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宏觀經濟學循環流量圖

宏觀經濟學循環流量圖

發布時間:2021-03-16 15:59:57

A. 求宏觀經濟學名詞解釋總匯

1.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及核算
2.國民收入循環
3.簡單和完全的-AE模型
4.凱恩斯學派的貨幣需求理論
5.貨幣創造
6.貨幣市場的均衡
7.雙重均衡的宏觀經濟模型(全章)
8.凱恩斯的AD曲線的推導
9.宏觀經濟政策目標
10自動和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
11.公債的擠出效應和財政赤字的貨幣化
12.貨幣政策的工具和傳導機制
13.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14.失業理論
15.通貨膨脹理論

1、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ct,簡稱GDP)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它不但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更可以反映一國的國力與財富。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共有四個不同的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額。用公式表示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為消費、I為私人投資、 CB為政府支出、X為凈出口額。
2、國民收入循環(2部門)
兩部門經濟收入流量循環模型
假定經濟中只有居民戶和廠商兩個部門。這時,國民經濟的收入流量循環模型可以用圖1 來表示。圖中曲線的箭頭代表貨幣的流向。與此同時,還存在著與貨幣數量相應的實物(包括產品、勞務與生產要素)流動。即:
(1)居民戶向廠商提供各種生產要素,同時從廠商那裡得到相應的貨幣收入。
(2)居民戶向廠商購買消費品,相應的用於消費的貨幣支出流向廠商。
(3)如果居民戶不把所有的收入都用於消費,那麼就會發生儲蓄。這些儲蓄流入金融市場。廠商則從金融市場得到貸款,進行投資。與貨幣投資相應的實物形態的資本品流動則發生在廠商部門的內部。
以上三方面的流動,形成一個完整的收入流量循環。

4、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的主要內容 :

貨幣需求三大動機:交易動機、預防動機、投機動機
第一種動機的貨幣需求穩定,可事先預計;
第一種動機的貨幣需求相對穩定,也可預計;
第三種動機的貨幣需求不穩定,因為與人對未來貨幣的預期緊密相關,受心理預期等主觀因素的影響較大。
5、貨幣創造:在現代的貨幣體系中,一般由中央銀行發行貨幣,但是商業銀行負責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商業銀行在向中央銀行繳納一定的准備金後,可以將剩餘資金貸給企業部門。企業得到貸款後又會將其中一部分存入這家商業銀行或者其它商業銀行。接著,商業銀行可以再將其中的一部分作為貸款發放取出。如此反復,最終社會中形成的購買力將是中央銀行發行貨幣的若干倍。這個過程,稱之為貨幣創造。
6、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均衡的實現有賴於三個條件,即健全的利率機制、發達的金融市場以及有效的中央銀行調控機制。在完全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均衡最主要的實現機制是利率機制。除利率機制之外,還有:①中央銀行的調控手段;②國家財政收支狀況;③生產部門結構是否合理;④國際收支是否基本平衡等四個因素。(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率不僅是貨幣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信號,而且對貨幣供求具有明顯的調節功能。因此,貨幣均衡便可以通過利率機制的作用而實現。

9、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有四個:
A、持續均衡的經濟增長;
B、充分就業
C、物價水平穩定;
D、國際收支平衡。
10、自動和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
(1)自動穩定的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的自動穩定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稅收的自動穩定性。第二,政府支出的自動穩定性。

(2)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

分為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三類。

擴張性財政政策,又稱松的財政政策,它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增加和刺激社會的總需求。擴張的財政政策的作用機理是通過減稅和增加財政支出規模擴大社會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

緊縮性財政政策又稱緊的財政政策,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減少和抑制總需求。在經濟繁榮時期,國民收入高於充分就業的均衡水平,存在過度需求。這時政府通常採取緊縮性財政政策,增加政府稅收和減少政府支出。

中性的財政政策是指財政的分配活動對社會總需求的影響比較溫和,財政收支總量在原有基礎上只作小幅度調整,而主要對收入結構或支出結構作適度調整,對總需求既不產生擴張效應,也不產生緊縮性效應的政策,在維持社會總供求對比的既定格局條件下,保持社會總供求的同步增長。

11、公債的擠出效應和財政赤字的貨幣化
(1)公債的擠出效應
政府發行公債,相當於政府開出借據,債權人是公眾,債務人是政府。這種債權債務關系一旦發生,便會對宏觀經濟產生巨大影響。一方面,公債發行可以增加政府支出,拉動經濟快速增長。但另一方面,政府發行公債要佔用資金,這樣財政便可能出現「擠出效用」。
(2)財政赤字貨幣化就是政府想用錢了,或者沒有錢用了就發行政府債券,央行直接把債券買下,這樣政府就有錢用了。政府這種做法就是搞財政赤字,央行一買那麼赤字就貨幣化了。
12、貨幣政策的工具和傳導機制

