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經濟學的爭議
這本書收有經濟散文約130篇,包括《愈讓步,愈進步》《你毀你的獨木橋,我修我的陽關道》《怎樣減少違法》《消滅的走私的絕招》《誰在危機自由競爭》《微軟行為的經濟學依據》等。
② 薛兆豐的介紹
薛兆豐,經濟學者,得到App《薛兆豐的經濟學課》專欄主理人,回少年得到App《少年經答濟學》主理人, 前北京大學法律經濟學研究中心聯席主任, 前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與法學院合聘研究員。
薛兆豐對法律、管制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具有獨特見解,並長期關注信息技術與互聯網商業在中國的發展,為「信息社會50人論壇」成員。
(2)經濟學的爭議擴展閱讀:
薛兆豐老師利用休息時間,分別在2011年暑假和2012年寒假到老羅英語培訓住宿班給學員進行講座,廣受好評。
薛兆豐在以自由主義學術堡壘著稱的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系取得博士學位,其經濟思想深受阿爾欽、布坎南、瓦格納、圖洛克、曼尼等老一輩經濟學家和法學家的直接影響。不過,真正的影響程度也受人質疑。
③ 請問學習經濟學的一些基礎知識該看什麼書籍。 麻煩大家推薦。我意思是很基礎的。
一、入門教材:人大版《經濟科學譯叢系列》 1、曼昆《經濟學原理》上下冊,88元。梁小民教授翻譯。曼昆為哈佛高才生,天才橫溢,屬新古典凱恩斯主義學派,研究范圍偏重宏觀經濟分析。 該書為大學一年級學生而寫,主要特點是行文簡單、說理淺顯、語言有趣。界面相當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報刊文摘,與生活極其貼近,諸如美聯儲為何存在,如何運作,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應付經濟低迷等措施背後的經濟學道理。該書幾乎沒有用到數學,而且自創歸納出"經濟學10大原理",為初學者解說,極其便利完全沒有接觸過經濟學的人閱讀。學此書,可了解經濟學的基本思維,常用的基本原理,用於看待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可知經濟學之功用及有趣,遠超一般想像之外。推薦入門首選閱讀。目前國內已經有某些教授依據此書編著《西方經濟學》教材,在書中出現"經濟學10大原理"一詞,一眼便可看出是抄襲而來。2、 薩繆爾森《經濟學》(Economics) 薩繆爾森,新古典綜合學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為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人。研究范圍橫跨經濟學、統計學和數學多個領域,對政治經濟學、部門經濟學和技術經濟學有獨到的見解。目前經濟學各種教科書,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採用由他1947年的《微觀經濟分析》發展糅合凱恩斯主義和傳統微觀經濟學而成的"新古典綜合學派"理論框架。他一直熱衷於把數學工具運用於靜態均衡和動態過程的分析,以物理學和數學論證推理方式研究經濟。目前經濟學理論數學化大行其道,此翁實始作俑者。 《經濟學》由美國麥格勞--希爾圖公司1948年初版。現已出第16版,通行全世界。國內50年代由高鴻業教授根據英文第10版翻譯,商務印書館於1981年出版。市面之16版,是和諾德豪斯合寫,由蕭深教授翻譯,並拆為《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兩個單行本出版。 全書結構宏偉,篇幅巨大。可謂博大精深。滲透老薩數十年經濟學見解。字里行間,三言兩語,每有深意。其中諸如"熱情的心,冷靜的頭腦"、"相關未必因果"等言語,可謂經濟學之《老子》。讀完該書,可了解經濟學所探討問題在經濟學體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對經濟學有一個完備之認識框架。知識龐雜,有一體系框架,則適宜以後更進一步學習。學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盡管該框架在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方面仍有斷層,但不失為一個好框架。此書國內有機工版發行之英文版。建議直接閱讀英文版。 3、斯蒂格利姿《經濟學》及系列輔助教材。斯蒂格利姿在信息經濟學成就甚高,此書可作為前二者的補充,前二者所涉及經濟學內容主要是以價格理論及邊際分析為基礎,不包括不對稱信息經濟學、不確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利姿之《經濟學》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 盡管三位作者政策傾向不同,但教材體現凱恩斯主義的特徵稍多一點,總體上講,教材相當客觀和公允。很適宜做入門教材。
④ 薛兆豐的著作
《經濟學通識》,同心出版社,2009《商業無邊界——反壟斷法的經濟學革命》,法律出版社,2008《經濟學的爭議》,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⑤ 薛兆豐的榮譽成就
