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方經濟學中簡答確定ad曲線的因素有哪些
一條總需求曲線是經濟體系內不同部門的個體需求曲線的總和。總需求曲線通常被形容為一條由四個可分離的需求來源組成的線性函數。AD=C+I+G+(X-M)
當中,C 是消費 (也可稱為私人消費開支), I是投資, G是政府開支,NX=X-M 是凈出口,X 是總出口,及M 是總進口 。
這四個構成要素(不論是名義或實質)分別是:
私人消費開支(C)或「消費」,是家庭或獨立個體的需求,它由消費函數決定。
總本地私人投資(I),例子有商業公司在工廠廠房的開支。這包括一切私人部門以未來某些消費品生產為目的之開支。
總政府投資與消費支出(G)。
凈出口(NX,有時以X-M表示),即世界其他部分對本國產出的凈需求。
總括而言,在一段指定時間的一個國家,總需求(D 或 AD)= C + Ip + G + (X-M)
此宏觀變項是由不同種類的微觀變項在其各自價格中所建構而成,所以這些變數均以(實質或名義)貨幣計算。
B. 宏觀經濟學中AD什麼意思就是產品和服務的供給等於AD,AD等於C+I+G那個~
Aggeregate Demand
G+I+X+C
C. 對微觀經濟學的供求模型和宏觀經濟中的AD—AS模型所代表的含義進行闡述比較分析二者的聯系和區別
二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微觀經濟學的供求模型主要說明單個商品的價格和數量的決定。宏觀經濟中的AD—AS模型主要說明總體經濟的價格水平和國民收入的決定。二者在圖形上都用兩條曲線來表示,在價格為縱坐標,數量(產出)為橫坐標的坐標系中,向右下方傾斜的為需求曲線,向右上方延伸的為供給曲線。
但二者在內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一,兩模型涉及的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供求模型是微觀領域的事物,而宏觀經濟中的AD—AS模型是宏觀經濟領域的事物。其二,各自的理論基礎不同。微觀經濟學中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線的理論基礎是消費者行為理論,而供給曲線的理論基礎主要是成本理論和市場理論,它們均屬於微觀經濟學的內容。宏觀經濟學中的總需求曲線的理論基礎主要是產品市場均衡理論和貨幣市場均衡理論,而總供給曲線的理論基礎主要是勞動市場理論和總量生產函數,它們均屬於宏觀經濟學的內容。其三,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觀經濟學中的供求模型在說明商品價格和數量決定的同時,還可用來說明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移動對價格和商品數量的影響,充其量這一模型只解釋微觀市場的一些現象和結果。宏觀經濟學中的AD—AS模型在說明價格和產出決定的同時,可以用來解釋宏觀經濟的波動現象,還可以用來說明政府運用宏觀經濟政策干預經濟的結果。
D. 宏觀經濟學中的名詞AD AE AS是什麼啊
AD是總需求(Aggregate Demand)
AE是總支出(Aggregate Expenditure)
AS是總供給(Aggregate Supply)
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主要考察就業總水平、國民總收入等經濟總量,因此,宏觀經濟學也被稱做就業理論或收入理論。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經濟資源的利用問題,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財政與貨幣政策。
宏觀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計量模型。
1)宏觀經濟理論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函數理論、投資理論、貨幣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
2)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經濟政策目標、經濟政策工具、經濟政策機制(即經濟政策工具如何達到既定的目標)、經濟政策效應與運用。
3)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包括根據各派理論所建立的不同模型。這些模型可用於理論驗證、經濟預測、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應檢驗。
E. 宏觀經濟學AD曲線對IS-LM有什麼補充
IS-LM模型是物品與勞務總需求的一般理論,是宏觀經濟學的短期分析核心。這個模型中的外生變數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物價水平。模型中的兩個內生變數是均衡利率和國民收入水平。
其中I-S,即投資-儲蓄Investment-Saving
LM 曲線指的是流動性偏好-貨幣供給Liquidity preference-Money supply
IS曲線是產品市場均衡時收入和利率組合點的軌跡,它反映物品與勞務市場均衡時產生的利率和收入水平之間的負相關關系。
LM曲線是貨幣市場均衡時收入和利率組合點的軌跡,它反映貨幣市場均衡時利率和收入水平之間的正相關關系。
詳細解釋折疊
IS-LM模型是宏觀經濟分析的一個重要工具,是描述產品市場和貨幣之間相互聯系的理論結構。
在產品市場上,國民收入決定於消費C、投資I、政府支出G和凈出口X-M加合起來的總支出或者說總需求水平,而總需求尤其是投資需求要受到利率r影響,利率則由貨幣市場供求情況決定,就是說,貨幣市場要影響產品市場;
另一方面,產品市場上所決定的國民收入又會影響貨幣需求,從而影響利率,這又是產品市場對貨幣市場的影響,可見,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是相互聯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這種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才能決定.
描述和分析這兩個市場相互聯系的理論結構,就稱為IS—LM.
