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第六版曼昆宏觀經濟學(中國人大出版社)課後題詳解答案
我有。但是是課本。
Ⅱ 宏觀經濟學第6版課後答案 通貨膨脹的成本有哪些
通貨膨脹的成本
1
鞋跟成本
人們會盡量減少留在身邊的現金,因此增加了人們去取款的次數,使鞋跟磨得更快了。
2
菜單成本
價格不斷的上漲,餐館不得不頻繁的更換菜單。菜單製作以及如何定價的決策都需要成本。
3
相對價格的變化引起資源配置的扭曲
人們配置資源是根據產品的相對價格的,通貨膨脹引起相對價格的變化,使資源配置扭曲。
4
混亂與不便
5
為預期到的通脹導致財產的再分配
Ⅲ 曼昆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第6版考研真題答案解析哪裡有
經濟學原理》主要介紹了經濟學十大原理,這十大原理貫穿於書中始末,並運用它們對貿易,供求關系,銷量與生產,企業行為和行業組織,勞動力市場以及宏觀經濟學理論進行闡述。該書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上、下兩分冊,上冊為《微觀經濟學分冊》,下冊為《宏觀經濟學分冊》,遵循了從微觀到宏觀的敘述線路。
《經濟學原理》從內容、體系結構到表述、體例都體現了「經濟學學生的入門教科書」定位
《經濟學原理》的主要內容是介紹了經濟學十大原理,這十大原理又可以從三大角度進行區分,也就是說它們回答了三個大問題。
第一個大問題是人們怎樣作出決策。對於這個問題,作者提出了四個原理。
原理一:人們面臨交替關系。也就是說人們為了獲得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必須放棄另一件東西;那麼所謂的決策,就是在這兩件東西中進行選擇最後有所取捨。
原理二:一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因為人們之間都面臨著交替關系,所以,在作決策時人們就要對可供選擇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進行比較,問題是一項行動的成本往往並不是很容易就可計算出來的。
原理三:理性考慮邊際量。作者認為生活中有很多決策都與對現有行動計劃進行小的增量調整有關,這些調整就是所謂的「邊際變動」。
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人們作出決策是在對成本與收益的比較之後進行的,當成本和收益變化時,人們的決策及行為也就會發生變動。所以,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的。這種激勵既可以是人為的,也可能是自然變化的結果。
第二個大問題是人們如何相互交易,這個問題可用以下三個原理加以解釋。
原理五:交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在貿易中往往存在著競爭,貿易和體育競賽不同,不一定是一方勝利而另一方必然失敗,它可以達到「雙贏」的效果。競爭的結果是使貿易雙方都得到好處。
原理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在如何分析資源這一問題上,一向有兩種方法,一是中央計劃,二是市場機制,前者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後者實行的是市場經濟。
原理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作者指出,市場經濟雖有很多優點,但也存在明顯的不足,主要有市場失靈等,所謂市場失靈,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外部性。外部性有好有壞,污染就是一個不良的表現。
第三個大問題就是整體經濟如何運行,這個問題可用以下三個原理加以解釋。
原理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動的能力。世界各國貧富不均,生活水平差距較大,原因在於生產率的差別。
原理九:當政府發行了好多貨幣時,物價上升。這是一個貨幣理論,指的是通貨膨脹這一現象,所謂通貨膨脹是指經濟中物價總水平的上升。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在於貨幣量的增加,在大多數嚴重或者持續的通貨膨脹情況下都是由於這個原因。
原理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通貨膨脹雖然有害於經濟的發展,但政府卻很難徹底地去消滅它,原因在於降低它時會引起失業人口的增加,這就是一個二難問題,這一問題可以在菲利普斯曲線上反映出來。
以上十大原理是該書的中心命題,而書中其餘部分則是圍繞這些原理來論述的,或者說是這十大原理的具體闡述。
你到當當上看看有沒有解析題。
Ⅳ 求宏觀經濟學高鴻業第六版課後習題答案。 是章節這樣的版本:第十二
