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方經濟學中,微觀部分,p、q、等等這些字母分別代表的是什麼意思
p(price)是價格,q(quantity)是商品數量,有時也用x表示商品x的數量,而用△x表示商品x數量的變化量。你說的三角p應該是△p吧,表示價格的變化量,其它類似,既△q表示商品數量的變化量。tp,ap,mp分別表示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等。u一般用來表示效用,加下標為了區分不同商品的效用或同一種商品不同數量帶來的效用。你打出來的符號很不規范,不能一一作答。例如q=alak貝塔,這個看不懂,估計是一個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q=al^αk^β(^表示上標),l,k分別表示兩種生產要素勞動和資本。經濟中的符號很多都是根據英文含義來的,都有一定的意義,建議你不妨找一本書後附有對照表的書看看。
② 一道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要素價格的題目,請教各位高手。謝謝了!
然而抄我做了暨大803經濟襲學18年真題,這道題選D,按下面的方法算是對的,但如果考慮廠商在產品市場上作為賣者不是完全競爭者,則MP無法確定。而題目沒有說明在產品市場是否是完全競爭者,所以選D,很多書的答案選B。
③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高鴻業主編的第五版與第六版有什麼差別
這本書的第六版相對於前版,主要有這些變動:
微觀經濟學部分變動主要有:
(1)原教材第五版第三、四、五章的標題分別更改為「消費者選擇」、「生產函數」和「成本」,合並和調整了一些節。
(2)對原教材第五版第四、五章的內容進行了調整。第四章的長期生產函數部分保留等產量曲線和規模報酬分析,「成本最小化」、「產量最大化」以及「擴展線的分析」內容進入第五章。
在第五章,增加利用擴展線,從成本最小化的角度來推導和理解生產總成本的內容;此外,增加「干中學」的概念介紹。
宏觀經濟學部分變動主要有:
(1)對原教材第五版的第十二章「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內容做了一定的修改和補充。具體有:增加了「宏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框架」的內容;補充說明了微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政策的共同點和區別;增加了「失業和物價水平的衡量」一節;補充了國際、國內關於國民收入核算體系更新的內容。
(2)將原教材第五版第十三章「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的內容進行了調整:主要是將原來的「關於消費函數的其他理論」整合到後面的「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一章當中。
(3)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擴展閱讀: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五版)(21世紀經濟學系列教材;「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作 者:高鴻業 主編 出 版 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1-1 ·
第一章 引論 第一節 什麼是西方經濟學 第二節 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由來和演變 第三節 西方經濟學企圖解決的兩個問題 第四節 對西方經濟學應持有的態度 第五節 為什麼學習西方經濟學 第六節 本教材的特點。
第二章 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 第一節 微觀經濟學的特點 第二節 需求曲線 第三節 供給曲線 第四節 供求曲線的共同作用 第五節 經濟模型、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 第六節 需求彈性和供給彈性 第七節 運用供求曲線的事例。
④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重點
這是我的微觀老師總結的資料~~~
http://wenku..com/view/8cc908768e9951e79b8927bf.html
⑤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
因為Ed=(dQ/dP)*(P/Q),Ed=2,P=20
所以 dQ/Q=dP/10
對方程兩邊求積分,得
lnQ=P/10+C (C為常數,可令C為0,不影響後面的分析)
由此可得,P=10lnQ
設收益為R,則有
R=p*Q=10QlnQ
MR=dR/dQ=10lnQ+10
由此可得,當P=20時,MR=30
正確答案為:A
⑥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 與我們平時所說的微觀經濟學有什麼差別
沒有差別
西方經濟學 = 宏觀經濟學 + 微觀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 = 微觀經濟學
「西方」這個名字是我們自己起的,是為了和政治經濟學區分開來,西方學者自己哪有這么叫
其實,完整地說,
「政治經濟學」就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就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
