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結婚經濟學

結婚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0-11-28 14:51:33

Ⅰ 請用微觀經濟學分析:結婚和離婚,哪個機會成本高

如果這樣衡量,就把成本分為物質成本與精神成本。
結婚物質成本會高一些,以前一個月的工資想怎麼花怎麼花,不用考慮太多。婚後至少要把每月收入的三分之一供獻出來,自然物質成本上升
離婚後財產可以平分,太精神成本會上升,離婚後一定會承受很多來自社會與家庭的壓力,而且離婚後不可能會一直單身,就算再婚內心深處受過傷總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感覺,不自覺的會把自己內心或多或少的封閉起來,所以精神成本會上升

Ⅱ 根據經濟學為什麼說戀愛兩年半結婚幾率變小

凡事無絕對把 我跟我媳婦處9年了 高中一直到現在 今年我們就結婚了 珍惜就好 另外如果你是企業學習 提出的問題 從經濟學角度 怎麼去理解這問題的話 我覺得 不是這三言兩語能解答的 比較深奧了就 這應該是隱含意思 投資眼觀 放長線不一定掉到大魚

Ⅲ 誰能用經濟學或投資學的理論解釋一下「為什麼要結婚」

兩個人為什麼要結婚,不是因為相愛.而是因為生活.相愛的人即使不結婚也能相愛.所以內愛情不是婚姻的充容分條件,甚至不是必要條件.
婚姻的原動力在於兩個人的社會生活,在於繁衍後代的需要 .使後代的繁衍穩定而純潔.
所以婚姻這種結盟關系實質上是兩個人互相挑選盟友的關系.平等交易目的明顯
既然婚姻這種特殊結盟關系也是個選擇交易過程,那麼他必須服從價值規律.
並且這種交易的目的必須服從於繁衍後代的穩定性\純潔性\連續性.
由於社會分工不同.在整個人類發展過程中,男人總是比女人更能擔任保護者的角色.
所以婚姻對男人的要求是:更有力,更能適應社會 ,更能創造好的生存環境.
在婚姻中,男人負責了硬體,那麼女人呢?只有負責軟體了!
這軟體就是美麗 溫柔,純潔.
換今天的話,女人要求男人車子房子票子,那麼男人只有要求女人的面子和身子了!
這才能是公平交易.
...........
............
...........
............
...........
............
...........
............
(轉自網路一知道的帖子,具體鏈接找不到了.呵呵)

Ⅳ 中國結婚「三大件」變遷史的經濟學原因

時代在進步,結婚組曲也在不斷變奏。人們對結婚模式的選擇,既間接體現一個時代的社會風尚與價值觀的選擇,同時也體現了人們生活質量的變遷。所謂結婚「三大件」,就是結婚必需品,各個年代結婚必需品都在不斷變遷!而結婚「三大件」在變遷中演繹了各個時代的時尚風潮。
70年代:手錶、自行車、縫紉機
「70年代末期,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人們有了消費的慾望。要結婚就要購齊了手錶、自行車、縫紉機,當時我們結婚就特別簡單。」1978年結婚的武先生說。據介紹,當時家境不錯的人家結婚時開始需要「三大件」做條件了,那是手錶、自行車、縫紉機。武先生還記得當時「三大件」的價格:上海全鋼手錶125元,是當時託人在供銷社要的票才買到的。永久牌自行車150元左右,上海牌縫紉機100餘元。剛結婚時根本沒有房子,都是各住各的家,一周能見幾回。後來好長時間,才從單位爭取到一間9平方米的平房,雖然才巴掌大,可總算有了自己的一個小家,所以還挺知足。
80年代:冰箱、彩電、洗衣機
說起「三大件」,中老年朋友可能都會想起那段已經流逝的歲月。今年48歲的嚴女士提起當年的「三大件」,記憶深刻而又似乎格外久遠:我們結婚是改革開放初期吧,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人們收入的明顯增加,自行車,縫紉機和收音機這些曾經讓一代人為擁有他們而倍感驕傲的三大件早已變得不再稀奇。在家庭建設上,開始向電氣化邁進,追求的「三大件」又變成了冰箱、彩電、洗衣機。當時為了湊足「三大件」,老公戒了煙、戒了酒,省吃儉用一個「五年計劃」才攢了點錢,圓了這「三大件」的夢。
90年代:空調、音響、錄像機
到了20世紀90年代,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人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家庭建設又向新的現代化目標邁進,大件又變成了空調、音響、錄像機。從事財務工作的孫先生是1993年結的婚,他告訴記者:「當時主要的電器就是空調、音響、錄像機,有個愛華的音響,大概是三四千塊錢,空調也是進口的,當時五千塊錢,至於錄像機現在已經淘汰了,牌子也記不得了,當時大部分結婚就是這些東西。當時婚房大多還是單位分房。男方准備些金戒指、金耳環、金項鏈等一些首飾,房子搞個簡單裝修,外加『三大件』,就算是豪華迎娶了。」
21世紀:房子、車子、票子
跨入21世紀,進入高科技發展的新時代,家庭消費也隨之向科技化邁進。要說現在的三大件,得數那「房子、車子、票子」了。尤其是房子,更是三大件里的重中之重!沒有一套像樣的婚房,結婚日期就得推一推了。結婚三大件的轉變,直接反映出人們兜里的錢越來越多了,消費也越來越超前。現在年輕人的「三大件」選擇可謂不一而足,量力而行的合理消費,注重如何讓自己的婚姻更美滿,這才是現在年輕人最明智、最時尚的選擇。

