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中國人經濟學

中國人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0-11-27 02:56:59

『壹』 寫給中國人的經濟學讀後感怎麼寫

《寫給中國人的經濟學》內容概要:本書以中國的文化和經濟為背景,用中國人熟悉的故事案例、文化元素、敘述方式,生動准確地講述了經濟學的原理,勾勒出經濟學的全貌,是最適合中國人思維方式和閱讀習慣的經濟學書,精彩有趣,明白曉暢,既容易理解又非常親切……
《寫給中國人的經濟學》讀後感,來自亞馬遜網友:讀過王教授的《人人都愛經濟學》,當時就希望他能再寫一本,現在看到了,趕緊買來拜讀。果然沒讓我失望,雖然有個別例子和語句和第一本書有所相似,但可以理解,畢竟同一個人寫的。可以肯定地說,這本《寫給中國人的經濟學》更好看,從目錄上就能看出邏輯很清晰,涵蓋了經濟學的微觀和宏觀的完整框架,講述都很透徹曉暢,篇章上分配也更得當了,讀起來很輕松,形式上也很活潑,還有一些有趣的漫畫,看得出設計很用心。我個人尤其喜歡其中一些章節,比如講期貨、期權的兩章,是我見過講得最透徹最好懂的。讀過《人人都愛經濟學》的讀者,我仍然要向他們推薦來讀這本書,相信一定會有更大收獲的……

『貳』 中國人為什麼無緣諾貝爾經濟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塞勒,以表彰他在行為經濟學研究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獎金金額為900萬瑞士法郎,約合740萬人民幣。塞勒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行為經濟學、行為金融學與決策心理學。

有此遺憾的不僅是中國,還有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從1949年湯川秀樹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以來,共計有25位日本科學家獲獎(含兩位美籍日裔科學家)。進入21世紀,日本科學家獲獎人數更是快速增長,前幾日頒發的諾貝爾文學獎也被日裔小說家石黑一雄收入囊中,但唯有經濟學獎未能獲得。

為何高速的經濟增長換不回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呢?這大概要從獎項的授獎標准說起。經濟學諾獎重視理論原創性現代經濟學以數學和統計學為基礎,倡導實證分析方法,技術性工具的引入讓經濟學成了社會科學中的「自然科學」。

『叄』 為什麼中國人拿不到諾貝爾經濟學獎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再次花落美國
,那些平日風光無限的中國經濟學家群體理應反躬自問:是否配得上經濟學家的稱號,是否應少一些中國文人的浮躁和功利傳統,像許三多一樣「做有意義的事」。
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大學
當然,中國經濟學家迄今不能獲得諾貝爾皇冠的原因很多。一個原因是中國現代經濟學教育的落後。現代經濟學以數學和統計學為基礎,倡導實證分析方法,技術性工具的引入讓經濟學成了社會科學中的「自然科學」。諾貝爾經濟學獎要求技術性和理論原創性兼備,而中國老一輩的經濟學家或者是現代經濟學在中國的普及者(比如高鴻業和厲以寧等),或者是更多地偏重於實踐而不是理論原創(比如薛暮橋和吳敬璉等),因此不被諾貝爾獎青睞也情有可原,盡管他們為中國的經濟學教育甚至經濟改革都作出了巨大貢獻。
另外,諾貝爾獎更偏重於該理論所解釋的現象的重要性,理論形成後一般要經過長期的實踐檢驗。雖然中國經濟保持長期高速增長是一個待解之謎,諾獎得主弗里德曼曾說過,誰能解釋中國經濟的改革和發展,誰就能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但目前似乎並沒有一套解釋中國奇跡的完整理論,即使有了也有待時間和實踐的檢驗。當然,中國經濟學科研和評估體制的短期化和功利化傾向也是重要原因,這也是自然學科同樣面臨的問題。
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是,為什麼華裔科學家能夠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卻一直沒有華裔經濟學家獲得經濟學獎,甚至連獲得提名都很少,這已經不能從中國經濟學教育和科研體制的落後這個客觀原因來解釋,因為華裔經濟學家大都在國外進行學術研究,同歐美經濟學家的學術環境是一致的,為什麼他們也不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呢?這裡面或許存在文化的因素。
經濟學盡管納入了數學和統計學等技術性學科,但仍然是社會科學的一個分支,經濟學的理論並不是一個真理性的亘古不變的理論,這就更多需要經濟學家的「思想」來支撐,用簡單的邏輯來解釋復雜的現實生活,並進而影響政府決策和社會進程。因此,相比物理和化學等領域的科學家而言,在有中國生活背景的華裔經濟學家和中國本土經濟學家身上,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已任的中國文人的色彩更濃,而他們也必然存在中國文人的通病,比如文人相輕、愛面子、浮躁、機會主義和功利主義等等。這種中國文人的通病是他們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主要障礙,特別對於生活在中國本土的經濟學家來說,如果不能擺脫在轉軌期間權力和資本的誘惑,其中國文人的通病將更為明顯。
現代經濟學更加重視「技術性」,目前在國際經濟學界相對受認可的華人經濟學家恰好大都集中「技術性」較強的計量經濟學領域,這增加了該研究領域的華裔和中國本土經濟學家問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可能。他們當中的佼佼者包括鄒至庄、白聚山、李龍飛、張俊森和艾春榮等。有意思的是除了鄒至庄和艾春榮外,其他幾位都是理工科出身,這也從側面印證了中國文人的通病左右著經濟研究的成果。事實上,中國文人的通病對自然學科領域也有影響。西南聯大畢業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和李政道恰恰因為中國文人的通病而分道揚鑣,給世人留下了不少遺憾。
當然,有規則就有例外,未來華裔經濟學家和中國本土經濟學家當然有機會獲得諾貝爾獎。但如果不能擺脫浮躁的學風和文人相輕的習慣,不能更多地關注現實關注基礎理論,就會喪失很多機會,即使獲獎或許也只能集中在技術性更強的計量經濟學領域。
(本文作者崔宇是《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專欄撰稿人。文中所述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

