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評價 MIT 經濟學教授達龍·阿西莫格魯
克拉克獎得主,聰明且勤奮。博士論文寫了7個Chapter,一般人只寫3篇,甚至有人1篇也畢業了的。至今每年大約有10篇paper發表在top和准top的journal上,相當恐怖。經濟學家中少有的在幾個領域都有建樹的人,最主要包括新政治經濟學和新增長經濟學。前者研究政體和經濟的相互影響,有數篇重要的理論與實證文章。後者重點研究技術變遷。此外也有一些其他領域(比如社會學)方面的交叉paper,體現的是經濟學帝國主義。
2. 廈門大學為什麼有那麼多別稱都是怎麼來的
1、南方之強
陳嘉庚先生在籌辦廈門大學之時,於1920年11月發表了「籌辦廈門大學演詞」,就強調要把廈大辦成「南方之強」。廈門大學作為「南方之強」被廣泛了解,是在抗戰時內遷長汀辦學時期。
1940年8月至1941年,國民政府教育部舉行首屆和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學業競試,廈門大學均名列第一,國民政府教育部全國通令嘉獎,廈大由此被廣泛稱譽為「南方之強」。
2、廈門第一人民公園
廈門大學是我國東南隅的重點高校,廈大的校園風景是全國有名的,號稱是我國「最美大學」,每年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慕名而來,甚至需要預約排隊購票才能一睹廈門大學的「芳容」,這個「廈門第一人民公園」的別稱,實在是名副其實。
(2)MIT經濟學擴展閱讀:
廈門是個旅遊城市,也是個熱門旅遊地,現在許多人前往廈門鼓浪嶼、廈門大學都是必須要去的景點,廈門大學始建於1921年,由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創辦,是我國近代第一座由華僑創辦的大學,最初為私立大學,後來改為國立大學。
廈大之前成為了一部火熱的青春偶像劇《一起來看流星雨》的取景地,這部電視劇的男女主都青春靚麗帥氣美麗,他們的校服也是讓大家覺得這才是理想大學的狀態。因此大家都想去體驗一把明星們待過的地方,也是人們想去廈大的一個原因。
3. 如何評價 MIT 經濟學教授達龍·阿西莫格魯
作為已經逃離經濟學的弱渣,斗膽來評價一下人稱毛咕嚕大神的Acemoglu先生。
Acemoglu真的可以被評價為無處不在的Acemoglu,經濟史,國際貿易,新制度經濟學,他在每個重要的領域都有高質量的論文發表。雖然沒有OLG模型這樣能夠直接改變後世經濟學教材書寫方式的傑出成果存在,但是也都是非常優質的東西。新制度學派中的AJR三人組著述頗豐。而且他還得益於自己的姓氏是A開頭的,參考文獻引用的時候經常都變成了Acemoglu et. al. ,弄得他比他的co-author的知名度高了好多。毛咕嚕大神不僅聰明,而且是一個work-aholic,一周工作70小時,這才是毛咕嚕真正強力的地方。近年來,毛咕嚕大神繼承了Gary Becker傳下的經濟學帝國主義的光榮傳統,去摻和了一下人類學家的領域,雖然被炮轟的略慘。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哪個專業最值得讀
將要升學本校的北航四年本科來答~
咱是北航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的,自然是要來推薦儀光學院的。
5. 想讀MIT的經濟學碩士,需要什麼條件
申請麻省理工的碩士,首先要具有學士學位資格,非英語國家的學生,還要求提交IELTS或TOEFL成績。
申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需要哪些條件:
1、四年制大學本科學歷,且數學和物理成績優異,具有學士學位資格。
2、新托福(IBT)90分以上,提供GRE成績。
3、學校不提供無雙錄取。(雙錄取,顧名思義,就是兩個錄取通知書,主要是針對沒有考托福或者雅思成績想出國留學的孩子們,美國學校會提供兩個錄取通知書,一個是語言中心的,一個是大學專業課的,只要完成了語言的要求,就可以直接讀大學的專業課,所以雙錄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有條件錄取,即前提條件是完成語言的要求。無雙錄取就是沒有上面的政策,只能托福或者雅思夠了才能申請這個學校。)
