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稅務稅收類有哪些專業包括經濟學(財政與稅收)嗎
你好!是可以報考的!財政類包括:財政,財務管理,國際金融,財務信息管理,會計與審計,會計學,會計,會計電算化,會計與統計核算,金融與證券,審計實務,金融保險,稅務,金融管理與實務,保險實務財政學,會計學,審計學,金融學,金融數學,財務管理,財務會計教育,稅務(學),金融工程,經濟與金融,保險,投資學財政學,財務管理,會計學,稅收學,金融學,保險學,
❷ 用經濟學的知識說明稅收的意義
一、組織財政收入的作用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稅收成為中國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稅收收入逐年大幅度上升,稅收組織財政收入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稅收來源的廣泛性。
稅收不僅可以對流轉額征稅,還可以對各種收益、資源、財產、行為征稅;不僅可以對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征稅,還可以對外資企業、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征稅;等等。稅收保證財政收入來源的廣泛性,是其他任何一種財政收入形式不能比擬的。
(二)稅收收入的及時性、穩定性和可靠性。
由於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的特徵,因此稅收就把財政收入建立在及時、穩定、可靠的基礎之上,成為國家滿足公共需要的主要財力保障。
二、配置資源的作用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對資源配置起主導作用,但市場配置資源,也有它的局限性,可能出現市場失靈(如無法提供公共產品、外部效應、自然壟斷等)。這時,就有必要通過稅收保證公共產品的提供,以稅收糾正外部效應,以稅收配合價格調節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企業和行業的生產,使資源配置更加有效。
三、調節需求總量的作用
稅收對需求總量進行調節,以促進經濟穩定,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運用稅收對經濟的內在穩定功能,自動調節總需求。累進所得稅制可以在需求過熱時,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而自動增加課稅,以抑制過度的總需求;反之,亦然。從而,起到自動調節社會總需求的作用。
(二)根據經濟情況變化,制定相機抉擇的稅收政策來實現經濟穩定。在總需求過度引起經濟膨脹時,選擇緊縮性的稅收政策,包括提高稅率、增加稅種、取消某些稅收減免等,擴大征稅以減少企業和個人的可支配收入,壓縮社會總需求,達到經濟穩定的目的;反之,則採取擴張性的稅收政策,如降低稅率、減少稅種、增加某些稅收減免等,減少征稅以增加企業和個人的可支配收入,刺激社會總需求,達到經濟穩定的目的。
四、調節經濟結構的作用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稅收對改善國民經濟結構發揮著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在:
(一)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化。稅收涉及面廣,通過合理設置稅種,確定稅率,可以鼓勵薄弱部門的發展,限制畸形部門的發展,實現國家的產業政策。
(二)促進產品結構合理化。通過稅收配合國家價格政策,運用高低不同的稅率,調節產品之間的利潤差別,促進產品結構合理化。
(三)促進消費結構的合理化。通過對生活必須消費品和奢侈消費品採取區別對待的稅收政策,促進消費結構的合理化。
此外,通過稅收調節,還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組織結構、流通交換結構等的合理化,同學們可以自己對此做出總結歸納。
五、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市場決定的分配機制,不可避免地會拉大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客觀上要求通過稅收調節,縮小這種收入差距。稅收在調節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公平收入分配。通過開征個人所得稅、遺產稅等,可以適當調節個人間的收入水平,緩解社會分配不公的矛盾,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二)鼓勵平等競爭。在市場機制失靈的情況下,由於價格、資源等外部因素引起的不平等競爭,需要通過稅收進行合理調節,以創造平等競爭的經濟環境,促進經濟的穩定和發展。
六、保護國家權益的作用