這里,「XX主義政治經濟學」不是指專門研究XX主義的經濟學,比如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就研究並批判了資本主義,但這是為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政治目的服務的。
你可以理解成「XX主義政治經濟學」就是為XX主義政治目的服務的經濟學【這種說法不太妥當,但是可以幫助理解,畢竟在Political Economics中,Political的意義很復雜】
總之,「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等於「微觀經濟學」
⑦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 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你好,這應該是由於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的原因。具體來講就是,當工資較低時且不斷上升時,那麼靠工資收入較低的人們當然會增加勞動供給量以提高收入。但是在這里經濟學中假定人們有一個較高的目標收入,當人們達到目標收入之後就不會再有強烈的增加收入的慾望,如果高工資已經達到這個收入目標,那麼當工資繼續上升且超過目標收入時,人們發現,即使降低工作時間同樣能夠取得目標收入時,那麼人們就會降低工作時間,轉而閑暇(此時閑暇的代價就是舍棄高工資,閑暇已經成為奢侈品)。舉個例子,比如你之前的工資是一小時10美元,你決定一天工作8小時賺80美元(也就是你的目標收入),但是現在工資漲到20美元一小時,你發現只要一天工作四個小時就能賺到80美元,那麼你可能就會把其餘四個小時拿來休閑玩耍。
⑧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試題及答案
《西方經濟學》試卷A
姓名:
一、名詞解釋(15』)
1.需求:
2.廠商利潤最大化原則:
3.公共物品:
4.GDP:
5.貨幣政策:
二、單項選擇題(40』)
6.微觀經濟學的中心問題是 【 】
A.收入問題 B.就業問題
C.價格問題 D.消費問題
7.王女士某月收入為2000元,最有可能作為此月需求的是 【 】
A.購買價值3500元手機一台 B.購買價值500元的女裝一套 C.購買價值200元的金利來領帶十條 D.去駕校學車,費用為3000元
8.如果甲產品價格下降引起乙產品供給曲線向左移動,則 【 】
A.乙是甲的替代產品 B.乙是甲的連帶產品
C.甲的需求減少,乙的供給量增加 D.甲的供給減少,乙的需求量增加
9.若供給增加,需求增加,將導致均衡數量 【 】
A.不變 B.增加 C.減少 D.不確定
10.在一條等產量曲線的不同點上,要素的邊際替代率 【 】
A.一定相同 B.一定不同
C.一定為零 D.可能不同
11.在價格不變條件下,總收益曲線是一條 【 】
A..先上升後下降的曲線 B.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C.水平的直線 D.向右上方傾斜的直線
12.完全競爭的市場特點是 【 】
A.廠商是價格的接受者 B.廠商進出行業全自由
C.所有廠商的產品是「同質的」 D.以上都正確
13.完全競爭情況下,廠商的長期均衡中 【 】
A.超額利潤逐漸增加 B.虧損逐漸減少
C.價格等於邊際成本 D.既無超額利潤,也無虧損
14.下列闡述不正確的是 【 】
A.汽車噪音對他人的影響被稱為外部不經濟
B.如果社會成本大於私人成本就存在外部不經濟
C.社會成本的均衡價格比私人成本高 D.外部經濟不會導致市場失靈
15.下列屬於注入的是 【 】
A.儲蓄 B.稅收 C.進口 D.出口
16.下列不屬於政府的轉移支付的是 【 】
A.社會保障金 B.國防經費
C.企業救濟金 D.兒童福利基金
17.下列不屬於要素收入的是 【 】
A.工廠發放給工人的加班補助 B.某人出租房屋收到的租金
C.股東紅利 D.資本折舊
18.當就業量等於潛在就業量時,失業率 【 】
A.等於零 B.大於自然失業率
C.小於自然失業率 D.等於自然失業率
19.古典貨幣數量理論認為,導致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 【 】
A.貨幣供給量增加 B.貨幣的流通速度加快
C.物價指數上升 D.國民收入增加
20.新劍橋學派認為發生「滯脹」的主要原因是 【 】
A.政府過度增加貨幣供給量的結果 B.赤字財政和通貨政策的結果
C.赤字財政和通貨政策的結果 D.以上都是
21.根據儲蓄函數關系,引起儲蓄增加的因素是 【 】
A.收入增加 B.價格水平上升
C.利息率上升 D.預期收入減少
22.根據貨幣需求理論,不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是 【 】
A.債券的預期收益 B.物品和勞務的相對價格
C.一般物價水平 D.預期的通貨膨脹率
23.假定某國的農業生產在世界上效率最高,那麼 【 】
A.該國不會進口食物 B.該國將出口食物
C.根據此假設仍不能決定該國出口或進口食物
D.該國因生產自給而不能從貿易獲得好處
24.對人民幣和美元兩種貨幣來講,如果人民幣的匯率上升,
則美元的匯率將 【 】
A.上升 B.下降 C.無法確定 D.不變
25.在固定匯率制下,一國貨幣對他國貨幣的匯率 【 】
A.絕對固定,沒有波動 B.基本固定,在一定范圍內波動
C.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自發地決定
D.確定一個固定的比價,隨一種貨幣或幾種貨幣進行浮動
三、計算題:(15』)
26.已知消費函數為C=60+0.8Y,投資為自主投資,I=50,求:
(1) 均衡的國民收入Y為多少?
