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新論

經濟學新論

發布時間:2020-11-26 21:42:04

經濟學新理論的提出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主要就是解決一下國家的這個GDP是不是負增長或者增長之類的問題。

② 821世界經濟專業綜合看了世界經濟新論,還需要看西方經濟學嗎官網指定的參考書目只有世界經濟新論,

各個學校不一樣,國際關系學院世界經濟專業考821世界經濟專業綜合:
《世界經濟學新論》 復旦大學出版社 庄啟善

其他學校不一定考這個,湖北大學世界經濟專業考
818 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五版),高鴻業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最新版
821 經濟數學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上冊,中山大學統計科學系編,梁之舜、鄧集賢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 月第三版

③ 求一篇比較新的現代西方經濟學論文..謝謝!

摘要: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人們改善生活條件的基本前提和途徑,歷來都是各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中國由於人口基數大,勞動力的無限供給和就業崗位嚴重不足之間的矛盾是最嚴峻的問題,解決好勞動就業問題其意義極為重大。不僅涉及到求職者的工作安置和許多家庭的切身利益,還關繫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和諧。回顧西方經濟學主要的就業理論,提出這些理論對我國的啟示,再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加以深化認識和借鑒,進而尋求解決我國就業矛盾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就業理論;就業問題;借鑒

一、引言

我國經濟連續多年高速增長,近幾年經濟增長率都在10%左右,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但是,經濟的高增長沒有帶來高就業。進一步講,就業形勢的好壞,與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有著密切關系。一般而言,一定的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就業增長也是一定的,然而我國的經濟增長對就業增長的貢獻卻不是很明顯。
最近十多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但就業增長卻相對緩慢,中國目前有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以及存在大量的大學、大專畢業生面臨就業選擇,甚至畢業就失業的境況。可以說,中國的就業壓力很大,勞動力總量供過於求,局部就業供給不足,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
因而面對著巨大的就業壓力,我們應將視野放寬,在立足國情的基礎上,充分借鑒西方經濟學中有關就業理論研究的成果,解決就業問題,對於中國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西方就業理論演進剖析

就業這一重大的社會經濟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受到西方經濟學家的關注,從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就業理論。西方經濟學家對就業問題的長期研究和探索,形成了適應市場經濟需求的多角度、多層次的就業理論。如古典經濟學派的就業理論,凱恩斯的充分就業理論,新古典綜合學派的就業理論,新凱恩斯主義的工資粘性就業理論等。
(一)古典學派的就業理論
薩伊定律是古典經濟學派就業理論的基石,其基本內涵是供給創造需求。該學派經濟學家代表人物有馬歇爾、庇古等,他們從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出發,認為市場上產品價格和貨幣工資可以根據市場供求狀況自發調整。勞動供給和勞動需求相互作用決定實際工資和就業水平,供求平衡時的就業量就是充分就業水平。進而認為,只要不存在工資剛性,工資率可以自由伸縮,市場機制能自由的發揮調節作用,可使一切可供使用的勞動力資源都被用於生產,勞動力市場總能達到就業均衡,長期持續的非自然失業不可能存在,存在的只是自願失業和短期性摩擦性失業。
他們認為,解決失業問題的辦法是消除貨幣工資的剛性,使貨幣工資能夠隨市場的需求而發生相應的變化。古典學派將自由競爭作為前提條件,主張市場調節平衡就業,否定了失業問題的普遍性。但換個角度理解失業的產生仍然是有可能的,失業問題正是競爭不充分所導致的結果,要解決失業問題首先就應該解決勞動力市場競爭的不充分問題。
(二)凱恩斯的就業理論
凱恩斯就業理論是以有效需求原則為核心,認為就業量取決於有效需求。失業之所以持續不斷,是由於資本主義社會一般情況均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即總供給價格和總需求價格達到均衡時的總需求不足,由此造成較多的社會失業,即不充分就業。凱恩斯主義的促進就業理論實際上主張降低工資,即在不降低名義工資的情況下,降低實際工資。但前提是擴大總需求,因為總需求的擴大,必然會導致通貨膨脹,工人名義工資不變,但實際工資相對減少。為實現充分就業,凱恩斯認為,必須摒棄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依靠國家干預,提出需求管理政策,從而達到促進生產,增加就業的目的。
(三)新古典綜合學派的就業理論
20世紀60年代末,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相繼陷入「滯脹」的困境,凱恩斯理論失靈了。因而以托賓、杜生貝等為代表的新古典綜合學派經濟學家提出「結構性失業問題」,力圖用市場結構的變化來解釋失業和通貨膨脹並發症,認為是微觀市場的不完全性和結構變化引起滯脹。得出結構性失業是因經濟結構的變化而引起的勞動力供給和需求的結構失調,結構性失業的存在必然引起失業與工作空位並存。由於強大的工會力量使工資易漲不易跌,所以盡管社會上存在著失業,但貨幣工資卻不下降,而只要存在工作空位,貨幣工資就會迅速上升。於是,失業與工作空位並存就轉化為失業與貨幣工資上漲並存,進而轉化為失業與通貨膨脹的並發症。該理論主張從就業內容或就業結構角度來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如政府要指導收入政策,即政府要採取措施限制工資和物價的上升,以緩和通脹;注重完善勞動力市場,緩和因勞工市場技術結構變化造成的失業;適當修改完善失業補助金制度,激勵失業者就業。
(四)新凱恩斯主義的工資粘性就業理論
新凱恩斯主義的勞動市場理論主要包括名義工資粘性和實際工資粘性兩方面。名義工資粘性是由於長期勞動合同的存在和交錯調整工資所致,工資通常是由於工會與企業通過談判訂立的合同而固定下來的。在合同有效期限內工資不能隨市場供求行情而調整。即使沒有工會組織未簽訂勞動合同的企業,因受有合同的企業粘性工資的影響,工資也不會輕易變動。隱性合同理論認為,雇員與僱主之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之間會形成某種穩定收入的非正式契約,從而使工資具有粘性。隱性合同導致失業的原因是由於在非對稱信息條件下,廠商和工人因信息有限,決定了均衡合同出現無效率的非充分就業,因而通常會解除工人。效率工資論則說明了僱主會主動付給員工高工資,以提高雇員的生產積極性,提高跳槽和偷懶的機會成本同時吸引有能力及高技術人才。內部人——外部人理論則指出,內部人由於受到勞動轉換成本的保護,在工資決定上有著重要的討價還價能力,具有較強的就業優勢和地位。致使工資調整主要取決於在職人員而不是失業者,於是,便可能出現非自願性失業。因而解決失業問題政府就要干預工資合同,要減少工資粘性,增加工資彈性,使工資能夠適時適度靈活調整。
(五)反古典經濟學的就業理論
「反古典」學派主張放棄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借鑒日本的經濟模式及行政主導性的市場經濟模式。在就業問題上,強調在保證企業自由用人和求職者自主擇業的前提下,在保持企業活力和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基礎上,國家對市場活動進行宏觀調控和政策指導。同時建立穩定就業,勞動力流動平緩、勞資合同和工資差距較小的勞動力模式。