不知道你是第幾版的。我有個第四版的。復制給你。高鴻業宏觀經濟學課後習題答案!第五章宏觀經濟政策實踐一、選擇題1.政府的財政收入政策通過哪一個因素對國民收入產生影響?A、政府轉移支付B、政府購買C、消費支出D、出口2.假定政府沒有實行財政政策,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導致: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稅收增加C、政府稅收減少D、政府財政赤字增加3.擴張性財政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是:A、緩和了經濟蕭條但增加了政府債務B、緩和了蕭條也減少了政府債務C、加劇了通貨膨脹但減輕了政府債務D、緩和了通貨膨脹但增加了政府債務4.商業銀行之所以有超額儲備,是因為: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麼多合適的貸款C、向中央銀行申請的貼現太多D、以上幾種情況都可能5.市場利率提高,銀行的准備金會:A、增加B、減少C、不變D、以上幾種情況都可能6.中央銀行降低再貼現率,會使銀行准備金:A、增加B、減少C、不變D、以上幾種情況都可能7.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賣出政府債券是企圖:A、收集一筆資金幫助政府彌補財政赤字B、減少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C、減少流通中基礎貨幣以緊縮貨幣供給D、通過買賣債券獲取差價利益二、計算題1、假設一經濟有如下關系:C=100+0.8Yd(消費)I=50(投資)g=200(政府支出)Tr=62.5(政府轉移支付)t=0.25(邊際稅率)單位都是10億美元(1)求均衡收入;(2)求預算盈餘BS;(3)若投資增加到I=100時,預算盈餘有何變化?為什麼會發生這一變化?(4)若充分就業收入y*=1200,當投資分別為50和100時,充分就業預算盈餘BS*為多少?(5)若投資I=50,政府購買g=250,而充分就業收入仍為1200,試問充分就業預算盈餘為多少?答案:(1)Y=C+I+G=100+0.8Yd+50+200=100+0.8(Y-0.25Y+62.5)+250解得Y=1000(2)BS=tY-G-TR=0.25×1000-200-62.5=-12.5(3)Y=C+I+G=100+0.8(Y-0.25Y+62.5)+100+200解得Y=1125BS=tY-G-TR=0.25×1125-200-62.5=18.75由預算赤字變成了預算盈餘,因為投資增加,帶動產出增加,在相同的邊際稅率下稅收增加,導致出現盈餘。(4)BS*=tY*-G-TR=0.25×1200-200-62.5=37.5(5)BS*=tY*-G-TR=0.25×1200-250-62.5=-12.5(6)因為預算盈餘或預算赤字經常是由政府實行的財政政策造成的,所以經常用盈餘或赤字來判斷財政政策的方向。但是盈餘或赤字的變動有時是由經濟情況本身變動引起的,如本例由於投資增加到100,使得赤字變成了盈餘,這是經濟本身的變動,而不是財政緊縮的結果。但如果用BS*則消除了這種不確定性,比如由(4)到(5),盈餘變成赤字,完全是由政府擴張性財政政策造成。所以要用BS*而不是BS去衡量財政政策的方向。2、假定某國政府當前預算赤字為75億美元,邊際消費傾向b=0.8,邊際稅率t=0.25,如果政府為降低通貨膨脹率要減少支出200億美元,試問支出的這種變化最終能否消滅赤字?答案:在三部門經濟中政府購買支出的乘數為:Kg=1/[1—b(1-t)]=1/[1-0.8(1-0.25)]=2.5當政府支出減少200億美元時,收入和稅收均會減少為△Y=Kg·△G=2.5×(-200)=-500△T=t·△Y=0.25×(-500)=-125於是預算盈餘增量為:△BS=△T-△G=-125-(-200)=75億美元,這說明當政府減少支出200億美元時,政府預算將增加75億美元,正好與當前預算赤字相抵消,這種支出的變化能最終消滅赤字。3.假定現金存款比率r0=Cu/D=0.38,准備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額的)r=0.18,試問貨幣創造乘數為多少?若再基礎貨幣100億美元。貨幣供給變動多少?答案:貨幣創造乘數K=(1+r0)/(r0+r)=(1+0.38)/(0.38+0.18)=2.46若增加基礎貨幣100億美元,則貨幣供給增加△M=100×2.46=246億美元。4、假定法定準備率是0.12,沒有超額准備金,對現金的需求是1000億美元。(1)假定總准備金是400億美元,貨幣供給是多少?(2)若中央銀行把准備率提高到0.2,貨幣供給變動多少?(假定儲備金仍是400億美元)(3)中央銀行買進10億美元政府債券(存款准備率是0.12),貨幣供給變動多少?