4、申請材料:申請表,學歷證明以及各科成績單,托福成績單,GRE成績單,申請費,銀行資金證明,個人簡歷
MIT通常是學分制度,一般修滿學分就可以畢業。碩士要求最少1年,工程技術方面的學歷要2年,博士學位要3年或3年以上。
本科生申請麻省理工的國際學生與美國學生提交相同的申請材料,另外還需提交相關的考試成績。學校不使用統一的申請表格,需要學生通過my.mit.e,先設置好自己的賬號,然後再使用此帳號在線進行個人信息的填寫及申請。
該校分早期申請和常規申請兩個時間段,而早期申請與常規申請的區別僅僅在於時間上的差異,校方一方面是為了把緊張、繁雜的錄取工作分散開,以便更有效的評
估每一份提交上來的申請材料;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方便學生,依據各自的時間安排,更好的選擇投檔及入學時間。國際學生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麻省理工學院要求
國際學生只能選擇常規申請的方式。
1.$75的申請費。
2.提交個人信息,包括父母的信息,以及申請者將來想要發展的方向,即專業選擇。學校提醒學生,一定要誠實地告知學校自己將來的專業選擇,不要為了增加被錄取的機會,而虛假地填報一些錄取比率較高的專業。
3.回答校方設置的一些問題;完成校方設置的社會活動調查表;自我評價。
4.由三位了解申請者的老師寫的推薦信。
* 上述第1、2、3、4項的內容,常規申請的截止日期為1月1日。
5.SAT或ACT成績。
6.非英語國家的學生需提交TOEFL成績:網考90分;紙筆考577分。為使考試成績能夠准時寄送至學校的新生錄取辦公室,參加常規申請的國際學生必須在每年的1月份之前,要完成上述的考試(包括SAT或ACT)。
7.中學時期的學習成績。截止日期為2月15日。
8.面試。麻省理工學院不僅僅是通過申請材料上的信息了解學生的情況,還強烈建議學生參加校方安排的面試活動,盡管學生可以自行選擇是否參加面試活動。為方便學生參加面試,學校擁有超過3,000人的志願者,分布在世界各地,所以學生可以在當地完成面試活動。
9.音樂、藝術、體育等專業的學生,需另提交相關的補充材料。
希望能解決您的疑問
深圳美孚跨文化
6. 波士頓學院跟波士頓大學的區別和優勢對比
一、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
US.News排名:#38
地理位置:Chestnut Hill, MA(郊區)
本科生人數:9,358
學費:$55,464 (2018-19)
食宿費用:$14,478 (2018-19)
波士頓學院是一所建於1863年的私立大學,是一所教會學校,同時也是無數中國學子的夢校。在BC,你可以在體驗美國文化的同時感受美國的教育精髓,在古堡式的建築品味宗教哲學,在頂級商學院感受金融和創業氣息......
在本科教學方面,BC是綜合大學中非常重視本科教育的學校之一。從波士頓學院這個名字就能看出來它之前是一所只有本科的文理學院。雖說後來BC招收研究生和博士成為綜合性大學,但波士頓學院依舊在盡力保持能和文理學院媲美的本科教育。
波士頓學院的本科學術重點依舊放在文理教育上,所以本科專業還是以人文、社科和理科為主,同時波士頓學院也是頂尖大學中少數有教育學院的大學之一。除此以外,BC還擁有美國頂級且極負盛名的商學院,在各大專業排名都不錯:金融#9、管理#11、創業#13、市場營銷#27、會計#31.....極佳的地理位置以及卓越的商科教育,BC也成為諸多投行的目標學校之一,並且校友網非常強大(這得益於宗教學校培養的學生樂於助人),對於想要學習商科、留美就業的同學來說,BC可謂是最佳選擇之一。雖然BC目前不提供工程專業,但據說他們將在近年建立工程學院。
波士頓學院錄取難度跟其排名及不相符,錄取率為27%
,錄取難度跟20名左右的學校相當。且學校對於標化成績也有一定的要求,SAT錄取平均成績為1465(ACT為33),語言要求托福100+或雅思成績不低於7.5(SAT閱讀在650分以上,ACT英語成績在29分以上可以不提供托福或雅思成績)。因此,想要申請BC的同學們一定要充分准備!
