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微觀經濟學sac是什麼

微觀經濟學sac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0-11-27 00:41:53

⑴ 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看,生產規模大產量就大嗎,SAC與LAC最低點含義分別是什麼最優產出和最優規模區別

如果你指的是生產規模與LAC的關系,那麼,當LAC滿足內部規模經濟時,也就是說成本仍處於遞減階段時,產量增加收益也增加。

⑵ 微觀經濟學中的SMC,LMC曲線過SAC和LAC的最低點嗎

因為LAC是SAC的包絡線,長期內規模收益變化和不變。1.規模收益不變則有:LAC=LMC,此時為LAC直線,是SAC的最低點2.規模報酬遞增或遞減時:LMC與LAC交與LAC的最低點,此點是對應產量的SA的最低點。在這一交點左邊及右邊所有點都不是相對應產量的SAC最低點。左側為SAC下降的點,即SAC>SMC,右側為SAC上升的點,即SAC

⑶ 微觀經濟學SAV、SA、SM、SAFC是什麼意思

STC表示短期總成本
FC表示固定成本
VC表示可變成本
SAC表示短期平均成本
SMC表示短期邊際成本
AR表示平均收益
TR表示總收益
MR表示邊際收益
其中總收益 TR=P×Q AR=TR/Q
而完全競爭市場有一個很奇怪的特徵 那就是 AR=MR=P 因為處於這種市場情況下 產量的增減不會影響到價格的變化 所以才有這個特徵
這個表裡一開始Q=0時STC是14 說明固定成本就是14 那固定成本這一列你可以都寫14了 總成本=可變成本+固定成本 邊際成本是Q的總成本減去Q-1時的總成本 平均成本就是總成本除以Q
微觀經濟學的兩個基本假設是「經濟人」假設和「完全信息」假設。

動態分析:考慮時間因素對所有均衡狀態向新的均衡狀態變動過程的分析。蛛網模型是一個動態分析方法應用的例子。

靜態分析:考察在既定的條件下某一經濟事物在經濟變數的相互作用下所實現的均衡狀態。(供需曲線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交點的價格為均衡價格,數量為均衡數量)

比較靜態分析:考察當原有的條件或外生變數發生變化時,原有的均衡狀態會發生什麼變化,並分析比較新舊均衡狀態。(外生變數的變化使供需曲線的位置移動)

第2章 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

需求法則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或服務價格的上升(或下降),會導致對該商品或服務需求量的減少(或增加)。這也是需求曲線斜率為負的原因。

存在兩類不滿足需求定律的商品:1、吉芬商品,如馬鈴薯;2、炫耀性商品,如鑽石。

供給法則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物品的供給量與其價格同方向變化,即價格上升,供給量增加,價格下降,供給量減少。

需求交叉彈性

在某特定時間內,某種商品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與另一種相關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變動百分比之比。它被用來測度某種商品需求量變動對於另一種商品價格變動反應的敏感性程度,用公式表示:EXY=

需求收入彈性

在某一特定時間內,某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與消費者收入變動的百分比之比。它被用來測度某種商品需求量變動對於消費者收入變動反應的敏感性程度,用公式表示為:EM=

對正常商品而言,收入上升會導致需求數量增加,即em>0;對於劣等品,收入上升會導致需求量減少,即em<0;對於奢侈品而言,em>1:收入上升1%使得對奢侈品的需求量會超過1%。

弧彈性

是衡量彈性大小的一種計算方法。

例如,為了計算一條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彈性,第一步是求出在兩點之間需求量的變化與需求量中值的比率,以及在兩點之間價格變化量與平均價格的比率;然後將這兩個比率進行比較,得到的數就是這兩點之間的弧彈性。用公式表示為:E=

其中(P1,Q1)和(P2,Q2)分別為變動前後的價格及數量。

⑷ 西方經濟學SAC代表什麼意思

短期平均來成本(short run average cost,SAC) 是短期內生產每一自單位產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用SAC表示。
短期平均成本又可分為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和平均可變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1、平均固定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是平均每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固定成本,用AFC表示: AFC=FC/Q 。平均固定成本起初減少的幅度很大,以後減少的幅度越來越小。因此平均固定成本曲線起先比較陡峭,說明在產量開始增加時,它下降的幅度很大,以後越來越平坦,說明隨著產量的增加,它下降的幅度越來越小。
2、平均可變成本
平均可變成本是平均每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可變成本,用AVC表示: AVC=VC/Q 。平均可變成本起初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可變成本減少;但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後,平均可變成本由於邊際產量遞減規律而增加。因此平均可變成本曲線是一條先下降而後上升的「U」形曲線,表明隨著產量增加先下降而後上升的變動規律。

