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
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是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理論。
馬克思創立了勞動二重性學說,揭示了價值的源泉,揭示了商品價值體現著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關系,從而為剩餘價值理論等其他理論奠定了基礎。
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過渡性的揭示,都離不開馬克思所闡述的勞動二重性學說的理論基礎。
勞動二重性理論正確地解釋了價值和價值量、價值本質和價值形態、以及商品貨幣關系,從而創立了剩餘價值學說;科學地說明了資本有機構成理論、資本積累理論、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等等,它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樞紐。
(1)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擴展閱讀:
勞動二重性理論為理解剩餘價值論奠定了理論基礎。生產商品的勞動區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以後,就可以把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區分為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作為勞動過程,工人的具體勞動轉移生產資料的價值;作為價值增殖過程,工人的抽象勞動一方面創造了勞動力自身的價值,另一方面也為資本家創造了剩餘價值。
根據勞動二重性理論,可以把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不變資本就是由具體勞動轉移的生產資料價值的資本;可變資本就是轉化為勞動力並在生產過程中通過抽象勞動能使價值增殖的資本。
這就區分了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價值增殖過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餘價值的真正來源,從而為理解剩餘價值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
②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有什麼區別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區別在於:
①研究對象不同。
《資本論》中指出政治經濟學要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是研究人類社會中支配物質生活的生產和交換規律的科學。 而對於西方經濟學,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的《經濟學》(16版)中指出「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如何利用稀缺資源以生產有價值的商品,並將它們分配給不同的人」,它研究的是微觀和宏觀經濟行為的結合。
②研究方法不同 。
總的來說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研究方法主要是用哲學的方法,而西方經濟學主要用的是數學等實證方法。具體的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主要用的是辯證唯物主義方法,將研究的主體和客體統一,將思維概念運動和其他的形式與客觀的經濟矛盾運動相統一,進行科學的抽象和總結。 而西方經濟學主要用的是實證法,只研究經濟活動中的客觀規律,而迴避「應該是什麼」的問題,採用大量的數學與計算機技術進行經濟數量關系的研究,使得經濟研究更有說服力和證明力。
③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現實意義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歷史意義,首先它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以勞動者立場對其經濟意識的系統概括.第二,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不僅為勞動者爭取社會主體地位的解放斗爭提供了理論根據,也為人類擺脫神聖與自然的束縛,為人性升華提供了理論根據.第三,馬克思確立和論證勞動價值論的系統抽象法,不僅使勞動者的經濟觀得以系統表述,更使政治經濟學,乃至全部哲學和社會科學在研究方法上提升了一個層次.第四,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為一百多年來人類的階級分析和社會運動,以及思想界確立了一個標准.
現實意義 我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形成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兩大理論成果.這兩大成果中的經濟理論部分,即鄧小平經濟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與發展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比較深刻地揭示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與發展的規律,是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在當代發展的最新成果,是已經被實踐證明和被廣泛認同,並正在用以指導實踐的科學的經濟理論.它們是全黨、全國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其中也包含著廣大經濟理論工作者的艱辛探索和理論貢獻.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與建設的任務,就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特定含義而言,就是要以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實踐為依據,以世界上其他國家經濟發展的成敗得失、矛盾與態勢為參照,以當今世界知識經濟發展、產業革命與結構演進、經濟全球化為大背景,著重將鄧小平經濟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規律性認識和創新性理論觀點引入學科體系中來,將其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西方經濟學適合我國應用的部分加以整合和疏理.一方面使其由意識形態理論轉化為學術理論,獲得穩定的科學形式;另一方面使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從中吸取理論營養和時代精神.做到既繼承傳統,又超越傳統,既立足中國實踐,又勇於學習借鑒,實現理論觀點和學科體系的全面創新,充分發揮教育人民,指導實踐的作用.改革開放之前,傳統經濟學居於中國經濟學的壟斷地位.改革開放以後,由於與改革開放的實踐相脫節,加之缺乏有效的短期分析工具,其解釋和預測能力難以滿足實踐的需要,傳統經濟學範式「衰落」了.面對挑戰,經濟學界作出了兩種反應.
一種是消極的,即要麼對中國經濟發展提出的理論需求和中國經濟學蓬勃發展的事實視而不見,對該範式自身的缺陷不去正視,固守傳統不變;要麼在經濟學的資本主義部分沿襲舊制,再加上一些當代資本主義的描述性材料,而在社會主義部分引入一個簡寫本的西方經濟學(其藍本大多數是新古典綜合派).後一種做法無疑漠視了一個理論範式內在邏輯一致性的基本要求 另一種是積極的,即清除傳統理論中的教條主義影響,以《資本論》和《哥達綱領批判》等經典著作為主要理論依據,以中國改革發展的豐富實踐為理論源泉,推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範式的創新發展.
改革開放的實踐提出了緊迫的理論需求,提供了豐富的理論素材,創造了寬松的學術環境,從而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範式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契機.盡管受到了西方經濟學範式的沖擊,但一個掙脫了教條主義束縛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範式正展示出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
概念、范疇體系和分析方法是區分理論範式的兩個最重要標准,也是一個理論範式自我完善的要點所在.在概念和范疇體系方面,經濟學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在所有制、所有權、勞動、勞動力、剩餘價值、剩餘勞動、資本等方面進行了熱烈的概念之爭,以求澄清概念,使討論能在共同的基礎上展開;其二,從現實中抽象出新的概念並將其增補進來,以使該範式具有更強的時代特色.在分析方法方面的發展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進一步確立歷史唯物主義、唯物辯證法在研究中的方法論地位.雖然任何一本傳統政治經濟學教科書都宣稱自己遵循了馬克思主義的這兩大研究方法,但由於受到教條主義的影響,它們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現在,教條主義被逐步清除,歷史唯物主義和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論地位得以進一步確立和鞏固.其二,為了使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也具有短期分析意義,有的學者試圖為該範式的工具箱中增加一些新的分析方法.