二、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
US.News排名:#42
地理位置:Boston, MA(城市)
本科生人數:18,080
學費:$53,948 (2018-19)
食宿費用:$15,720 (2018-19)
雖然不是波士頓五大名校之一,但波士頓大學在全球也享有一流的學術聲譽,素有「學生天堂」之美名。校友包括馬丁·路德·金和埃利·維瑟爾在內的8位諾貝爾獎得主,23位普利策獎得主,10位羅德獎學金得主,以及眾多艾美獎和托尼獎得主......且波士頓大學在泰晤士世界大學就業能力排名中取得世界第6、美國第5的傲人排名,在就業方面,波士頓大學也具有一定的優勢。
在本科教學方面,BU也是倡導小班教學的綜合性大學之一,大多數班級都為小班授課,20人以下的班級佔到60.7%。學校師生比為1:10,較低的師生比保證了學生與教授之間的互動性,為學生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機會。學校設有17個學院,提供超過250門課程,包括全美頂級的工程類專業:生物醫學工程:#12、電氣/電子/通信工程:#33、機械工程#33,商科,法律,經濟學,醫學預科等。
想要申請波士頓大學,TOEFL最低要求為90到100分,其中聽說讀寫各單項不得低於20分,對於中國學生來說,口語的分數相對重要一些。學校也接受雅思成績,且不低於7分。根據學校公布的去年錄取學生平均成績,SAT平均成績1452分(ACT:32),錄取率為18%,申請難度同樣也不低。
7. MIT有多少物理諾貝爾獎得主 要完整的 不是部分
1940-1950年間,保羅·薩繆爾遜應用數學方法研究經濟問題,在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兩個方面都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並形成了現代經濟學的模式。為了表彰這一成就,薩繆爾遜1970年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是榮獲此項珠榮的第一個美國人;
1950年,佛朗哥·莫地利安尼提出了關系儲備的「生命圈」理論和法人財政理論,這兩項都是評判現代財政實踐的基礎。1985年,莫地利安尼因此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1960年,塞爾維多·洛利亞繼1940年發現了傳染病毒的突變之後,在生命遺傳方面又作出了領先的工作,因此於1969年與人合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1961年,羅伯特·索勞提出了第一個經濟增長的模型。他估計了技術進步對增長所具有的絕對意義的貢獻,對國家制訂刺激新技術的政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因而獲得了198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1967年,史帝文·溫伯格提出了一種弱力和電磁力組合的基本理論,並因此獲得了197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1970年,戴維·巴爾的摩發現了反向轉錄酶,這是一種從核糖核酸制務脫氧核酸(DNA)起催化作用的酶。這一發現,對生物學家研究某些病毒與癌症之間的關系提供了一種技術。巴爾的摩因此於1975年獲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1974年,塞繆爾C.C.J.即丁肇中、烏里奇·貝克爾和陳明,發現了「J」質子,這指出了自然界誘變誇克的構建基元。為此,丁肇中榮獲了197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1979年,即獲獎之後,丁氏等又發現了「粘膠」誇克於基本粒子之上的一種「膠體」;
1984-1985年,蘇蘇穆·唐納格瓦描述了基因的結構和排列,1987年,他由於領先對人體免疫系統的研究成果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郝慰民 - 獲得了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1983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生物碩士學位
埃克里·馬斯金 - 獲得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前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
喬治·斯穆特 - 獲得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66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雙學士學位(數學和物理);1970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博士學位
安德魯·法厄 - 獲得200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83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博士學位
理查德·施羅克 - 獲得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現任麻省理工學院化學系正教授