Ⅳ 請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為什麼結婚離婚,他們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外部成本內部化,和公司的 合並差不多,從而提高效率,整合生產要素,降低交易成本。

Ⅵ 用經濟學原理解釋一下結婚這件事情,或者是結婚以後婚姻生活中的經濟學原理,急求!!

結婚前是投資,結婚後是正常運營。

Ⅶ 經濟學家:為什麼人會結婚

傳宗接代還有就是促進經濟

Ⅷ 運用經濟學原理解釋「為何初戀最難忘」「為何戀愛了就要結婚」

投資的原始資本是投資過程的第一環,而第一桶金的收益影響後期整體投資內的收益性和容投資方向
初戀的質量對人成長、對人的感情觀產生影響深遠。
而投資一定是要回報的,戀愛花費了很多精力甚至是物力的情況下。如果能結婚。就意味這投資成功,確定收益

Ⅸ 從經濟學的角度解析,人為什麼要結婚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擇結婚和選擇單身都是人們在成本與收益間權衡的一種理性的選擇,結婚的目的在於希望從婚姻中獲取最大效用。
經濟學以人類的自私本性為假設,是研究在資源約束條件下人們如何做出理性選擇以實現效用最大化的學問。用經濟學的眼光看,婚姻是一種交易。從找對象到結婚的過程就是一個尋找目標市場、考察雙方需求、認同商品交換條件直到簽訂交換契約的過程。選擇結婚和選擇單身都是人們在成本與收益間權衡的一種理性的選擇,結婚的目的在於希望從婚姻中獲取最大效用。
結婚給人帶來的收益是十分明顯的,婚姻的優勢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五個方面:一是獲得性的滿足和情感的寄託。婚姻可以使性伴侶長期化、穩定化,使性生活安全化,特別是在艾滋病威脅人類的今天,穩定健康的性伴侶對誰都有好處。二是通過男女互補,促進資源的充分利用,實現規模經濟,獲取規模經濟效益。具有不同專業化優勢的、在能力與收入方面存在差別的男女,通過婚姻的形式可以使雙方的收益達到最大,是一個互補雙贏的方案。最明顯的例子是,一個人和兩個人的生活開銷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比如住房和傢具,一個人生活用一套,兩個生活也是用一套。再比如男主外女主內,或者女主外男主內,要比每個人既主內又主外效率更高。三是互相提供信用,協調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比如一個人支持另一方做生意,最後實現總效用的增加。四是起到防災保險的作用。比如一方生病了,有人照顧,並且在因生病的失業狀態下有人支付醫葯費用。印度農村流行女兒遠嫁,明顯具有防止農業欠收風險的功效,兩親家不在一個農業區,同時受災的可能性較小,若一方遭災另一方有能力接濟。五是可以分享家庭商品增值。婚姻作為耐用消費品,具有逐漸積累增值的特點,在規模效應的推動下,婚姻的某些獨特效用會逐步顯現出來,比如情感的寄託、家庭的福利、知識和智慧的交融、小孩帶來的樂趣等等。

