有效解釋中國經濟現象、指導中國經濟發展、成為中國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理論基礎的經濟學理論體系。在全球化時代,中國經濟學應是西方經濟學合乎邏輯的發展,是對後者的相容和超越;中國經濟學代替西方經濟學成為人類經濟學的主流,是通過空間交替展示時間之矢的人類經濟思想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中國經濟學是東方經濟學的代表,也是東方經濟學的典型形態。中國經濟學是範式概念,而不僅僅是地域概念,對稱、非線性、復雜系統論是中國經濟學範式的基本特徵。中國經濟學範式就是對稱經濟學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