稅收是對外開放進程中保護國家權益的重要手段。稅收在這方面的作用,主要有:
(一)根據獨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則,與各國進行稅收談判,簽定避免雙重征稅協定,以發展中國的對外貿易和國際經濟技術交往。
(二)根據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對進口商品徵收進口關稅,保護國內市場和幼稚產業,維護國家的經濟獨立和經濟利益。
(三)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對某些出口產品徵收出口關稅,以限制國內緊缺資源的外流,保證國內生產、生活的需要。
(四)為擴大出口,實行出口退稅制度,鼓勵國內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增強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五)根據發展生產和技術進步的需要,實行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和設備,加速中國經濟的發展。
(六)對外國人和外國企業來源於中國的收入和所得徵收所得稅,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
七、監督經濟活動的作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仍然存在著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的矛盾,因此,必須加強稅收監督,督促納稅人依法履行納稅義務,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具體有:
(一)保證稅收組織財政收入任務的圓滿完成。隨著中國經濟形勢的不斷發展,出現了一些偷逃稅款的現象,使國家財政收入遭受嚴重損失,因此,必須加強稅收監督,嚴肅稅收法令和納稅紀律,才能保證稅收組織財政收入任務的順利完成。
(二)保證經濟杠桿作用的充分發揮。通過稅收監督,可以了解稅收政策的效應,有利於協調稅收活動同整個宏觀經濟的運行相吻合,更好地發揮稅收調節經濟的作用;同時,將搜集到的稅收信息及時傳遞給企業,可以使稅收更好地發揮促進企業加強經濟核算、提高經濟效益的作用。[1]
(三)保證國家稅法的正確貫徹執行。通過稅收監督,可以揭露、制止和查處違反國家稅法的行為,增強納稅人依法納稅的自覺性,從而保證國家稅法得到正確的貫徹執行。
(四)保證社會經濟運行的良好秩序。通過稅收監督,積極配合公安、司法、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自覺維護社會主義財經紀律,保證社會經濟運行的良好秩序。
❸ 誰那裡有稅收經濟學的復習資料,跪求
網路文庫網頁鏈接
名詞解釋
1、稅收負擔:是指納稅人因向國家繳納稅款而承受的貨幣損失或經濟福利損失。
2、稅收超額負擔:稅收造成了價格的扭曲,使生產者得到的價格低於消費者支付的價格,這樣,價格便不能真實反映邊際成本和邊際效用,因此損害了價格作為引導資源有效配置的信號作用,造成了額外的經濟效率損失,這稱之為稅收的額外負擔。
3、稅收彈性:稅收彈性是指稅收收入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之間的比率。稅制設計應當使稅收具有較好的彈性,一般來說應使ET≥1。 4、
稅收乘數:稅收乘數反映了稅收與國民生產總值變化之間的關系,一般表示為△Y/△T=-b/(1-b)。稅收乘數為負值,表明稅收變動與國民生產總值的變動呈反方向,即稅收增加,國民生產總值減少,稅收減小,國民生產總值增加。
5、稅收轉嫁:稅負轉嫁是指納稅人在名義上繳納稅款之後,主要以改變價格方式將稅收負擔轉嫁給他人的過程。
6、彈性反比法則是指為使稅收超額負擔最小化,商品課稅的稅率應與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成反比,需求價格彈性小的商品應實行高稅率,彈性大的商品應實行低稅率。
7、稅收歸宿是指稅收負擔採取一定的方式轉嫁之後最終的歸宿,即稅負運動的終點。
8、稅收效率:稅收效率指政府征稅有利於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經濟機制的有效運行,提高稅務行政的管理效率。它可以分為稅收的經濟效率和稅收本身效率兩個方面。
9、稅收政策是政府為實現一定時期的社會和經濟目標,通過一定的稅收手段,調整市場經濟主體的利益關系,給以強制性刺激,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干預市場機制運行的一種經濟活動及其准則。
10、稅收效應:是指納稅人因國家課稅而在其經濟選擇或經濟行為方面做出的反應,從另一個角度說,是指國家課稅對消費者的選擇以至生產者決策的影響,也就是稅收對經濟所起的調節作用,稅收效應可以分為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兩個方面。
❹ 想了解主要關於稅務稅收的經濟學知識,有什麼推薦的么謝謝!