答案:(1)貨幣供給M=1000+400/0.12=4333億美元(2)當准備金率提高到0.2,則存款變為400/0.2=2000億美元,現金仍是1000億美元,因此貨幣供給為1000+2000=3000億美元,即貨幣供給減少了1333億美元。(3)中央銀行買進10億美元債券,即基礎貨幣增加10億美元,則貨幣供給增加M=10×(1/0.12)=83.3億美元。第六章國際經濟部門的作用1、設一國的邊際進口傾向為0.2,邊際儲蓄傾向為0.1,求當政府支出增加10億美元時,對該國進口的影響。答案:在開放經濟中,政府支出率為:Kg=1/(s+m)=1/(0.1+0.2)=10/3政府支出增加10億美元時,國民收入增加為△Y=Kg×△G=(10/3)×10=100/3這樣該國進口增加△M=m×△Y=0.2×(100/3)=20/3(億美元)第七章總需求——總供給模型1、設IS曲線的方程為Y=0.415-0.0000185y+0.00005G,LM曲線的方程為r=0.00001625y-0.0001M/P。式中,r為利率,y為收入,G為政府支出,P為價格水平,M為名義貨幣量。試導出總需求曲線,並說明名義貨幣量和政府支出對總需求曲線的影響。答案:聯立IS方程與LM方程即r=0.415-0.0000185y+0.00005Gr=0.00001625y-0.0001M/P總需求方程為:y=11942.446+1.4388G+2.8777M/P名義貨幣量和政府支出的增加會使總需求擴張,總需求曲線向右平移,反之則反是。2、如果總供給曲線為ys=500,總需求曲線為yd=600-50P(1)求供求均衡點;(2)如果總需求上升10%,求新的供求均衡點。答案:(1)ys=500yd=600-50P解得P=2y=500(2)總需求上升10%,則總需求曲線為yd=660-55Pys=500yd=660-55P解得P=32/11≈3y=5003、設經濟的總供給函數為y=2350+400P,總需求函數為y=2000+750/P,求總供給和總需求均衡時的收入和價格水平。答案:y=2350+400PASy=2000+750/PAD解得P=1y=2750第八章經濟增長理論1、在新古典增長模型中,人均生產函數為y=f(k)=2k-0.5k2,人均儲蓄率為0.3,設人口增長率為3%,求:(1)使經濟均衡增長的k值(2)黃金分割率所要求的人均資本量答案:(1)經濟均衡增長時,sf(k)=nk,將s=0.3,n=3%代入得:0.3(2k-0.5k2)=0.03k所以20k-5k2=k得k=3.8(2)按黃金分割律要求,對每個人的資本量的選擇應使得資本的邊際產品等於勞動的增長律,即f(k)=n於是有2-k=0.03,得k=1.972、已知經濟社會的平均儲蓄傾向為0.12,資本產量比等於3,求收入的增長率。答案:收入增長率是與企業家所需要的資本—產量比適合的收入增長率,哈羅德把它稱為「有保證的增長率」,用Gw表示。有保證的增長率等於社會儲蓄傾向與資本產量比的比率,即Gw=s/v=0.12/3=0.04=4%3、已知平均儲蓄傾向為0.2,增長率為每年4%,求均衡的資本產量比。答案:由於增長速度G=s/v,所以資本產量比v=s/G=0.2/0.04=5第九章通貨膨脹理論1、設統計部門選用A、B、C三種商品來計算消費價格指數,所獲數據如下表:品種數量基期價格(元)本期價格(元)A21.001.50B13.004.00C32.004.00試計算CPI及通貨膨脹率。答案: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100%CPI=(1.50×2+4.00×1+4.00×3)/(1.00×2+3.00×1+2.00×3)×100%=173通貨膨脹率л=(173-100)/100=73%2、假定某經濟最初的通貨膨脹率為18%,政府試圖通過製造10%的失業率來實現通貨膨脹率不超過4%的目標,當價格調整方程的系數為h=0.4時,試利用價格調整方程描述通貨膨脹率下降的過程。答案:價格調整的方程可以寫為:л=л-1+h[(y-1—y*)/y*],其中∏和∏-1分別代表本期和上期的通貨膨脹率,(y-1-y*)/y*代表實際產出對潛在產出的偏離程度,這里大體上可以衡量失業率,於是:л1=18%—0.4×0.1=14%л2=14%—0.4×0.1=10%л3=10%—0.4×0.1=6%л4=6%—0.4×0.1=2%可見,經過政府連續製造4年的10%的失業率,可以使通貨膨脹率降到4%以下。選擇題答案:第四章(1)C(2)C(3)A(4)D(5)C第五章(1)B(2)B(3)A(4)B(5)B(6)A(7)C
Ⅳ 宏觀經濟學第6版課後答案 通貨膨脹的成本有哪些
1.皮鞋成本:通貨膨脹時人們減少貨幣持有量浪費的資源。
2.菜單成本:通貨膨脹時改變價格的成本。
3.扭曲消費者決策,相對價格變動與資源配置失誤。
4.通貨膨脹引起的稅收扭曲:稅收未考慮實際利率的改變。
5.通貨膨脹侵蝕了計價單位的實際價值,造成混亂和不方便。
6.通貨膨脹使得財富任意再分配:預期利息不變,由於通脹使得實際利率改變了,貨幣價值也改變了。參考答案來源http://www.daanjia.com答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