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方經濟學包括什麼
1、絕對優勢(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一個國家用一單位資源生產的某種產品比另一個國家多,那麼,這個國家在這種產品的生產上與另一國相比就具有絕對優勢。
2、逆向選擇(Adverse choice)
在此狀況下,保險公司發現它們的客戶中有太大的一部分來自高風險群體。
3、選擇成本(Alternative cost)
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種方式使用的某種資源,它所能生產的價值就是選擇成本,也可以稱之為機會成本。
4、需求的弧彈性( Arc elasticity of demand)
如果P1和Q1分別是價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為第二組值,那麼,弧彈性就等於
-(Q1-Q2)(P1+P2)/(P1-P2)(Q1+Q2)
5、非對稱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
在某些市場中,每個參與者擁有的信息並不相同。例如,在舊車市場上,有關舊車質量的信息,賣者通常要比潛在的買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是總成本除以產量。也稱為平均總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是總固定成本除以產量。
8、平均產品(Average proct)
平均產品是總產量除以投入品的數量。
9、平均可變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平均可變成本是總可變成本除以產量。
10、投資的β(Beta)
β度量的是與投資相聯的不可分散的風險。對於一種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現行股票的收益發生變化時,一種股票的收益會如何敏感地變化。
② 西方經濟學是什麼
西方經濟學是指流行於西歐北美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經濟理論和政族團策主張,它是15世紀西方經濟學產生,18世紀西方經濟學建產以來,特別是19世紀70年代以後一直到目前為止認為是能夠說明當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行和國家調節的重要理論、概念、政策主張和分析方法進行了綜合和系統化形成的。被稱為「社會科學之王」。另外,《西方經濟學》是我國高等院校財經類和管理類芹冊專業必開的一門專兆首橘業基礎課。
③ 西方經濟學是主要學點什麼的
西方經濟學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數理經濟學、動態經濟學、福利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等等。其主要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經濟理論和政策主張
④ 西方經濟學是什麼鬼
西方經濟學是運用西方線性非對稱思維方式建立起來的經濟學範式,屬於片面反映經濟發展規律的政治經濟學。以一般均衡理論、配置經濟學、價格經濟學為基礎理論、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經濟人」假設為理論出發點、以私有制為經濟基礎、以價格機制為市場的核心機制、以競爭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以博弈為經濟主體的行為方式、以利潤最大化為微觀經濟的最終目標、以GDP經濟規模最大化為宏觀經濟的最終目標、以線性非對稱思維方式和還原論思維方法為方法論特徵、擅長數量分析、在「實證化」的名義下把經濟學的實證性與規范性對立起來,是西方經濟學的基本模式、基本結構與基本功能。線性、抽象性、片面性,是西方經濟學範式的基本特徵。
⑤ 西方經濟學是什麼
在西方經濟學中,經濟學家給經濟學下了各種各樣的定義,但對經濟的定義卻比較模糊。他們認為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自然是經濟,經濟這個最基本的概念是一個清晰自明的實體,對經濟無須下定義,故至今為止在西方經濟學中經濟一詞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由此導致他們對經濟學的定義也處於混亂狀態。我們只能從其對經濟學的定義中推測出經濟的「定義」。
1.經濟是指財富;
2.經濟是人類和社會選擇使用自然界和前輩所提供的稀缺資源;
3.經濟是指利用稀缺的資源以生產有價值的商品並將它們分配給不同的個人;
4.經濟是指人類生活事務;
5.經濟是指把稀缺資源配置到各種不同的和相互競爭的需要上,並使它們得到最大滿足;
6.經濟是指將稀缺的資源有效的配置給相互競爭的用途;
7.經濟是指個人、企業、政府以及其他組織在社會內進行選擇,以及這些選擇決定社會性稀缺性資源的使用;
8.經濟指社會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
9.經濟是指我們社會中的個人、廠商、政府和其他組織進行選擇,這些選擇決定社會資源被利用;
10.經濟是指在經濟活動中確定勞動、資本和土地的價格,以及運用這些價格配置資源;
11.經濟是指金融市場行為,金融市場將資本配置到其他經濟部門;
12.經濟是指收入分配,以及不損害經濟運行的前提下對人給予幫助;
13.經濟是指政府支出、稅收、預算、赤字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14.經濟是指經濟周期中失業與生產的波動,並改善經濟增長的政策;
