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政治經濟學作業集

政治經濟學作業集

發布時間:2020-11-28 07:08:31

❶ 《政治經濟學》作業

1.D 2.D 3. D 4.A 5. B 6.C 7. C 8. A 9.D 10. B 11. B
12. B 13.C 14. B 15.C
答案要點:
1) 利息率是一定時期內的利息量與借貸資本總額的比率。
2) 利息率的高低取決於:
第一,平均利潤率的高低
第二,借貸資本的供求
第三,一個國家的習慣和法律傳統
2、資本周轉速度對剩餘價值生產有什麼影響?
答案要點:
1) 加快資本周轉速度,對剩餘價值生產有重大影響。
2) 它可以提高年剩餘價值率和增加年剩餘價值量。
首先,加速資本周轉,可以增加年剩餘價值量。因為加快預付資本的周轉速度,一般說來其中預付的可變資本周轉速度也加快,實際一年中發揮作用的可變資本增多,帶來的年剩餘價值就多。
其次,加速資本周轉,可以提高年剩餘價值率。
二、論述題(每題5分,共2題)
1、經濟全球化產生和發展的原因。
答案要點:
1) 經濟全球化的定義。
2) 產生和發展的原因。國際分工→生產國際化→資本國際化→經濟全球化
20世紀80年代發展的原因:
第一,科技革命的推動
第二,國際貿易自由化程度提高
第三,國際資本流動的大幅增加
2、資本周轉速度取決於哪些因素?加快資本周轉對剩餘價值生產的影響。
答案要點:
1) 取決於資本周轉時間和生產資本的構成
2) 加快資本周轉對剩餘價值的影響是:
第一,增加年剩餘價值量
第二,提高年剩餘價值率

❷ 政治經濟學第一次作業 2

1、AB 在吳樹青的書中,消費也對生產起決定作用,是生產交換分配的目的,但在本題中,AB與C的第一句話有些矛盾,請樓主斟酌選擇
2、ABCE 生產力相對活躍,生產關系的變化相對穩定
3、BCDE
4、AB
5、ABCDE
6、ACE
7、ACD 資本循環最典型的是產業資本的循環,它包括貨幣資本、商品資本、生產資本的三大循環
8、ABCDE
9、BCDE
10、ACDE
判斷
1、錯誤 個人認為是錯誤的
2、錯誤 抽象勞動是商品生產所特有的范疇
3、正確
4、正確 在生產領域,但通過流通領域實現
5、錯誤 是剩餘價值規律

❸ 網上人大政治經濟學作業3,4答案

現代信用形式主要包括商業信用、銀行信用、國家信用、消費信用和國際信用等。在這些信用形式中,商業信用和銀行信用是兩種最基本的信用形式。1.(1)銀行信用的債權人主要是銀行,債務人主要是從事商品生產和流通的工商企業和個人。(2)銀行信用所提供的借貸資金是從產業循環中獨立出來的貨幣。(3)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可以動過規模投資,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費用。2.(1)商業信用與特定商品買賣相聯系(2)商業信用的債權人和債務人都是商品的經營者(3)商業信用的供求與經濟景氣狀態一致3.(1)商業信用是工商企業之間進行商品交易時以延期支付的形式提供的信用。(2)主要特點:商業信用是以商品形態提供的,同時包含商品買賣行為和借貸行為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經濟行為;交易雙方都是商品生產者或經營者;商業信用發生後,買賣雙方就存在著以一定貨幣金額表現的債權債務關系,同時創造出相應的流通工具。(3)優點:商業信用在商品經濟中發揮著潤滑生產和促進流通的作用,是推銷商品的有力武器,是解決流通手段不足的最便利方式。所以就企業間的信用活動而言,商業信用是首選、是基礎。(4)缺點:商業信用是商品生產和經營者之間主要以商品提供的信用。因此商品的使用價值決定了商業信用的授信方向,即一般只能由上游產業向下游產業提供。首先,是商業信用規模受企業資本規模、尤其是商品資本量的限制。其次,是商業信用的信用能力有限。制約了商業票據的流通性。再次,信用量變動受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

❹ 政治經濟學作業

3.C 4.B 5.A
6.( B. 內容上不同,形式上不同。。。 D. 內容和形式上都不同)這兩個選項有什麼區別嗎。。。,我想說從一般形式到貨幣形式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依照這個觀點應該是,形式上不同,內容上相同吧,但是沒有這個選項,您自己決定吧。
7.C(使用價值可以永久存在,商品的使用價值到共產主義社會結束)
8.C 9.A 10.D 11.B 12.C 13.A 14.A 15.C 16.B 17.D 18.D 19.B 20.A 21.C 22.A 23.B 24.A 25.C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雷同,不是巧合