A、中國貨幣政策工具
(1)公開市場業務
(2)存款准備金政策
(3)中央銀行貸款
(4)利率政策
(5)匯率政策
B、貨幣政策傳導機制(conct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影響中介指標,進而最終實現既定政策目標的傳導途徑與作用機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指從運用貨幣政策到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過程,貨幣傳導機制是否完善及提高,直接影響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以及對經濟的貢獻。1998年以來,針對國內經濟增長速度下滑、國內消費需求疲軟以及出現了通貨緊縮等突出問題,中央政府持續適當地增加貨幣供應量,降低利率等擴張性貨幣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從總體來講,沒有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

15、通貨膨脹(Inflation)指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供遠小於求)。紙幣、含金量低的鑄幣、信用貨幣,過度發行都會導致通脹。

B. 宏觀經濟學知識點總結

宏觀經濟學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 國名經濟統計與收入流量循環
1. 名義、實際、潛在GDP、GNP的含義。
2. 六種總量之間的關系(五種收入總量+GDP)。
3. 三種統計方法(它們從哪些方面統計的)。
4. 分清個人儲蓄、企業儲蓄、政府儲蓄、國外儲蓄、總儲蓄、經濟體內部的儲蓄。
5. 事前平衡與事後平衡。

第二章 消費、凈出口與投資需求理論
6. 簡單消費函數、邊際消費傾向與消費函數之謎。
7. 恆久性收入說、生命周期說的主要內容。
8. 實際利率與現期消費之間的關系(分借款者、儲蓄者)。
9. 消費理論中,什麼是李嘉圖等價;
投資理論中,什麼是資本邊際效率、投資引誘、托賓的q、簡單的投資函數與投資陷阱。
10. 什麼是邊際進口傾向;什麼是實際匯率。

第三章 總需求分析之一:商品市場均衡
11. 國民收入乘數理論的主要內容(區別:投資乘數、財政乘數、對外貿易乘數)。

第四章 貨幣市場均衡:貨幣供給與需求
12. M0、M1、M2、M3的含義。
13. 中央銀行的只能&資產負債表結構。
14. 貨幣乘數。
15. 中央銀行直接、間接調控貨幣供給量的主要手段。
16. 貨幣需求理論:
凱恩斯的流動偏好理論;
鮑莫爾交易性「平方根法則」;
貨幣需求的三個命題。

第六章 總需求分析之二:開放經濟的IS-LM曲線模型
17. IS-LM曲線模型。(//考試按封閉經濟下的模型)
18. 兩種曲線的特例:
①IS曲線垂直(投資陷阱、消費陷阱)
②LM曲線水平(流動性陷阱)
19. IS-LM的位移因素。
20. 封閉條件下,單獨採用擴張性的財政支出政策、稅收政策、貨幣供給量政策對經濟活動影響的結果、傳導機制、有效性。(//大題!)

第八章 總需求與總供給模型
21. 總供給曲線不同學派的觀點。(//簡述而不需要解釋)
什麼是工資剛性、工資粘性、貨幣幻覺、理性預期。
22. 什麼是貨幣中性。
第九章 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
23. 什麼是顯性失業、顯性通脹、隱性失業、隱性通脹。
24. 失業的類型:
什麼是周期性失業、結構性失業、摩擦性失業、自願失業、非自願失業、自然失業。
25. 奧肯法則。
26. 凱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論,有效需求管理理論。
27. 通貨膨脹的成因、類型:
需求拉上型、成本推進型、結構型。
28. 需求拉上型和成本推進型分別採用什麼樣的治理措施。
29. 通貨膨脹的收入與財富的再分配效應。
30. 通貨緊縮的危害。
31. (薩繆爾森的)菲利普斯曲線的理論內容與政策含義。
32. 貨幣主義關於菲利普斯曲線的觀點。
33. 供給學派對滯脹的原因看法和醫治措施。
34. 拉弗曲線。

第十章 經濟周期理論
35. 經濟周期階段劃分。
傳統:危機,蕭條,復甦,高漲。
現在:衰退,擴張。
36. 什麼是增長性衰退
衰退不一定表現為產出絕對量的下降,只要經濟增長率下降,即使不是負數,也可以稱之為衰退。
37. 經濟周期的期限與類型。P260
①朱格拉周期(法國經濟學家),9~10年周期波動,主周期(漢森),設備周期(波動與設備投資有關),中周期(長度中等);
②基欽周期(美國經濟學家),40個月左右,小周期(漢森),短周期,庫存周期,二三個短周期合成一個中周期;
③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前蘇聯經濟學家),50~60年,長周期(長波運動);
④庫茲涅茨周期(美國經濟學家),平均長度20年,長周期,與漢森17~18年的建設周期相仿。
38. 乘數-加速數模型。P265
39. 熊皮特的創新理論如何解釋經濟周期。P262
40. 貨幣主義如何解釋經濟周期。P262

