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倍經濟學 三支箭是指的哪三個手段
第一支箭:貨幣政策,量化寬松第二支箭:財政政策,刺激政策第三支箭:結構性改革
2. 「安倍經濟學」真的成功了么
從短期來看,安倍經濟學做到了刺激國家消費,刺激股市的功能,確實是成功了。但是從長期來看,這種以量化寬松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為住的安倍經濟學不能夠長期維持,因此長期來看是不成功的,而且現在已經逐步顯現原型。
3. 什麼是安倍經濟學安倍經濟學對日本經濟有何影響
自主創新是相對於技術引進、模仿而言的一種創造活動,是指通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獨特的核心技術以及在此基礎上實現新產品的價值的過程。即創新所需的核心技術來源於內部的技術突破,擺脫技術引進、技術模仿對外部技術的依賴,依靠自身力量、通過獨立的研究開發活動而獲得的,其本質就是牢牢把握創新核心環節的主動權,掌握核心技術的所有權。自主創新的成果,一般體現為新的科學發現以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品牌等.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對於我國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以往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個國家沒有經濟獨立,就沒有政治獨立。」現在看來,這一說法已遠遠不夠了,應當改為「一個國家沒有技術獨立,就沒有經濟、政治上的獨立。」世界上已經「獨立」的國家不少,其規律是在政治和經濟上真正獨立的,必然是在技術上獨立。否則,如果在技術上依然依附於人,就難以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政治和經濟上的獨立也要大打折扣。然而要實現技術上的完全獨立,非自主創新不可。
可喜的是,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近年來已經呈現出良好勢頭。大凡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或企業,靠的都是自主開發的新技術。程式控制交換機是如此,雜交水稻是如此,航天、船舶產業也是如此。安徽奇瑞汽車公司,創建不過幾年,就自主開發了轎車,而且在國際上拿回了大訂單。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黃伯雲領銜的課題組,二十年如一日,堅持自主創新,終於攻克了航空制動材料的制備技術難題,一舉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使我國成為繼英、法、美之後第四個擁有該製造技術和生產該類高技術產品的國家。由此可見,自主創新具有神奇的力量,自主創新並非高不可攀,別人能做到,我們同樣能做到!今天受到嘉獎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及各項科技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證。
開發當自主,創新圖自強。黨中央對科技工作提出了與時俱進的新要求,為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這次獎勵大會之後,舉國上下必將為科技自主創新營造出更加良好的環境。我們一定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破除疑慮,振奮精神,背負起民族的希望,鼓起自主創新的風帆,以不甘落後的骨氣,為國爭光的志氣,敢於競爭的勇氣,在科技強國的偉大事業中鑄造新的豐碑!
4. 日本實施的「安倍經濟學」,都包含了什麼內容
日本的安倍經濟學其實就是日本首相安倍在執政以後實施的一系列刺激經濟發展的政策回,安倍答經濟學其中的核心內容包括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還有靈活的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
「安倍經濟學」實施以來,雖然日本經濟連續4個季度呈現正增長,但其固有的缺陷導致這一政策的持續性十分脆弱。日本經濟復甦主要體現在股指等金融指標上,受益的主要是一些外國投資者,而實體經濟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並沒有感受到復甦的「暖風」,體現實體經濟活力的日本國內設備投資方面也是增長乏力。
5. 什麼是安倍經濟學
在財政政策上,提高消費稅以增加政府收入;
在貨幣政策上,採取高度寬松以刺激投資需求。
就目前看來,安倍經濟學搞得並不成功,日本經濟於2014年為負增長、並且消費低迷、通縮風險依舊難以擺脫。
6. 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給世界帶來了什麼教訓
安倍的三支箭
為了提高日本通脹和改革日本經濟,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12年的12月射出了「三支箭」——大膽的貨幣政策、機動的財政政策、改革經濟。這三支箭隨後被合稱為「安倍經濟學」。第一支箭可以動員日本的生產力,而第三支則可以擴大生產力,在這兩支箭的助力下,第二支可以達到相應的財政目標。目前的普遍看法是,一支箭都沒有射中靶心。今年到5月為止,日本的通脹依然低迷,而日本的公共債務問題看起來比以往更糟。在勞動力市場等方面的改革一個都沒有取得成效。聯繫到安倍的宏偉目標,不得不說「安倍經濟學」是虛有其表。不過,對於同樣陷入滯脹和債務泥潭的歐洲,日本確實是一個前車之鑒。