❺ 政治經濟學考核作業1

政治經濟學是從生產關系方面研究各個階級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版地位和作用的經濟學。是權與一般經濟學相對而言的特殊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生產關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階級性、抽象性、片面性,是政治經濟學的共同特徵。人類經濟活動是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統一,經濟發展規律是社會生產各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只研究生產關系運動規律的政治經濟學不能從總體上研究經濟規律,把握經濟本質,所以政治經濟學是前經濟學。只有對稱經濟學才以一般經濟規律為對象,從總體上研究經濟規律、把握經濟本質,所以只有對稱經濟學才是一般的理論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對稱經濟學的產生結束了人類經濟學的史前史

❻ 政治經濟學課程作業2

編輯本段]關於環保的資料
1。從喝純水想起
時下,飲用水正成為一種潮流.盡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紹過飲用水的種種弊端,但"飲用水"族仍然日益擴大.
飲用水不單單指純水,還包括礦泉水,蒸餾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們喝著長大的自來水則成了相對的"非飲用水". 我們並不排除目前飲用水風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當前水體污染的嚴重已經到了難以下口的程度.
有報道說:"據報道979年對全國798座城鎮的調查, 全國日污水排放量為國為民258萬噸, 其中工業廢水佔用819,生活污水占據199. 1989年對全國代表大會854個城鎮進行調查,每天的排放量達365.3億噸.其中工業廢水達成協議5.5億噸. 這些廢水絕大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擺在每個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條水質清澈,魚蝦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質開始受到污染, 1963年開始出現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場29天,佔全年約2/3, 水質不合格江段佔64.5km,佔全長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體污染,水質惡化對人體健康和人類生活,生產都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潔凈的人能給人們帶來蔥蘢花木,鳥語花香,恬靜舒適,美麗如畫的優美環境,給人們帶來寧靜,愉悅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給人們帶來的是痛苦,恐怖和災難.為了使生活更美好,讓秀麗的山水永駐人間,讓清水長流不斷,人們已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2.「環保風暴」
2005年,一場「環保風暴」在中國內地颳起,30個總投資達1179億多元的在建項目被國家環保總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屬正部級單位的三峽總公司的三個項目。理由是,這些項目未經環境影響評價,屬於未批先建的違法工程。
環境惡化無路可退中國的環境問題並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紀90年代,環境污染問題就已非常嚴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紀90年代五類水質就佔到了80%,整個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條巨大的污水溝。1995年,由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875億元。
據中科院測算,目前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佔到GDP總值的15%,這意味著一邊是9%的經濟增長,一邊是15%的損失率。環境問題,已不僅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已成為吞噬經濟成果的惡魔。
目前,中國的荒漠化土地已達267.4萬多平方公里;全國18個省區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而且荒漠化還在以每年1萬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長。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沒有使用價值的水質已超過40%。全國668座城市,有400多個處於缺水狀態。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質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寧波市,地處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匯口,卻因水質污染,最缺水時需要靠運水車日夜不停地奔跑,將鄉村河道里的水運進城裡的各個企業。
中國平均1萬元的工業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並產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創造1億元GDP就要排放28.8萬噸廢水。還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進河道,要不了10年,中國就會出現無水可用的局面。
全國1/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有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經濟發達的浙江省,酸雨覆蓋率已達到100%。酸雨發生的頻率,上海達11%,江蘇大概為12%。華中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賓、懷化、紹興、遵義、寧波、溫州等,酸雨頻率超過了90%。
在中國,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許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200萬~1400萬噸。而200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就達到2158.7萬噸,比2002 年增長12%,其中工業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國僅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將達 2100萬噸以上,全部排放量將超過大氣環境容量1倍以上,這對生態環境和民眾健康將是一場嚴重災難。
1月27日,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有人預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類歷史上突發性環境危機對經濟、社會體系的最大摧毀,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中國。