羅伯特·約翰·奧曼 - 獲得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1955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純數學博士學位
弗朗克·韋爾切克 - 獲得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現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正教授
羅伯特·F·恩格爾 - 獲得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前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
羅伯·霍維茲 - 獲得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68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生物碩士學位;現任麻省理工學院生物系正教授
科菲·安南 - 獲得了2001年諾貝爾和平獎;聯合國秘書長(1997-2006);1972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院碩士學位
沃夫岡·凱特利 - 獲得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現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正教授
百瑞·夏普雷斯 - 獲得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前麻省理工學院化學系正教授
崔琦 - 獲得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前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1968-1982年)
約翰·福布斯·納什 - 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前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
丁肇中 - 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現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正教授
理察·費曼 - 獲得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39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士學位
保羅 克魯格 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現任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經濟學教授。
8. 無論是經濟學術界還是全球貨幣政策決策層,mit學派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重
無論是經濟學術界還是全球貨幣政策決策層,MIT學派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從IMF、世界銀行到美國、歐盟、英國、印度等國的央行和政府要職,MIT學派的學術理念和政策主張都深刻地影響著各國乃至世界的貨幣政策。
因此,研究MIT學派的學術思想和政策主張有助於理解全球貨幣政策的框架,並對未來的走向作出預判。
1,MIT學派群星閃耀
先來看看MIT學派有多牛:
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擁有MIT的博士學位。 現任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擁有MIT的博士學位,他曾在世界銀行擔任了6年的執行行長,也曾擔任過義大利央行行長。 前美國財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在MIT獲得本科學位,然後在哈佛大學獲得經濟學的博士學位,曾任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哈佛校長。 前英國央行行長金(Mervyn King)曾在上世紀80年代在MIT短期教過書,期間他曾與伯南克合用過一間辦公室。 前希臘總理帕帕季莫斯(Lucas Papademos)1970年在MIT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1972年獲得電氣工程碩士學位,1977年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 前印度央行行長蘇巴拉奧(DuvvuriSubbarap)也曾在MIT有過短暫的授課與進修。 即將退休的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以及他的繼任者Maurice Obstfeld,都來自MIT。
位於這個團體最中心的,是現任美聯儲副主席斯坦利·費希爾(Stanley Fischer),伯南克、薩默斯、德拉吉都師從費希爾。費舍爾堪稱全球財經界的「賈母」。
除了這些重量級的實權派人物,在學術界MIT學派也是呼風喚雨。2002年至今的諾貝爾經濟學家得主中,來自MIT的經濟學家有8位。
下面是一張華爾街見聞漢化的圖表,可以清晰的看出MIT學派之間的關聯:
2,背後是新凱恩斯主義的崛起
