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政治經濟學知識點

政治經濟學知識點

發布時間:2020-11-24 20:58:58

1. 大一上政治經濟學考試重點

為以歷史的生產關系或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為研究對象的經濟學。

研究一個社會生產、資本、流通、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經濟活動、經濟關系和經濟規律的學科。第一個使用「政治經濟學」這個詞語的人是法國的安托萬·德·蒙克萊田,他於1615年出版了《獻給國王和王後的政治經濟學》一書。

以歷史的生產關系或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為研究對象的經濟學,即是對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生產和再生產中人和人的關系作為自己研究對象的學科。政治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範式是與一般經濟學、人類經濟學相對而言的特殊經濟學。

(1)政治經濟學知識點擴展閱讀:

政治經濟學的相關內容:

1、包括在馬克思的重要著作資本論中,馬克思研究了古典經濟學的理論和英國歷年的經濟統計資料,對經濟學理論進行了分析和批判。

2、馬克思提出了剩餘價值理論,認為勞動的付出沒有得到同樣的回報,剩餘價值被沒有付出勞動的「資本」所剝削。

3、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和產品的社會化必然會導致產生周期性的經濟危機,解決的辦法只有實行計劃經濟。

2. 大一政治經濟學復習要點

為以歷史的生產關系或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為研究對象的經濟學。

研究一個社會生產、資本、流通、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經濟活動、經濟關系和經濟規律的學科。第一個使用「政治經濟學」這個詞語的人是法國的安托萬·德·蒙克萊田,他於1615年出版了《獻給國王和王後的政治經濟學》一書。

以歷史的生產關系或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為研究對象的經濟學,即是對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生產和再生產中人和人的關系作為自己研究對象的學科。政治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範式是與一般經濟學、人類經濟學相對而言的特殊經濟學。

(2)政治經濟學知識點擴展閱讀:

政治經濟學的相關內容:

1、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生產逐漸由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勞資矛盾逐漸凸顯。1825年經濟危機的爆發,使現存經濟秩序的內在矛盾日益顯露出來。

2、面臨這種形勢,資產者們更加需要的是對現存經濟秩序的辯護。適應這種需要,產生了以薩伊等為代表的政治經濟學。

3、19世紀上半葉,在生產方式形成時期,產生了以西斯蒙第為代表的經濟學,它抨擊了資本主義制度,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矛盾,但是它們不了解產生的原因,只是站在維護小私有制的立場來反對私有制。

3. 《政治經濟學》學到了哪些政治理論或知識點

政治經濟學;簡答題;1.關於貨幣的本質和職能;本質:一般等價物,體現一定的社會關系;職能:指貨幣作為商品的一般等價物發揮作用時固有的;基本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價值尺度: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尺度(外在尺;商品價格變化的兩大因素:商品價值、貨幣幣值流通手;貨幣流通又反過來實現和促進商品流通;其他職能:儲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儲藏手段:;金屬貨幣時

政治經濟學

簡答題

1.關於貨幣的本質和職能

本質:一般等價物,體現一定的社會關系。

職能:指貨幣作為商品的一般等價物發揮作用時固有的功能。

基本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

價值尺度: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尺度(外在尺度)。(可以是觀念上的)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影響

商品價格變化的兩大因素:商品價值、貨幣幣值 流通手段:指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的職能。必須是現實的貨幣。商品流通是貨幣流通的基礎,決定著商品流通。

貨幣流通又反過來實現和促進商品流通。貨幣流通規律,是決定市場貨幣需要量的規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流通領域中所需的貨幣量,與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與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

其他職能:儲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 儲藏手段:貨幣作為價值和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退出流通被貯藏起來時執行的職能。執行職能時,必須是足值的金屬貨幣。實行

金屬貨幣時,貨幣儲藏具有自發調節貨幣流通量的作用。 支付手段:貨幣作為獨立的價值形式,進行價值單方面轉移的職能。起因於賒賬的商品交易。 世界貨幣:當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發揮作用時執行的職能。必須是足值的貴金屬貨幣。