三、西方就業理論對我國的啟示及借鑒

(一)古典學派就業理論的啟示及借鑒
首先要解決勞動力市場的分割問題和就業歧視問題,完善勞動力市場的結構,實現勞動力市場的充分競爭。我國目前勞動力市場的競爭不充分表現得很突出,市場存在嚴重的城鄉分割和地區分割,就業歧視隨處可見。就業招聘中存在嚴重的歧視性條款,如戶籍歧視、地域與方言歧視、學歷歧視、性別和年齡歧視乃至身高、相貌等身體歧視、婚姻狀況歧視、犯罪經歷歧視、姓氏歧視等等已經成為我國勞動力招聘中的一個正常現象。這些現象嚴重阻礙了我國勞動力市場的正常發展,破壞了就業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導致了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因而必須加強透明化、公平化、法制化和市場化。
其次,為了規范我國的勞動力市場,運用市場價格機制調節的同時要嚴格落實勞動用工合同制度,同時要鼓勵企業履行現在流行的SA8000社會責任認證標準的相關規定,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利。

(二)凱恩斯就業理論的啟示及借鑒
凱恩斯就業理論強調宏觀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政府對對外貿易的干預和實行稅收政策等來調節就業,是一種總量就業理論。它只考察資本主義社會的總就業量的變化、就業水平的高低,而不分析就業的結構。由於它只強調從增加有效需求來解決失業問題,忽視對勞動力供給方面的管理與改善;只強調投資總量的增加而忽視投資的就業效率和投資結構的優化。因此,中國在通過政府擴大投資規模解決就業問題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提高投資的就業效率,要盡可能投向吸納勞動力較多的行業和領域。另外,政府應注意經濟增長模式的選擇,制定有利於增加就業的經濟增長計劃和產業政策,把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增長方式結合起來。因而當前應當實行就業優先的發展戰略,選擇「以就業為中心」的經濟增長模式,實施以就業為基礎的經濟政策,優化就業結構和產業結構,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三)新古典綜合派的就業理論啟示及借鑒
新古典綜合派認為,政府應主要從勞動力市場和人力政策來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第一,採取全方位人力資源開發措施,對勞動力進行多層次、多領域、多種形式的繼續培訓,使勞動者及時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能;第二,大力發展職業介紹機構,負責信息咨詢、指導服務、就業介紹等方面工作,使企業和求職者實現信息對稱;第三,減少戶籍制度對勞動力的限制,增加勞動力的區際流動,幫助解決勞動力和企業進行地區遷移。
結合我國目前的情況,應建立完善就業教育制度,積極開發人力資源,全面提高職業技術教育水平。對於農村學齡兒童要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同時對勞動力加強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以及在崗培訓指導等,從而有利於生產要素的及時有效配置,消除結構性失業。鼓勵引導勞動力在地區、行業間的流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再則建立和完善勞動力市場服務體系,藉助網路信息資源平台加強對職業指導、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特殊群體就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等相關信息的發布,達到信息資源共享。
(四)新凱恩斯主義的粘性工資論啟示及借鑒
新凱恩斯主義所提出的工資粘性實際上是勞動力市場自身運行不可避免的現象,僅靠勞動力市場調節是不可能解決的。政府可就全社會工資水平定期進行全國性的調查,並結合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基本生活水平為基礎,制定出基準工資水平以供各地區的企業參考,使得企業工資在合理區間浮動。另外,政府應控制非工資性人工成本的過快上升,以增強工資彈性,例如,股份制企業股利的發放等要按照企業所處的成長階段採取適當的股利發放政策,以及企業在年終發給職工的年終獎金等都要在合理的預算范圍內。因為股利和獎金都是企業非工資性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發放過多,有損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無論從短期看,還是從長期看,都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及就業。
(五)反古典經濟學的就業理論啟示及借鑒
可以說反古典經濟學的就業理論對現實更具有指導意義。關於就業保證企業具有靈活的用人機制,加強人力資源部的建設,保證企業能夠在第一時間招聘到合適的、合格的勞動力,同時求職者也能夠自由靈活地選擇適應自己的滿意的工作崗位,從而充分地適應市場經濟的競爭。政府要加強對勞動力市場的宏觀調控,制定人口政策,一方面調整教育結構等來控制和影響勞動力的供給,另一方面,國家給與市場活動進行宏觀引導,建立穩定的社會保障體系等措施來建立新型的勞動就業體制服務。

四、結語

總之,西方的就業理論對我國尋求解決就業矛盾的途徑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同時我國還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不僅依賴市場機制來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社會經濟總量增長,擴大勞動力的有效需求,還要有市場調控體制改善的制度保證,兩者面相輔相成,不可偏頗。

參考文獻:
[1]肖靜.西方失業理論與中國的就業問題[J].法制與社會,2006,(11).
[2]劉加強.緩解西部地區城鄉就業矛盾對策研究[M].重慶: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3]羅恩立,孫定東.西方就業理論的演變進程剖析與借鑒[J].經濟學與經濟管理,2003,(2).
[4]譚運進.西方就業理論對我國的借鑒意義[J].商業時代,2005,(12).

