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
計量經濟學是以一定的經濟理論和統計資料為基礎,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與電腦技術,以建立經濟計量模型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隨機性特性的經濟變數關系的一門經濟學學科。主要內容包括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經濟計量學。理論經濟計量學主要研究如何運用、改造和發展數理統計的方法,使之成為經濟關系測定的特殊方法。應用計量經濟學是在一定的經濟理論的指導下,以反映事實的統計數據為依據,用經濟計量方法研究經濟數學模型的實用化或探索實證經濟規律。
⑵ 經濟學為啥是一門科學
方法論意義.
經濟學的方法論(也可以擴展到認識論)基礎是與其他科學門類是基本一致的.如與物理學的方法論基本一樣的.所以經濟學是屬於社會科學的學科,而不像哲學,宗教,文學屬於人文學的領域.
當然確切的講,應該是實證經濟學.
經濟學方法論模式:通過對現實作簡單化的假設(甚至是不符合現實的假設,如幾何學中有關"點""線"的假設,物理學中"質點"的假設,經濟學中"經濟人"假設,都不是完全符合事實的),通過設定內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大多從其他學科引入,如偏好結構,技術結構等等),建立模型.再通過經驗來證實或證偽結論來驗證理論的合理性及其適用范圍.在這種意義上,經濟學定律是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措諸萬世而不惑的,都有被證偽的可能性.
⑶ 經濟學為什麼還不是一門科學
首先要清楚科學的概念。網路對於科學是這樣定義的:科學是用嚴謹的探索和論證方法進行的高級社會實踐活動,是求實創新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它既可以表現為系統的理論知識、創意和決策,也可以表現為有效的物質工具、產品和制度。
恩格斯對於馬克思主義科學觀進行了研究和闡述,其中有一些觀點有助於我們破解這個問題。
他肯定了哲學的科學資格,揭示了哲學科學部類的本質特徵。
解決了客觀世界的劃分與相關的具體科學研究大領域劃分問題。恩格斯寫到「我們可以按照早已知道的方法把整個認識領域分成三大部分。第一個部分包括所有研究非生物界的並且或多或少能用數學方法處理的科學,……這些科學也叫做精密科學」。「第二類科學是研究活的有機體的科學。……生物學領域」。「在第三類科學中,即在按歷史順序和現今結果來研究人的生活條件、社會關系、法的形式和國家形式及其由哲學、宗教、藝術等等組成的觀念上層建築的歷史科學中,……人類歷史領域中的科學。……社會科學……」。盡管恩格斯一開頭是說「三大部分」,但還是特意寫下了這么一段話:「我們本來在上面還可以舉出研究人的思維的規律的科學,即邏輯學和辯證法。……在思維的領域中」。面向思維的領域、「研究思維規律的科學」不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思維科學」么?由此可見,恩格斯已經把哲學和數學以外的全部具體科學研究,按照自然、生命、社會、思維四大史界而明確劃分為: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四個科學部類了。如果結合前面對數學與哲學之獨立性的論述,恩格斯的基本科學視域就是:數學-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哲學;
恩格斯批判了形而上學的真理觀,闡明了辯證唯物主義真理觀。
再回過頭來看經濟學,這是關於經濟發展規律的學科。經濟發展不是完全隨機的,在一定的條件下,總是遵循一些規律。對於這些規律的研究就形成了經濟學。要發現經濟規律,也要用嚴謹的探索和論證方法進行實踐,這是一個求實創新的思維和行為模式。當代的經濟學已經形成了系統的經濟理論體系,影響甚至決定了人類社會的經濟框架和經濟制度。這些特徵表明,經濟學明顯具有科學的特徵。
再結合恩格斯觀點,可以看出經濟學屬於社會科學或者思維科學的科學部類中。近現代經濟學的發展更多的依靠數學,但是其研究對象仍然是人的活動。不難想像,對於一個沒有人煙的地方,即使有大量珍貴的資源也毫無價值。正是由於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只有人的存在才有意義,因此經濟學屬於社會科學或者思維科學的范疇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現代許多人對於經濟學是科學這個觀點有質疑,並且列舉出了很多理由。例如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約翰.凱曾經撰文「經濟學不是科學」,其主要理由有兩個,一是現代金融經濟學的基石——有效市場假說失效,以及近代宏觀經濟學理論的無用。這種觀點很有代表性。實際上任何理論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設和公理條件上的,例如,牛頓力學成立的條件是速度遠遠低於光速;重力加速度對於下落物體速度的影響其假設條件是真空狀態,沒有空氣阻力。但是實際的情況是當速度接近光速時,牛頓力學就不再成立;現實世界中並沒有絕對的真空。但是這些並不能否認牛頓力學的科學性,在滿足牛頓力學的條件下,牛頓力學還是科學。
現代經濟學有類似的問題。由於人類經濟社會的情況千差萬別,於是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對於經濟問題進行科學研究,並相應的產生了政治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等等,這些不同學科的假設條件和公理是不同的,但是只有在其假設條件和公理成立的情況下,研究沒有自相矛盾,並且得出的結論能夠得到實踐檢驗,就應該把它看成是科學。