第十一章 經濟增長理論
41. 新古典增長理論。P285
42. 丹尼森的經濟增長因素分析。
①就業人數及其性別、年齡結構;
②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作的工人的工時數;
③就業人員的教育年限(勞動力素質、技能等提高);
④資本存量規模;
⑤資源配置的改善(如勞動力等要素從低效率向高效率部門轉移等);
⑥規模經濟(企業產出規模擴大形成成本節約、當然以市場規模擴大為前提);
⑦知識進展(科學教育發展、知識經驗積累和技術進步等)。
43. 經濟增長極限論。P300

C. 曼昆經濟學circular flow diagram

18卡特爾(cartel)聯合起來行事的企業集團。
19循環流量圖(circular-flow diagram)一個說明貨幣如何通過市場在家庭與企業間之間流動的直觀經濟模型,它表明在某些假設條件之下,沒有一種方案能把個人偏好加總為一組正確的社會偏好。
59固定成本(fixed costs)不隨著產量變動而變動的成本。
60搭便車者(free rider)得到一種物品的利益但避開為此付費的人。
61博弈論(game theory)研究人們在不同策略情況下如何行事。
62吉芬物品(Giffen good)價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63橫向平等(horizontal equity)主張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納稅人應該繳納等量稅收的思想。
64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對人的教育和在職培訓的投資的積累。
65隱性成本(implicit costs)不需要企業支出貨幣的投入成本。
66進口(imports)在國外生產而在國內銷售的物品。
67激勵(incentive)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
68收入效應(income effect)當一種價格變動使消費者移動到更高或更低無差異曲線時所引起的消費變動。
69需求收入彈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衡量一種物品需求量對消費者收入變動反映程度的指標,用需求量變動百分比除以收入變動百分比來計算。
70無差異曲線(indifference curve)一條表示給消費者相同滿足程度的消費組合的曲線。
71低檔物品(inferior good)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減少的物品。
72通貨膨脹(inflation)經濟中物價總水平的上升。
73實物轉移支付(in-kind transfers)以物品和勞務而不是以現金形式給予窮人的轉移支付。
74外部性內在化(internalizing the externality)改變激勵,以使人們考慮到自己行為的外部效應。
75需求定理(law of demand)認為在其他條件不變時,一種物品價格上升,對該物品的需求量減少的觀點。
76供給定理(law of supply) 認為在其他條件不變時,一種物品價格上升,該物品供給量增加的觀點。
77供求定理(law of supply and demand)任何一種物品價格的調整都會使該物品的供給和需求達到平衡。
78自由主義(liberalism)一種政治哲學,根據這種政治哲學,政府應該選擇必要的公正的政策。這種公正要由一位在「無知面紗」背後的無偏見評論者來評價。
79自由意志主義(libertarianism)一種政治哲學,根據這種政治哲學,政府應該懲罰犯罪並實行自願的協議,但不應該進行收入再分配。
80生命周期(life cycle)在人的一生中有規律的收入變動形式。
81定額稅(lump-sum tax)對每個人等量徵收的稅收。
82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研究整體經濟現象,包括通貨膨脹、失業和經濟增長。
83邊際變動(marginal change)對行動計劃的微笑增量調整。
84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額外一單位產量所引起的總成本的增加。
85邊際產量(marginal proct)增加一單位投入所引起的產量增加。
86勞動的邊際產量(marginal proct of labor)增加一單位勞動所引起的產量增加量。
87邊際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MRS)消費者願意以一種物品交換另一種物品的比率。
88邊際收益(marginal revenue)增加一單位銷售量引起的總收益變動。
89邊際稅率(marginal tax rate)增加一美元收入所支付的額外稅收。
90市場(market)由某種物品或勞務的買者與賣者組成的一個群體。
91市場經濟(market economy)當許多企業和家庭在物品與勞務市場上相互交易時,通過它們的分散決策配置資源的經濟。
92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市場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情況。
93市場力量(market power)單個經濟活動者(或經濟活動者的一個小集團)對市場價格有顯著影響的能力。
94最大化標准(maximin criterion)一種主張,認為政府的目標應該是使社會上狀況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
95中值選民定理(median voter theorem)一個數學結論,表明如果要選民沿著一條線選一個點,而且,每個選民都想選離他最偏好的點最近的點,那麼,多數原則將選出中值選民最偏好的點。
96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業如何做出決策,以及它們如何在市場上相互交易。
97壟斷競爭(monopolistic competition)存在許多出售相似但不相同產品的企業的市場結構。
98壟斷企業(monopoly)一種沒有相近替代品的產品的唯一賣者的企業。
99道德風險(moral hazard)一個沒有受到完全監督的人從事不忠誠或不合意行為的傾向。
100納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相互作用的經濟主體在假定所有其他主體所選戰略為既定的情況下選擇自己最優戰略的狀態。
101自然壟斷(natural monopoly)由於一個企業能以低於兩個或更多企業的成本向整個市場供給一種物品或勞務而產生的壟斷。
102自然資源(natural resources)由自然界提供的用於生產物品與勞務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礦藏。
103負所得稅(negative income tax)向高收入家庭征稅並給低收入家庭轉移支付的稅制。
104正常物品(normal good)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105規范表述(normative statements)企圖表述世界應該是什麼的觀點。