④ 經濟學中有名的定論和定理有哪些

從一個貼吧上給你整來的

奧卡姆剃刀定律

如果你認為只有焦頭爛額、忙忙碌碌地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那麼,你錯了。 事情總是朝著復雜的方向發展,復雜會造成浪費,而效能則來自於單純。在你做過的事情中可能絕大部分是毫無意義的,真正有效的活動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它們通常隱含於繁雜的事物中。找到關鍵的部分,去掉多餘的活動,成功並不那麼復雜。
奧卡姆剃刀:如無發要,勿增實體。
12世紀,英國奧卡姆的威廉對無休無止的關於「共相」、「本質」之類的爭吵感到厭倦,主張唯名論,只承認確實存在的東西,認為那些空洞無物的普遍性要領都是無用的累贅,應當被無情地「剃除」。他主張,「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這就是常說的「奧卡姆剃刀」。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脅,被認為是異端邪說,威廉本人也受到傷害。然而,這並未損害這把刀的鋒利,相反,經過數百年越來越快,並早已超越了原來狹窄的領域而具有廣泛的、豐富的、深刻的意義。
奧卡姆剃刀定律在企業管理中可進一步深化為簡單與復雜定律:把事情變復雜很簡單,把事情變簡單很復雜。這個定律要求,我們在處理事情時,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實質,把握主流,解決最根本的問題。尤其要順應自然,不要把事情人為地復雜化,這樣才能把事情處理好。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48 回復此發言

--------------------------------------------------------------------------------

2 回復:經濟定律匯總
蘑菇管理

蘑菇管理是許多組織對待初出茅廬者的一種管理方法,初學者被置於陰暗的角落(不受重視的部門,或打雜跑腿的工作),澆上一頭大糞(無端的批評、指責、代人受過),任其自生自滅(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一段「蘑菇」的經歷,但這不一定是什麼壞事,尤其是當一切都剛剛開始的時候,當上幾天「蘑菇」,能夠消除我們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讓我們更加接近現實,看問題也更加實際,而對一個組織而言,一般地新進的人員都是一視同仁,從起薪到工作都不會有大的差別。無論你是多麼優秀的人才,在剛開始的時候都只能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蘑菇」的經歷對於成長中的年輕人來說,就像蠶繭,是羽化前必須經歷的一步。所以,如何高效率地走過生命中的這一段,從中盡可能吸取經驗,成熟起來,並樹立良好的值得信賴的個人形象,是每個剛入社會的年輕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49 回復此發言

--------------------------------------------------------------------------------

3 回復:經濟定律匯總
水桶定律

水桶定律是講,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完全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這就是說任何一個組織都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決定了整個組織的水平。
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質部分往往又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
「水桶定律」與「酒與污水定律」不同,後者討論的是組織中的破壞力量,而「最短的木板」卻是組織中有用的一個部分,只不過比其它部分差一些,你不能把它們當成爛蘋果扔掉。強弱只是相對而言的,無法消除。問題在於你容忍這種弱點到什麼程度。如果它嚴重到成為阻礙工作的瓶頸,就不得不有所動作。
如果你在一個組織中,你應該:
1、確保你不是最薄弱的部分;
2、避免或減少這一薄弱環節對你成功的影響;
3、如果不幸,你正處在這一環節中,你還可以採取有效的方法改進,或者轉職去謀另一份工作。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50 回復此發言

--------------------------------------------------------------------------------

4 回復:經濟定律匯總
酒與污水定律

酒與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中,你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幾乎在任何組織里,都存在幾個難弄的人物,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把事情搞糟。他們到處搬弄是非,傳播流言、破壞組織內部的和諧。最糟糕的是,他們像果箱里的爛蘋果,如果你不及時處理,它會迅速傳染,把果箱里其它蘋果也弄爛,「爛蘋果」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一個正直能乾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部門可能會被吞沒,而一個人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壞者能力非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破壞總比建設容易。一個能工巧匠花費時日精心製作的陶瓷器,一頭驢子一秒鍾就能毀壞掉。如果擁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會有多少像樣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組織里有這樣的一頭驢子,你應該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無力這樣做,你就應該把它拴起來。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50 回復此發言

--------------------------------------------------------------------------------

5 回復:經濟定律匯總
華盛頓合作規律

華盛頓合作規律說的是: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多少有點類似於我們「三個和尚」的故事。人與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簡單相加,而是要復雜和微妙得多。在人與人的合作中,假定每個人的能力都為1 ,那麼10個人的合作結果就有時比10大得多,有時甚至比1還要小。因為人不是靜止的動物,而更像方向各異的能量,相推動時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觸時則一事無成。我們傳統的管理理論中,對合作研究得並不多,最直觀的反映就是,目前的大多數管理制度和行業都是致力於減少人力的無謂消耗,而非利用組織提高人的效能。換言之,不妨說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讓每個人做到最好,而是避免內耗過多。2 1世紀將是一個合作的時代,值得慶幸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真誠合作的重要性,正在努力學習合作。
邦尼人力定律:一個人一分鍾可以挖一個洞,六十個人一秒種卻挖不了一個洞。
合作是一個問題,如何合作也是一個問題。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50 回復此發言