2.價值規律

1.價值規律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

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必須以價值量為基礎,按照價值量相等的原則進行交換,即實行等價交換。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中生產者相互之間實現經濟關系的形式。

2.價值規律表現形式和作用機制:

⑴受供求等因素的影響,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作用的表現形式。

⑵商品價格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這並不違反價值規律。因為:

①從較長時期來看,價格的上漲部分和下跌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價格總額與價值總額是相等的。

②商品的價格無論怎樣波動,都是以各自的價值為基礎而變動的。

⑶價值規律是通過供求機制、競爭機制等的作用實現價格與價值趨於一致的。

3.價值規律的作用:

⑴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按比例地分配。

⑵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⑶引起和促進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

3.貨幣流通量的問題

貨幣流通規律::決定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規律,叫做貨幣流通規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取決於三因素:一是待售商品的總量,二是商品的價格水平,三是貨幣的流通速度。

相互關系:商品數量和單位商品價格的乘積就是商品的價格總額。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與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與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

待售商品總量與商品價格水平的乘積,就是商品價格總額。

公式:

①貴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的貨幣流通規律

②貴金屬貨幣執行支付手段時的貨幣流通規律

4.勞動力成為商品、勞動力的使用價值

勞動力成為商品:

勞動力:是人的勞動能力,它存在於人的身體之中,是人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勞動力成為商品。 前提條件:1.勞動力必須有人身自由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勞動力。

2.勞動力除了自己的勞動力以外,一無所有,沒有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不得不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來維持生活。

這兩個條件,是在封建社會末期農奴制度瓦解,手工業者分化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資本主義在此基礎上逐步產生。 勞動力的使用價值:

價值: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勞動力商品價值量的構成:包括三部分

勞動力的價值確定是一個歷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使用價值:就是勞動力創造商品、創造價值的能力。

勞動力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源泉,他能夠創造出超過自身價值的價值。

5.資本積累(含義、實質、決定因素)

含義:剩餘價值資本化。它一方面是公認的勞動成果,另一方面又成為擴大剝削的手段。是資本主義

實質:資本家通過對工人無酬勞動的佔有,再去佔有更多的無酬勞動。

條件:A.從單個資本需要考慮,要資本積累就不能將剩餘價值全部用於個人消費,而必須有將剩餘價值的一部分轉化為資本。

B.從社會總資產角度考慮a.年總產品補償當年已消費掉資本物質組成部分之外還有剩餘b.如果不是從內涵和外延兩方面來加強對工人的,要實現資本積累,還需追加勞動力。

因素:A.資本對勞動力的剝削程度(正比):在可變資本一定的前提下,剝削程度較高,積累就越多。

B.社會勞動生產率的高低(正比):升輝勞動生產率與相對剩餘價值成正比變化,增加資產積累。

C.所用資本的量與所消費資本差額的擴大(正比)。

D.預付資本總量(正比)。

6.產業資本、資產循環(形態、職能、階段、作用)

產業資本:

含義:投在工業、農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礦業等生產性部門(產業部門)的資本。

資本循環:

含義:產業資本在現實運動中,總是由流通過程進入生產過程,再由生產過程進入流通過程,從資本的貨幣形式出發,依次經過購買階段、生產階段、銷售階段,相應採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三種職能形式,最後又回到貨幣形式的運動過程。 形態:貨幣資本循環、生產資本循環和商品資本循環。

①貨幣資本的循環:

公式:G—W?P?W′—G′

特點:明顯地表現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動機和目的,是產業資本循環的一般形式。

片面性:價值增殖好象是貨幣本身具有的魅力

②生產資本的循環:

公式:P?W′—G′·G—W?P

特點:揭示了剩餘價值的真正來源。

片面性:似乎資本主義生產目的是為了生產而生產。

③商品資本的循環:

公式:W′—G′·G—W?P?W′

特點:揭示了生產和消費的內在聯系。

片面性:似乎資本主義生產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

職能: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

階段:

購買階段: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產業資本採取貨幣形式.

生產階段:生產出包含價值和剩餘價值的商品.決定性階段.採取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形式.