好,我來推薦吧。首先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這是最最最基本的東西了,專不了解這兩門學科稅務和金屬融你也搞不懂。我推薦曼昆的微觀經濟學和多恩布希的宏觀經濟學。然後是財務會計、公司理財,這是企業運營的基礎,然後你就能看懂金融了(在此之前看金融基本是在浪費時間),書圖書館有很多,最後是投資、證券、營銷,這些屬於經驗主義學科,沒什麼科學道理,主要是人們總結經驗得來的, 所以很難稱之為科學,我相信你實習兩個月就全懂了,不需要花時間學習
❺ 求楊志勇稅收經濟學
志勇編著的這本《稅收經濟學》為「21世紀高等院校財政學專業教材新系」中的一本。全書涵蓋稅收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包括稅制基礎、稅收原則、稅負轉嫁與歸宿、最優稅收與稅制設計、稅收征管、稅制改革、稅收秩序等內容
❻ 求楊志勇稅收經濟學和公共經濟學
去閑魚上看看
❼ 用經濟學原理解釋稅收
稅收是以實現抄國家公共財政職
能為目的,基於政治權力和法律規定,由政府專門機構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財產或特定行為實施強制、非罰與不直接償還的金錢或實物課征,是國家最主要的一種財
政收入形式。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方法有很多種,如稅收、發行貨幣、發行國債、收費、罰沒等等,而稅收則由政府徵收,取自於民、用之於民。稅收具有無償性、
強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徵。稅收三性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它們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❽ 西方經濟學中的稅收效應
怕他透露魔都
❾ 關於經濟學中稅收的問題
無論向買家還是向賣家征稅,結果都是提高商品價格,供求關系兩方都受到影回響。所以說答是分攤稅收。
至於誰把錢交給政府,則是執行上的問題啊,你給錢或是我給錢,對於商品價格
和供求關系或許有同樣的影響,但畢竟是政府找你要錢還是找我要錢,這當然
是不一樣的呀。
❿ 西方經濟學的稅收效應
稅收效應
稅收效應是稅收作用所產生的效果。即稅收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經濟決定稅收,稅收影響經濟。稅收對經濟的影響是十分廣泛的。對某一種商品、所得或行為征稅,不但可能直接影響納稅人的收入,從而影響其生產、工作的積極性,以及對生產與消費商品的選擇,而且還可能間接影響國民經濟其他方面(如儲蓄、投資等),甚至影響社會生活方面(如對政府的感激或抱怨等) 。[1]
中文名
稅收效應
外文名
Tax Effects
簡介
納稅人做出的反應
分類
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所屬學科
金融財政學
快速
導航
稅收效應
儲蓄的效應
效應介紹
稅收效應是指政府課稅所引起的各種經濟反應。政府課稅除為滿足財政所需外,總是要對經濟施加某種影響。但其影響的程度和效果如何,不一定會完全符合政府的最初意願,納稅人對政府課稅所作出的反應可能和政府的意願保持一致,但更多的情況可能是與政府的意願背道而馳。比如課稅太重或課稅方式的不健全,都可能使納稅人不敢去盡心盡力地運用他的生產能力。又如政府課征某一種稅,是想促使社會資源配置優化,但執行的結果可能是社會資源配置更加不合理。凡此種種,都可歸於稅收的效應。
分類
稅收效應在理論上常分為正效應與負效應、收入效應與替代效應、中性效應與非中性效應、激勵效應與阻礙效應等。在實際分析中,根據需要,稅收的效應還可進一步分為儲蓄效應、投資效應、產出效應、社會效應、心理效應等等。
正負效應
某稅的開征必定使納稅人或經濟活動作出某些反應。如果這些反應與政府課征該稅時所希望達到的目的一致,稅收的這種效應就謂之正效應;如果課稅實際產生的經濟效果與政府課稅目的相違背,稅收的這種效應則謂之負效應。例如,我國曾開征的燒油特別稅,課征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通過對工業鍋爐和窯爐燒用的原油和重油征稅,以達到限制和壓縮燒油,實現以煤代油。如果有充分的數據說明,通過一年或若干年的課稅之後,政府課征該稅所取得的收入越來越少,則說明工業鍋爐和窯爐燒用應稅油品的現象在逐漸減少,該稅發揮的效應是正效應。稅收負效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1747年英國課征的窗戶稅,征稅的目的是想取得財政收入,但其結果是納稅人為了逃避該稅紛紛將窗戶堵塞。顯然政府通過該稅的課征不僅未能使財政收入逐漸增大,反而使納稅人將窗戶封塞而減少了舒適。
政府課征某稅究竟是在產生正效應還是在產生負效應,可用課征該稅取得收入的環比增長率來測定。用公式表示如下:
收入環比增長率=(本期收入-上期收入)/上期收入×100%
如果政府課征該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籌集財政收入,上式中收入環比增長率為正時,則該稅產生的效應是正效應;如果比率為零或為負,則說明該稅沒有產生正效應甚或產生了負效應。
如果政府課征該稅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籌集財政收入,而是為了限制經濟活動向原有方向發展或促進其向新的方向發展,那麼上式中收入環比增長率為負時,則該稅產生的效應為正效應,如果比率為零或為下,則說明該稅無效應或產生了負效應。
在這里,政府的職責在於應經常對稅收的正負效應進行分析,要根據產生負效應的原因,及時修正稅則,使課稅產生的效果和政府的初衷保持一致。
收入與替代
從稅收對納稅人的影響來看,一般可產生收入效應或替代效應,或兩者兼有。所謂稅收的收入效應,是指課稅減少了納稅人可自由支配的所得和改變了納稅人的相對所得狀況。稅收的收入效應本身並不會造成經濟的無效率,它只表明資源從納稅人手中轉移到政府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