⑸ 微觀經濟學考點

立即下載 舉報
微觀經濟學知識點匯總

第一章 導言

1、稀缺性:經濟資源以及用經濟資源生產的物品總是不能滿足人類無窮無盡慾望的事實 2、微觀經濟學研究的中心問題:資源配置問題

3、經濟學的基本問題:資源配置問題、資源利用問題、經濟體制問題

第二章 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對應於某種商品各種可能的價格,消費者願意並且能夠購

買的該商品的數量

?需求量:是指消費者在某一價格下願意購買的某種商品的數量

?需求的變化:在商品自身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他因素變動而引起的對商品需求

數量的變化

?需求量的變化:在影響需求的其他因素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由於商品自身價格變動所

引起的對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動

2、供求規律:

?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需求增加導致均衡價格上升和均衡數量增加,需求減少導致均

衡價格下降和均衡數量減少

?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供給增加導致均衡價格下降和均衡數量增加,供給減少導致均

衡價格上升和均衡數量減少

?當供給和需求同時增加或減少時,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化,均衡價格不確定

?當供需反方向變動時,均衡價格與需求同方向變化,均衡數量不確定

3、需求的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對該商品價格變化的反應程度

或敏感程度

需求價格彈性系數Ed = 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 價格變化的百分比

Ed = (?Q/Q)/(?P/P) = (?Q/?P)?(P/Q)

4、點彈性的幾何意義:需求曲線上任意一點的點彈性系數的值,等於這一點沿著需求曲線

到橫軸的距離比上其沿著需求曲線到縱軸的距離

點彈性的類型:

在同一條需求曲線上,位於上半段的點,需求的價格彈性大於1;

位於下半段上的點,需求的價格彈性小於1

五種類型:?AC段,Ed>1,富有彈性

?CB段,Ed<1,缺乏彈性

?C點Ed=1,單位彈性

?A點Ed??,完全有彈性

?B點Ed=0,完全無彈性

5、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

?概念: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其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或敏感程度。

?其彈性系數等於商品需求量的變化率與引起這種變化的另一種商品價格變化率的比值,

表示為:EXY=(?QX/QX)/(?PY/PY)=(?QX/?PY)?(PY/QX)

?如果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則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與其替代品的價格之間呈同方向運動,

需求的交叉彈性系數是正值;如果兩種商品是互補品,則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與其互補品

1/55頁
的價格之間呈反方向變動,需求的交叉彈性系數是負值;如果兩種商品之間不存在任何

關系,則其中任何一種商品的需求量都不會對另一種商品的價格作出反應,需求的交叉

彈性系數為零。

6、需求價格彈性與廠商收益的關系:?R/?P=Q(1-Ed)

?當Ed>1時,Q(1-Ed)<0,即?R與?P異號。說明這種富有彈性的商品,其銷售收益與

價格反方向變化,即降價也可以增加收益,漲價會減少收益。廠商應薄利多銷。

?當0<Ed<1時,Q(1-Ed)>0, 即?R與?P同號。說明這種缺乏彈性的商品,銷售收益

與價格同方向變化,即漲價會增加收益,降價反而會減少受益。

?當Ed=1時,Q(1-Ed)=0,即?R=0,。說明單位彈性的商品,廠商無論漲價還是降價,

其銷售收入始終不變。

?對於Ed??的完全有彈性的商品,其在既定價格之下收益可以隨需求量無限增加。若

降價使收益減少,若漲價造成需求量減少,收益變為零。完全有彈性的商品不適合降

價也不適合漲價。

?對於Ed=0的完全無彈性的商品,由於價格任何變化都不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化,即在

R=P?Q公式中,P的任何變化,Q都固定不變。收益與價格同方向同比例變化。 7、價格管制:支持價格(價格下限)、限制價格(價格上限)

8、稅收:

a)對生產者征稅 b)對消費者征稅

稅收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第三章 消費者行為理論

1、商品的邊際替代率:

在保持消費者滿足水平不變的前提下,1單位的商品X能夠代替的商品Y的數量,這個比率叫做邊際替代率。MRSXY = -?Y/?X

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由於隨著商品X數量的不斷增加,其邊際效用MUX遞減;隨著商品Y數量的不斷減少,其邊際效用MUY遞增,所以這兩者的比值MUX/MUY就越來越小。 ( MRSXY = MUX/MUY = -?Y/?X = PX/PY )