--------------------------------------------------------------------------------

6 回復:經濟定律匯總
零和游戲原理

當你看到兩位對弈者時,你就可以說他們正在玩「零和游戲」。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 分,而輸棋為-1分,那麼,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1 (-1)=0。
這正是「零和游戲」的基本內容:游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游戲的總成績永遠是零。
零和游戲原理之所以廣受關注,主要是因為人們發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能發現與「零和游戲」類似的局面,勝利者的光榮後面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從個人到國家,從政治到經濟,似乎無不驗證了世界正是一個巨大的「零和游戲」場。這種理論認為,世界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財富、資源、機遇都是有限的,個別人、個別地區和個別國家財富的增加必然意味著對其他人、其他地區和國家的掠奪,這是一個「邪惡進化論」式的弱肉強食的世界。
但20世紀人類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經濟的高速增長、科技進步、全球化以及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之後,「零和游戲」觀念正逐漸被「雙贏」觀念所取代。人們開始認識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通過有效合作,皆大歡喜的結局是可能出現的。但從「零和游戲」走向「雙贏」,要求各方要有真誠合作的精神和勇氣,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聰明,不要總想占別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戲規則,否則「雙贏」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現,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51 回復此發言

--------------------------------------------------------------------------------

7 回復:經濟定律匯總
彼得原理

是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在對組織中人員晉升的相關現象研究後得出的一個結論;在各種組織中,由於習慣於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升提拔,因而雇員總是趨向於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時也被稱為「向上爬」原理。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一名稱職的教授被提升為大學校長後無法勝任;一個優秀的運動員被提升為主管體育的官員,而無所作為。
對一個組織而言,一旦組織中的相當部分人員被推到了其不稱職的級別,就會造成組織的人浮於事,效率低下,導致平庸者出人頭地,發展停滯。因此,這就要求改變單純的「根據貢獻決定晉升」的企業員工晉升機制,不能因某個人在某一個崗位級別上幹得很出色,就推斷此人一定能夠勝任更高一級的職務。要建立科學、合理的人員選聘機制,客觀評價每一位職工的能力和水平,將職工安排到其可以勝任的崗位。不要把崗位晉升當成對職工的主要獎勵方式,應建立更有效的獎勵機制,更多地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為獎勵手段。有時將一名職工晉升到一個其無法很好發揮才能的崗位,不僅不是對職工的獎勵,反而使職工無法很好發揮才能,也給企業帶來損失。
對個人而言,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期待著不停地升職,但不要將往上爬作為自己的惟一動力。與其在一個無法完全勝任的崗位勉力支撐、無所適從,還不如找一個自己能游刃有餘的崗位好好發揮自己的專長。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51 回復此發言

--------------------------------------------------------------------------------

8 回復:經濟定律匯總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這個定律似乎再簡單不過了,但它的重要性卻時時被人們疏忘。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們的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會保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這取決於三個因素。
1、價值觀。關於價值觀我們已經談了很多,只有符合我們價值觀的事,我們才會滿懷熱情去做。
2、個性和氣質。一個人如果做一份與他的個性氣質完全背離的工作,他是很難做好的,如一個好交往的人成了檔案員,或一個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3、現實的處境。同樣一份工作,在不同的處境下去做,給我們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雜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認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為領班或部門經理,你就不會這樣認為了。
總結一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適合我們的個性與氣質,並能讓我們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備這三個因素,你就要考慮換一個更合適的工作,並努力做好它。
因此,對個人來說,應在多種可供選擇的奮斗目標及價值觀中挑選一種,然後為之而奮斗。「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才可能激發我們的奮斗毅力,也才可以心安理得。而對一個企業或組織來說,則要很好地分析員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讓成就欲較強的職工單獨或牽頭來完成具有一定風險和難度的工作,並在其完成時給予定時的肯定和贊揚;讓依附欲較強的職工更多地參加到某個團體中共同工作;讓權力欲較強的職工擔任一個與之能力相適應的主管。同時要加強員工對企業目標的認同感,讓員工感覺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這樣才能激發職工的熱情。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52 回復此發言

--------------------------------------------------------------------------------

9 回復:經濟定律匯總
什麼是"南風"法則

"南風"法則也稱"溫暖"法則,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冽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這則寓言形象地說明了一個道理:溫暖勝於嚴寒。領導者在管理中運用"南風"法則,就是要尊重和關心下屬,以下屬為本,多點"人情味",盡力解決下屬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使下屬真正感受到領導者給予的溫暖,從而激發出工作的積極性。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52 回復此發言

--------------------------------------------------------------------------------

10 回復:經濟定律匯總
什麼是馬蠅效應

林肯少年時和他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個農場里犁玉米地,林肯吆馬,他兄弟扶犁,而那匹馬很懶,慢慢騰騰,走走停停。可是有一段時間馬走得飛快。林肯感到奇怪,到了地頭,他發現有一隻很大的馬蠅叮在馬身上,他就把馬蠅打落了。看到馬蠅被打落了,他兄弟就抱怨說:"哎呀,你為什麼要打掉它,正是那傢伙使馬跑起來的嘛!"

沒有馬蠅叮咬,馬慢慢騰騰,走走停停;有馬蠅叮咬,馬不敢怠慢,跑得飛快。這就是馬蠅效應。馬蠅效應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個人只有被叮著咬著,他才不敢鬆懈,才會努力拚搏,不斷進步。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53 回復此發言

--------------------------------------------------------------------------------

11 回復:經濟定律匯總
苛希納定律

著名經濟定律之苛希納定律:

西方管理學中有一條著名的苛希納定律: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數多兩倍,工作時間就要多兩倍,工作成本就要多四倍;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數多三倍,工作時間就要多三倍,工作成本就要多六倍。

苛希納定律告訴我們,在管理上並不是人多力量大,管理人員越多,工作效率未必就會越高。苛希納定律要求我們,要認真研究並找到一個最佳人數,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工作時間,降低工作成本。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53 回復此發言

--------------------------------------------------------------------------------

12 回復:經濟定律匯總
帕金森定律

美國著名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通過長期調查研究,寫了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書,他在書中闡述了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及後果: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乾的人;第二是讓一位能乾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

這第一條路是萬萬走不得的,因為那樣會喪失許多權力;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乾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看來只有第三條路最適宜。於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則高高在上發號施令。兩個助手既無能,也就上行下效,再為自己找兩個無能的助手。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54 回復此發言