15.經濟是指各國貿易模式貿易壁壘的影響;
16.經濟是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資源有效利用的方式;
17.經濟是指一定社會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經濟活動,經濟關系和經濟規律;
18.經濟是指有限資源在不同用途上的運用;
19.經濟是指資源配置的全過程及決定影響資源配置的全部因素。
⑥ 簡述什麼是現代西方經濟學
現代西方經濟學一般指20世紀30年代以後流行於歐美國家和其他某些國家與地區的經濟學說。這些經濟學說是建立在以前的經濟學說的基礎之上,是對前人經濟學說的修正和擴展。本文概括介紹各經濟學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觀點和政策主張,旨在理清西方經濟學發展的脈絡和各學派之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一、經濟學發展史上的幾次革命
經濟學發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是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在這部巨著中,斯密主張經濟自由,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第一次創立了比較完整的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第二次革命是邊際主義革命,代表人物是英國的威廉·傑文斯、瑞士的萊昂·瓦爾拉斯和奧地利的卡爾·門格爾,他們在不同的國家、各自獨立提出了主觀效用價值理論和邊際分析方法,對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和費用價值論提出了質疑和否定。第三次革命是凱恩斯革命,他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提出了三大心理規律,即邊際消費傾向、流動性偏好和資本邊際效率。
在這三大心理規律的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將導致大規模失業和生產過剩,市場本身的調節機制將無法發揮作用,必須由國家政府來干預經濟。
事實上,凱恩斯反對「無為而治」由市場自動調節的做法,主張國家通過財政和貨幣政策對經濟進行干預和引導。貨幣學派的誕生是經濟學發展史上的第四次革命,以弗雷德曼為代表的現代貨幣主義者反對凱恩斯的主張,認為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不穩定主要是貨幣不穩定造成的。
貨幣是支撐就業和物價穩定的主要因素,貨幣問題是最主要的問題。第五次革命是斯拉法革命,代表人物斯拉法提出了生產價格理論,對新古典經濟理論進行了批判。第六次革命是在反對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過程中誕生的理性預期革命,他們認為人都是理性的經紀人,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理性預期,對於任何政策,出於對自我的保護,他們都會選擇相應的對策來規避對自我的不利,這會導致政策的無效。因此,理性預期學派(即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反對凱恩斯主義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的思想,提倡由市場自身機制對經濟進行調節。
就一般來講,如果理論觀點、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張上基本一致,就將其劃分為同一個流派。上述幾次大的思想革命大致反映了西方經濟理論體系的基本發展變化,特別是後面的四次革命反映了現代西方經濟學各流派產生、發展和變化的過程。
二、主張國家干預的各流派
(一)凱恩斯的經濟學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現代西方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創始人,也是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奠基者。凱恩斯從理論、方法和政策三個方面對傳統的新古典經濟學進行了變革。
理論上,凱恩斯提出三大心理規律,即邊際消費傾向、流動性偏好和資本邊際效率規律,強調總需求對決定國民收入至關重要。他指出資本主義的有效需求不足將導致大規模失業和生產過剩,而市場機制無法調節這種失調。方法上,凱恩斯克服傳統的二分法,將貨幣經濟和實物經濟合為一體。政策上,凱恩斯主張國家通過財政和貨幣政策來干預和調節經濟生活。
⑦ 西方經濟學和經濟學原理有什麼區別嗎
西方經濟學和經濟學原理區別:
所謂西方經濟學廣義上指的是區別於中國的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其他各學派經濟學的總稱。這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引進西方主流經濟學思想,但是又強掉由於社會制度不同,中國不能完全照搬其理論的條件下自己創造的一個名詞。通俗地說,現代的西方經濟學就是有馬克思的所謂庸俗經濟學發展而來的,他們之間的本質不同是前者是以邊際效用價值論為基礎的,而後著是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的。
