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方經濟學的定義
西方經濟學指產生並流行於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學範式,狹義指西方的經濟學範式,廣義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與東方經濟學是不同的經濟學範式。西方的經濟學主要是範式概念,而不僅僅是地域概念。改革開放以來流行中國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也屬於西方的經濟學。
『貳』 西方經濟學里乘數的概念
乘數是經濟學的一個固有概念,其含義是一個經濟自變數的變化導致因變數變化,因變數與自變數的比率。包括有貨幣乘數、支出乘數等。
貨幣乘數是指中央銀行每多發行一單位貨幣而使得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量的增量。
而支出乘數就是收入的變化與帶來這種變化的支出的初始變化之間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k=y/J ,其中Y 表示國民收入的變化,J 表示支出的變化。例如,k=2,那麼,每年的支出流量比如說投資持續增加,將導致每年國民收入的流量增量為投資增量的一倍。支出乘數包括投資乘數、政府購買乘數等。
乘數作用可通過初始支出後的一系列事件來說明。以投資為例,投資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增加的收入中將有一部分花費在其他商品和勞務上,這意味著生產這些商品和勞務的人的收入增加,隨後他們也將花費一部分增加的收入。如此繼續下去,每一輪的收入總量越來越小。顯然,最終引起的收入增量的大小取決於每一階段有多少收入用於消費,即取決於這一系列事件中有關人員的邊際消費傾向。投資乘數之值等於1 /(1-邊際消費傾向);或者,由於邊際消費傾向與邊際儲蓄傾向之和等於1,所以乘數之值等於l / 邊際儲蓄傾向。所以邊際儲蓄傾向越大,乘數之值越小。乘數是簡單的收入—支出模型中的一個基本特徵。
『叄』 西方經濟學的定義
最流行的,而且被普遍應用的定義
《博弈聖經》經濟學的定義;經濟學是輸贏與均衡在公共空間里的概念。
『肆』 經濟學概念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科學的對稱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4)西方經濟學概念擴展閱讀:
簡單地回顧一下經濟理論的發展歷史,會從中發現經濟學理論發展的規律性,會給我們很多的啟示。從重商主義開始,資本主義需要原始積累,對外貿易是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西歐封建社會晚期或資本主義初期,商業居於工業之上。
重商主義者從商業資本的運行出發,認為金銀是財富的唯一代表,且來自流通領域,主張多賣少買。為了多賣少買,在經濟政策上主張貿易保護,興辦「國家工場」。法國重商主義的代表安圖安·徳·孟克列欽1615年發表了《獻給國王和王後的政治經濟學》,這里的政治經濟學是指管理國家經濟的科學。
英國重商主義者托馬斯·孟1621年發表了《論英國與東印度公司的貿易》。這本書後來經作者徹底改寫,1664年以《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為書名重版。我們看到,最初的經濟學理論回答了當時給定條件下一國如何致富的問題。
既有理論分析,更有政策建議,還有社會實踐。重商主義在解決資本主義發展之初的原始積累問題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伍』 我國和西方經濟學對投資概念的界定有何異同
馬克思經濟學完抄全不同與新襲古典和古典經濟學的邏輯,新古典(西經)、及古典經濟學都是單一產品模型的邏輯。古典經濟學是論述勞動與實物產品之間的相對關系,即勞動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而新古典加上了效用偏好,即認為價格反映的是物如何滿足人慾望的資源配置關系,當最不迫切的慾望每滿足一次邊際效用遞減。
『陸』 西方經濟學的含義
西方經濟學指產生並流行於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學範式,狹義指西方資產階回級政治經濟學范答式,廣義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與東方經濟學是不同的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主要是範式概念,而不僅僅是地域慨念。改革開放以來流行中國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也屬於西方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即被運用於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學,即目前所稱的「主流經濟學」,因特別注重對市場機制的研究,而又有市場經濟學之稱。以1776年亞當·斯密《國富論》 的出版為標志,經濟學歷經200多年的風雨滄桑。在這個不長不短的歷史進程中,從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薩伊、穆勒、馬爾薩斯、馬歇爾到凱恩斯、米爾頓·弗里德曼、薩謬爾森、盧卡斯、斯蒂格利茨,經濟學大師輩出;從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經濟學流派林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帶來經濟學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以致於文獻上有「經濟學帝國」之稱。
『柒』 西方經濟學中 基礎貨幣的概念是什麼啊!