106寡頭(oligopoly)只有幾個提供相似或相同產品的賣者的市場結構。
107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為了得到某種東西必須放棄的東西。
108完全互補品(perfect complements)無差異曲線為直角形的兩種物品。
109完全替代品(perfect substitutes)無差異曲線為直線的兩種物品。
110持久收入(permanent income)一個人的正常收入。
111實證表述(positive statements)企圖表述世界是什麼的觀點。
112貧困線(poverty line)由聯邦政府根據每個家庭規模確定的一種收入絕對水平,低於這一水平的家庭被認為處於貧困狀態。
113貧困率(poverty rate)家庭收入低於一個稱為貧困線的絕對水平的人口百分比。
114價格上限(price ceiling)可以出售一種物品的法定最高價格。
115價格歧視(price discrimination)以不同價格向不同顧客出售同一物品的經營做法。
116需求價格彈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衡量一種物品需求量對其價格變動反應程度的指標,用需求量變動百分比除以價格變動百分比來計算。
117供給價格彈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衡量一種物品供給量對其價格變動反應程度的指標,用供給量變動百分比除以價格變動百分比來計算。
118價格下限(price floor)可以出售一種物品的法定最低價格。
119委託人(principal)讓另一個人(稱為代理人)完成某種行為的人。
120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兩個被捕的囚徒之間的一種特殊「博弈」,說明為什麼甚至在合作對雙方都有利時,保持合作也是困難的。
121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既有排他性又有競爭性的物品。
122生產者剩餘(procer surplus)賣者出售一種物品得到的量減去其生產成本。
123生產函數(proction function)用於生產一種物品的投入量與該物品產量之間的關系。
124生產可能性邊界(pro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表示在可得到的生產要素與生產技術既定時,一個經濟所能生產的產量的各種組合的圖形。
125生產率(proctivity)一個工人一個小時所生產的物品與勞務數量。
126利潤(profit)總收益減去總成本。
127累進稅(progressive tax)高收入納稅人繳納的稅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於低收入納稅人的稅收。
128產權(property rights)個人擁有並控制稀缺資源的能力。
129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高收入納稅人和低收入納稅人繳納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稅收。
130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既無排他性又無競爭性的物品。
131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買者願意並且能夠購買的一種物品的數量。
132供給量(quantity supplied)賣者願意並且能夠出售的一種物品的數量。
133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系統而有目的地做可以達到其目的的最好的事的人。
134累退稅(progressive tax)高收入納稅人繳納的稅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於低收入納稅人的稅收。
135消費中的競爭性(rivalry in consumption)一個人使用一種物品將減少其他人對該物品的使用的特性。
136稀缺性(scarcity)社會資源的有限性。
137篩選(screening)無信息的一方所採取的引起有信息的一方披露消息的行動。
138短缺(shortage)需求量大於供給量的狀態。
139發信號(signaling)有信息的一方向無信息的一方披露自己私人信息所採取的行動。
140社會保障(social insurance)旨在保護人們規避負面事件風險的政府政策。
141罷工(strike)工會組織工人從企業撤出勞動。
142替代品(substitute)一種物品價格上升引起另一種物品需求量增加的兩種物品。
143替代效應(substitution effect)當一種價格變動使消費者沿著一條既定的無差異曲線變動到有新邊際替代率的一點時所引起的消費變動。
144沉沒成本(sunk cost)已經發生而且無法收回的成本。
145供給曲線(supply curve)表示一種物品的價格與供給量之間關系的圖形。
146供給表(supply schele)表示一種物品的價格與供給量之間關系的表格。
147過剩(surplus)供給量大於需求量的狀態。
148關稅(tariff)對在國外生產而在國內銷售的物品徵收的稅。
149稅收歸宿(tax incidence)稅收負擔在市場參與者之間進行分配的方式。
150總成本(total cost)企業用於生產的投入的市場價值。
151(企業)總收益〔total revenue (for a firm)〕企業出售其產品所得到的貨幣量。
152(市場)總收益〔total revenue (in a market)〕一種物品買者支付從而賣者得到的量,用該物品的價格乘以銷售量來計算。
153公有地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一個寓言,說明從整個社會的角度看,為什麼公有資源的使用大於合意的水平。
154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各方在達成協議於遵守協議過程中所發生的成本。
155工會(union)與僱主談判工資和工作條件的工人協會。
156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一種政治哲學,根據這種政治哲學,政府應該選擇使社會上所有人總效用最大化的政策。
157效用(utility)衡量幸福或滿足程度的指標。
158邊際產量值(value of the marginal proct)一種投入的邊際產量乘以該產品的價格。
159可變成本(variable costs)隨著產量變動而變動的成本。
160縱向平等(vertical equity)主張支付能力更強的納稅人應該繳納更多稅收的思想。
161福利(welfare)補貼需要者收入的政府計劃。
162福利經濟學(welfare economics)研究資源配置如何影響經濟福利的一門學問。
163支付意願(willingness to pay)買者願意為某種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164世界價格(world price)一種物品在世界市場上所同行的價格。。