2、消費者均衡的條件:商品的邊際替代率=商品的價格之比。即MRXY=PX/PY 3、消費者剩餘:是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願意付出的代價與其實際付出的代價的余額。 4、收入效應:是指由於商品價格的變化引起消費者實際收入變動對需求數量產生的影響。

替代效應:是指由於商品價格變化引起相對價格變化對需求數量產生的影響。

價格效應:商品的價格變化所引起的消費者對其需求量的改變

5、希克斯分解:

?CD是一條平行於AB′並且與無差異曲線U相切的預算線,補償預算線CD與AB′平行,

表明X商品價格下降改變了兩種商品的相對價格PX/PY,預算線變平坦了。

2/55頁

補償預算線CD與原來的無差異曲線U相切,表

明消費者仍然為維持在原來的效用水平上,這就

是希克斯定義的實際收入不變。在X商品降價後,

必須把消費者的消費收入相應調整(減少或剔除

一部分),以保持實際收入水平不變。如果用Y

軸代表貨幣量,表示消費者除了用於X商品之外

的剩餘貨幣,剔除的貨幣收入就是CD與AB′之s=X〃-X 間的垂直距離AC.替代效應?X

?將補償預算線CD平移到AB′,意味著保持相 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對價格不變,把剛才剔除的由於價格下降而增加的貨幣收入再補償上均衡點由E〃移動至 E′.X商品的需求量由X〃增加到X′,是消費者實際收入水平提高的結果,這就是收入效應. m?X= X′- X〃 sm?價格效應=替代效應+收入效應 ?X = X-X =(X〃-X)+(X′- X〃)=?X+?X 6、恩格爾曲線(收入——需求曲線)

有收入——消費曲線(收入擴展線)推導而來

7、一般的低檔品、吉芬商品

價格效應:低檔品 價格效應:吉芬商品

低檔品:收入效應與價格同方向變動,但影響程度小於代替效應的情況。替代效應引起的

s對商品X需求的增加量?X=X〃-X,大於收入效應引起的對商品X需求的減少量

msm?X= X′- X〃。因此,價格效應?X=?X+?X仍然為正。(收入效應與替代效

應方向相反,其影響程度小於替代效應的影響程度)

吉芬商品:收入效應與價格同方向變動,其影響程度超過替代效應的情況。替代效應引起s的X商品需求量的增加量為?X=X〃-X,小於收入效應引起的X商品需求量的減

msm少量?X= X′- X〃,因此,價格效應?X=?X+?X最終為負。(收入效應與替

代效應方向相反,且收入效應的影響程度大於替代效應的影響程度)

第五章 生產理論

1、邊際技術替代率:是指在保持產量水平不變的前提下,用一種投入替代另一種投入的比

率。邊際技術替代率反映了廠商為保持原有的產量水平不變,增加一單位要素的使用量

與放棄另一種要素之間的數量比例關系。

MRTSLK = -?K/?L 當?L趨於0時,MRTSLK = -dK/dL

2、生產者均衡的條件:兩種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等於兩種要素的價格之比。

MRTSLK=MPL/MPK=w/r 或 MPL/w=MPK/r

3/55頁
B、AB三條等成本線有相同的斜率,ABAB、A1122

與等產量線Q相切,切點E是生產者均衡點。它表0

示,在既定產量下,生產者選擇E點的要素組合(L、0

K),可以實現成本最小化。AB雖然代表的成本水022

平較低,但其與既定等產量線Q既無交點也無切點,0

無法實現Q代表的產量;AB雖與Q相交,但花0110

費的成本高於AB代表的成本水平。從a、b點沿Q0

向E點移動,都可以獲得相同的產量水平並可以是成

本下降。只有在E點,,才能滿足既可以實現既定產

量,又可以使成本水平降到最低。所以E點是生產者 均衡點。

既定產量下的成本最小化要素組合 3、邊際報酬(產量)的遞減規律:是指在一定技術水平下,在其他投入要素不變時,隨著

一種可變要素的增加,其邊際產量增加到定點後最終會趨於遞減。(在連續等量地追加

一種可變要素到其他固定要素上去的過程中,起初該要素的邊際產量是增加的,但達到

一定殿後,再增加可變要素的投入,其邊際產量是遞減的)

4、短期生產三個階段的劃分:

?邊際產量曲線與平均產量曲線的關系:當邊

際產量曲線在平均產量曲線上方時,平均產量

曲線是上升的;當邊際產量曲線與平均產量曲

線相交時,平均產量曲線達到最高點;當邊際

產量曲線在平均產量曲線下方時,平均產量曲

線是下降的。

I階段:勞動的平均產量上升,邊際產量大於

平均產量,勞動總產量增加。相對於固定投入

而言,可變投入不足,可變投入的增加可以使

固定投入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生產者增加要

素投入量就可以增加總產量。

III階段:邊際產量變為負值,總產量開始下降。

意味著可變要素使用數量越多,總產量就越少。

生產者要減少可變要素投入量,改變總產量減

少的趨勢,使生產過程過渡到II區。

II階段:勞動的邊際產量小於平均產量,勞動

的平均產量開始遞減,但邊際產量依然大於0。

應將生產安排到II階段進行。具體安排在那一

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點取決與廠商的目標。若追求平均產量最大,

生產將安排在平均產量最高點處;若追求產量最大,生產將安排在總產量最大處;在利潤最大化的假設下,生產的安排取決於成本與收益的比較。

5、長期規模報酬的類型:

?如果產出增加的比例超過了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生產規模報酬遞增。

f(tL,tK) > tf(L,K)

?如果投入與產出的比例相同,則規模報酬不變。 f(tL,tK)= tf(L,K) ?如果產量增加的比例小於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生產的規模報酬遞減。

4/55頁

f(tL,tK) < tf(L,K)

長期規模報酬類型的判定:

?對於生產函數Q=F(X, X, X,…, X), 123n

如果所有投入要素都增加α倍,產量增加β倍,即βQ=F(αX,αX,αX,…,αX) 123n

那麼,若α>β,則規模報酬遞增;若α=β,則規模報酬不變;若α<β,則規模報酬遞減 ?對於生產函數Q=F(L,K),

n 如果λ?Q=f(λL,λK)。 其中,n為任意常數,λ為正實數,那麼該生產函數為n次齊次生產函數。

那麼,若n>1,則規模報酬遞增;若n=1,則規模報酬不變;若n<1,則規模報酬遞減 ?阿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規模報酬的判定。

αβ α β α+β αβ α+β Q=ALK A(λL)(λK)= λALK= λQ

若α+β>0,則規模報酬遞增;若α+β=0,則規模報酬不變;若α+β<0,則規模報酬遞減。

第六章 成本、收益理論

1、機會成本:是指把既定的稀缺資源用於某種特定生產時,必須放棄的該資源用於其他用

途能夠獲得的最大收益

機會成本是一種隱性成本,沉沒成本因為無法收回而不是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指的是現

在。會計成本是顯性成本,是歷史成本

2、短期成本曲線及其關系:

短期總成本:STC(Q)=VC(Q)+FC=Φ(Q)+b

可變成本:VC(Q)=Φ(Q) 機會成本

固定成本:FC=b 非機會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AFC(Q)=FC/Q=b/Q

平均可變成本:AVC(Q)=VC(Q)/Q

短期平均成本:SAC(Q)=AVC(Q)=AFC(Q)

短期邊際成本:

?SMC(Q)=?STC(Q)/?Q

當?Q趨於0時,dSTC(Q)/d(Q)

?SMC(Q)=?VC(Q)/?Q

當?Q趨於0時,=dVC(Q)/d(Q)

關系:?固定成本線是一條水平線,表示其不隨產量變化而變化

?可變成本曲線從原點出發,表明產量為0時可變成本也為0.隨產量的增加,可變

成本也相應增加。可變成本曲線的形狀主要取決於可變投入要素的邊際生產力。

?當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上升時,產量增加的速度快於可變要素增加的速度,即產

量中的增加快於可變成本的增加,可變成本以遞減的增長率上升;當可變要素的邊

際產量遞減時,產量增加的速度慢於可變要素增加的速度,及產量的增加慢於可變

成本的增加可變成本便以遞增的增長率上升。

3、短期成本變化的原因:短期總成本是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之和,短期成本曲線的形狀與

5/55頁

⑹ 微觀經濟學題目 若LAC=SAC,且LAC大於LMC,則

壟斷廠商之所以能在長期內獲得更大的利潤,其原因在於長期內企業的生回產規模是可變的和市場對新加入答的廠商是完全關閉的。 所以在壟斷廠商的MR=LMC的長期均衡產量上,代表最優生產規模的SAC曲線和LAC曲線相切,相應的SMC曲線,LMC曲線和MR曲線相交於一點。所以,壟斷廠商的長期均衡條件為: MR=LMC=SMC 壟斷廠商在長期均衡點上可以獲得利潤。

⑺ 關於 微觀經濟學 的問題. 急!!!!!!! 求 高人指點!! 一定要詳細,謝謝~!!!