約翰.凱的文章中,認為有效市場假說失效以及近代宏觀經濟學理論無用就否認經濟學的科學性,這是一種倒果為因的分析方法。有效市場假說失效只是說實際運行中的市場不滿足有效市場假說,這是非常正常的,有效市場假說的根源是理性人假設。假說本身就是一種理想狀態,只有在理想狀態下進行分析才可能排除噪音發現內在的規律,然後逐步放鬆假設,到實踐中去檢驗,不能反過來說由於假說無效就依此否認經濟學的科學性。同樣宏觀經濟學理論無用只是說通過純粹理論邏輯得出的結論未必能夠完全與事實相符。但是只要這個宏觀經濟理論不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並且有些結論能夠得到驗證,就不能否認其科學性。
如果把科學研究的結論都拿出來一一與現實世界比較對應,發現不成立就懷疑理論的科學性,這樣的做法只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反而會偏離科學客觀公正的本質。正如前面提到自由落體的例子,從高處向地面自由投下物體t後,其速度應該是gt,下落的距離應該是1/2gt2,但是如果實地觀測,由於存在空氣阻力,其結果肯定不是理論計算的數字。但這並不能否認牛頓的結論是科學的。對於宏觀經濟學也有類似的問題。
任何一門學科發展到科學都是一個過程。中國古代就有煉金術,那是現代化學的萌芽,但是只有當發現元素周期表並且把化學實驗的方法引入,形成一套比較系統的化學理論以後,化學才真正成為一門科學。
經濟學的發展也經歷了類似的過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來源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和英法空想社會主義,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資本論》的分析框架絕對是一個科學的分析框架。後來有人試圖否認其科學性,往往是先否認其勞動價值論假設,這樣的分析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在政治經濟學假設條件下,《資本論》的研究無疑具有科學研究的特徵。
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學家也對古典經濟學進行發展和創新,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子。在其假設條件下,通過引入邊際分析等數學分析方法,已經形成比較系統嚴密的體系。這個體系對於解決資源優化配置具有很有效的現實意義,得出的很多結論經得起實踐檢驗,因此可以說是科學的。
現在的西方經濟學體系主體框架是:理性人假設,資源稀缺性假設和邊際收益遞減假設成立條件下,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產者追求利潤最大化,於是通過市場平台實現供求平衡,有限資源得到最優化配置。單個消費者加總形成社會總需求,單個廠商加總形成社會總供給,通過市場實現社會供求均衡。
我們需要做的是吸收西方經濟學中科學的成分,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體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中國特色,筆者認為堅持這樣的經濟體制也是中國不可能出現前蘇聯結局的關鍵之處;相反如果背離了市場經濟體制,國家的前途就會令人擔憂。但是到目前為止,這個經濟體制的實踐多於理論總結,模仿多於創新。如果能夠總結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經驗並上升到理論高度,對於我國未來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將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⑷ 經濟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
是一門歷史的學科。其實就是社會主義的宏觀經濟學。是馬克思100多年前集合古典政治經濟學所創的。 要學好只要死背就可以了。別指望理解,因為許多東西和目前現實不符的。所以你要學好只要不動腦筋別有自己的思想,然後死背,自然就OK了。還是比價哦容易的
⑸ 經濟學是一門怎樣的學科
水平有限,,做出真復正制正確的消費,為企業,,見諒,投資和管理決策。。。。學習經濟學,就是要學習並掌握一定的歸納分析方法和數學分析工具,為自己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一般生活事物的學科,,甚至為整個社會創造福利。。,不中意,把抽象的經濟理論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經濟學之研究,小到柴米油鹽的消費決策,大到宏觀調控的政策組合,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可謂包羅萬象啊。
⑹ 經濟學是怎樣的一門學科
經濟學是現代的一個獨立學科,研究的是一個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生內產有價值的物品容和勞務,並將它們在不同的人中間進行分配。經濟學主要進行三點考慮:·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學分析的前提;·選擇行為是經濟學分析的對象;·資源的有效配置是經濟學分析的中心目標。
⑺ 經濟學是一門怎麼的課程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及如何將有限或者稀缺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社會科學。經濟學的英語Economics是由希臘文οἶκος [oikos]而來,意思是家庭、家族、財產權(family, household, estate)以及νόμος [nomos], 或法律(custom, law)組成,從逐字上來看是指家族管理(household management)或是政府的管理。
經濟學的起源
「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是近代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在亞里士多德時代的觀點是:政治學、倫理學、政治經濟學三位一體,諾貝爾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在《倫理學與經濟學》說道: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經濟學科曾經認為是倫理學的一個分支。