教訓一:寬松換不來通脹
就拿貨幣政策來說吧,日本給世界的最大的經驗教訓就是——自金融危機之後,日銀和世界其他央行所採取的大規模寬松政策根本沒有效果。自2013年4月以來,日本已經將資產負債表的規模擴大了一倍,並且日銀在今年2月開始實施負利率政策,另外的一大波政策寬松可能還將襲來。然而,日銀的2%通脹目標依然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不過,有的人士卻認為日本的政策已經初見成效。日本的核心通脹數據是有將能源價格包含在其中的,如果剔除能源的價格,日本的核心消費者價格已經連續32個月實現溫和的增長。在安倍經濟學實施之前,日本的價格其實是在下降的,如果之前的趨勢繼續下去,那麼現在的消費者價格會比真實的值少5%。而且,在日本通脹增加的同時,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都遭遇了通縮問題。
不過,安倍經濟學也有局限。日銀吹高了金融資產的價格,但卻沒能讓消費者或者公司增加購買真實資產和消費品的慾望。家庭儲蓄率依然高企。盡管公司的利潤在增長,但這一趨勢能否持續下去依然存疑。公司在提高產品價格上當然非常樂意,但在提高投資或者員工工資上,當然不會勤快。目前日本的非金融公司所持有的金融資產達9.5萬億美元,包括現金。
教訓二:沒有監管和競爭 政策都是紙老虎
安倍經濟學還有另外一個教訓——如果沒有公司監管鬆懈或者公司之間的競爭不足,貨幣政策的效果都會大打折扣。安倍的政策加大了公司中股東的權力。在2012年,日本領先公司中大約40%有獨立董事,現在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有。如果日本公司中股東的權力能夠再大一點,股東可能會要求公司加大支出或者投資。如果行業門檻降低,公司會傾向於投資新興的行業,這樣都會帶動整個經濟。理論上來說,加大經濟的通脹是一個比較受歡迎的舉措,因為工資的上漲熊掌在走在價格上漲的前頭。在實際中,走在前頭上漲的是價格。也正因如此,IMF才敦促日本出台相應的措施讓公司提高員工工資。
教訓三:經濟中,總要有人花錢
如果公司想要少花錢,經濟中的其他部門肯定會需要多花錢。在日本,這一個部門就是政府,過去20年,日本一直處於財政赤字的狀態。安倍想要減少日本的公共債務。但在2014年,安倍提高了消費稅,結果導致日本陷入技術性衰退,因此加稅這一政策被棄之不用。
安倍加稅的政策不僅顯示了財政緊縮的政策會弄巧成拙,也揭示了日本的現在的情況能夠承受財政擴張的政策。日本的凈利息支出佔GDP的比例依然是G7國家中最低的。在經濟中,政府或者公司,總是要有一方增加支出的。
許多人認為安倍的貨幣和財政刺激不過是止痛葯,掩蓋經濟結構轉型的痛苦。要知道,吸引海外務工人員來日本就業或者讓公司有很大的權力僱傭或者解僱員工需要很大的勇氣。但需求的增加刺激了供給側的改革。對於勞動力的需求讓更多人加入勞動力大軍,事實上日本的工作年齡人口正在不斷減少。勞動力大軍中女性的增加讓政府額外創造了20萬個護士,育嬰類的職位,而職場上懷孕的女性因為性別歧視的存在,日子變得更難過了。必須承認的是,提高通脹和改革兩個措施連續進行,安倍經濟學是一個比較連續的經濟策略。
教訓四: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安倍經濟學沒能達到目標,並且言過其實,因此將其稱為一個失敗並不為過。事實上,這一經濟實驗表明政府和央行確實有能力攪動停滯的經濟。而在某些程度上,類似安倍經濟學的過度宣傳也是有其存在的意義的。日本的滯脹的已經成了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安倍經濟學要成功就需要有足夠多的人相信它能夠成功。
這也是日本的經濟實驗給世界的最後一個教訓——過度宣傳還是要有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7. 如何評價安倍經濟學對日本經濟的影響
我個人認為他的經濟學對日本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整個帶動了日本的經濟。
8. 日本實施「安倍經濟學」後,是否促進了經濟發展
日本實施「安倍經濟學」後,在一定的方面是促進了日本的經濟發展,但是卻沒有解決根本問題,不過安倍經濟學對於日本的經濟消費,經濟保持活力還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並沒有預期的那般好,而且也伴隨了一些其他問題的出現。
安倍經濟學促進了日本經濟的提升,刺激了它的經濟,不過隨之面臨的債務飆升、通貨緊縮的問題也有待解決。
9. 「安倍經濟學」為什麼害苦了日本
安倍經濟學只是貨抄幣寬松及襲其配套政策的總稱。
不是個人不努力,實在是大廈將傾獨力難支。
原來日本的優秀企業,索尼,日立,松下,富士通,東芝,三洋,夏普。現在衰落的衰落,倒閉的倒閉。加上日本整體長壽化、嚴重老齡化、超高撫養比,更是無計可施。
從一開始就註定失敗的吧。
「第一支箭」超級量化寬松政策,本來就是非正常的貨幣政策,負面影響多多。通貨緊縮並非完全是貨幣問題。「第二支箭」增多公共支出,對於日本巨額的財政赤字和債務問題來說更是再度惡化。「第三支箭」屬於長期的結構改革,推行有難度,而且短期難以見效。產業結構升級哪有那麼容易。
無論是匯率還是通貨膨脹等經濟指標的好轉,其實都不能代表日本貿易逆差、通貨緊縮等問題的解決,這些問題都有著深層次的,內在的,結構化的原因,指標上的好看只是短期的效應,長期來看於事無補,甚至超級量化寬松、擴張性的財政支出等刺激性經濟政策會惡化日本經濟。
10. 安倍經濟學成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