售賣階段:賣出商品,收回預付的貨幣資本並實現價值增值.採取商品形式.

7.△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

簡單再生產:

(1) 社會再生產按規模是否發生變化來劃分,可分為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簡單再生產,是指生產規模不變的再生產,擴大再生產是指生產規模擴大的再生產。

(2) 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是指資本家把剩餘價值全部用於個人消費,投入生產過程的資本數 量不變,再生產只在原有的規模上重復進行。

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條件:

(1)Ⅰ( v +m)=Ⅱc (基本條件) 說明了兩大部類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

(2)Ⅰ( c +v +m)=Ⅰc+Ⅱc 說明了簡單再生產條件下生產資料的實現,即社會所生產的全部生產資料必須等於社會所需要的生產資料的總量和結構。

(3)Ⅱ(c +v +m)=Ⅰ(v +m)+ Ⅱ(v + m) 說明了簡單再生產條件下消費資料的實現,即社會所生產的全部消費資料必須等於社會所需要的消費資料的總量和結構。

擴大再生產:

(1) 資本主義再生產的特徵是擴大再生產。社會資本的擴大再生產,必須有資本積累作為追加的資本投入生產,追加的資本包括追加的不變資本和追加的可變資本。

(2) 擴大再生產按其實現方式分為外延擴大再生產和內涵擴大再生產。外延擴大再生產是在生產技術、勞動效率和生產要素(生產資料和勞動力)質量不變的情況下,依靠增加生產要素數量以及擴大生產場所來擴大生產規模。內涵擴大再生產則是依靠生產技術進步、提高勞動效率以及改善生產要素質量來擴大生產規模。

4. 高中政治經濟學知識點總結

《經濟生活》知識要點總結

第一單元 生活與消費,包括三課:第一課 神奇的貨幣;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以及綜合探究——正確對待金錢。

第一框「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的知識要點:
1.商品的定義及基本屬性(提示:商品的定義主要強調它的交換特徵;對商品的基本屬性只要做一般性了解即可);
2.貨幣產生的原因及其本質;
3.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價值尺度與流通手段(提示:為什麼貨幣具有價值尺度職能只需要作一般了解即可);
4.紙幣產生的原因、紙幣的定義、紙幣的優點(延伸:貨幣的歷史:實物貨幣、金屬貨幣、信用貨幣,其中前兩者是商品貨幣;紙幣一樣具有價值尺度、儲藏手段等職能);
5.紙幣的發行規律及通貨膨脹、通貨緊縮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匯」的知識要點:
1.信用卡的含義及在使用上的特點和優點(提示:教材中指的是廣義的信用卡);
2.支票的含義、類型及在使用上的特點
3.什麼是外匯、匯率(提示:外匯定義中的支付手段是廣義的;匯率就是貨幣買賣的價格;必須學會識別匯率升值與貶值;與其他物品一樣,貨幣買賣的價格——匯率也由供求關系決定,主要是受購買力平價的影響);
4.為什麼要保持人民幣的幣值穩定。
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包括兩框:影響價格的因素;價格變動的影響
第一框「影響價格的因素」的知識要點:
1.影響價格變動與差異的因素:直接與間接因素(提示:變動是時間維度,差異是空間維度;要知道間接因素是如何通過直接因素起作用);
2.供求關系對價格的影響,包括:需求擴大對價格的影響;需求縮小對價格的影響;供給擴大對價格的影響;供給縮小對價格的影響;
3.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4.商品價值量的決定;
5.企業為什麼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及社會勞動生產率對商品價值量的影響。
6.價值規律的內容及表現形式。(提示:第一目是重點)

第二框「價格變動的影響」的知識要點:
1.價格變動對生活的影響:商品價格變動與商品購買量之間的一般規律(提示:需求法則是針對同一時間而言的,必須假定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變);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替代商品與互補商品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量的影響
2.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調節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
第一框「消費及其類型」的知識要點有:
1.收入水平對消費的影響:當前收入水平,未來收入水平及居民收入差距對消費的影響
2.物價水平對消費水平的影響(提示:源於名義收入與實際收入);
3.錢貨兩清的消費、貸款消費、租賃消費的含義、區別及各自的適用范圍
4.消費結構變化的一般規律;
5.什麼是恩格爾系數及恩格爾系數大小變化的含義。