--------------------------------------------------------------------------------

13 回復:經濟定律匯總
手錶定理

手錶定理是指一個人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鍾,而當他同時擁有兩只表時卻無法確定。兩只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准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准確時間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選擇其中較信賴的一隻,盡力校準它,並以此作為你的標准,聽從它的指引行事。記住尼採的話:"兄弟,如果你是幸運的,你只需有一種道德而不要貪多,這樣,你過橋更容易些。"
如果每個人都"選擇你所愛,愛你所選擇",無論成敗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擾很多人的是:他們被"兩只表"弄得無所,心身交瘁,不知自己該信仰哪一個,還有人在環境、他人的壓力下,違心選擇了自己並不喜歡的道路,為此而鬱郁終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矚目的成就,也體會不到成功的快樂。
手錶定理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的管理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這個人無所適從。手錶定理所指的另一層含義在於每個人都不能同時挑選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你的行為將陷於混亂。

作者: 沃爾頓家族 2007-5-22 13:54 回復此發言

--------------------------------------------------------------------------------

...........................(省略)詳見

⑤ 在經濟學和政治哲學的領域中,在25歲或30歲以後還受新理論影響的人是不多的.這句話什麼意思

這段話討論背後肯定是圍繞一個問題:我猜可能是討論——思想腐化還是記得利益者阻礙了革命向前、改革、保持黨的先進性等,,,

在這個問題下理解這句話就好辦了。這句話:30歲以後人們受新思想影響的人不多,,,正面說意思是能接受新理論的人少,沒有新思想來源,所以思想腐化、固化,,,,這段話意思是思想腐化、固化比既得利益更加強烈的阻礙革命繼續前進的動力

⑥ 新結構主義經濟學的主要觀點有哪些它與之前的理論有何不同之處

新結構主義經濟學在結構經濟學的範式框架中提出結構經濟學的新的基回礎理論,包括新的結構答經濟學概念、范疇與新的結構經濟學原理。新結構經濟學是用時間、空間、層次統一的五維空間結構方法解釋經濟現象、認識經濟結構、把握經濟規律、揭示經濟本質的經濟學。

在新結構經濟學看來,經濟主體與經濟客體的對稱結構是基本的經濟結構,經濟主體與經濟客體的對稱關系是經濟發展的最根本動力。

⑦ 經濟理論的中國經濟學理論

關於中國政治經濟學,王亞南很早就有清晰的建設思路,指出:「我們已經知道在中國經濟研究的創建階段,有接續的兩大任務必須完成:(1)在消極方面,需要對阻礙中國經濟認識的諸種理論,特別是同商業資本一樣猖獗的那些商人意識,加以無情地批判;(2)在積極方面,需要依據正確的經濟理論,就中國經濟過渡的轉型性質,採用發展的、全面的以及比較的方法,從中發掘中國經濟的若干基本運動的傾向與規則。這兩個任務顯然不是很容易完成的。」
中國經濟學,是中國政治經濟學的約定俗成的稱謂,實際上就是「中國經濟原論」。王亞南曾經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舊中國政治經濟學概貌和主要矛盾、發展方向。以中國全體——歷史全體、文化全體——為研究對象,方可打造「中國政治經濟學」。劉永佶做了很好的繼承研究,寫下專著:《中國官文化批判》(2000)、《中國經濟矛盾論:中國政治經濟學大綱》(2004)、《中國政治經濟學--主體·主義·主題·主張》(2010)以及《中國政治經濟學方法論探究》(2015)。
專論也不少,如胡寄窗《中國經濟思想史》(1963)、程恩富《重建中國經濟學》(2015)。這些研究無不強調經濟學的民族歷史本位與現代創新原則,並且都考慮到了最新學術發展態勢。 可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重視傳統,服務現代,走古今、中西結合發展的道路,乃是其基本方向。應著眼這種思路,重建「馬學」為體、「西學」為用、「國學」為根的引導中國主流的經濟學。
中國正處在「後王亞南」理論建構的時代,需要實現真正性的研究跨越:
一是在熊彼特的基礎上真正前進一步,跨越熊彼特意義的「實踐三分法」,在歷史的方法、范疇的方法的結合領域中一體化歷史、理論、統計;二是在王亞南的基礎上真正前進一步,跨越「中國經濟原論」的狹義理解域,進入全面涵義的中國經濟學建構域;三是最終達成在馬克思的基礎上真正前進一步,在系統的、實踐的中國歷史域內,深入研究中華「有限資本主義」發展模式,闡發個別資本轉化與具象為「社會總資本」的實踐邏輯及其局限條件。盧卡奇已經敏銳地從理論上將上述不同關系明確為:「前資本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區別主要是正在產生的、為在社會中起作用而斗爭的資本主義和已經統治著社會的資本主義的區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從現實的方向上大大推進了這一結論,為之提供了認識可能性。
中國經濟學建構行動同樣肩負著中華歷史使命,擔負著「中國夢」。在王亞南的原創性工作基礎上,中國經濟學建構命題吸引了兩代馬克思主義研究集體及眾多學者參與,經歷了從「以價值觀為取向的研究」到「以實踐為取向的研究」的演變過程。從而,整體推進到「以歷史和實踐為復合取向的研究」的綜合創新的發展行程中。其中有價值的研究線索包括:(1)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的當代建構為中心,形成中國化的經濟理論體系新概括;如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論、中國經濟學體系論等。(2) 以社會主義現實經濟學的實踐生成為理論拓展基點,形成各種理論新論;如社會主義過渡經濟學論、發展經濟學論和轉型經濟學論,以及中國發展模式論、演化社會理論等。(3) 以理論經濟學的「中國運用」為基調和根據,形成系統化的研究概括和思想認識體系;如中國經濟運行論、經濟學的中國學派論等等。但是,客觀上也存在諸多研究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理論觀點之上:(1) 消極無為的「悲觀論」觀點;(2) 空泛的「自主創新論」觀點;(3) 絕對的「超越論」觀點;(4) 盲目性「範式論」觀點;(5) 單一性建構論」觀點;(6) 庸俗性「辯證法工作主義」觀點;(7) 極端性「去階級化」觀點;以及(8) 「親科學主義」或「泛科學主義」觀點,等等。
歸根結底,既然《資本論》的邏輯與方法論規定是「發生學」——唯物主義發生學和歷史唯物主義發生學,那麼,應體會到「回到馬克思」 的口號其實是偽的,因為與馬克思交會的真實性途徑乃是通過歷史和實踐,絕不是文本本身。政治經濟學實踐之路乃是旨在沖破資產階級科學主義思維束縛之牢籠,而又始終能夠在於最終解除解釋學語言束縛之牢籠。 表明:研究問題應該從歷史的分析開始。居高而思,我們須得承認:迄今為止,人類對自身歷史結構的內在了解,全靠《資本論》給其打下基礎。一次次的理論對接與實踐的接合使中國人逐漸認清一個道理:「主張把歐美資本主義制度當作理想移植過來的國家,當然沒有產生政治經濟學的可能。」
名不正,則言不順。這決定經濟學的語言不能皆由數學產生。如果把經濟學看作隸屬於理科或自然學科意義的硬科學,那麼其事不成,其行不正。構建中國經濟學,必須認真消化《資本論》,立足王亞南的工作地基,前進一步,徹底消除「四分主義法式」和「三位一體公式的模本」積淀良久的病痾與沉重影響,創出全新的理論發展道路來。這是長期化的過程,保衛《資本論》,建設中國經濟學,任重道遠。
但如果據此悲觀沉淪,說出一些自絕於《資本論》向前發展的話,那又是一葉蔽目,不見泰山,看不清人們「逃避」《資本論》的實質所在。一味地「解讀」和「捍衛」,使《資本論》的精神早已失去顏色,空留下科學皮囊。一個不懂《道德經》、《史記》和《紅樓夢》的中國人,稱其「熟諳」《資本論》,如果不是專指對以英國為代表的16-19世紀歐洲史,特別是西歐發展史的了解這一點而言,那一定充分暴露出其對於歷史作品和科學作品的工作統一性及其結合方式的「高度」無知。因為對他而言,《資本論》從來就是死的文本。這里不妨插入一句題外之語:怎樣是對待《資本論》的正確的閱讀方法呢?仿照蔡元培在紅學研究里頭說的話:「多歧為貴,不取苟同。」對《資本論》發表不同的理解意見,殊為可貴,卻也要牢記歷史真理最終只有一個的訓導。
華夏一統,是歷史、思維、語言、文化養成了的大一統國度。《資本論》來到中國,委實與東方經濟學不斷深化之歷史步伐同步。這以後,國人一直努力探求在中華語境中讀懂和如何運用好這一偉大著作,尤其恰當領略埋藏其中的深邃性語言。直截了當地說,這是伴隨了思想直接撞擊的一次歷史閱讀,是一次氣勢磅礴、力量宏大的思維對接。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理論實踐是晚近的一個工作外顯。通過善讀、善用,達成《資本論》在中華體系內的「創造性轉化」!在這一歷史高地與思想制高點之下,問題不在於為什麼要保衛《資本論》,問題在於保衛什麼以及如何保衛。扼要而言:中國政治經濟學構建行動,即是以中國人的資格和遵照中國人閱讀之習慣和用語之習慣對「經濟學」的繼承、改造和發展。中國經濟學,——這是中國政治經濟學的一個理論簡稱,絕不僅僅意味著經濟學或政治經濟學的「在中國」,或者某個乃至於各個經濟學分支和流派的「在中國」,就本質而言,其是從中國歷史和文化中出脫而來的經濟理論和工作體系。為此,我們必須對原創性的方法進行民族「尋根」,尋找民族內涵和工作邏輯。一句話,我們必須「回家、回歷史、回中國」,尋找本土語言智慧和思維方式。