治理污染陷於兩難有一種說法,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控制好環境,在環保方面的投入須達到GDP的1.5%以上。但這是在環境保護本來就非常良好的情況下,在中國,根據上海的經驗,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環境,環保投入須佔到GDP的3%以上。而在過去20年裡,中國每年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 0.5%,最近幾年也只有1%多一點。環保是一種「奢侈性消費」,投入大,對GDP貢獻小,因此,一些本應用於環保方面的專項資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國在環境問題上進退兩難:再不治理,未來無法保障;真要治理,則需大規模投入,眼前的經濟又難以承受。
有人算過,雲南滇池周邊的企業在過去20年間,總共只創造了幾十億元產值,但要初步恢復滇池水質,至少得花幾百億元,這是全雲南省一年的財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紙廠,20年累計產值不過500億元。但要治理其帶來的污染,即使是幹流達到起碼的灌溉用水標准也需要投入3000億元。要恢復到20世紀70年代的三類水質,不僅花費是個可怕的數字,時間也至少需要100年。
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就微觀角度說,在過去20年裡,國內製造業在無法依靠技術進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只能朝兩個方面挖潛:一是工資,二是環保。最簡單的事,例如水泥生產,要達到起碼的環保要求,每噸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廠價的5%。紡織業每年排放的廢水超過10億立方米,如要處理,則每噸需花費1.2~1.8元。提高生產成本5%。而絕大多數企業根本就沒有這么高的利潤率。因此只能在環保問題上打游擊:或是不建任何廢水處理設施:或是建立以後就當擺設,白天把污水放到處理池裡,晚上沒人時就排放到河裡,這樣就可以節省一大筆成本。在市場的無序化競爭中,這5%的成本。往往就決定了企業的盈與虧、生與死。
而中國在環保執法上的兩高一低——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也助長了這種傾向。通常的情況是,環保部門為取證一件違法偷排事件,需耗費50萬元,而最終落到違法企業頭上的罰款,則只有區區5萬元,包括正在勁刮的所謂「環保風暴」。
一些投資數十億元的特大電站項目,違反環境評價擅自開工建設,最後的罰款也不過20萬元。區區20萬元罰款,對於一個投資超億元的項目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這樣的處罰力度對違法行為談何震懾力?因此《環保法》歷來被人稱為「豆腐法」。
一場環保風暴將涉及數十萬家企業,由此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大批企業的破產倒閉,大量人員失業,企業成本大幅提高,國內物價指數迅速地突破兩位數。因此,無論是宏觀成本,還是微觀成本,實際上都無法承受。
四個因素阻礙環境治理對環保部門在執法過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總結出了四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對科學發展觀認識不到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煉、小鐵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項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現蔓延的趨勢。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片面強調簡化審批,限期辦理相關手續。而不管項目是否會存在污染情況,只要來投資就批准,個別地方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中存在「首長意志」、「先上車,後買票」等違法現象。
再次,環評質量亟待提高。有些環評單位不堅持科學評價,不敢以客觀的事實和科學的數據說話,評價結論含糊,模稜兩可,將項目的環境可行性與否的結論推給審批部門,甚至極個別的環評單位弄虛作假,編造、偽造數據,或者隱瞞事實,嚴重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落實,使環境影響評價流於形式,喪失了第三方咨詢機構起碼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最後,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工作開展不足。我國目前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政府主導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監管數量龐大的建設項目,顯然力不從心。
其實,環評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後的經濟利益在驅使。
中國是一個在環境上迴旋餘地極小的大國,又是一個在全球資源、市場基本被瓜分完畢後崛起的一個後起國家。中國沒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國家那樣,等到環境惡劣到極點後再來治理。
但中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別人走過的先發展經濟、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國不可避免的也會走一遭。
世界各國的歷史已經表明,在經濟增長與環境變化之間有一個共同的規律:一個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會有一個環境污染隨國內生產總值同步高速增長的時期,尤其是重化工業時代:但當GDP增長到一定程度,隨著產業結構高級化,以及居民環境支付意願的增強。污染水平在到達轉折點後就會隨著GDP的增長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環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謂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當年日本的發展過程就是這一規律。
毫無疑問,中國沒有可能跨越這樣一個重化工業時代。因為中國的人口太多,國家太大,無法像芬蘭那樣,在本國製造業尚不發達的情況下,藉助於全球化分工,直接進入高科技時代。
上世紀90年代末,筆者曾回過蘇南老家,小時候那種清清河水,坐著船就可到達四鄉八鎮的情景已一去不復返了。而令筆者吃驚的是,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國,即使不發展工業,由人口增長帶來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環境惡化到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這樣的污染,也需要大筆投資,需要有經濟基礎。
中國在治理污染問題上,任重道遠,需要依法辦事,制止惡性環保事件的發生,延緩環境惡化的速度。
[編輯本段]酸雨簡介:
被大氣中存在的酸性氣體污染,pH值小於5.65的雨叫酸雨。什麼是酸?純水是中性的,沒有味道;檸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較大,它們都是弱酸;小蘇打水有略澀的鹼性,而苛性鈉水就澀澀的,鹼味較大,它們是鹼。科學家發現酸味大小與水溶液中氫離子濃度有關;而鹼味與水溶液中羥基離子濃度有關;然後建立了一個指標:氫離子濃度對數的負值,叫pH值。於是,純水(蒸餾水)的pH值為7;酸性越大,pH值越低;鹼性越大,pH值越高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3704.html?wtp=tt

❼ 政治經濟學作業

q1:人們為什麼必須按經濟規律的要求辦事?

