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經濟學思維方式
易學思維的方式很多,不知道你說的這個經濟學指的到底是哪方面的。
② 經濟學和邏輯學有什麼交叉學科么或者說可以選修其中的一門
如果是選專業的話,建議你在網上或者學校官方網站查詢該專業的課程設置或者找人咨詢,專業的選擇太重要了。
如果從學科的角度說,邏輯學其實是一門母科學,和哲學一樣,邏輯學也是哲學的一個分支。
邏輯性滲透於所有學科,無論是社會學科還是自然科學。邏輯學本身也是發展的。
簡單的劃分,邏輯學分為數理邏輯和形式邏輯。
③ 經濟學是不是一個嚴密的完整的邏輯體系
不是,經濟學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種方法。經濟學主要解決生產內什麼,如何生產,為容誰生產的問題。經濟預測是依據已經發生的經濟現象,以有人們對經濟活動的認知,對其趨勢進行預測,雖然有一定的依據,但與算命差不了太遠。
④ 政治經濟學的邏輯架構是什麼
說得明白點,就是從政治角度出發,凡是有利於本國家的任何對內或對外政策都要無條件執行的,比如經濟危機時代國內的刺激經濟印鈔票救市,和限制國外商品進口增加關稅,以達到繁榮本國經濟的效果。還有一種政治經濟學發生在戰爭年代,也就是戰爭經濟學,侵略殖民掠奪,強行與他國交易等等,也應該列為政治經濟學范疇,以上都是排除在市場經濟學以外的經濟行為!
⑤ 微觀經濟學的邏輯結構是什麼越多越好!
呵呵,越多越好啊,這個要求就很有微觀經濟學的味道啊。
微觀經濟學是一個嚴格的演繹邏輯體系。演繹邏輯的好處是只要給定前提假設,其結論的正確性就一定得到保證。它從反映人類偏好preferance的最簡單的5條公理出發,描述出人類偏好的效用函數,即無差異曲線,從而決定了人類經濟行為中至關重要的主觀交換比率,即邊際效用替代率。在既定預算約束的前提下,客觀交換比率將由相對價格來決定。於是當邊際替代率等於相對價格相等的時候,交換就得以發生。
這條線在微觀經濟學里至關重要。理解它就理解了經濟學微觀基礎是如何建立起來的。每一條公理都各司其職,使得理性人這一完美性假定能夠站立起來。微觀經濟學因而以其嚴謹的邏輯著稱,頗有美感。
與消費者行為理論對應的是廠商理論,其理論邏輯如出一轍。對廠商行為的假定推導出廠商生產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利潤最大化的要素價格曲線,即要素需求曲線。其中關鍵一環在於勞動力價格要等於勞動的邊際產出,資本價格要等於資本邊際產出。因此,工資和利息就被決定了。
如何達到市場一般均衡?自然是所有市場都達到均衡的一種情況。這種情況成為帕累托最優,市場一般均衡。其實這里是微觀到宏觀的通路。宏觀經濟學就從瓦爾拉斯一般均衡開始,一直走到經濟增長理論和周期波動理論。
微觀經濟學自然還有很多分支,但是這無非是對其自身的某些問題進一步深入研究,比如壟斷,交易經濟,等等。
對於你,只要把我剛才寫的加一些例子就是很好的文章了。
⑥ 西方經濟學的西方經濟學的發展邏輯
在西方經濟學中,經濟學家給經濟學下了各種各樣的定義,但對經濟的定義卻比較模糊。他們認為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自然是經濟,經濟這個最基本的概念是一個清晰自明的實體,對經濟無須下定義,故至今為止在西方經濟學中經濟一詞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由此導致其對經濟學的定義根本上也處於混亂狀態。
然而從發展邏輯上看,迄今為止的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是沿著物象擬制的工藝學路徑進行的,從技術擬制到社會擬制,不斷以研究對象構築-毀滅的發展線索為依託,展示著改造與反改造的力量角斗,掀起一場又一場「革命」。
從中演化出三個階段:所謂的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新制度主義。這是資產階級本體論意義上的理論發展之路。其「虛假之處」在於本體論工作預設,在於邏輯推理所依據的本體的虛假性。在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各個分支中,新制度經濟學可算是「此物最相思」。這樣,才有社會物理學——數學物理學——現象學的社會物理學的體系更迭性,以及知識的不斷翻新,而其中的話語是高度一致的物象學科的工作語言。這種資產階級理論為社會主觀批判實踐提供了「漫畫」,創立工作范型,巧設了批判模本,而要求研究對象規定的真正意義的怯魅。
關於西方經濟學的資產階級工作意義的批判性反思,形成了以下工作內容 : 古典主義及其批判(同盟者和反叛者)
所謂斯密問題
被歷史難倒的李嘉圖
向康德主義的進軍 新古典主義及其批判(康德主義路線之一:立的基礎)
研究對象的改造
理性主義狡辯
理論繁榮之路 新制度主義 及其批判(康德主義路線之二:破的基礎)
真實的科斯
虛假的科斯
廢墟中的景觀 因此,西方經濟學的問題在於:把經濟學的基礎看作是一般意義的生產發展,而不是生產關系的客觀發展。 ]實際上,西方經濟學的理論中存在著大量沒有明確標明的種種隱含假設,而這些假設幾乎全都是遠離現實的。 這就構成了批判的依據。正是出於對范疇批判和范疇生產工作統一性的堅持,其對物象邏輯形成了內部批判。一句話,馬克思意義的對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批判工作內在於社會客觀批判體系的建構。從中顯示出,社會邏輯不可能是技術邏輯的簡單的形式對置,而在於尋求「財富在這種還是那種財產形式下能更好地發展的問題」,即尋求歷史財產關系的客觀批判。