事實上,西方經濟學在其他國家就稱為經濟學(Economics)。經濟學這個名稱是由Marshall首先使用的,開始於其著名的Priciples of Economics,實際上,這本書的第一版的書名還是稱為Political Economy,在之後的改版中才改為Economics(抱歉,第幾版忘記了),但在這本書中,還是Political Economy和Economics互用的(當然,你要看原版)。在此之前,經濟學(Economics)正式的名稱是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所以,在古典經濟學著作中,書名均冠以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而不是經濟學Economics。為了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經濟學理論,通常將經濟學理論分為三個層次,即初級、中級和高級,而我們通常說的「經濟學原理」就是指初級課程,在西方一般就是入門課程,主要是為本科一年級的學生提供的,其特點是用事例和圖形來說明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基本上不出現或極少出現數學公式和推倒,比較著名的教材有Samulson和Mankiw的,前者是新古典綜合派的代表,其教材是Marshall之後的第二代教材的代表;後者是New Keynesian學派的代表,其教材廣泛應用於美國的著名高校,可以視為是第三代教材。順便提一下,現在西方一些高校,尤其是美國一些高校也有政治經濟學這個專業,但正式的英文名稱是Political Economics,通常這個專業都放在公共管理學院中,它的研究對象和Politial Economy有著本質的區別。
這個學科也是近十年才興起的,實際上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公共選擇學派,從這上面可以看出,實際上Political Economics就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運用於分析政治市場的運作,而不是研究經濟現象,這個學科在中國被稱為「新政治經濟學」。最後,說明一下宏觀和微觀的關系。在Marshall的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中,講的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微觀」,「宏觀」的內容不存在,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經濟學家秉承Adam Smith的「看不見的手」的觀點,認為市場能夠靠自己的力量達到均衡,同時,當時的市場化還處在比較淺層次的階段,市場本身的缺陷並不十分明顯。但隨這二十世紀初大蕭條的來臨,市場萬能論被打破了,不久,Keynes的《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出版了,這意味著現代意義上的宏觀經濟學理論正式誕生了,他強調的是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關注的是經濟總量。但同時也給經濟學學科出了一道難題,即個體行為和總體行為如何統一在一個理論框架下。
在這方面,開始階段Samulson最為著名,他將二者融合在一起,寫了一本Principles of Economics,開創了新古典綜合學派,從這個時候開始,經濟學才區分出微觀和宏觀。但在這本教材中,微觀和宏觀的區別還是十分明顯的,後來的經濟學家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要為宏觀理論尋找微觀基礎,因為只有這樣,宏觀理論的基礎才會扎實,同時也回應了其他學科對於經濟學自稱為「科學(Science)」的詬病,Mankiw在這方面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他的許多基本觀點都融合在他的那本Priciples of Economics中。
⑧ 什麼是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4版)》是國家教育部組織統編的高校《西方經濟學》教科書。由中國人民大學高鴻業教授和吳漢洪教授、北京大學劉文忻教授、前武漢大學現上海財經大學馮金華教授以及復旦大學尹伯成教授,共五名教學人員組成編寫組,高鴻業教授任主編。《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一版、第二版和第三版順次於1996年、2001年和2004年出版。第一版的序言指出:「正如西方學者所承認的那樣,西方經濟學是一門具有演變性的學科。隨著時間的流逝,西方經濟學會出現新的內容以及不同的著重方面,反映這些情況的教科書必然也應如此。因此,本書在將來勢必要進行修改和增刪。」即以第三版而言,其出書的時間距今已有三年。有鑒於此,第四版的編撰成為應有之舉。此外,使用本書的經驗和改善本書的章節安排也使新版的編撰成為必要。當然,第四版的主旨仍然保持不變,即:介紹西方主流經濟學的理論框架並加以簡要的評論,以便達到「洋為中用」的目的,而與此同時,又能避免它可能帶來的不良的副作用。點擊鏈接進入英文版:MicroeconomicTheory::BasicPrinciplesandExtensions
⑨ 西方經濟學講的是什麼啊
西方經濟學的核心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學和庸俗經濟學 完全以個人投資為中心 追求自由經濟是他們的核心思想
⑩ 西方經濟學主要學的內容是什麼
西方經濟學分為微觀和宏觀兩種模式~~~~~主要是講關於中國和西方經濟方面的異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