(2) 如果投資變為I=100,均衡的國民收入變為多少?
(3) 投資乘數K為多少?
四、論述題:(30』)
27.試述利潤在經濟中的作用。(15』)
28.試述用GDP(或GNP)來衡量經濟成果會有哪些缺陷?(15』)
《西方經濟學》試卷A答案
姓名:
一、名詞解釋(15』)
1. 需求:消費者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每一價格水平下願意而且能夠
購買的商品和勞務的數量。
2.廠商利潤最大化原則:是MR=MC,據此確定產量,把該賺到的利潤
都賺到,實現利潤最大化。
3.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物品。
4.GDP:按國土原則計算的一定時期內最終產品和勞務價值的總和。
5.貨幣政策:政府根據宏觀經濟調控目標,通過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
和信用規模管理來調節信貸供給和利率水平,以影響和調節宏觀
經濟運行狀況的經濟政策。
二、單項選擇題(40』)
6.微觀經濟學的中心問題是 【 C 】
A.收入問題 B.就業問題
C.價格問題 D.消費問題
7.王女士某月收入為2000元,最有可能作為此月需求的是 【 B 】
A.購買價值3500元手機一台 B.購買價值500元的女裝一套
C.購買價值200元的金利來領帶十條 D.去駕校學車,費用為3000元
8.如果甲產品價格下降引起乙產品供給曲線向左移動,則 【 B 】
A.乙是甲的替代產品 B.乙是甲的連帶產品
C.甲的需求減少,乙的供給量增加 D.甲的供給減少,乙的需求量增加
9.若供給增加,需求增加,將導致均衡數量 【 B 】
A.不變 B.增加 C.減少 D.不確定
10.在一條等產量曲線的不同點上,要素的邊際替代率 【 D 】
A.一定相同 B.一定不同
C.一定為零 D.可能不同
11.在價格不變條件下,總收益曲線是一條 【 D 】
A..先上升後下降的曲線 B.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C.水平的直線 D.向右上方傾斜的直線
12.完全競爭的市場特點是 【 D 】
A.廠商是價格的接受者 B.廠商進出行業全自由
C.所有廠商的產品是「同質的」 D.以上都正確
13.完全競爭情況下,廠商的長期均衡中 【 D 】
A.超額利潤逐漸增加 B.虧損逐漸減少
C.價格等於邊際成本 D.既無超額利潤,也無虧損
14.下列闡述不正確的是 【 D 】
A.汽車噪音對他人的影響被稱為外部不經濟
B.如果社會成本大於私人成本就存在外部不經濟
C.社會成本的均衡價格比私人成本高 D.外部經濟不會導致市場失靈
15.下列屬於注入的是 【 C 】
A.儲蓄 B.稅收 C. 出口 D. 進口
16.下列不屬於政府的轉移支付的是 【 B 】
A.社會保障金 B.國防經費
C.企業救濟金 D.兒童福利基金
17.下列不屬於要素收入的是 【 C 】
A.工廠發放給工人的加班補助 B.某人出租房屋收到的租金
C. 資本折舊 D. 股東紅利
18.當就業量等於潛在就業量時,失業率 【 D 】
A.等於零 B.大於自然失業率
C.小於自然失業率 D.等於自然失業率
19.古典貨幣數量理論認為,導致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 【 A 】
A.貨幣供給量增加 B.貨幣的流通速度加快
C.物價指數上升 D.國民收入增加
20.新劍橋學派認為發生「滯脹」的主要原因是 【 B 】
A.政府過度增加貨幣供給量的結果 C.結構失業的結果
B.赤字財政和通貨膨脹政策的結果 D.以上都是
21.根據儲蓄函數關系,引起儲蓄增加的因素是 【 A 】
