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經濟學基礎模擬題,簡述題。
一、西方行政學的產生 1、中西早期行政管理思想(非系統非學科化)2、1845年法科學家M·A·安培「建立管理國家之科學」的設想; 3、1865-68德學者斯坦因七卷本《行政學》最早提出「行政學」一詞(指行政法); 4、1887年美學者(總統)威爾遜發表開創性的《行政學研究》一文,主張政治與行政分離,將行政管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加以研究。 5、1900年美學者古德諾出版發表〈政治與行政〉一書,進一步明確指出政治與行政的區分。(自此行政學作為一個新的、獨立的研究領域得以確立。) 6、1926懷特《行政學導論》、1927威洛比《公共行政原理》,對其內容進行系統研究和闡述。行政學理論體系得以形成。(產生背景) 二、西方行政學的發展歷程 多種分段方法: A、丹尼爾·雷恩(管理思想):科學管理時期(19世末20世初)、社會人時期(20世紀20年代)、當前時期(二戰後); B、台灣學者(行政學):傳統理論時期(X*:1900-30)、行為科學時期(Y*:1930-60)、系統理論時期(Z*,1960後); C、夏書章:形成階段(19世末到20世紀20年代)、成長階段—科學管理時期(20年代後)、科學化時期(40年代始); D、教材觀點丁煌《西方行政學說史》(參照眾多美國學者之方法),六階段: u西方行政學的提出與創立時期(1887-1918年); u西方行政學的正統時期(1919-1941年); u西方行政學的批評與轉變時期(1941-1959年); u西方行政學的發展與應用時期(20世紀60年代); u西方行政學 的挑戰與創新時期(20世紀70年代); u西方行政學的總結與探索時期(20世紀80年代) 1、提出與創立時期:1887-1918 代表人物著作及觀點: 威爾遜:行政學創始人,《行政學研究》,主張政治與行政分離,建立一門獨立的行政學科; 古德諾:美行政學家,《政治與行政》,對政治與行政的分離理論作了進一步發揮; 泰勒:美管理學者,《科學管理原理》,倡導科學管理; 法約爾:法管理學者,〈一般管理原理〉,提出了一般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十四管理原則) 2、西方行政學的正統時期:1919-1941年 這一時期的行政學家繼承了早期行政學的基本信念,認為「真正的民主與真正的效率是統一的」,經濟和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則。 此時期將官僚制度及其組織和管理問題作為研究重點,力圖通過對行政現象的科學分析,發現行政管理的原則和規律,並嘗試著為行政學確立一個基本的理論模式和學科體系。 代表人物、著作與觀點: 德社科學家韋伯,官僚制理論的奠基人,〈論官僚制〉; 美行政學家懷特:撰寫第一本行政學教科書〈行政學導論〉; 美古利克:從分工與整合、全體與部分關系入手提出了分工的局限性和工作協調的重要性,對公共行政作綜合研究; 英厄威爾:對行政管理的原則進行了歸納和概括,與古利克合著〈行政科學論文集〉; 美國女政治哲學家福萊特:創立了動態管理理論,為正統行政學向行為主義行政學的過渡架設了橋梁。 3、轉變與批評時期:1941-1959 二戰及以後各國行政管理(體制、權力、職能)隨社會、經濟等變革而發生了根本變化,正統行政學的理論原則和基本觀點無法適應變革,受到懷疑和批評。 主要代表人物和觀點: 美巴納德:最早運用系統觀點對行政組織進行全面深入分析並建立了一套系統的行政組織學說; 美西蒙:對正統行政學的行政原則進行猛烈抨擊,率先將行為主義研究方法和決策概念引入行政管理研究,建立起一種較為完整的決策理論體系; 美行政學者沃爾多:對行政學的歷史發展和內容範圍進行了全面探討並對西方行政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美行政理論家帕金森:對官僚組織的弊病進行了精闢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帕金森定律; 美麥格雷戈:對人事管理的傳統觀點 — X 理論進行了總結與批評並提出了與之相對應的新觀點— Y 理論; 美林德布羅姆:以漸進調適的觀點對行政決策的過程、方法進行了全面分析,建立了漸進決策模式。
『貳』 經濟學模擬題
我現鄭重聲明:以下答案為我的原創!錯了不要怪我!