⑻ 為什麼說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經濟學科
計量經濟學是以抄一襲定的經濟理論和統計資料為基礎,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與電腦技術,以建立經濟計量模型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隨機性特性的經濟變數關系的一門經濟學學科。
主要內容包括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經濟計量學。理論經濟計量學主要研究如何運用、改造和發展數理統計的方法,使之成為隨機經濟關系測定的特殊方法。應用計量經濟學是在一定的經濟理論的指導下,以反映事實的統計數據為依據,用經濟計量方法研究經濟數學模型的實用化或探索實證經濟規律。
⑼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經濟學科嗎
計量經濟學可以算是一門經濟學科,因為對學科的劃分有兩種形式。
學科有若干種含義。
第一種含義是:學術分類。指一定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如自然科學中的化學、生物學、物理學;社會科學中的法學、社會學等。 學科是與知識相聯系的一個學術概念,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兩大知識系統(也有自然、社會、人文之三分說)內知識子系統的集合概念,學科是分化的科學領域,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概念的下位概念。
第二種含義: 指高校教學、科研等的功能單位,是對高校人才培養、教師教學、科研業務隸屬范圍的相對界定。學科建設中「學科」的含義側重後者,但與第一個含義也有關聯。
一.計量經濟學的介紹
計量經濟學是以一定的經濟理論和統計資料為基礎,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與電腦技術,以建立經濟計量模型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隨機性特性的經濟變數關系。主要內容包括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經濟計量學。
理論經濟計量學主要研究如何運用、改造和發展數理統計的方法,使之成為隨機經濟關系測定的特殊方法。應用計量經濟學是在一定的經濟理論的指導下,以反映事實的統計數據為依據,用經濟計量方法研究經濟數學模型的實用化或探索實證經濟規律。
二.計量經濟學的起源和發展
據說在經濟學中,應用數學方法的歷史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威廉·配第的《政治算術》的問世(1676年)。
「計量經濟學」一詞,是挪威經濟學家弗里希(R. Frisch)在1926年仿照「生物計量學」一詞提出的。隨後1930年成立了國際計量經濟學學會,在1933年創辦了《計量經濟學》雜志。
人們應如何理解「計量經濟學」的含義?弗里希在《計量經濟學》的創刊詞中說到:「用數學方法探討經濟學可以從好幾個方面著手,但任何一方面都不能與計量經濟學混為一談。計量經濟學與經濟統計學決非一碼事;它也不同於我們所說的一般經濟理論,盡管經濟理論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數量特徵;計量經濟學也不應視為數學應用於經濟學的同義語。經驗表明,統計學、經濟理論和數學這三者對於真正了解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數量關系來說,都是必要的,但各自並非是充分條件。而三者結合起來,就有力量,這種結合便構成了計量經濟學。」
後來美國著名計量經濟學家克萊因也認為:計量經濟學是數學、統計技術和經濟分析的綜合。也可以說,計量經濟學不僅是指對經濟現象加以測量,而且表明是根據一定的經濟理論進行計量的意思。
計量經濟學從誕生之日起,就顯示了極強的生命力,經過20世紀40、50年代的大發展和60年代的大擴張,以及70年代以來現代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的研究與應用,它已經在經濟學科中占據極重要的地位。正如著名計量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萊因所評價的,「計量經濟學已經在經濟學科中居於最重要的地位」,「在大多數大學和學院中,計量經濟學的講授已經成為經濟學課程表中最有權威的一部分」。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謬爾森甚至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學是計量經濟學的時代」。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以揭示經濟活動中客觀存在的數量關系為內容的分支學科。第一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計量經濟學的創始人、挪威經濟學家弗里希將它定義為經濟理論、經濟統計學和數學三者的結合。
在中國,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來,計量經濟學得到了迅速的傳播與廣泛的應用。目前,它對於經濟、管理學科的學生以及經濟管理工作者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
三.計量經濟學的應用和意義
計量經濟學是專門研究經濟范疇的數量特徵、數量關系和數量變動規律的經濟學,同時,計量經濟學又是一門研究經濟問題的方法論和方法學科。計量經濟學通過把經濟理論具體化、數量化,使人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經濟規律,更好地按客觀規律辦事;通過經濟數學模型和方法的研製和開發,獲得經濟發展的數量表現、數量關系和數量變化的信息,為制定宏觀經濟政策與國家經濟發展計劃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也為微觀經濟主體經營管理的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由於計量經濟學要用數學方法把經濟理論表述為方程體系,再用數理統計方法進行估算,所以又常常被說成是經濟學、數學和統計學的結合。