⑧ 新貨幣經濟學的貨幣理論

新貨幣經濟學與貨幣數量論
法馬(1980,1983)和胡佛 (1988)就貨幣和金融資產共同作為交易媒介的條件下,價格水平是否惟一地和貨幣供給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進行討論。法馬認為,金融資產的交易媒介是對實際資產的要求,這種情況下莫迪尼亞尼一米勒定理(MM定理)是有效的。當代理人簡單地將一系列實際資產用來交換其他一系列實際資產,這種資產的交易只是一種物物交換的高級形式。資產交易可能影響相對價格,但一般不會對絕對價格水平產生影響。所以,法馬認為,由於私人金融中介不會影響價格水平,所以貨幣的供給和需求是惟一有效的因素。貨幣根據記賬媒介而具有固定的名義價值,提供了流動性補償,並且受到了名義供給的控制。對法馬來說,當貨幣供給由政府定義的時候,貨幣數量論是有效的,價格水平的控制問題只是對流通中貨幣數量的控制。然而,胡佛則持相反觀點。他認為,由於一種「最終清償媒介」 的必要性,所以金融資產影響了價格水平。對胡佛來說,交易中的金融資產是對貨幣或一些其他清償媒介的要求權,它和交易中使用的貨幣一樣最終影響了價格水平。持有金融資產可以獲得一些交易能力的貨幣補償,並且這些資產是可以償還的或者獲得股息和利息。而法馬則認為,這些資產沒有交易能力補償。
考文和克羅茨內(1994)繼續了這方面的討論。他們認為,金融資產是完成某種交易過程的便捷工具,同時有利於獲得了流動性報酬。如果金融資產提供了一種交易能力報酬,金融資產的名義數量影響了一般價格水平。金融資產通過作為交易媒介而獲得流動性報酬使之具有了「貨幣」因素。所以考文和克羅茨內贊成胡佛結論的同時又闡明了自己的觀點,提出了價格水平和金融資產之間關系的不同機制。考文和克羅茨內假設,在一個初始均衡位置,商業票據的供給受媒介成本和對各種資產服務需求的影響。當發行可交易債券的成本降低時,企業就通過發行這種債券來為自己融資。這些債券與支出高昂、缺乏流動性的債權相比具有很大的優勢。商業票據數量增加,相對非流動性投資工具 (如風險資本)的數量將會下降。價格向上的壓力導致了商業票據供給量的增加。同時,商業票據將存在一個真實余額影響。
由於商業票據供給的變化必須伴隨著實際經濟和實際混合投資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價格的增加並不需要商業票據供給按同比例直接增加。貨幣和真實要素的綜合暗示了貨幣中性論將不成立。雖然如此,商品價格上升形成了一種機制,這種機制恢復了持有商業票據的實際價值和在商品上支出這些商業票據的實際價值之間的投資組合均衡。
商業票據和一般的金融資產的邊際流動性報酬可能很小,但是金融資產的任何報酬的存在都會對價格水平產生向上的壓力,甚至一個很小的流動性報酬就可能使價格上升,這個價格上升足以恢復資產組合均衡和邊際等值替代。然而,在相似的領域中,傳統的數量論對於貨幣交易能力收益的大小卻沒有特殊要求。通貨膨脹壓力與交易速度和交易媒介資產流動性之間是正相關的,這種交易媒介資產處於貨幣供給的現代迪維西亞指數(Divisia indics)所代表的習慣之中。如果那些資產存在不同的流動性報酬,那麼高流動性資產對價格的影響要比低流動性資產的影響大得多。
雖然金融資產交易媒介的數量影響了價格水平,但是貨幣數量論在新貨幣經濟學描述的世界中是不成立的。考文和克羅茨內 (1994)考慮了可能會構成貨幣數量論相關聯的三個命題一一 「貨幣」供給(這里的貨幣按新貨幣經濟學術語來說就是交易媒介)的長期中性、交易媒介名義供給的變化使價格水平發生同比例的變化、貨幣需求相對穩定。他們經過討論後認為,這三個命題都是不成立的。更一般地說,過去用於理解貨幣數量的思想試驗已不再適用。由於使用了金融資產作為交易媒介,所以我們不能定義交易媒介數量的垂直下降,而只能定義貨幣數量的垂直下落。交易工具的增加促使了金融資產交易媒介的名義數量增加,同時導致交易工具數量增加的因素,諸如交易工具的低成本和由此導致發行債券數量的增加,都必然地對真實變數產生影響。從原則上講,不能外生地增加金融資產交易媒介的數量或者使實際變數定位常數,這消除了貨幣數量論成立的條件,也就使貨幣數量論變得無效。
新貨幣經濟學與弗里德曼定律
弗里德曼(1969)有關「最優貨幣量」的學說是現代貨幣理論中最著名的命題之一。根據這一學說,最優的貨幣政策是保持一個穩定的貨幣供給緊縮比率,而這個比率要足以使名義利息率 降至為零(W00dford,1990)。新貨幣經濟學認為,弗里德曼的 「最優貨幣量」學說對於政府貨幣來說,是通過使每種工具所支付的收益相等來消除貨幣和債券之間的差別的一個可供選擇的嘗試。弗里德曼自己在由政府還是私人提供貨幣的問題上猶豫不決,這一觀點在弗里德曼的文獻 (弗里德曼,1969;弗里德曼和施瓦茨,1986)中表現出來。新貨幣經濟學認為,只有私人之間的競爭才能得到貨幣最優數量的結論。
由於最優數量的目標是嘗試消除貨幣和債券之間的差別,所以最優數量經濟使實際和貨幣兩個部分實現了一體化。然而,弗里德曼的政府最優數量公式在完成貨幣和實際部分相結合的過程中成本很高。在私人供給金融資產交易媒介的情況下,經過對貨幣和實際部分的准確結合消除了貨幣和債券之間的差別,這里交易媒介的發行者一一私人企業擁有經濟中的資本品。由於政府政策的弗里德曼法則是以政府的貨幣作為統治地位的交易媒介為基礎的,所以這就要求政府控制經濟的實際部分。
最優數量的政府形式特殊地位導致了貨幣的壟斷狀態,並且要求價格使貨幣供給下降到無風險債券的真實收益率水平。最優貨幣數量最終原則是獲得一個價格緊縮率,使名義利息率等於零 (弗里德曼,1969)。一旦這個原則被實現,貨幣將提供一個零邊際交易能力收益。根據弗里德曼的觀點,真實利息率的緊縮將導致實際余額增加,直到貨幣的邊際流動性收益為零時停止。此外,由於假定貨幣余額的社會成本為零,所以也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如果在零名義利息率的情況下,貨幣收益和產生利息的資產的收益不相等,社會就會存在福利損失;名義利率為正時,個人在節約貨幣余額時將會發生攜帶成本。