多方面努力的成果被初步整合進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為理論經濟學研究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背景性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對早期關於價值規律以及市場與計劃關系的探討做了進一步深化和系統化,並把這兩個主題拓展為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關系這一更為全面和深刻的主題.因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兩大支柱,凝結著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經濟學界對經濟科學和社會主義理論的貢獻,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範式的創新發展.
④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根本任務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根本任務是揭示經濟規律 。
經濟規律是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經濟規律的客觀性: 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一樣,具有客觀性:
1、經濟規律是在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基礎上產生的,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這里講的經濟條件包括生產力水平、生產關系、市場條件等等。
2、經濟規律的作用是客觀的,無論人們對它認識或不認識,它都會按照自己的要求發揮作用。
人們在經濟規律面前可以發揮主觀能動作用:
1、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按經濟規律的要求辦事;
2、人們可以研究各種經濟條件下經濟規律的作用,結合現存的經濟條件,選擇和利用經濟規律對自己有利的實現形式。
(4)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擴展閱讀:
馬克思研究政治經濟學的方法主要有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的分析方法,以及邏輯分析與歷史分析方法相結合的研究與敘述的方法等。
1、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
辯證唯物主義是建立在唯物論基礎上的辯證方法。在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就是運用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來分析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矛盾運動及其發展變化過程,從而揭示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本質及其發展運動的本質。
2、從具體到抽象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
研究政治經濟學,還必須運用科學的抽象法。科學的抽象法是從具體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敘述方法的統一,它是在唯物辯證法的指導下進行的。
3、科學思維邏輯方法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
科學思維邏輯方法,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時,按照經濟范疇的邏輯關系,從比較簡單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逐步上升到比較復雜的具體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闡明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邏輯發展進程。
歷史方法,則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時,按照它的歷史發展的真實進程來把握其規律。
⑤ 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有什麼用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觀點主要包括:(1)勞動價值論(2)勞資關系論(3)剩餘專價值論(屬4)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的對抗性矛盾論(5)社會進步論(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觀點所形成的一部巨著是《資本論》,它的研究對象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附註: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是社會科學的一種,它的基本觀點主要包括在馬克思的重要著作資本論中,馬克思研究了經濟學和英國歷年的經濟統計資料,對經濟學理論進行了分析。
⑥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偉大貢獻
剩餘價值理論
.剩餘價值理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產生、發展的客觀規律.剩餘價值理論的偉大意義
剩餘價值理論是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基石。這一理論的創立具有偉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首先,剩餘價值理論闡明了資本主義僱傭勞動制度的本質。剩餘價值的來源是雇傭工人的剩餘勞動。資本主義生產實質上是剩餘價值的生產,是對雇傭工人的剩餘勞動的榨取。這說明,資產階級也像奴隸主階級、封建主階級一樣,是靠他人的無償勞動發財致富的。區別只在於剝削形式不同。這樣,資產階級關於資本主義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是公道、正義、權利平等、義務平等和利益普遍協調的虛偽說教,就失去了最後的根據。資本主義社會和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一樣,也是少數人剝削絕大多數人的社會制度。
其次,剩餘價值理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發展和滅亡的規律。剩餘價值規律反映資本主義生產的本質,支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一切主要方面,決定資本主義發展的全部過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從產生起就受剩餘價值規律的支配。為了獲取更多的剩餘價值,資本家要不斷地積累,擴大生產規模,同時要不斷地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整個資產階級追逐剩餘價值的結果,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加強了資本的壟斷,促進了生產資料的集中和生產的社會化。資本的壟斷造成了生產發展的桎梏。生產資料的集中和生產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代替資本主義社會的將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社會。
最後,剩餘價值理論闡明了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制度中的地位和歷史使命。雇傭工人不僅受自己的僱主剝削,而且受整個資產階級的剝削。隨著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剝削的加強,由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本身的機制所訓練、聯合和組織起來並日益強大的無產階級的反抗也不斷增長。資本主義制度為自己培養了掘墓人,並為社會主義社會造就了建設者。
在社會主義思想史上,空想社會主義由於沒有科學的剩餘價值理論,因而既不會闡明資本主義制度下僱傭奴隸制的本質,又不會發現資本主義發展的規律,也不會找到能夠成為新社會的創造者的社會力量。馬克思創立的剩餘價值理論徹底解決了空想社會主義無法解決的問題,使社會主義從空想成為科學。
⑦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一樣嗎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不一樣,具體區別如下:
一、性質不同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一種社會學思想流派。
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是獨立於政治和經濟的一門學科。
二、內容不同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內容主要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創立的闡明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規律。
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的內容主要是研究一個社會生產、資本、流通、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經濟活動、經濟關系和經濟規律。
三、研究方法不同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方法包括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從具體到抽象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科學思維邏輯方法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等。
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由唯物辯證法和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分析方法所合成的「歷史唯物主義發生學」方法。
⑧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原理有哪些
相關書籍有很多,整理了一份書單,發上來:
馬克思經濟學原理系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