第二框「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知識要點:
1.從眾心理、求異心理、攀比心理及求實心理所引發的消費現象的表現及對它們的評價(提示:如何區分從眾與攀比);
2.若干值得倡導的消費原則:量入為出,適度消費(提示:它與提倡貸款消費矛盾嗎?);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提示:與鼓勵消費矛盾嗎?)。

第二單元 生產、勞動與經營,包括:第四課 生產與經濟制度;第五課 企業和勞動者;第六課 投資的選擇;以及綜合探究——做好就業與自主創業的准備。

第四課 生產與經濟制度,包括兩框:發展生產、滿足消費;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第一框「發展生產、滿足消費」的知識要點有:
1.生產對消費的決定性作用: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消費對生產的導向作用;消費對勞動力再生產的作用;
3.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原因及意義(提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准確表述);
4.如何大力發展生產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科技、培養人才;改革落後的生產關系。

第二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的知識要點有:
1.公有制經濟的地位;
2.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的含義、作用;
3.混合所有制經濟;
4.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及准確理解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5.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的含義、作用;
6.公有制與非公有制經濟的關系;
7.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原因。

第五課「企業和勞動者」包括兩框:公司的經營;新時代的勞動者
第一框「公司的經營」的知識要點有:
1.公司的特點;
2.有限責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的異同
3.公司的組織機構;
4.國有企業為什麼要以公司制為方向;
5.公司經營成功的主要因素: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依靠技術進步和科學管理,形成競爭優勢;誠信經營;
6.企業兼並與破產。

第二框「新時代的勞動者」 的知識要點有:
1.勞動的意義;
2.就業的作用;
3.我國的就業問題;
4.如何解決我國的就業問題:國家該怎麼做;勞動者自己該怎麼做;
5.正確的擇業就業觀:自主擇業、競爭就業、職業平等、多種方式就業;
6.勞動者享有的主要權利;
7.如何維護勞動者的權益:包括國家如何維護勞動者權益;勞動者本人合法維護自己的權益。

第六課「投資的選擇」包括兩框: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股票、債券和保險。
第一框「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的知識要點有:
1.儲蓄存款的含義;
2.我國主要的儲蓄機構(延伸:究竟什麼是商業銀行;我國的信用社);
3.利息的含義及計算;
4.活期儲蓄、定期儲蓄的區別;
5.商業銀行的含義及其主要業務。

第二框「股票、債券和保險」 的知識要點有:
1.股票的含義、特點及股東的主要權利;
2.股票投資收入的來源及特點;
3.國債、金融債券及企業債券的特點(延伸:從流動性、收益性、安全性總結儲蓄、股票及債券的特徵);
4.保險的含義及保險業務的種類(提示:嚴格說來保險不是投資)。
5.訂立保險合同的原則。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包括:第七課:個人收入的分配;第八課:國家收入的分配;第九課:征稅和納稅;以及綜合探究——講求效率,維護公平。

第七課「個人收入的分配」,包括兩個框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以及「兼顧效率與公平」。
第一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知識要點有:
1.按勞分配的內容、必然性;
2.按勞分配的作用、意義;
3.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含義(延伸: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也是按要素分配。提示:不要對按要素分配作進一步的分類,如勞動收入與非勞動收入);
4.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

第二框「兼顧效率與公平」 的知識要點有:
1.效率的含義、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的影響;
2.公平的含義及社會主義為什麼要重視收入公平分配;
3.公平與效率的辯證關系;
4.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含義及為什麼要效率優先;
5.如何兼顧效率與公平

第八課「國家收入的分配」 包括兩個框「財政收入和支出」及「財政的巨大作用」。
第一框「財政收入和支出」的知識要點有:
1.財政收入的種類
2.影響財政收入高低的因素;
3.財政支出的種類;
4.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的對比關系