1.不妨假設買方的彈性比賣方要大,在未征稅時,供給量=需求量,征稅以後,如果賣方吧較多的稅收轉移到價格中去(即讓買方承擔更多的稅收)。那麼由於買方要承受更多的稅收而且需求彈性較大,而賣方承受更少的稅收而且供給彈性較小,必然導致退出交易的買家比退出交易的賣家要多,這樣將造成
供給量>需求量,賣家有商品賣不出去,必然要降價,直到賣方承擔了更多的稅收,才能使供求再次均衡。
2.LAC曲線是一條U行的曲線,這個「U行的曲線」的意思是它的底部是平行於X軸的。具體原因是因為,一個小企業從小規模做到很大規模的過程中必然經過3個階段:規模報酬遞增(increasing return to scales)ATC遞減,規模報酬不變(constant return to scales)ATC不變,規模報酬遞減(diminishing return to scales)ATC遞增。這個老師應該講過,如果你不知道再問我。
在規模報酬不變階段,LAC曲線最低點與某一特定SAC曲線最低點相切,這一階段的所有SAC曲線的最低點都在一條水平線上(因為ATC都一樣),而這一條水平線段上的所有點都是LAC曲線最低點。也只有這一段 LAC 是由 所有SAC的最低點連接起來的。
在規模報酬遞增階段(這時在LAC最低點(就是那條水平線)左側),因為SAC的最低點切線都是平行於X軸的,所以LAC (這時候是向下走的 sloping downward)不可能切SAC於最低點。畫圖就知道LAC 只能相切於SAC最低點左側。
我在這畫圖不方便,講不大清楚,不好意思呀。

⑻ 微觀經濟學題目 若LAC=SAC,且LAC大於LMC,則

壟斷廠商之所以能在長期內獲得更大的利潤,其原因在於長期內企業的生產規模是可變的和市場對新加入的廠商是完全關閉的。
所以在壟斷廠商的MR=LMC的長期均衡產量上,代表最優生產規模的SAC曲線和LAC曲線相切,相應的SMC曲線,LMC曲線和MR曲線相交於一點。所以,壟斷廠商的長期均衡條件為:
MR=LMC=SMC
壟斷廠商在長期均衡點上可以獲得利潤。

⑼ 微觀經濟學考題 AFC SMC SAC AVC 1、 在同一個坐標軸畫出以上四條線 2、 闡述這四條線的特徵和關系

STC表示短期總成本

FC表示固定成本

VC表示可變成本

SAC表示短期平均成本

SMC表示短期邊際成本

AR表示平均收益

TR表示總收益

MR表示邊際收益

其中總收益 TR=P×Q AR=TR/Q

MR=AP=P為完全競爭市場的特點,即完全競爭市場的需求曲線P(Q)和邊際成本曲線MR,平均成本曲線AP重合。MR=LMC=SMC=LAC=SAC這個是完全競爭市場均衡的條件。

LMC,SMC,LAC,SAC分別為長期邊際成本,短期邊際成本,長期平均成本和短期平均成本。

而完全競爭市場有一個很奇怪的特徵 那就是 AR=MR=P 因為處於這種市場情況下 產量的增減不會影響到價格的變化 所以才有這個特徵。

(9)微觀經濟學sac是什麼擴展閱讀:

短期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是由平均固定成本與平均可變成本決定的。當產量增加時,平均固定成本迅速下降,加之平均可變成本也在下降,因此短期平均成本迅速下降。以後,隨著平均固定成本越來越小,它在平均成本中也越來越不重要,這時平均成本隨產量的增加而下降,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後,又隨著產量的增加而增加。短期平均成本曲線也是一條先下降而後上升的「U」形曲線。表明隨著產量增加先下降而後上升的變動規律。

(1)AFC曲線隨著生產量的增加呈一直下降的趨勢表明(其下降的極限是最大生產能力),平均固定成本隨著產量增加而減少。

(2)AVC曲線先下降而後上升,表明了平均可變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先下降後上升的變動規律。 AVC=(L/Q)PL=(1/AP)PL。

(3)SAC曲線也是先下降而後上升的。

⑽ 為什麼當SAC=MR時,廠商實現了正常利潤,如圖,求詳細解答,坐等,微觀經濟學~

利潤=
收益—成本
對利潤進行產量Q的微分
那麼利潤的斜率等於
邊際收益減邊際成本
斜率的函數是一個二元方程,
為零時,即
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時
利潤最大

閱讀全文

與微觀經濟學sac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