錯了不要怪我~
本人是經濟類專業,但是微觀經濟學是幾年前學的了,難免生疏。。。
所以,錯了不要怪我!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有些商品的需求隨著消費者收入的增加而減少,這些商品為(B)
A.正常商品
B.低檔商品
C.互補商品
D.替代商品
2、下列因素不會使需求曲線移動的是(B)
A.購買者偏好改變
B.商品價格下降
C.其他有關商品價格下降
D.消費者收入上升
3、汽油價格上升,其替代產品的供給(B)
A.不變
B.下降
C.增加
D.不確定
4、政府實行最高價格政策,可能導致的結果是(B)
A.大量商品庫存積壓
B.黑市交易
C.消除了「排長隊」現象
D.刺激生產者擴大生產
原因見:http://..com/question/105167520.html
5、在經濟生活中,經常提到「看不見的手」,它指的是(D)
A.政府
B.企業
C.組織
D.市場
6、微觀經濟學的中心問題是(C)
A. 收入問題
B. 就業問題
C. 價格問題
D. 消費問題
7、其他條件不變,供給增加,均衡價格 ,均衡數量 (A)
A.下降 增加
B。下降 減少
C。上升 增加
D。上升 減少
8、當茶葉的價格上升時,咖啡的需求會(C)
A. 減少
B。 不變
C。 增加
D。 不確定
9、某商品的價格從6美元上升至8美元,需求量從80減少到60,需求為(C)
A. 缺乏彈性
B。 富有彈性
C。 單一彈性
D. 不能確定
10、某供給曲線為一條通過原點的直線,該價格彈性(C)
A. 等於零
B。 於斜率
C。 等於1
D。 不能確定
11、消費者對某商品有需求,說明此消費者(D)
A. 有購買慾望
B. 有購買能力
C. 有購買行為
D. 既有購買慾望又有購買能力
12、汽車的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若汽油價格上升,則(B)
A. 汽車需求量上升
B。 汽車需求量下降
C. 需求曲線左移
D。 需求曲線右移
見:http://..com/question/133364816
13、需求的價格彈性系數是(C)
a.需求量與價格之比
b.價格變化的絕對值除以需求量變化的絕對值
c.需求量變化的相對值除以價格變化的相對值
d.反映供給變動對需求變動的反映程度
14、某商品富有需求的價格彈性,當該商品價格下降時(B)
A. 該商品銷售收益減少
B。 該商品銷售收益增加
C. 該商品銷售收益保持不變
D。 銷售收益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15、不屬於決定價格彈性的主要因素(D)我不確定,應該是吧╮(╯▽╰)╭
A. 替代品的數量和替代程度——是主要因素
B。 該商品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
C. 因價格變動調整需求量的時間
D. 產量增加引起成本增加量
附:影響需求彈性的因素:1.購買慾望。如果購買慾望強,意味著該商品對消費者滿足程度高,這類商品需求彈性大;反之,購買慾望弱,意味著該商品對消費者滿足程度低,這類商品需求彈性小。2.可替代程度。一種商品的替代品數目越多、替代品之間越相近,則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反之,一種商品的替代品數目少,替代品差別大,則該商品需求彈性小。3.用途的廣泛性。一種商品用途較廣,則需求彈性較大;反之,一種商品用途較少時,則需求彈性小,因為該商品降價後也不可能有其他用途,需求量不會增長很多。4使用時間。使用時間長的商品,其價格需求彈性較大:反之,使用壽命短的商品,其價格需求彈性就小。上述是影響價格需求彈性的主要因素,還要考慮其他因素,同時,還應綜合分析上述因素的作用。
16、假定某商品價格從5美元上升至7美元,需求量從8個單位下降到6個單位,該商品生產者的總收益(B)
A. 增加
B。 減少
C。 不變
D。 不能確定
17、如果甲產品價格下降引起乙產品供給曲線向左移動,則(A)
A. 乙是甲的替代產品
B。 乙是甲的連帶產品
C. 甲的需求減少,乙的供給量增加
D。 甲的供給減少,乙的需求量增加
18、羊肉的價格上漲10%,對牛肉的需求增加5%,牛肉對羊肉的交叉彈性為(C)
A. 2
B。 -2
C。 0.5
D。 -0.5
見:http://..com/question/133368018
19、在一條供給曲線上點的移動由 因素決定(C)
A. 生產成本
B。 生產者目的
C。 價格
D。 生產效率
20、若需求減少,供給減少,將導致均衡價格(B)
A. 不變
B。 下降
C。 上升
D。 不確定
21、在完全壟斷市場上,廠商的需求曲線是一條(A)
A. 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B。 與橫軸平行的直線
C. 與縱軸平行的直線
D。 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
『叄』 西方經濟學模擬試題
需求和供給曲線練習題
單項選擇題
1.需求曲線一條向( A )傾斜的曲線。
A.右下方;B.右上方;C.左下方;D.左上方。
2. 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率對於它的相關商品的價格的變動率的反映程度是需求的( C )
A.價格彈性;B.供給彈性;C.交叉彈性;D.收入彈性。
3. 供給曲線是一條向( B )傾斜的曲線。A.右下方;B.右上方;C.左下方;D.左上方。
4.在某一時期內彩色電視機的需求曲線向左平移的原因是( C )。
A.彩色電視機的價格上升;B.消費者對彩色電視機的預期價格上升;C.消費者對彩色電視機的預期價格下降;D.黑白電視機的價格上升。
5.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彈性等於0.6,則這種商品是( B )。
A.低檔商品B.一般的正常商品C.奢侈品D.吉芬商品
6.假如買者可以按不變價格購買任何數量的某商品,這意味著該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等於( D )。
A.零; B.無窮小; C.1;D.無窮大。
7.在下列價格彈性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A )。
A.需求量相對變動對價格相對變動的反應程度;B.價格變動的絕對值對需求量變動的絕對值的影響;C.價格的變動量除以需求的變動量;D.需求的變動量除以價格的變動量。
8.需求的( C )彈性,又通常被簡稱為需求彈性。
A.需求的交叉彈性;B.需求的收入彈性;C.需求的價格彈性;D.需求的推銷彈性
9.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彈性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