新貨幣經濟學在流動性飽和是可行的假設基礎上分析後認為,政府緊縮真實利息率要求政府承認全部私人資本品的所有權 (考文和克羅茨內,1994)。如果流動性飽和是可行的,實際余額將增加到資本的邊際流動性收益等於零時的那一點,並且私人部門對持有貨幣還是資本都已經漠不關心。在這均衡點,政府必須成為經濟中資本存量的剩餘債權人。流動性飽和暗示了沒有個人將金融資本轉化為貨幣過程中發生攜帶成本,這樣在流動性飽和的均衡點也就沒有個人持有資本。如果法幣代表了私人持有的財富的全部,同時政府佔有基本的資本,私人財富的攜帶成本就可以避免。政府作為一般剩餘債權人,以稅收的形式拿走資本品,再通過通貨緊縮的形式歸還給個人。實際上,弗里德曼的最優數量法則導致下面的命題:如果政府在將資本轉換為流動性資產的過程中,比私人能花費更低的成本,政府將會自己佔有資本並且監督資本轉化為流動性的形式(考文和克羅茨內,1994)。
因為如果流動性飽和存在,掌握在私人手中的資本品不可能轉化為消費機會,所以存在資本的政府所有權是必須的。事實上,資金緊縮也要求政府成為全部資本品的剩餘債權人。這就要求政府將私人收益的一部分國有化。但是政府不可能每期都國有化資本品,同時也不能期期都將資本品賣給私人,並且退出作為資本品來進行支付的資本。
如果在真實收益率處發生緊縮,最優數量規則的政府版本和經濟分權是不一致的。新貨幣經濟學認為,如果政府擁有全部資本資產的所有權的成本是高昂的,雖然緊縮的瞬時管理成本為零,但創造實際余額的成本不是零。如果保護分權經濟,政府就不應該在真實利息率處採取通貨緊縮。若資本品是由占優勢的交易媒介資產組合而成,私人競爭將產生一個最優的數量結果,而且經濟分權不必消失。交易媒介發行者用由實際資產支持的金融要求權支付貨幣收益,從而代替了政府的通貨緊縮。與緊縮的零邊際成本相比較,交易媒介發行的零邊際成本暗示了依據實際資產發行的流動性要求權是無成本的,並且交易媒介持有者喜歡產生零成本的邊際流動性服務。所有的資本品擁有者成為交易媒介的發行人,所有的商業企業成為發行工業企業,最終形成了真實票據學說的一種極端形式(考文和克羅茨內,1994)。
新貨幣經濟學與凱恩斯貨幣理論
新貨幣經濟學認為,在所有的交易媒介產生彈性的貨幣收益的情況下,流動性偏好理論是不適用的。在凱恩斯的貨幣理論中,流動偏好是其基本概念。它的含義是,人們為持有現金而不願意持有股票和債券等能生息但較難變現的資產所產生的貨幣需求,是一個心理法則。凱恩斯指出,貨幣可以充當流通手段用於現期交易,也可以作為貯藏手段。由於交易動機、謹慎動機和投機動機三種動機的存在,所以人們在即使貨幣作為貯藏手段是不能生息的情況下,都願意持有現金,而不願意購買債券或其他金融資產。而在金融資產作為交易媒介的經濟條件下,交易媒介的收益率就是金融資產的收益率。流動性需求的變化影響了利息率在不同金融資產之間的分配,但是不同利息率之間的差額對一般利息率變化的影響卻不明顯(考文和克羅茨內,1994)。
例如,流動性需求的表面變化將會增加相對流動性資產和非流動資產之間利率的差額,而不是體現所有利息率沿一個方向移動。
凱恩斯從流動性偏好心理法則出發,認為利息不是儲蓄的報酬,而是在特定時期內放棄流動性的報酬。一項資產,如果其名義價值不變,而且能夠直接用作支付手段,則稱這項資產具有流動性。貨幣是最具有流動性的資產,它不存在貨幣受益,但是它提供了一個等於短期利率的流動性報酬(考文和克羅茨內, 1994),流動性報酬增加暗示了利率的增加。因此,凱恩斯指出,利息率是一種比例,其分母是一特定量的貨幣,其分子是在一定時期中,放棄這些貨幣控制權換取債券所能得到的報酬。他甚至認為貨幣的利息率是產生一切的根源,並且阻止了產生利潤的資產投資。
凱恩斯集中地討論了資本真實利息率下降以及貨幣流動性報酬存在的情況下,均衡調節受到阻礙的情形。假設存在一個粘性的貨幣利息率。由於貨幣資產的利息率下降得最慢,資本真實利息率的下降使貨幣利息率和非貨幣資產利息率之間產生了矛盾,導致個人拋出資本而持有貨幣。如果貨幣的邊際流動性收益對持有的真實余額變化反應遲鈍,原有的均衡將不再恢復。貨幣利息率下降得最慢,這暗示持有貨幣的利息率將高於持有資本的利息率。進一步說,持有貨幣的利息率粘性表明了貸款的名義利息率也是粘性的。真實利息率將高於資本的邊際效率。除非向下調節真實余額的收益率,調解了真實余額的收益率也就調節了真實利息率,即最終使資本的邊際效率大於真實利息率,否則新的投資將不會發生。由於上述原因,資本邊際效率的負面沖擊將降低資本投資。除非利息率同步下降,那麼就會到達生產這些資本不再有利可圖之點,這一點就是流動性陷阱。當沒有任何一種資產的資本邊際效率大到足夠等於利息率時,資本資產的進一步生產將會停止(凱恩斯,1936)。然而,貨幣流動性報酬緩慢下降阻止了貸款利息率的降低。凱恩斯也承認,由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所以在那點人們的流動性偏好增加了,但是資本邊際效率的下降是其存在的主要原因。
新貨幣經濟學認為,如果交易媒介產生彈性的貨幣收益,前面所討論的凱恩斯問題將不會發生。此外,資本收益率變化也導致了交易媒介的貨幣收益率發生變化。所有資產貨幣收益的存在給了價格系統額外的自由度。競爭性收益最大化中介能夠調節貨幣收益使交易媒介的貨幣收益率與經濟中其他領域中的收益率保持一致。如果所有的交易媒介都產生彈性的貨幣收益,產生貨幣收益的交易媒介的實際收益率由於費雪效應將保持不變,從而避免了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影響。實際收益的相等暗示名義利率的變化消除了預期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變化。但由於不產生利率的貨幣存在,[[蒙代爾一托賓效應]]部分地抵消了費雪效應,從而影響了真實收益率。預期通貨膨脹暗示資本將代替真實貨幣余額,相反,預期通貨緊縮將暗示真實貨幣余額替代資本。由於金融資產的存在,交易媒介支付的名義利率反映了預期通貨膨脹或緊縮律的變化,同時費雪效應的蒙代爾一托賓批判也不再成立。
此外,新貨幣經濟學還指出,在金融資產交易媒介使用的條件下,由於IS—LM分析遇到了與數量理論同樣的問題,所以 IS—LM分析也將不成立(考文和克羅茨內,1994)。金融資產的交易媒介造成了貨幣和實際部分的一體化,使得IS—LM分析中 「商品市場」的超額需求獨立地定義「貨幣市場」的超額需求的情況將不復存在,LM曲線也就沒有存在的可能性。LM的消失導致了IS—LM分析的不存在。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新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