16經濟周期(business cycle)就業和生產等經濟活動的波動。
7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固定成本除以產量。
26互補品(complement)一種物品價格上升引起另一種物品需求量減少的兩種物品。
27康多塞悖論(Condorcet paradox)多數原則沒有產生可傳遞的社會偏好。
10平均總成本(average total cost)總成本除以產量。
11平均可變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可變成本除以產量。
12受益原則(benefits principle)認為人們應該根據他們從政府服務中得到的利益來納稅的思想。
13預算約束線(budget constraint)對消費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費組合的限制,對一個參與者都為最優的策略1支付能力原則(ability-to-pay principle)認為應該根據一個人可以承受的負擔來對這個人征稅的思想。
2絕對優勢(absolute advantage)用比另一個生產者更少的投入生產某種物品的能力。
3會計利潤(accounting profit)總收益減總顯性成本。
4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從無信息買者的角度看。
8平均收益(average revenue)總收益除以銷售量。
9平均稅率(average tax rate)支付的總稅收除以總收入。
40規模不經濟(diseconomies of scale)長期平均總成本隨產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41占優策略(dominant strategy)無論其他參與者選擇什麼策略。
14預算赤字(budget deficit)政府支出大於政府收入。
15預算盈餘(budget surplus)政府收入大於政府支出。
35需求曲線(demand curve)表示一種物品的價格與需求量之間關系的圖形。
36需求表(demand schele)表示一種物品的價格與需求量之間關系的表格。
17資本(capital)用於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設備和建築物。
55顯性成本(explicit costs)需要企業支出貨幣的投入成本。
39歧視(discrimination)對僅僅由於種族。
56出口(exports)在國內生產而在國外銷售的物品。
28規模收益不變(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長期平均總成本隨產量增加而保持不變的特性。
20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說明私人各方可以無成本地就資源配置進行協商,那麼,他們就可以自己解決外部性問題的一個命題。
45效率(efficiency)社會能從稀缺資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46效率工資(efficiency wages)企業為了提高工人的生產率而支付的高於均衡工資的工資。
47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認為資產價格反映了關於一種資產價值的所有公開的、可獲得的信息的理論。
23比較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一個生產者以低於另一個生產者的機會成本生產一種物品的行為。
51均衡價格(equilibrium price)使供給與需求平衡的價格。
52均衡數量(equilibrium quantity)均衡價格下的供給量與需求量。
53平等(equity)經濟成果在社會成員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4排他性(excludability)一種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個人使用該物品的特性。
21勾結(collusion)一個市場上的企業之間就生產的產量或收取的價格達成的協議。
22公有資源(common resources)有競爭性但無排他性的物品。
24補償性工資差別(compensating differential)為抵消不同工資的非貨幣特性而產生的工資差別。
25競爭市場(competitive market)有許多買者與賣者,以至於每個人對市場價格的影響都微乎其微的市場。
29消費者剩餘(consumer surplus)買者願意為一種物品支付的量減去其為此實際支付的量。
42經濟利潤(economic profit)總收益減總成本,包括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
43經濟學(economics)研究社會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
44規模經濟(economics of scale)長期平均總成本隨產量增加而減少的特性。
30矯正稅(corrective taxes)旨在引導私人決策者考慮負外部性引起的社會成本的稅收。
31成本(cost)賣者為了生產一種物品而必須放棄的每種東西的價值。
32成本-收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比較提供一種公共物品的社會成本與社會收益的研究。
33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衡量一種物品需求量對另一種物品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的指標、宗教、性別。
48有效規模(efficient scale)使平均總成本最小的產量。
49彈性(elasticity)衡量需求量或供給量對其某種決定因素的反映程度的指標。
50均衡(equilibrium)市場價格達到使供給量與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時的狀態,用第一種物品需求量變動百分比除以第二種物品價格變動百分比來計算。
34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市場扭曲(例如稅收)引起的總剩餘減少。
37邊際產量遞減(diminishing marginal proct)一種投入的邊際產量隨著投入量增加而減少的特徵。
38收益遞減(diminishing returns)隨著投入量的增加,每一單位額外投入得到的收益減少的特性、年齡或其他個人特徵不同的相似個人提供不同的機會。
57外部性(externality)一個人的行為對旁觀者福利的影響。
58生產要素(factors of proction)用於生產物品與勞務的投入,無法觀察到的特徵混合變為不合意的傾向。
5代理人(agent)一個為另一個人(稱為委託人)完成某種行為的人。
6阿羅不可能性定理(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一個數學結論

