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三本經濟學的書
政治經濟學批判(1859年)
資本論(1867年)
法蘭西內戰(1871年)
哥達綱領批判(1875年)
反杜林論 (1878年)
Ⅱ 索爾斯坦凡勃倫經濟學為什麼不是一門演化進化科學
經濟學定義:《博弈聖經》中講到:經濟學是輸贏與均衡在公共空間里的概念。經濟學研究的是一個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以生產有價值的物品和勞務,並將它們在不同的人中間進行分配。「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是近代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在亞里士多德時代的觀點是:政治學、倫理學、政治經濟學三位一體,諾貝爾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在《倫理學與經濟學》認為:「(原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經濟學科曾經認為是倫理學的一個分支。亞當·斯密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許多也並非新穎獨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統的經濟學說,為該領域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完全可以說《國富論》是現代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起點。」
Ⅲ 19世紀中葉之後,自然科學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達爾文進化論,以及因果論和()思潮對
經濟學的歷史表明,經濟學受到自然科學方法論和科學哲學的重大影響。經濟學的主要方法論思想來源於牛頓、笛卡爾的「機械唯物主義」世界觀和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思想。馬歇爾曾指出,「經濟學家的目標(多譯為「麥加」)應當在於經濟生物學,而非經濟力學。」①經濟學是啟蒙運動以來理性主義、科學主義和個人主義傳統的產物,是對近現代自然科學的模仿、類比和隱喻,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還原主義思維方式。本文試圖梳理科學哲學史上的還原主義思潮和反還原主義的質疑,在此基礎上揭示二者在經濟學研究中的主要表現,並結合科學哲學和自然科學方法論的最新成果,進一步指明經濟學超越還原主義的研究方向。一、還原主義及其反向「還原主義」又稱「化約論」,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理想和追求,其哲學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和中國的上古時代。作為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念,自然科學期望將物理現象化約為普遍性的終極原理或有限數目的基本方程式,社會科學(行為科學)則將人類行為還原為低等生物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