經濟規律具有客觀性。因為經濟規律是在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下產生和發揮作用的,並隨著客觀經濟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有什麼樣的客觀經濟條件,就會產生與它相適應的經濟規律。當某種經濟條件消失之後,與它相適應的經濟規律就會退出舞台,而在新的經濟條件下,又會產生新的經濟規律。經濟規律是不以人們的主管意志為轉移的。不管人們是否認識它,它都存在並發生作用。人們既不能消滅,改造經濟規律,也不能創造和制定經濟規律。

人們必須按照經濟規律辦事,如果違背客觀經濟規律,就會收到它的懲罰,遭受損失或挫折。經濟規律是客觀的,但是,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因勢利導,造福人類。由於各時期,各部門經濟條件有差別,經濟規律的利用和范圍,形式會有所不同,所以,利用經濟規律所採取的形式也不同。

q2: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表現形式: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作用: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

要尊重價值規律,同時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國家進行宏觀調控,使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相結合,共同調節市場經濟。

Q3:剩餘價值的本質是由雇傭工人創造的價值中超過勞動力價值而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那部分價值,它直接體現了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關系。剩餘價值率是由剩餘價值和可變資本之間的比率形成的。它反映的是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程度。資本家要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可以通過兩條途徑:提高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和增加可變資本總量。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剩餘價值率有提高的趨勢。

Q4:在任何生產方式下,生產總是在一定的生產關系下進行的,具有一定的社會形式,再生產也是這樣,隨著生產的不斷更新和重復,這種生產關系也會不斷地再現出來。

你先來看簡單再生產的特徵:
1,資本家購買勞動力的可變資本是工人自己創造的。
2,不僅可變資本,而且全部資本都是工人創造的。
3,雇傭工人的個人消費,從屬於資本家追逐剩餘價值的需要。

比如我們著重來分析第3點:
工人進行個人消費,無非是再生產出已消耗的勞動力,以保證資本家能夠重新購買到勞動力商品,以便繼續進行剩餘價值的剝奪。
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工人的個人消費只能滿足於維持勞動力正常再生產的那些消費資料。當工人進行了個人消費之後,勞動力再生產出來了,但仍然是一無所有的勞動者,必須把勞動力重新作為商品出賣給資本家,仍然不能改變自己的階級地位;工人不管把自己的勞動力商品出賣給哪個資本家都不可能改變自己的個人消費從屬於資本的性質。

說白了:
工人工作是為了給資本家剝削,但同時資本家所生產的商品需要工人來消費,工人消費從而維持自己的生理狀態以便更好地被剝削。這就是簡單再生產,同時,這也正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
物質資料和生產關系同時在簡單再生產中被創造。

你懂了嗎?很變態的..

唉,馬克思總說人是活勞動,機器是死勞動,想想真可悲。機器沒有思想,做個死勞動也就罷了,人總是有思想的,「消費是為了被更好的剝削」,這不是傻是什麼。不過,這好像又確實是事實。如果我們平常不去想,傻也就傻了,可馬克思偏要把它都說出來……什麼事都看清楚其實未必是一件好事。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Q5:資本積累的實質:資本家以無償佔有的剩餘價值,擴大再生產規模,以便於榨取更多的剩餘價值.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是指由資本積累引起的資產階級的財富積累和無產階級的貧困積累的內在必然聯系。它是對資本積累理論的科學總結,也是對資本積累過程對無產階級命運影響的科學概括,它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積累過程的階級對抗性。

❽ 政治經濟學作業

錯誤、正確、錯誤、正確、正確
1、AD
2、ABC(E好像是生產工具)
3、BCD
4、AB(其他不是基本職能)
5、ABC(另兩個不大確定)
6、AD
7、BCDE
8、BCE
9、DE(我只能確定前三個都不對)
10、AC

大部分可以確定、有幾個有可能不太准確

閱讀全文

與政治經濟學作業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