D. 微觀經濟學問題:例舉一種沒有包括在簡單的循環流量圖中的經濟關系

政府稅收。
簡單的循環流量圖中只包括兩個部門,企業和家庭,政府未在其中,因此政府稅收是該循環流量圖中未包括的經濟關系。

E. 求宏觀經濟學 公式 概念 整理大全,注意,請整理好

用的教材是國內高鴻業的宏觀經濟學 不一樣的教材的話 就不要看章節的標題
第十二章 國民收入核算
一、國內生產總值(GDP)含義。
核算國民經濟活動的核心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它是指經濟社會(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1.GDP是一個市場價值的概念,各種最終產品的價值都是用貨幣加以衡量的。
2.GDP測度的最終產品的價值,中間產品不計入GDP,否則會造成重復計算。
3.GDP是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而不是所售賣掉的最終產品的價值。
4.GDP是計算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價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流量是一定時期內發生的變數,存量是一定時點上存在的變數。
5.GDP是一國范圍內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是地域概念。
6.GDP一般僅指市場活動導致的價值,非市場活動不計入GDP。
二、國民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的區別。
國民生產總值(GNP)是指一國國民所擁有的全部生產要素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是一個國民概念,不同於GDP是一個地域概念。
三、GNP/GDP的三種核算方法。
A.支出法:支出法是從居民、企業、政府和國外購買最終產品的角度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創造了多少最終產品價值。
GDP=消費(C)+投資(I)+政府購買支出(G)+凈出口(X-M)
說明:
a.消費支出包括購買耐用消費品、非耐用消費品和勞務的支出,不包括個人建築住宅的支出。
b.投資是指增加或更換資產的支出。投資包括固定資產和存貨投資兩大類。這里的投資是指總投資。凈投資-總投資-重置投資,重置投資是指當年以前資本產品的折舊損耗。
c.政府購買是指各級政府購買物品和勞務的支出。轉移支付(救濟金等)不計。
d.凈出口是指進出口的差額。
B.收入法:收入法是從居民向企業出售生產要素獲得收入的角度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創造了多少最終產品價值。收入法又稱成本法,包括以下幾項:
1.工資,利息和租金等生產要素的報酬;
2.非公司企業主收入;
3.公司稅前利潤;
4.企業轉移支付及企業間接稅;
5.資本折舊。
GDP=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
C.生產法(書上應該不作要求)
名義GDP、實際GDP
名義GDP是用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年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它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 實際GDP是用從前某一年的價格作為基期計算出來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名義GDP=實際GDP*GDP折算指數
四、儲蓄-投資恆等式
兩部門經濟支出:Y=C+I(消費+投資) 收入:Y=C+S(消費+儲蓄) 收入=支出 所以,I=S
三部門經濟支出:Y=C+I+G收入:Y=C+S+T,其中:T=To- TR To—全部稅金收入 TR—政府轉移支付 T—政府凈收入 即:I=S+(T-G)=私人儲蓄+政府儲蓄
四部門經濟支出:Y=C+I+G+NX收入:Y=C+S+T+Kr Kr:本國居民對外國人的轉移支付 所以 I=S+(T-G)+(Kr-NX) 外國對本國的儲蓄

第十三章 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一、凱恩斯消費理論
1、消費、儲蓄和收入
2、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的關系
第一,消費函數和儲蓄韓旭互為補數,和為收入。
第二,若APC和MPC都隨收入增加而遞減,但APC>MPC,則APS和MPS都隨收入增加而遞減,但APS<MPS,表現在圖形上,在y0的右方,儲蓄曲線上任一點與原點連成的射線的斜率總小於儲蓄曲線上改點的斜率。
第三,APC和APS的和恆等於1,MPC和MPS的和也恆等於
1. 邊際消費傾向和平均消費傾向
增加的消費與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單位收入中用於增加消費部分的比率,成為邊際消費傾向(MPC).
平均消費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的消費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APC=c/y;
二、幾種常見的消費理論
1.絕對收入假說
絕對收入假說也稱為絕對收入理論、絕對收入假設、絕對收入假設消費函數模型;凱恩斯的絕對收入假說認為,在短期中,收入與消費是相關的,即消費取決於收入,消費與收入之間的關系也就是消費傾向。同時,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也將增加,但消費的增長低於收入的增長,消費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佔的比重是遞減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邊際消費傾向遞減,這種理論被稱為絕對收入假說。
2.相對收入假說
消費者會根據自己過去的消費習慣以及周圍消費水準來決定消費,從而消費是相對決定的。消費者傾向於隨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費,但當收入降低時卻難以減少消費,這就被成為「棘輪效應」。另一方面,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要受周圍人的消費水準的影響,這就是「示範效應」。
3.生命周期假說
由莫迪利安尼提出,強調人們會在更長的時間范圍內計劃他們的開支,達到整個生命周期內消費的最佳配置。消費函數為C=aWR+cYL。WR表示實際財富,a表示財富的邊際消費傾向,YL為工作收入,c為工作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
4.永久收入假說
由弗里德曼提出,該理論認為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不是由其他的現期收入決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決定的。影響消費的其他因素:利率、價格水平、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制度。
三、國民收入的決定
凱恩斯理論的基本思想: 在存在閑置資源的條件下, 總產出(或總收入)是由總需求決定的.
四、稅收固定時的各種乘數