薛兆豐博士在過去十年發表數百篇經濟評論和文章,持續影響了讀者對內市場經濟的認識,2000年被《新周容刊》評為頂尖人物,2002年出版《經濟學的爭議》,2006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中國十大青年領袖,2008年出版《商業無邊界——反壟斷法的經濟學革命》,2009年出版《經濟學通識》。
優秀教學獎,國家發展研究院,2013
Earhart 獎學金,Earhart 基金,2006-2007
瑪凱特與布坎南中心獎學金,喬治·梅森大學,2004-2006
⑥ 薜兆豐著作有哪些
《守住了匯率 引入了通脹》
《經濟學的爭議》
《爭取福利不宜越俎代庖》
⑦ 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界限在哪
我在小組里發貼,討論將經濟學看做人類行為學而將其納入本組討論范圍,貌似是個太硬的話題,最後看起來也沒有什麼結果。而回過頭來,我發現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界限似乎也很模糊。
如果沒理解錯的話,威爾遜曾經認為他的社會生物學將龐大的社會學納入了自然科學的領域,那他就忽視了自然進化為人類的理性(大腦)所留下的拓展空間了。
而人類在演化過程中不斷發展的所謂「理性」,似乎又和生物—神經—心理學聯系在一起了。等等。
所謂知識是網狀的,既然是科學松鼠會,該怎麼判斷呢?
————————
根據下面的討論,我覺得有必要把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先說清楚。
社會現象,或者說的人的行動(意識)的多樣性問題,這只是社會分析要考量的因素,其本身的意義也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但抽象到一定程度時我們就會發現它完全不是社會科學分析的理論前提了,之前關於經濟學—人類行為學的小討論,希望能對此有幫助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6417832/
做個類比,就好像一個天體受周圍很多因素影響導致運動軌跡很難預測,這並不意味著它「不講理」。
————————
初步討論後,我把 Foxhound 朋友的這段話抄過來:社會科學也許會開拓新的領域,而它的舊領域將不斷被自然科學滲透,直至轉化為自然科學的形式。
MiffyLiye 認為我把某些經濟學當成社會科學,但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學的確是社會科學范疇的吧,而經濟學帝國主義(我信這一口)也早就到處入侵,以至出現了「法律經濟學」。
哈耶克說最後倫理學也要被攻陷,我覺得隨著生物學研究不斷深入,這應該不是問題。
————————12.20再修繕
人類知識的拓展本身也應當被看做是個演化的過程才對。
同樣的理論也應當被用在對社會的態度上。我認為,完美的社會不是難以企及,事實毋寧是,社會本身的存在永遠都只是一個過程,終極的確定的發展形態是無法通過邏輯推斷的,終點處除了「死神永生」(哈哈,植入廣告)之外沒有其他。終極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被人類探知,這已經是如宗教般的問題了。
而「科學」為真,在一定程度上也只是因為我們主觀上相信它無法被證偽—因為相關專業人士始終無法將其證偽。
所以我最後只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唯一剩下的,就只是內心的信仰了嗎?
——————12.21
樓越來越高,我覺得還是得把我理解的社會科學中的「經濟學帝國主義」拿出來招磚。
我認為經濟學本質上研究的應該是人如何選擇,因此,就如一些經濟學家所說的,經濟學實際上提供的是一種思維方式或分析方法,那麼在適當的社會領域結合適當的信息就會得出相應的結論,所以它才像帝國主義一樣在社會問題的分析中擴張。
而經濟學的爭議,就是分析方法本身的爭議了。哪種方法合理的問題,逐步被人們的社會行動所驗證,是一個論證淘汰的過程,與自然科學無異。
⑧ 經濟學的爭議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經濟學的爭議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⑨ 薛兆豐作品
個人描述薛兆豐,經濟學者,北京大學法律經濟學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與法學院合聘研究員。曾為美國西北大學法學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博士後研究員。為美國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經濟學博士。曾在梅森大學講授《法與經濟學》課程,並在國內發表過數百篇經濟評論和文章,持續影響了讀者對市場經濟的認識。2002 年出版《經濟學的爭議》,2006 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中國十大青年領袖,2008年出版《商業無邊界 反壟斷法的經濟學革命》,2009年出版《經濟學通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