『肆』 用經濟學解釋為什麼中國人要去國外購買奢侈品

先回答一下經濟學中對奢侈品的定義:價值與品質關系比最高的商品;
購買奢侈品的動機:這里我引用網路中的內容——(數量稀少這是前置條件)

1.奢侈品的價值比較持久,因而可以作為貯藏財富的有效工具。例如,珠寶在保值方面的作用與黃金類似。
2.奢侈品可以顯示一個人的社會地位。這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一個特徵。對於大多數物種來說,它們通過體型的大小來決定其地位。在人類社會中,地位不僅僅取決於體力,競爭是多方面的,其中就包含對消費行為的不可復制性追求。
3.人類對美的追求也是產生奢侈品需求的重要因素。
那麼回到正題——中國人為什麼去國外買奢侈品:
1)價格因素:由於中國是奢侈品的新興市場,而教育配套滯後於經濟發展以及中國經濟的強勢發展等因素,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擁有強烈的需求。對此價格方面,奢侈品的數量是稀少的,也就是其供給相對恆定,而中國市場對其需求時旺盛的,這就造成了奢侈品商家在中國市場上存在的價格歧視現象(這是不是信口雌黃,而是當前市場事實)。再結合我國對奢侈品徵收重稅,從而造成同樣的款式,國內買的更貴的現象。

2)市場信任危機:我國國民對我國生產或出售的產品不信任,不信任包括:質量品質懷疑、品牌真假懷疑(我國的山寨工業名不虛傳)、價格水平。讓我們試想一下,消費者都擔心自己手上提著的高檔包包被人當街認出是A貨!這是何等的難堪!

3)國門開放:由於簽證辦理越來越容易,出國旅行越來越方便,出去玩不帶點「特產」回來是不是有些不好,特別是這些特產可以夢寐以求的!

綜上所述:我國改革開放後,國名收入增長結合我國護照「品質」提升,出國非常容易,國外可以買到——「物美價廉」的奢侈品,這是多麼的美好!

『伍』 中國人為什麼要學西方經濟學

學習西方經濟學,其實就是要學習他們的優點,以及在經濟學上的經驗,用來更好的為自己服務!

『陸』 經濟學家樊綱:為什麼中國人有錢,而不願

出口型經濟改向內向型經濟。在城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整合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產品質量,產品形象,研發配套,降低稅收,增加福利。在農村,鼓勵農民發展養殖,畜牧業,並有計劃性的建成進行收購,加工,零售於一體的模式,興建公共設施等等,這樣在20年內不說發大財,中國的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幾本上不要在為三餐奔波。美國藉助了一戰和2戰法了戰爭財,從開國以來沒有一次世界大戰打到過美國,美國本土已經平穩發展將進200年,日本的復興也由於美國的援助,先進的技術,和這個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二在短短30年的時間了發展成為僅此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歷史上曾經多次站全球經濟的四分之三,由於戰亂破壞導才致中國的貧窮,自1989年改革開放發展成果世界有目共睹,中國也用30年的時間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二大經濟體。

『柒』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有錢

中國人有錢么?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還是靠後的,應該是一部分中國人確實有錢。

『捌』 為何中國人總是可以打破經濟學定律

這種話你也信?,這里是市場經濟嗎?如果不是自然不能適用經濟規律。

閱讀全文

與中國人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