第二框「財政的巨大作用」 的知識要點有:
1.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表現:促進資源合理配置;促進經濟平穩運行;促進經濟發展
2.人民生活有保障的表現:財政是國家政權的物質保證;財政是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物質保證;財政具有促進收入公平分配的再分配作用;
3、財政政策如何正確運用:經濟不景氣時如何運用;經濟過熱時又如何運用。

第九課「征稅和納稅」,包括兩框:「稅收及其種類」及「依法納稅」。

第一框「稅收及其種類」的知識要點有:
1.稅收的含義及特徵;
2.增值稅的內容、優點(提示:不要求掌握計算);
3.個人所得稅的含義、特點、作用。(800到1600元)

第二框「依法納稅」 的知識要點有:
1.納稅人和負稅人的區別;
2.偷稅、欠稅、騙稅、抗稅的表現及其處罰。

第四單元「面對市場經濟」包括:第十課: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第十一課: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第十二課: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以及綜合探究——經濟全球化與中國。

第十課「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包括兩個框「市場配置資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一框「市場配置資源」的知識要點有:
1.為什麼要合理配置資源(延伸:經濟學的定義——研究資源的有效配置);
2.市場是如何配置資源的(提示:強調價格、供求兩個機制);
3.市場調節的兩大優點(提示:不要忽視它,不能把它與2混淆);
4.如何規范市場秩序:市場規則、社會信用制度。
5.市場調節的局限性(提示:究竟什麼是公共物品。)。

第二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的知識要點有: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含義和基本特徵;
2.我國宏觀調控的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3.我國宏觀調控的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提示:多挖掘經濟手段中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第十一課「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 包括兩個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促進小康社會經濟發展」。

第一框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的知識要點有:
1.總體小康的微觀和宏觀表現;
2.總體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不平衡的;
3.為什麼要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4.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第二框題「促進小康社會經濟發展」 的知識要點有:
1.為什麼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延伸:國內生產總值的准確計算;沒有發展的增長是什麼意思:經濟增長是指產量或生產能力的擴大;經濟發展是指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發生的結構性、體制性變化);
2.科學發展觀的內涵: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3.科學發展觀的主旨;
4.如何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優化產業結構、統籌城鄉、統籌區域發展。

第十二課「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包括兩個框題:「面對經濟全球化」和「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第一框「面對經濟全球化」的知識要點有:
1.經濟全球化的含義;
2.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提示:比較優勢要學會計算);
3.經濟全球化的載體:跨國公司;
4.經濟全球化的利弊影響;
5.經濟全球化的實質;
6.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態度。

第二框「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的知識要點有:
1.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
2.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
3.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給我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4.對外開放是長期基本國策;
5.對外開放在當前的基本格局: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
6.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必要性及戰略措施;
7.「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戰略的內容;
8.對外開放必須堅持的原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5. 政治經濟學政治理論有哪些及知識點概括

政治經濟學主要是研究和闡述商品經濟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主要經濟規律,揭示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系列矛盾和問題,探討解決資本主義經濟社會矛盾的途徑.學習政治經濟學,主要是了解經濟方面最基本的知識,並認識社會生產關系發展變化的規律.在此基礎上,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觀察和分析問題,即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來分析和研究社會生產方式發展的歷史和趨勢;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本質;認識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認識個分析市場經濟社會中出現的經濟現象的本質和規律.從而,為學習其它理論奠定基礎.
政治經濟學理論博大精深,內容多、概念多、規律多,較之其它課程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習政治經濟學應當採用的一個首要的基本的方法,就是要每一章、每一節,每一個問題的內容歸納、概括、總結,理清知識體系的脈絡,然後將其每一章、每一節,每一個問題的內容提煉出來,加以理解和記憶.如,導言的主要內容是: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生產關系;對生產關系的研究是從物質資料生產開始;要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就離不開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生產關系;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統一構成一定社會的生產方式,在此基礎上得出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性質的規律,即經濟規律.學習本章應掌握各個范疇之間的辨證關系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二者之間關系;社會生產過程(生產關系)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環節的相互關系;經濟規律的客觀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關系;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與生產力和上層建築之間的關系.學習本章必須把各類原理加以區分: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和研究的任務加以區分;經濟規律與自然規律的類型的特點加以區分.通過對內容的歸納,即掌握了知識體系脈絡,又對政治經濟學研究方法有所了解,在此基礎上掌握基本理論和知識就比較容易了.
學習這門課應當採取的第二個方法,就是理論聯系實際,用所學的知識聯系和研究實際問題.經濟知識本來就原於經濟實踐,是在實踐中總結歸納出來的,用學習的理論知識去聯系實際有助於對知識的理解.如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形式及價值規律作用問題,只要看一下市場上商品供過於求時怎樣使價格下降,供不應求時怎樣使價格上升;或者反過來,價格上升時怎樣使供給增加,價格下降時又怎樣使商品的供求關系減少,就容易理解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形式,是受商品的供求關系的影響,價格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這一原理了.