以假設為出發點的西方經濟學只是人類經濟學發展長河中的一個片段,它目前進行了自我批判發展階段。這表明在全球化時代,中國經濟學應是西方經濟學合乎邏輯的發展與批判,並且是對後者的相容和超越。
⑦ 互聯網經濟學的邏輯起點是什麼,它怎樣推演互聯網經濟學
什麼是網路經濟學
網路經濟學指以與網際網路密切相關的網路經濟為研究對象的新學科。網路經濟學認為,網路是成長迅速的智慧財產世界,使用者可以無限地復制與下載這些智慧財產,網路世界的資源會持續超越人類對這些資源的需求量。網路經濟學將目光集中於網際網路上面,分析網際網路的使用及與此相關的市場動向,研究與之相關的經濟政策。1998年10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麥克奈特及貝利兩人合編《網路經濟學》一書,開創了網路經濟學的先端。
網路經濟學的學科定位
在國外,大多數西方經濟學者是把網路經濟學作為西方經濟學的一個分支——產業組織理論來研究的t ,而且偏重微觀經濟方面的研究。這些研究基本上是遵循西方經濟學的思維範式和研究框架,所有分析並沒有脫離西方經濟學的研究範式,網路產業經濟學研究尤為典型。
在國內,眾多學者基於不同的學科背景和理論基礎紛紛對網路經濟學進行了探索,闡發不同的觀點,得出具有差異性的結論。
我國著名的信息經濟、知識經濟權威專家烏家培教授則認為, 網路經濟或網路經濟學就其內容而言,實際上是互聯網經濟(Intemet Economy)或互聯網經濟學(Intemet Economics),這也是一種特定的信息網路經濟或信息網路經濟學。口]同時指出, 網路經濟可以從經濟的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進行定位。隨著企業網路研究的興起,有經濟學者認為,網路經濟學是企業經濟學的一種延伸;也是交易費用理論的一種延伸和拓展。如「目前,交易費用理論還進一步擴展到多企業之間關系的研究,從而形成了一個前沿性的研究領域— —『網路經濟學」』(楊瑞龍,2008)。有學者認為網路經濟學是新產業組織學的理論;還有學者認為,網路經濟學就是網路產業經濟學;計算機方面研究網路經濟的一些專家則認為網路經濟學就是電子商務經濟學。除上述觀點之外,對網路經濟的研究還有著另一種研究視角,即基於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從經濟形態和社會結構變遷的研究視角,大尺度、大跨度、前瞻性地看待網路經濟的興起和網路社會的崛起。
網路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的興起,它不同於其他學科的特色何在?面對當代的新經濟現象,是否需要一門新的學科體系的構建?從理論發展角度看,網路經濟作為新興經濟形態,出現了不同於以往經濟形態的諸多特點和規律,這些新現象、新規律的出現要求從網路經濟理論方面做出合理的解釋。而網路經濟學的構建也並非與傳統經濟學絕緣,恰恰相反,它是根據經濟發展的實踐與變化,從基本假設和分析前提方面對傳統經濟學進行修正和拓展,並對其重新分析和論證,從本質上與傳統經濟學存在一定的內在邏輯。從經濟發展的實踐層面看,網路經濟的發展還不成熟,這必然會帶來諸多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也需要用網路經濟學理論來解釋和回答。目前,網路經濟並沒有滲透到整個社會經濟中,而僅僅存在於帶有網路經濟特徵的部分產業中,如信息產業、傳統的自然壟斷網路產業以及互聯網產業等,網路經濟活動帶有不成熟性,是未完成形態。在這種背景下,網路經濟在具體運行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同樣也呼喚著網路經濟學的理論解釋和政策性指導。鑒於理論與實踐的雙重需要,構建網路經濟學的任務也勢在必行。
在他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深入研究認為,網路經濟既非企業所能承載的復雜系統,也非產業所能闡明的經濟形態,它是一種新的生產方式,代表著新的經濟形態,是架構從當代經濟走向未來經濟的橋梁。而以網路經濟為研究對象的網路經濟學是承載了各種復雜經濟現象與復雜系統的復雜性科學。網路經濟學作為當代市場經濟的新形態,有著自己獨特的規律和內容。……
社會經濟變遷到網路經濟形態,「網路」的出現至少說明了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社會經濟活動的宏觀背景發生了變化,「網路化」已經成為經濟活動必須面對和依賴的外部環境;二是網路已經成為經濟活動的一種方式和經濟關系的鏈接方式,即「網路」已經成為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質生產方式;三是說明了在網路經濟形態中出現了新的規律和內容,使之成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四是說明了對當代經濟的研究視角發生了改變。……
以上供參考。
⑧ 經濟學是什麼啊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經濟學核心思想是物質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資源,可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經濟學起源希臘色諾芬、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衍生出了演化證券學、行為經濟學等交叉邊緣學科。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學研究和應用受到國家和民眾的關注越來越高,理論體系和應用不斷完善和發展。
