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能告訴我2006年德國世界盃在全世界的經濟效益,收入(最好長一些)
世界盃是刺激消費的良葯。比賽尚未結束,德國零售協會負責人就得出結論,世界盃期間的產品銷量可觀,「現在跟足球沾邊的東西都好賣,從帽子到襪子,只要有世界盃標志的商品就有人買。從統計數字看,相當於德國8200萬人口中每人買了3件世界盃物品。」
德國經濟學家在賽前就預測說,世界盃將為德國創造5萬個工作機會,同時把德國今年的GDP提升0.5個百分點。從實際情況看,可能更加樂觀。
德國國家旅遊局局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世界盃給德國帶來的總體經濟效益應該在110億美元到120億美元之間。柏林自由大學的經濟學家認為,世界盃將吸引全球數十億人的目光,對德國來說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國際宣傳機會,甚至可能帶來潛在的外國投資。
「世界盃能帶來快樂,但拯救不了德國經濟。」部分經濟學家為樂觀的人們敲響警鍾,世界盃在短期內對經濟是有推動作用的,但從長期和整體看,它並不能把德國經濟從低谷中拉出,「它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葯,我們談的是一塊滾燙石頭上的一滴水。」
世界盃決賽的普通門票價格漲到了令人瞠目的1500歐元。這還是一個有價無市的結果,也就是說,即使你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票。這樣的票價自然不正常,因為決賽門票定價在500歐元左右,需要票的人太多,所以門票的黑市價自然飈升。
談到世界盃的經濟效應,我們應該看到,門票收入只是東道主和國際足聯收入的一小部分。授權商品、廣告、電視轉播等方面的收入才是大頭。
世界盃是刺激消費的良葯。比賽尚未結束,德國零售協會負責人就得出結論,世界盃期間的產品銷量可觀,「現在跟足球沾邊的東西都好賣,從帽子到襪子,只要有世界盃標志的商品就有人買。從統計數字看,相當於德國8200萬人口中每人買了3件世界盃物品。」德國紡織和服裝業聯合會也宣布,世界盃不僅讓德國的紡織和服裝業獲得了經濟效益,而且讓這兩個行業出現了復甦跡象。
世界盃正成為世界最大的休閑產業。因為有世界盃,來德國的遊客人數一個月內增加了約100萬,他們要吃、住、行、玩,還得買點紀念品,花銷不少。把這些統統加起來,是一個在年終統計GDP時不可忽視的數字。德國經濟學家在賽前就預測說,世界盃將為德國創造5萬個工作機會,同時把德國今年的GDP提升0.5個百分點。從實際情況看,可能更加樂觀。
德國國家旅遊局局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世界盃給德國帶來的總體經濟效益應該在110億美元到120億美元之間。柏林自由大學的經濟學家認為,世界盃將吸引全球數十億人的目光,對德國來說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國際宣傳機會,甚至可能帶來潛在的外國投資。
這種觀點是有歷史根據的。2002年韓日世界盃結束後,韓國估計,世界盃至少在投資和消費方面為韓國帶來了41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效益,佔2001年韓國國民生產總值的0.74%,有力地推動了韓國經濟的回升。日本的研究機構也有類似估計。
如此看來,德國應該也必將從世界盃這棵「搖錢樹」身上獲益。「世界盃能帶來快樂,但拯救不了德國經濟。」部分經濟學家為樂觀的人們敲響警鍾,世界盃在短期內對經濟是有推動作用的,但從長期和整體看,它並不能把德國經濟從低谷中拉出,「它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葯,我們談的是一塊滾燙石頭上的一滴水。
事實上,有德國經濟學家在賽前就預測說,世界盃將為德國創造5萬個工作機會,同時把德國今年的GDP提升0.5個百分點;德國商會則預計說,世界盃將為德國創造6萬個工作機會,並將德國今年的國民收入提高0.3個百分點。德國國家旅遊局(German National Tourist Board)局長彼德拉·赫德弗(Petra Hedorfer)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世界盃給德國帶來的總體經濟效益應該在110億美元到120億美元之間。
許多經濟學界專家在對世界盃經濟充滿期望的同時,也有一些經濟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德國經濟研究所(DIW)科研主管瓦格納說:「人們對世界盃經濟效應的期望完全過了頭,足球世界盃能帶來快樂,但拯救不了德國經濟。」德累斯頓銀行的國民經濟學者米勒克說:「2006足球世界盃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葯。我們談的是一塊滾燙石頭上的一滴水。世界盃不過是在固定的周期內波動出現的瘋狂,高潮來的遲,但卻去飛快,資本概念營造的虛擬光環遠遠超越了其價值本身,而這一切都註定了世界盃經濟危機重重。」
但不管怎麼說,絕大多數經濟學家還是看好了世界盃給德國經濟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柏林自由大學(Berlin Free University)的經濟學家斯蒂芬·沙特拉斯(Stefan Chatrath)就認為,世界盃將吸引全球數十億人的目光,對德國來說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國際宣傳機會,甚至可能帶來潛在的外國投資。究竟結果如何,還有待於在本屆世界盃結束之後,通過專家的分析研究得出的結論。但沙特拉斯的觀點是有歷史根據的。2002年日韓世界盃結束後,韓國估計,世界盃至少在投資和消費方面為韓國帶來了41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效益,佔2001年韓國國民生產總值的0.74%,有力地推動了韓國經濟的回升。日本的研究機構也有類似的估計。
雖然眾多的經濟學家意見不同,但這些專家們也同時承認,盡管世界盃的短期經濟影響令人生疑,其長期效應看來確定無疑。由此可見,雖然在世界盃半決賽中,義大利隊在加時賽的最後時刻由格羅索和皮耶羅連下兩城,二比零擊敗東道主德國隊,德國無緣進入決賽,拿不到德國國民所期望的冠軍,但德國早已從舉辦這次世界盃比賽中獲益匪淺。最新報道顯示,德國6月份的商業信心指數已經升至1991年兩德統一以來的最高點,消費者信心指數也上升到5年來最高。考慮到德國目前的經濟增長並不樂觀(今年第一季度德國經濟增長率僅有1.4%,為發達國家中最低),失業率也超過了10%,世界盃對德國經濟的拉動效應還是較為明顯的。
不論怎樣,人們已經看到,2006世界盃足球賽所形成的經濟刺激,已遠遠大於足球作為體育運動而最後取得的成果。因為無論是經濟發展最快的亞洲還是世界其他地區,沒有任何一個經濟領域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獲取如此大的經濟利潤。世界盃所帶來的繁榮與商機,也使人們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了經濟增長與發展的潛能,這對於我們辦好2008年奧運會無疑將起到積極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