在MIT學派冉冉升起前,美國經濟學界曾一度是芝加哥學派的天下。他們秉承芝加哥傳統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想,信奉自由市場經濟中競爭機制的作用,相信市場力量的自我調節能力,認為市場競爭是市場力量自由發揮作用的過程。
芝加哥學派的代表人物是哈耶克、米爾頓·弗里德曼、亨利·西蒙以及斯蒂格勒等。這些在經濟學教材中閃閃發光的大師們相信,沒有政府幹預的競爭市場能使經濟最有效地運行。
而MIT學派則尊崇凱恩斯主義,強調市場的缺陷,在經濟陷入衰退時主張採用積極的貨幣和財政政策。
按照宏源證券分析師陳光磊的描述,經濟學家的兩個主要陣營:「科學家」和「工程師」。科學家的主要任務在於解釋世界,工程師的主要任務在於改造世界。科學界的分野延伸到經濟學界,產生了與此相對應的「新古典學派」和「新凱恩斯學派」。
新古典學派是經濟學科學界的科學家,堅信市場是有效的,不主張政策干預;新凱恩斯學派則是經濟學界的工程師,篤信市場存在重要的不完善,主張政策干預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新古典學派是在批判凱恩斯主義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而新凱恩斯學派則是在凱恩斯主義遇到批判過程中,繼承和發展凱恩斯主義,吸收和借鑒其他流派理論形成的。
芝加哥學派是新古典學派的代言人,而MIT學派可以作為新凱恩斯學派的代名詞。在新凱恩斯學派創立和發展過程中,麻省理工學院的作用和地位可謂至高無上。
新凱恩斯學派的重量級學者中,除了MIT出身的經濟學家,還有很多學術和政治旋轉門中的重要人物,例如哈佛大學的曼昆,斯坦福大學的斯蒂格利茨以及哥倫比亞大學的菲爾普斯。
實際上,MIT學派勢頭壓倒芝加哥學派發生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
當時,芝加哥學派警告,通過寬松貨幣和積極財政政策應對危機,將導致滯漲,通脹和利率都會大幅飆升。而MIT學派則認為,在經濟低迷情況下,通脹和利率都會保持低位,而試圖短期內削減赤字會加深經濟衰退。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Paul Krugman)最近在紐約時報上刊登的一篇專欄文章提到,
在MIT,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從未遠去。誠然,滯漲顯現了政策的局限性,但學生學到了市場的缺陷,及貨幣和財政政策對提振低迷經濟所起的作用。這種思想開明又實用的方法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有力地為自己正名。
克魯格曼也是MIT學派的一員,他1977年從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博士學位。
3,前赴後繼的貨幣實驗
早在2012年,華爾街見聞就曾發表過長文詳細介紹過這一派系的崛起,其中以伯南克的思想最為詳盡。
他們實施的貨幣政策在標準的經濟學教科書中無跡可尋。央行們實際上在做著一個高風險的實驗,而這些措施的依據部分來自於一些在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曾在MIT學習和教書的人們的學術成果。
盡管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政府未能就如何在經濟疲軟增長時期平衡稅收和支出等財政政策達成一致,但央行家們已經走出了自己的道路,這些道路不受選民和政客的影響,卻有著大學時期頻繁交流和聯系的淵源。
如果央行家們的這條路走對了,他們將引領全球經濟避開長期滯脹的困境,避免重復上世紀30年代的錯誤。如果他們錯了,他們可能引發通脹或者播下下一場金融危機的種子。這場失敗也可能導致全球央行的權利和獨立性受到限制,而這在2008-09金融危機的緊急時刻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後,這場巨大的貨幣實驗在一片未知的領域中探索前行,到現在仍在繼續。
在伯南克任內,他力排眾議推出了規模史無前例的量化寬松政策,六年時間三輪QE輪番上陣,3.51萬億美元被注入金融系統,美國經濟終於擺脫危機的陰霾走上復甦之路,今年美聯儲很可能時隔十年首次加息,開啟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歷程。
而美聯儲宣布結束QE3後,在歐洲,德拉吉接過伯南克的接力棒,今年3月正式宣布實施QE,規模為1.1萬億歐元,歐央行和成員國央行每月購買成員國國債、機構債、ABS等。到目前為止,歐洲經濟出現明顯的復甦跡象。
這背後,實際上是MIT學派乃至更廣義的新凱恩斯學派的經濟學家、央行官員和政策學術背景與學術理念的一脈相承。
年初上任的美聯儲新任主席耶倫雖不是MIT 出身,但也是新凱恩斯學派重要人物,其與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的丈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克洛夫(G.A. Akerlof)一起提出了著名的效率工資理論,解釋了工資和價格粘性問題,對新凱恩斯學派的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陳光磊稱,學界和政策制定者多將此舉解讀為此次派出新凱恩斯學派的掌門人物掌舵美聯儲,意在收拾金融危機殘局,穩固新凱恩斯學派的地位。
9. 在復旦大學就讀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10. 在MIT攻讀經濟學博士是種怎樣的體驗
先從基本功開始 畢竟你還年輕 扎實的基本功也就是文化課是成才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