(8)經濟學邏輯擴展閱讀:
一般情況下,經濟學理論建基在理性的「極大化」這假設之上,每個人都會在局限下選取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在經濟學理論中的假設真假並不重要,只要假設推論出來的可被驗證含意,能夠解釋及推測現實世界,我們就接受這個理論。但是奧地利經濟學的理論是建立在人是有目的的行動的行動公理基礎之上。其學派旗幟鮮明的反對把理性狀態和極大化作為經濟學的邏輯前提。
凡是有解釋能力的理論,都一定有被事實推翻的可能性,但未被事實推翻。 我們永遠不能證明一個理論,因為下一次的事件總會有機會推翻該理論。
⑨ 經濟學邏輯性強嗎
經濟學是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規律的理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自然科學、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同一的客觀規律。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研究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用科學方法自覺從整體上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新常態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新常態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新常態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時代奠基人:亞當·斯密、卡爾·馬克思、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朱明。
⑩ 宏觀經濟學的邏輯體系
宏觀經濟學是從整體上考察國民經濟運行及其規律的一門科學,它研究經濟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動。它是用總量分析研究整個國民經濟活動已解決資源充分利用的問題,最終是為了實現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持續增長,國際收支平衡這四大目標。 整個宏觀經濟學主要包括四大理論:國民收入核算理論、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宏觀經濟政策理論和國民收入變動理論,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或就業理論。下面對這四種理論簡要分析。 一、國民收入核算理論 國民收入的核心就是GDP,即國內生產總值,國民收入核算理論就是緊緊圍繞著GDP來分析的,主要是GDP的定義,GDP的核算方法(即支出法和收入法),國民收入的恆等式(即儲蓄—投資)。名義GDP和實際GDP這四個方面。 二、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是整個宏觀經濟學的核心,它主要包括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總需求—總供給模型。這三個方面是層層遞進,逐步深入的。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只涉及產品市場,討論的是儲蓄和消費與國民收入之間的關系,並由此引出均衡國民收入。中間又引出了一個乘數原理。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就是在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的基礎之上加上了貨幣市場,最終推導出了IS-LM模型,這個模型給出了在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共同作用下的均衡國民收入的求法。而總需求—總供給模型則是引進了供給方面,討論的是國民收入和價格水平的關系。把總需求曲線和總供給曲線結合起來,可以說明產品市場,貨幣市場和勞動市場的總需求和總供給如何決定國民收入與價格水平,即三個市場同時均衡的國民收入和價格水平。 三、宏觀經濟政策理論 1宏觀經濟政策分析包括:需求管理政策、供給管理政策、國際經濟政策。最主要的還是需求管理政策,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重點是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效果以及兩個政策的配合使用。 2宏觀經濟政策實踐,主要是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及收入政策實現宏觀經濟四大目標。 四、國民收入變動理論 國民收入變動理論是講述致使國民收入變動的因素,包括通脹與失業理論、經濟增長理論和經濟周期理論。前者兩個問題是宏觀經濟中經常出現的現象,在通脹方面,主要有三種情況;需求拉動通貨膨脹,成本推動通貨膨脹,結構型通貨膨脹。失業方面有奧肯定律,而且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也有菲利普斯曲線說明兩者之間的關系。後者的經濟增長理論最著名的是新古典增長模型,而經濟周期主要包括繁榮、危機、蕭條、復甦四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