Ⅹ 用經濟學理論分析 人為什麼會結婚 又為什麼會離婚他們的根本動機是什麼(經濟學基礎題目)

凱恩斯從事研究的唯一目的就是使經濟理論能為現實經濟服務。

凱恩斯之所以有如此創造性思維,是與他所處的背景及個性有關。凱恩斯的父親是劍橋經濟學家和邏輯學家,其母親也是早期劍橋畢業生,曾任劍橋市長,因此他在青少年時代就有機會同一些經濟學家和哲學家接觸,並接識一些有文學藝術才能和創新精神的朋友。後進入劍橋大學專攻數學,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到劍橋皇家學院任經濟學教師。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被徵召進財政部工作,曾以英國財政部首席代表身份參加巴黎和會並因對德國賠款問題的意見未被接受而忿然辭職回到劍橋。以後擔任權威刊物《經濟學雜志》主編,先後出版過幾本名著,從事證券投資獲利數十萬英鎊,兼任不少公司的顧問或董事,開辦過藝術劇院,擔任過皇家學院總務長。1930年代,他已是國際知名人物,二戰期間擔任了英國財政部顧問,戰後又積極參與籌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開發銀行的工作,後因操勞過度,於1946年60歲時心臟病突發而逝世。

從凱恩斯的經歷可以看出,他一方面是才華橫溢的思想家,思想敏銳且具辯才,精力充沛而絕對自信,始終堅持自己的獨立見解,不崇拜個人,更不崇拜傳統教條;另一方面他又善於吸納新知識,喜歡反省自己,一旦發現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就能很快放棄舊觀點而提出新觀點,故有人說他是「多變的凱恩斯」。在《通論》發表以前,他的這種性格的最重要體現是1919年出版的《和約的經濟後果》一書,這本書使當年33歲的凱恩斯一躍成為知名人物。巴黎和會期間,很多人都想使戰敗的德國支付盡可能多的戰爭賠款,以懲罰德國而治癒自己的戰爭創傷。凱恩斯從貨幣經濟理論角度堅決反對迫使德國支付過多的賠款,認為賠款國大量支付賠款必然使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價值相對降低,從而有利於賠款國的出口,其結果反而使賠款國所支付的賠款從進出口貿易中得到補償,最後不僅是那些獲得賠款的國家實際上代替德國支付了賠款,而且還不利於歐洲經濟的恢復,並有可能引發又一次戰爭。可惜他的這種主張在當時條件下是很難被人接受的。

之後,凱恩斯發表了一系列著作和論文,其中最為著名的有三部,即《貨幣改革論》、《貨幣論》和《通論》,前兩部名著可以看成是為《通論》作的鋪墊。從所有這些學術成果中可以看出,凱恩斯從事研究的唯一目的就是使經濟理論能為現實經濟服務。他的廣泛閱歷、反叛精神、正視現實的作風、不斷反省自己的勇氣都為他的巨著誕生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通論》出版的消息傳出後,美國各大學的青年學者等不及當地書店的發行,就急於聯名寫信到英國函購。盡管《通論》的篇幅還不及《國富論》的一半,而且還存在著體系不夠嚴密、理論概念前後不一致,是公認的歷來經濟學名著中條理最不清的著述之一,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它對西方經濟學的影響力。它的問世,不僅使現代宏觀經濟學得以形成,更重要的是使西方經濟學理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追隨者無數,並以標榜為凱恩斯主義者為榮。凱恩斯去世後,眾多經濟學家總結並發展了凱恩斯理論,形成了炫耀一時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派。

20世紀50至60年代,世界經濟進入了戰後高速增長期。政府對經濟的介入及調控使經濟保持了比較平衡的增長。這些實踐都證明了凱恩斯理論的正確性,從而使凱恩斯主義占據了西方經濟學的主流地位。同時,經濟學家們也開始圍繞凱恩斯理論存在的缺陷,展開了大規模的研究、修正與改進,形成了一大批對經濟學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的學術成果。在眾多經濟學家的修正與補充下,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變得更為完善和成熟,並在60年代達到頂峰。

閱讀全文

與結婚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