平衡預算乘數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時以相等數量增加或減少使國民收入變動對政府支出變動的比率。即當政府支出每增加1元時,稅收收入也增加1元,即政府的預算仍然是平衡的。平衡預算乘數=政府支出乘數+稅收乘數 kb= 1/(1-β)+(-β)/(1-β)=1
五、通貨膨脹缺口和通貨緊縮缺口
乘數的計算及其運用

通貨膨脹缺口和通貨緊縮缺口的定義及其計算
通貨膨脹缺口指實際總需求水平大於充分就業時的國民收入水平所形成的缺口。或,指在充分就業經濟中投資超過儲蓄的差額,即社會總需求超過社會總供給的差額。
在存在通貨膨脹缺口的情況下,社會對商品和勞務的需求的價值超過在充分就業條件下所能夠生產的價值。
第十四章 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
一、投資的決定
資本邊際效率
資本邊際效率MEC是一種貼現率,這種貼現率正好使一項資本物品的使用期內各項預期收益的現值之和等於這項資本物品的供給價格或者重置成本。公式見書P412.
托賓「q」說
企業的市場價值與其重置成本之比,可作為衡量要不要進行新投資的標准,這個比率為q。
q=企業的股票市場價值/新建企業的成本。
q<1,說明買舊的企業比新建企業便宜,不會有投資。
q>1,說明新建企業比買舊企業便宜,因此有新投資。當q較高時,投資需求會較大。
二、利率的決定
貨幣需求動機
第一,交易動機,個人和企業需要貨幣是為了進行正常的交易活動。
第二,謹慎動機或稱預防性動機,為預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如個人或企業為應付事故、失業、疾病等以外事件而事先持有一定數量貨幣。
第三,投機動機,人們為了抓住有利的購買有價證券的機會而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
流動偏好陷阱(凱恩斯陷阱)
當利率極低時,人們會認為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有價證券市場價格不大可能再上升只會跌落,因而將所持有的有價證券全部換成貨幣,人們有了貨幣也絕不肯去買有價證券以免債券價格下跌而遭受損失。人們不管有多少貨幣都願意持在手中,這種情況為凱恩斯陷阱或流動偏好陷阱。

第十五章 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1. 什麼是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是政府變動稅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
變動稅收可以調節個人和企業可支配收入;變動政府支出指改變政府對商品與勞務的購買支出以及轉移支付。
2. 什麼是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政府貨幣當局即中央銀行通過銀行體系 變動貨幣提供量來調節總需求的政策。
在經濟蕭條時期增加貨幣供給,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資,進而刺激消費,使生產和就業增加。
3.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效果
擠出效應:政府支出增加會引起利率的上升,進而抑制私人投資和消費,這就是「擠出效應」。
影響擠出效應的因素
第一,支出乘數的大小,乘數越大,擠出效應越大。支出乘數主要決定於邊際消費傾向。
第二,貨幣需求對產出變動的敏感程度,即貨幣需求函數中k的大小。K越大,擠出效應越大。
第三,貨幣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即貨幣需求函數中的h的大小。H越大,擠出效應越小。
第四,投資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即投資的利率系數的大小。投資的利率系數越大,擠出效應越大。