該模型要求同時達到下面的兩個條件:
(1) I(i)=S(Y) 即IS, Investment - Saving
(2) M/P=L1(i)+L2(Y) 即LM,Liquidity preference - Money Supply
其中,I為投資,S為儲蓄,M為名義貨幣量,P為物價水平,M/P為實際貨幣量,Y為總產出,i為利率。
兩條曲線交點處表示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
IS-LM模型是宏觀經濟分析的一個重要工具,是描述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之間相互聯系的理論結構。
IS模型是描述產品市場均衡的模型,根據封閉經濟中的等式:
Y(國民收入)=C(消費)+I(投資)+G(政府購買,經常被視為恆值)
其中C=C(Y),消費水平隨收入正向變化;
I=I(i),i為利率
則可獲得收入Y與利率i在產品市場均衡時的圖像,斜率為負,斜率大小受投資與利率敏感度及投資乘數影響,曲線位置受自主性支出決定
LM曲線是描述貨幣市場均衡的模型,根據等式:
M/P=L1(i)+L2(Y),其中,I為投資,S為儲蓄,M為名義貨幣量,P為物價水平,M/P為實際貨幣量,Y為總產出,i為利率。
通常將M/P視為由中央銀行確定的定值,利率和貨幣量呈反向關系,而收入和貨幣量呈正向關系,從而得出一條收入Y與利率i,斜率為正的直線,斜率大小由貨幣供應量對利率和收入分別的敏感度決定,而位置由貨幣供應量決定。
將IS-LM移至同一圖上,二者交點便反應了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時的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對於分析宏觀經濟問題很有意義。
F. 西方經濟學 AD表示
供給
G. 經濟學里gdp為什麼跟ad不一樣
gdp是一個數值
ad是一個曲線
當然不同
社會總需求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專內(通屬常1年)由社會可用於投資和消費的支出所實際形成的對產品和勞務的購買力總量。
社會總需求是在既定的生產發展水平和分配製度下,人們在其收入限度內所能支付,並且相對於一定的價格水平也願意支付的對於全社會物質產品和服務的有效需要。
H. 經濟學中的英文縮寫都有什麼比如MU、AD、AS等等
MU是邊際效用,AS是社會總供給,AD是社會總需求。一般都是英文單詞的縮寫,往往第一個字母是定性的,M帶表邊際,A 有時代表全部all也有時代表平均averang,T(Total)用來表示所有。
I. 對微觀經濟學的供求模型和宏觀經濟中的AD—AS模型加以比較,並說明二者的異同.
相同點來是價格在其自中的影響作用相同。不同點是原理不一樣,微觀經濟的需要曲線是通過無差異曲線推導得出,供給曲線是由邊際成本推導得出的。宏觀經濟中的需要曲線是由IS-LM模型推出,供給曲線是能過一些理論假設推出,主要有粘性工資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等。另外,從規模來說,微觀經濟的供求模型研究的單個產品市場的供求關系。宏觀經濟研究的是整個市場的供求關系。當然,異同不止這些,僅是我目前能想到的。希望對你有啟發。
J. 請比較IS—LM與AD—AS模型。為什麼說AD-AS模型是宏觀經濟學的主要模型它如何經濟狀態
一、比較
1、IS-LM模型
IS-LM模型是宏觀經濟分析的一個重要工具,是描述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之間相互聯系的理論結構。
在產品市場上,國民收入決定於消費C、投資I、政府支出G和凈出口X-M加合起來的總支出或者說總需求水平,而總需求尤其是投資需求要受到利率r影響,利率則由貨幣市場供求情況決定,就是說,貨幣市場要影響產品市場;
另一方面,產品市場上所決定的國民收入又會影響貨幣需求,從而影響利率,這又是產品市場對貨幣市場的影響,可見,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是相互聯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這種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才能決定.
描述和分析這兩個市場相互聯系的理論結構,就稱為IS—LM.
該模型要求同時達到下面的兩個條件:
(1)I(r)=S(Y) 即IS, Investment - Saving
(2) M/P=L1(Y)+L2(r) 即LM,Liquidity preference - Money Supply
其中,I為投資,S為儲蓄,M為名義貨幣量,P為物價水平,M/P為實際貨幣量,Y為總產出,r為利率。
兩條曲線交點處表示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
2、總需求—總供給模型(AD--AS模型)
將總需求與總供給結合在一起放在一個坐標圖上,用以解釋國民收入和價格水平的決定,考察價格變化的原因以及社會經濟如何實現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均衡。
總需求-總供給模型用公式表示:
短期總需求—總供給模型方程為:AD=f (p) SAS=f(p)
AD=SAS
長期總需求—總供給模型方程為:AD=f (p) LAS=Y f AD=LAS= Yf
二、AD-AS模型是宏觀經濟學的主要模型的原因
總需求—總供給模型後凱恩斯主流派——新古典綜合派用於分析國民收入決定的一個工具,這個模型是在凱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和希克斯的IS—LM模型的基礎之上。
進一步將總需求和總供給結合起來解釋國民收入的決定及相關經濟現象,是對前兩個模型僅強調總需求方面的片面性進行的補充和修正。
所以,總需求—總供給模型所依據的理論已經不是標準的或純粹的凱恩斯理論。
(10)ad經濟學擴展閱讀:
LM曲線上斜率的三個區域分別指LM曲線從左到右所經歷的水平線、向右上方傾斜線、垂直線的三個階段.LM曲線這三個區域被分別稱為凱恩斯區域、中間區域、古典區域。
其經濟含義指,在水平線階段的LM曲線上,貨幣的需求曲線已處於水平狀態,對貨幣的投機需求已達到利率下降的最低點「靈活偏好陷阱」階段,貨幣需求對利率敏感性極大。
在垂直階段,LM曲線斜率為無窮大,或貨幣的投機需求對利率已毫無敏感性,從而貨幣需求曲線的斜率(1/h)趨向於無窮大,呈垂直狀態表示不論利率怎樣的變動,貨幣的投機需求均為零,從而LM曲線也呈垂直狀態(k/h趨向於無窮大)。
由於「古典學派」認為貨幣需求只有交易需求而無投機需求,因此垂直的LM區域稱古典區域,介於垂直線與水平線之間的區域則稱為「中間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