6. 大學政治經濟學考試重點

1、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2、物質資料生產和社會生產方式

3、商品和價值

4、貨版幣與信用

5、資本和權資本運動

6、信用制度與虛擬資本

7、社會再生產

8、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

9、資本和剩餘價值的具體形式

10、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和發展

11、壟斷資本主義的國際經濟關系

12、當代西方資本主義

1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

14、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個人收入分配與消費

1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資源配置方式

16、社會主義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和現代企業制度

17、社會主義經濟運行中的宏觀調控

18、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對外經濟關系

19、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20、當前熱點經濟問題

1 解釋下列經濟范疇

2簡答題

3論述題

政治經濟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逄錦聚、洪銀興、林崗、劉偉 第4版

政治經濟學教程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宋濤 第8版

7. 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的重點有哪些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包括導言和基礎理論部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部分.
導言和基礎理論部分的內容主要是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勞動價值論.
資本主義部分的內容主要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於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經濟規律的基礎知識,特別是一些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借鑒意義的經濟理論知識.
社會主義部分主要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關理論知識.

8. 政治經濟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和重點內容有那些

解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生產關系: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深入剖析,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運動規律,即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發展及其必然滅亡的歷史規律。對這個問題的分析要先講清生產關系的含義,包括狹義和廣義內容。其中生產資料所有制以及生產資料與勞動者的結合方式是生產關系的基礎,也是體現生產關系性質的首要標志。在分析此難點時,一定要向學生強調馬克思對生產關系的研究,並不局限於對生產關系的本質及其規律的表述,還重視對經濟體系和經濟運行機制的研究,他在研究和揭示生產關系的本質時,也對一定的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機制進行了分析和闡述。而且,正是在對那些比較具體的經濟運行過程的分析研究中,馬克思准確地揭示了經濟運行的發展規律。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任務是揭示經濟規律:
經濟規律是指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它體現經濟過程的必然趨勢
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一樣, 具有客觀性。第一, 任何經濟規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基礎上產生和發生作用的, 並隨著客觀經濟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所謂客觀經濟條件, 主要是指一定的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生產關系狀況。第二, 任何經濟規律都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人們既不能消滅、 廢除和改造經濟規律, 也不能創造或制定經濟規律。但是, 人們可以在認識經濟規律的基礎上, 利用經濟規律為社會謀福利, 即在承認經濟規律客觀性的前提下, 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經濟規律又有不同於自然規律的特點:第一, 絕大多數經濟規律只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階段發生作用, 而自然規律大多是長久不變的。第二, 經濟規律發生作用, 離不開人們的社會經濟活動, 而自然規律則可以離開人們的活動而獨立存在和發生作用。第三, 在階級社會, 生產關系表現為階級之間的利益關系, 因而人們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都有階級背景, 總會直接和一定階級、 社會集團的利益相聯系。
依據經濟規律作用的經濟條件的不同, 經濟規律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在一切社會形態中都起作用的規律, 如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對立統一的規律。二是在幾個社會形態中起作用的規律, 如商品經濟的一些規律。三是只在某一個社會形態中起作用的規律, 如資本主義的剩餘價值規律。

閱讀全文

與政治經濟學知識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