基礎貨幣這一概念可分別從基礎貨幣的來源和運用兩個方面來加以理解。從基礎貨幣的來源來看,它是指貨幣當局的負債,即由貨幣當局投放並為貨幣當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貨幣,它只是整個貨幣供給量的一部分;從基礎貨幣的運用來看,它是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包括商業銀行的庫存現金以及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金存款);二是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而為社會大眾所持有的現金,即通常所謂的"通貨"。
在現代經濟中,每個國家的基礎貨幣都來源於貨幣當局的投放。貨幣當局投放基礎貨幣的渠道主要有如下三條:一是直接發行通貨;二是變動黃金、外匯儲備;三是實行貨幣政策(其中以公開市場業務為最主要)。由基礎貨幣的投放渠道,我們可以看出,基礎貨幣的決定因素主要有:(1)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進證券;(2)中央銀行收購黃金、外匯;(3)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再貼現或再貸款;(4)財政部發行通貨;(5)中央銀行的應收未收款項;(6)中央銀行的其他資產;(7)政府持有的通貨;(8)政府存款;(9)外國存款;(10)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賣出證券;(11)中央銀行的其他負債。
在以上這11個因素中,前6個為增加基礎貨幣的因素,後5個為減少基礎貨幣的因素,而且這些因素均集中地反映於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我們不難看出,在以上這些因素中,有些是中央銀行所能直接控制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公開市場買賣;而有些則是中央銀行不能直接控制的。但是,對於這些不能直接控制的因素,中央銀行可通過運用其公開市場業務,來抵消這些因素對基礎貨幣的影響。因此,一般認為,基礎貨幣在相當程度上能為中央銀行所直接控制
『捌』 西方經濟學里乘數的概念
乘數亦稱來倍數這個概念最源早是由英國經濟學家卡恩在1931年提出的。
乘數是指總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國民收入增加的倍數,或者說是國民收入增加量與引發這種增加量的總需求增加量之間的比率。
乘數主要有:
1.投資乘數。投資乘數是指,投資變動l單位引起國民收入變動多少。
2.政府支出乘數。政府支出乘數是指,政府支出變動1單位引起國民收入變動多少。
3.稅收乘數。稅收乘數是指,稅收變動1單位引起國民收入變動多少。
4.政府轉移支付乘數。政府轉移支付乘數是指,政府轉移支付變動1單位引起國民收入變動多少。政府轉移支付乘數與稅收乘數的值相等,是因為其也是通過影響消費支出來影響國民收入的,但是符號與稅收乘數相反。
5.平衡預算乘數。平衡預算乘數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時以相等數量增加或減少時國民收入變動對政府支出變動的比率。
6.對外貿易乘數。對外貿易乘數是指,出口變動l單位引起國民收入變動多少。
『玖』 西方經濟學彈性的定義是什麼
彈性理論
(一)彈性的概念彈性的定義經濟學中的彈性是指一個變數變動的百分比相應於另一變數變動的百分比來反應變數之間的變動的敏感程度,如價格變動1%,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彈性的大小可用彈性系數來衡量,彈性系數= y變動的百分比/x變動的百分比。
(二)需求的價格彈性需求價格彈性的定義需求價格彈性簡稱為需求彈性或價格彈性,它表示在一定時期內價格一定程度的變動所引起的需求量變動的程度,我們通常用價格彈性系數加以表示:需求價格彈性系數=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價格變動的百分比設:Q表示一種商品的需求量;P表示該商品的價格;DQ表示需求量變動值;DP表示價格變動的數值;Ed表示價格彈性系數,則:
需求價格彈性的分類根據需求價格彈性系數的大小可以把商品需求劃分為五類:。完全無彈性、缺乏彈性、單位彈性、富有彈性和無限彈性。
『拾』 西方經濟學里乘數的概念
定義1 這在西方經濟學中也可以稱為是乘數效應.最後,我們把住宅投資的凈報酬定義為從總報酬中扣除各種成本之後的報酬
定義2.乘數效應所謂乘數效應是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需求誘發了生產活動進而涉及到個人消費和其它投資領域最終使GNP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增長
定義3 所謂乘數效應,是指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i可以消費大量鋼鐵、皮革、塑料、石油、橡膠、玻璃等製造業產品,還可推動農業、服務業和能源工業的發展,促進公路運輸建設的發展
定義4文化產業具有強大的乘數效應所謂乘數效應是指某一產業的發展會帶動一系列相關產業和部門甚至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定義5 當財政支出增加時,乘數效應是指財政支出所帶動的其他產業的增長,導致收人的增加.但這時,貨幣市場無法保持均衡,因為收人增加,貨幣需求量上升,而貨幣供給不變,利率將會由於超額的實際余額需求而上升
定義6所謂乘數效應是指模仿創新活動通過經濟系統內部的投入產出聯系鏈條而發揮倍加的作用.增值效應是指後進入企業由於市場競爭的存在而提高模仿創新的技術含量或在原有基礎上激發新的率先創新
定義7「乘數效應」是指經濟活動中某一變數的增減所引起的經濟總量變化的連鎖反應程度.本文研究對象是生活服務.服務商品同實物商品一樣都有價值和使用價值
定義8宏觀經濟學非常關心計劃投資的變動對均衡國民收入的影響並把一單位計劃投資的變動引起的均衡國民收入的變動量叫作投資乘數而把它對國民收入最終結果的影響作用稱為乘數效應
定義9 所有變化產生的最終總效應稱為乘數效應.旅遊乘數效應是指由於旅遊消費而引起的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相關經濟量的最終變化結果
定義10 這種現象稱為乘數效應.值得一提的是,製造業每1美元的最終銷售額可產生1.19美元的中間活動,遠大於94美分的平均工業乘數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