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經濟學中邊際收益的計算方法
邊際收益=總收益的變化量/銷售量的變化量
邊際收益是最後產品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內即產品的銷售所增加容的收益。
邊際貢獻總額也叫做稱貢獻毛益總額或創利額,指的是各種產品的銷售收入總額與銷售變動成本總額之差。
邊際貢獻總額的計算公式為:
邊際貢獻總額=銷售收入總額-銷售變動成本總額=銷售單價×銷售量-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單位邊際貢獻×銷售量。
(1)經濟學中收入擴展閱讀
邊際效益的作用主要用於考慮生產要素的增加可以持續到何時。既然有邊際效益有就邊際成本於是相對。生產的投入的終級目的是獲利,每增加一個單位的生產要素(資本、勞動力、信息、原材料)能增加的效益在大於每增加一個要素所需的成本時,利潤才有保證,等於成本時,則利潤為零。
比如當你租用一台機器或僱傭一個老動力每天成本需要2000元,這個機器(或工人)每天能多生產200個麵包,每個麵包10元。那麼,增加這一台機器或工人就是不必要的,因為它(他)帶來的產出是200*10=2000元,恰等於每天的僱傭成本。
② 經濟學中收入水平指的是什麼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非所有者專投入資屬本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包括銷售商品收入、勞務收入、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為第三方或客戶代收的款項。
水平是一個詞語,有多種不同解釋,指平行於水面的水平線,又可用於表示在某一專業方面所達到的高度,也可表示統計學水平(Level)
③ 在宏觀經濟學中,為什麼總支出=總產出=總收入那麼支出、產出、收入該怎麼去理解三者的含義
這是整個社會的大生產所反映的平衡關系。
在宏觀經濟學中,
總產出——整個社會生產的全部產品。
總收入——整個社會的人民創造財富,包括稅收。
總支出——整個社會生產的全部產品被整個社會的人民創造財富所購買,形成了總支出。
國民收入就是新創造的社會財富,等同於總產出。而收入是流量指標。
(3)經濟學中收入擴展閱讀:
宏觀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計量模型。
(1)宏觀經濟理論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函數理論、投資理論、貨幣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
(2)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經濟政策目標、經濟政策工具、經濟政策機制(即經濟政策工具如何達到既定的目標)、經濟政策效應與運用。
(3)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包括根據各派理論所建立的不同模型。這些模型可用於理論驗證、經濟預測、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應檢驗。
④ 經濟學中,收入--消費曲線是什麼意思
收入消費曲線:
實際上是這樣一條曲線,它將向右上方移動的消費可能性線更高位置的無差異曲線的切點連接起來。這條線因此成了其每一點都代表收入增加、人們的滿足程度的相應增加的軌跡。收入消費曲線指消費者均衡點的聯系,隨著消費者收入的變化,消費者的均衡點的連線。
簡介:
收入消費曲線是指在兩種商品的價格水平之比為常數的情況下,每一收入水平所對應的兩種商品最佳購買組合點組成的軌跡。兩種商品的價格水平之比為常數意味著消費可能線的斜率一定。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變動,消費可能線會發生平行移動。每一條消費可能線均會與一條無差異曲線相切,其切點就是消費者的最佳消費點,也就是兩種商品的最佳購買組合點,把這些點連接起來就形成商品的收入消費曲線。
⑤ 西方經濟學中收益的定義是什麼
收益的含義
1、總收益(TR):廠商銷售一定量商品的全部收入。
2、平均收益(AR):廠商銷售每1單位商品的平均收入。
3、邊際收益(MR):廠商每增加銷售1單位商品所增加的收入。
TR=AR·Q
AR=TR/Q
MR=△TR/△Q=dTR/dQ
社會收益是指社會從某項生產和消費活動得到的全部收益。
社會收益
=
私人收益
+
外在收益
⑥ 如何理解經濟學里的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收入效應指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變動,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它表示消費者的效用水平發生變化。 具體來說就是當你在購買一種商品時,如果該種商品的價格下降了,對於你來說,你的名義貨幣收入是固定不變的,但是價格下降後,你的實際購買力增強了,你就可以買得更多得該種商品。這種實際貨幣收入的提高,會改變消費者對商品的購買量,從而達到更高的效用水平,這就是收入效應。
一種商品的名義價格(nominal price)發生變化後,將同時對商品的需求量發生兩種影響:一種是因該種商品名義價格變化,而導致的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組合中,該商品與其他商品之間的替代,稱為替代效應(substitution effect)。另一種是在名義收入不變的條件下,因一種商品名義價格變化,而導致消費者實際收入變化,而導致的消費者所購商品總量的變化,稱為收入效應(income effect)。
⑦ 經濟學中 收入和投資品消耗品的關系
之前看到過有論文說把孩子當成一種商品 如果是投資品 隨著收入的增加內 投資品的需求也會增加 如果是容當做消耗品 則是收入增加 需求減少 想問一下經濟學中 這個理論正確嗎 還是說是通過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來表達收入變化對生育意願的影響 謝謝
⑧ 經濟學中 「收入」與「財富」倆個概念有什麼區別
沒記得在哪見過財富的定義,在講收入理論的時候,那個生命周期理論貌似提到了財富這個概念。
從經濟上講區別的話:收入是流量,財富是存量;另外,再舉個例子,你種了個蘿卜,賣了才能叫收入,不賣也能叫財富。
⑨ 經濟學中收入為正值叫什麼
t-Statistic和Prob.是用來說明回歸系數的統計量,分別稱為t統計量和P值,用來說明回歸系專數的顯著性。屬前者>2為顯著,否則不顯著;後者2、Prob(F-statistic)<0.05為顯著,否則模型整體不顯著,模型無意義。你的這個檢驗表明模型整體是顯著的。其他的統計量普通的線性回歸不用做解釋,如果想要具體理解的話,建議去看一本關於EVIEWS的教材,有很多。當然,如果是想做深入研究,需要的遠非統計軟體的機械的操作方法,計量經濟學的原理是很重要的,只有多讀一些相關教材、資料,懂得原理後進行軟體操作是很簡單的事。
⑩ 為什麼在經濟學中用 c代表消費,用y代表收入
c代表消費來源於消費的英語單詞——Consumption的首字母;收入的英語單詞——Income,首字母I與投資相同版,故為了區分權二者認為規定以y代表收入。
經濟學是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規律的理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自然科學、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同一的客觀規律。
經濟學是一門科學,是有機整體,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
經濟學核心思想是物質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資源,可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起源希臘色諾芬、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衍生出了演化證券學、行為經濟學等交叉邊緣學科。理論體系和應用不斷完善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