A.收入增加 B.價格水平上升
C.利息率上升 D.預期收入減少
22.根據貨幣需求理論,不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是 【 B 】
A.債券的預期收益 B.物品和勞務的相對價格
C.一般物價水平 D.預期的通貨膨脹率
23.假定某國的農業生產在世界上效率最高,那麼 【 C 】
A.該國不會進口食物 B.該國將出口食物
C.根據此假設仍不能決定該國出口或進口食物
D.該國因生產自給而不能從貿易獲得好處
24.對人民幣和美元兩種貨幣來講,如果人民幣的匯率上升,
則美元的匯率將 【 B 】
A.上升 B.下降 C.無法確定 D.不變
25.在固定匯率制下,一國貨幣對他國貨幣的匯率 【 B 】
A.絕對固定,沒有波動 B.基本固定,在一定范圍內波動
C.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自發地決定
D.確定一個固定的比價,隨一種貨幣或幾種貨幣進行浮動
三、計算題:(15』)
26.已知消費函數為C=60+0.8Y,投資為自主投資,I=50,求:
(1) 均衡的國民收入Y為多少?
(2) 如果投資變為I=100,均衡的國民收入變為多少?
(3) 投資乘數K為多少?
(1)Y=C+I=60+0.8Y+50,
Y=550
(2) Y=C+I=60+0.8Y+100,
Y=800
(3) MPC=0.8,K=1/(1-MPC)=5
四、論述題:(30』)
27.試述利潤在經濟中的作用。(15』)
第一, 正常利潤是企業家才能的報酬;
第二, 由創新產生超額利潤鼓勵企業家大膽創新;
第三, 由風險產生超額利潤鼓勵企業家勇於承擔風險;
第四, 追求利潤使企業降低成本,有效利用資源;
第五, 社會以利潤引導投資,使投資與資源配置符合社會需要。
28.試述用GDP(或GNP)來衡量經濟成果會有哪些缺陷?(15』)
第一, 難以全面衡量經濟成果;
第二, 不能全面反映人們的福狀況;
第三, 地下活動有合法與非法之分;
第四, 不能說明是什麼產品和勞務;
第五, 不能反映生活質量水平。
⑨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的內容簡介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5版)》充實了第七章第三節寡頭部分的內容。將第四版第八章「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需求方面」和第九章「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供給方面」合並為一章,即本版第八章「生產要素價格的決定」。擴充了對博弈論的介紹,即將第四版第七章第四節的內容擴充為一章,即本版第十章。第四版第十四章的內容,在表述方式上作了一些調整。在第四版第十六章中增加了一些案例,同時刪去了一些與宏觀經濟理論不大相關的內容。去掉了第四版第十九章「國際經濟的基本知識」。需要這些知識的讀者可以從國際經濟學或國際貿易等課程中吸取到。放棄了第四版第二十章關於IS-LM-BP模型的介紹,取而代之的是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增加了一章,即本版第二十一章「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更新了宏觀部分的一些數據。在總論方面,全書各章均增加了練習題的數量。其次,對第四版第二十三章的部分內容作了一些刪改、更新,以增強時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