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方經濟學中廠商要素的使用選擇一種是w=vmp=mp*p,還有一種是mfc=mr*mp,怎麼...
MFC定義是邊際要素成本
W是勞動的價格 完全競爭市場下 W=MFC
和MR=MC的道理一樣,廠商出於利潤最大化的目的會使最後增加使用的那單位生產要素所帶來的收益等於為使用他所支付的成本,既MRP=MFC
其實通過數學方法可以推導出W=VMP=MFC=MRP (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 他們與需求曲線重合 是一條線
Ⅱ 西方經濟學中MC與MP什麼意思
西方經濟學中MC是指邊際成本,MP是指邊際產量。
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 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比如僅生產一輛汽車的成本是極其巨大的,而生產第101輛汽車的成本就低很多。
在邊際產量中,若生產技術水平和其他投入要素不變的情況下,每增加一單位變動投入要素所得到的總產量的增加量。由於邊際收益遞減規律成立,要素的邊際產量在可變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後是遞減的。
(2)經濟學mp擴展閱讀
邊際產量與平均產量的關系:
邊際產量的曲線與平均產量的曲線相交於平均產量曲線的最高點。在相交前,平均產量是遞增的,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在相交後,平均產量是遞減的,邊際產量小於平均產量;在相交時,平均產量達到最大,邊際產量等於平均產量。
在資本量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勞動量的增加,最初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都是遞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後就分別遞減。所以,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都是先上升而後下降。這反映了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Ⅲ 邊際收益產品MRP=MP*MR的經濟學意義
1需求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在給定的價格水平下,消費者願意並且能夠購買的商品數量。隨著價格的提升和其他因素不變(其他條件不變),一個人在每個時間段都願意購買一定數量的商品需求。消費者願意購買的商品的總數量要求的價格被調用。在不同的價格,需求會有所不同。
2需求意味著價格和需求之間的關系。在圖像方面,他們所謂的需求曲線。需求的價格彈性表示在某一段時間內的商品的需求對商品價格的變化反應程度。或者,在一定時間內變化的百分比%,由於對商品的需求的商品的價格變化。機會成本(機會成本):到一個特定的目的而使用資源的最佳利益的資源可以用於其他用途的機會成本放棄了。
3寡頭壟斷是少數企業控制整個市場,他們提供的商品占這個市場份額最大和最重要的。也被稱為寡頭壟斷製造商,指的是極少數廠家控制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產品在整個市場的市場結構。對市場的典型特徵是決定考慮競爭對手的反應的製造商和供應商之間的相互影響的行為。
4根據產品的功能,寡頭壟斷的市場可以分為兩類的純寡頭行業的寡頭行業之間的差異。純粹的寡頭壟斷行業的製造商無差別的產品的差別寡頭行業,差異化的產品的製造商。寡頭壟斷的市場劃分為不同類型的官商勾結和獨立行動的製造商的行動。寡頭行業被認為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市場組織。基尼系數(基尼系數)義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於1922年,在收入分配上的差異,國際的全面調查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分析指標的條件下定量測定的程度。其對經濟的影響:為所有居民的收入在收入分布不均的那部分總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數是「1」,最小值為等於「0」。前者表示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的居民之間佔用一個單元的所有收入的100%,而後者則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平均人與人之間收入完全平等,沒有任何差異。這兩種情況只是理論上的絕對化形式,在現實生活中一般不會出現。因此,基尼系數的實際值的范圍可以從0到1
Ⅳ 微觀經濟學mp和p乘積什麼意思
微觀經濟學中各個字母縮寫對應的中文意思如下:P:價格Q:數量D:需求S:供給E:均衡(或期望)e:彈性ed:需求的價格彈性es:供給的價格彈性exy: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U:效用TU:總效用MU:邊際效用CS:消費者剩餘MRS:商品的邊際替代率L:勞動力K:資本TP:總產量AP:平均產量MP:邊際產量MRTS:邊際技術替代率C:成本STC:短期總成本TFC:總不變成本TVC:總可變成本TC:總成本AFC:平均不變成本AVC:平均可變成本AC:平均總成本MC:邊際成本LTC:長期總成本LAC:長期平均成本SAC:短期平均成本LMC:長期邊際成本SMC:短期邊際成本TR:總收益AR:平均收益MR:邊際收益PS:生產者剩餘MP:邊際產品VMP:邊際產品價值W:勞動價格MRP:邊際收益產品MFC:邊際要素成本r:利率PEP:價格擴展線
Ⅳ 西方經濟學中MC′與MP′什麼意思
MC叫做邊際成本
MP叫做邊際收益
Ⅵ 微觀經濟學 生產論 知道tp,怎麼計算mp求大神,比如這道題
因為題目中的單位都是一個一個增加的,所以你用後一個TP減去前一個TP就可以了。
例如Q=2,MP=30-10=20;Q=4,MP=100-70=30
Ⅶ MP的在經濟學中
MP (marginal proct) 表示的是邊際產量
MP (Multiple Processor) 表示的是多處理器
Ⅷ 經濟學基礎中,兩種要素的最優組合條件MP1/P1=MP2/P2是如何推導出來的求過程
對於兩種生產要素,P1和P2可以認為是要素的使用成本。MP/P可以認為是單位成本回的生產效率。答
那麼當均衡時候,也就是最優組合的時候。
兩種要素的單位成本的生產效率必須是相等。
原因很簡單:
如果不相等,假設MP1/P1大於MP2/P2,那麼就以為著,多使用要素1,可以以同樣的單位成本,生產更多的產品。廠商會增加要素1的使用,根據要素生產力邊際遞減規律以及要素使用的越多(對該要素需求增加)會導致要素價格升高,要素1的MP1/P1會變小。直到MP1/P1=MP2/P2。
如果MP1/P1小於MP2/P2,同理可證。
所以最終的均衡即是MP1/P1=MP2/P2
Ⅸ 經濟學中ap和mp最大值可以相等嗎
當MP>AP時,AP曲線上升;當MP<AP時,AP曲線下降,MP自上而下穿過AP曲線的最高點;當MP=AP時,AP最大。
Ⅹ 經濟學中為什麼MC=W/MP
MRP是勞動的邊際產品收益VMP是勞動的邊際產品價值,也就是說邊際產品按照現價出售,企業可以獲得收入增加量MP是邊際產量;P是產量MC是邊際成本W就是工資MP邊際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