盡管人們對計量經濟學到底是一門學科、是一種學派還是一個分支仍然存在著巨大的爭議,但是,這絲毫不影響計量經濟學在經濟學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也並不妨礙計量經濟學家同樣受到人們的尊敬。
計量經濟學的基礎是一整套建立在數理統計理論上的計量方法,屬於計量經濟學的「硬體」,計量經濟學的主要用途或目的主要有兩個方面:
理論檢驗。這是計量經濟學用途最為主要的和可靠的方面。這也是計量經濟學本身的一個主要內容。
預測應用。從理論研究和方法的最終目的看,預測(包括政策評價)當然是計量經濟學最終任務,必須注意學習和了解,但其預測的可靠性或有效性是我們應十分注意的。
⑽ 經濟學為什麼是一門大眾的經濟學
因為經濟學涉及到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所以經濟學為什麼是一門大眾的學科。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及如何將有限或者稀缺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社會科學。
我國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1、生產關系說。
我國的政治經濟學包括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部分.其研究對象為生產關系及其規律。
資本主義部分以馬克思的(資本論)和列寧的《帝國主義論》為基本內容,研究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社會主義部分缺乏內在的有機聯系,帶有資本主義部分模擬、政策匯編的痕跡。
2、生產力說。
我國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學對象應放在研究生產力上。經濟學家熊映悟教授在(生產力經濟學>中認為.自有階級社會以來,勞動階級有兩大特徵:一是政治上無權;二是經濟上貧困。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無產階級做了國家的主人,已經解決了政治上無權問題,我們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上的貧困和落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發展生產力。因此,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應是生產力及其規律。
3、生產關系與生產力混合說。
這種觀點認為,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不是孤立的,研究生產關系必須聯系生產力,研究生產力也必須聯系生產關系,不過在經濟學的不同部分,其側重點不同。資本主義部分側重於研究生產關系,社會主義部分側重於研究生產力。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說。
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後,在我國陸續出版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論》、《什麼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書。這些書都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研究對象.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區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的原因、途徑、市場機制、市場體系、市場規律等。
5、中西結合說。
這是一種試圖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現代西方經濟學溶為一體的對象理論。該觀點認為,所謂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區分是不敢恭維的。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產生於西方,沒有西方古典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便不會產生;另一方面,當代西方經濟學中的許多理論並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而是人類社會共創的成果,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只有吸收當代優秀的經濟理論.才能豐富和發展.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因此,我們的經濟學應該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概括當今人類優秀的經濟理論成果,綜合出一門新的基礎理論經濟學來。
6、「中特」說。
「中特」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國有的學者認為,馬克思經濟學是革命的經濟學,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豐富和發展.是當今中國改革的經濟學、建設的經濟學。因此,中國的經濟學要以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研究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