貨幣幻覺:人們對貨幣的名義價值而不是實際價值作出反應。當物價和貨幣收入以相同比例提高或物價上升的幅度超過貨幣收入增加的幅度,實際收入不變或減少了,但消費者只注意到貨幣收入增加而忽視物價的上升,因此不會減少反而增加了對商品的購買,即消費者存在「貨幣幻覺」。或者:物價上漲,雖名義工資未變,但實際工資下降了,工人如仍像物價未變時一樣提供勞動,就是只對用貨幣表示的價值作出反應,即工人存在「貨幣幻覺」。
第十六章 宏觀經濟政策實踐
一、宏觀經濟政策的四大目標:
充分就業 一切生產要素(包含勞動)都有機會以自己意願的報酬參加生產的狀態。
價格穩定 是指價格總水平的穩定,它是一個宏觀經濟概念。
經濟持續均衡增長 經濟增長是指在一個特定時期內經濟社會所生產的人均產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續增長。
國際收支平衡 指一國國際收支凈額即凈出口與凈資本流出的差額為零。
二、自動穩定與斟酌使用
1. 自動穩定器
定義:亦稱內在穩定器,是指經濟系統本身存在的一種減少各種干擾對國民收入沖擊的機制,能夠在經濟繁榮時期自動抑制膨脹,在經濟衰退時期自動減輕蕭條,毋須政府採取任何行動。
財政制度的內在穩定機制:
(1)稅收的自動變化
(2)政府支出的自動變化
(3)農產品價格維持制度
它們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縮小經濟波動幅度,並無法消除經濟波動。
2、 斟酌使用的財政政策
定義:政府審時度勢,斟酌使用,變動支出水平或稅收,以穩定總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價穩定的充分就業水平。
斟酌使用的財政政策的局限性:
(1)時滯:認識總需求的變化,變動財政政策以 及乘數作用的發揮,都需要時間。
(2)不確定性:一是乘數大小難以准確確定;二是政策作用達到預定目標究竟需要多少時間,其間總需求水平可能發生變化。
(3)外在不可預測的隨機因素的干擾。
(4)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
三、存款創造和貨幣供給
狹義的貨幣供給為硬幣、紙幣和活期存款。前兩者稱為通貨(Cu) 。
存款准備金:存款准備金是商業銀行在吸收存款後,以庫存現金或在中央銀行的存款的形式保留的、用於應付存款人隨時提現的那部分流動資產儲備。
法定準備率:即存款准備金比率,就是存款准備金占銀行吸收存款總量的比例。
1、活期存款的貨幣創造機制
D=R/rd
貨幣創造乘數:k=1/ rd
D為活期存款總額
R為原始存款
rd為存款准備率
2、存款創造過程中的「漏出」
(1)超額准備金率re :超額准備金對存款的比率。
D=R/(rd + re)
k=1 /(rd + re )
實際准備金=法定準備金+超額准備金
(2)通貨-存款比率rc :通貨對存款的比率。
D=R/(rd + re + rc)
k=1/(rd + re + rc)
3、基礎貨幣
定義:存款擴張的基礎是商業銀行的准備金總額(包括法定的和超額的)加上非銀行部門持有的通貨。由於它會派生出貨幣,因此是一種高能量的或者說活動力強大的貨幣,故又稱高能貨幣或強力貨幣。用非Cu表示銀行部門持有的通貨,用Rd表示法定準備金,用Re表示超額准備金,用H表示基礎貨幣,則有:H=Cu+Rd+Re。這是商業銀行藉以擴張貨幣的基礎。
貨幣創造乘數:基礎貨幣能帶來貨幣供給的擴張倍數。
四、 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
1、法定準備金率
2、調整再貼現率——最早使用的政策
3、公開市場業務——應用最廣泛的工具

第十六章 總需求—總供給模型模型
一、AD曲線為什麼會向右下傾斜?
幾大效應、公式推導、圖形推導
A.利率效應 價格總水平變動引起利率同方向變動,進而使投資和產出水平成反向變動的情況。如果貨幣供給沒有變化,價格上升使貨幣需求增加時,利率就會上升。利率上升,投資水平下降,因而使總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下降。
B.實際余額效應 價格水平上升,使人們所持有的貨幣及其他以貨幣衡量的具有固定價值的資產的實際價值降低,人們會變得相對貧窮,於是人民的消費水平相應減少。
C.匯率效應 開放經濟中,一國價格水平下降,短期在名義匯率不變的情況下,進口商品相對價格上升,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相對價格下降,帶來出口增加,進口減少,對國內產品的總需求增加。
簡單起見,總需求曲線的推導只考慮利率效應。總需求曲線可以由IS-LM圖推導。
AD曲線移動:影響因素、移動方向
除了價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果對總需求產生了影響,就會使得總需求曲線發生整條線的移動,重點掌握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帶來的總需求的移動。無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還是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都會使總需求曲線曲線向右移動。
二、AS曲線為什麼會向右上方傾斜?
古典總供給曲線、凱恩斯總供給曲線、常規總供給曲線(劃分的原因、政策含義)
1.古典總供給曲線是一條位於經濟的潛在產量或充分就業產量水平的垂直線。古典假設下,增加需求的政策並不能改變產量,而只能造成物價上漲。
2.凱恩斯的總供給曲線是一條水平線。只要國民收入處在小於充分就業的水平,那麼國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來使經濟達到充分就業狀態。
3.在通常的或常規的情況下,短期總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價格水平越高,總供給水平越大。
AS曲線移動:影響因素、移動方向
A總需求變動
短期內總需求增加,產出水平上升,價格水平也上升;總需求減少,產出水平下降,價格水平也下降。
長期總需求的變動只改變價格水平,產出水平穩定在充分就業產量。
B總供給變動
短期內總供給增加,產出水平上升,價格水平下降;總供給減少,產出水平下降,價格水平上升。
長期變化會使得產量接近於自然率產量水平。
三、利用AS-AD模型作圖描述經濟的各個階段
書上P497-499

第十八章 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
1. 有關失業
A. 失業的分類
1.)摩擦性失業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由於難以避免的、由於轉業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業。
2.)結構性失業是指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業,其特點是既有失業,又有職位空缺,失業者或者沒有合適的技能,或者居住地點不當,因此無法填補現有的職位空缺。
3.)周期性失業是指經濟周期中的衰退或蕭條時,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業。
4.)自願失業和非自願失業 自願失業是指工人不願意接受現行工資水平而形成的失業。非自願失業是指願意接受現行工資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業。
自然失業率 自然失業率為經濟社會在正常情況下的失業率。它是勞動市場處於供求穩定狀態時的失業率,這里的穩定狀態被認為是,既不會造成通貨膨脹也不會導致通貨緊縮狀態。
B 奧肯定律
失業率每高於自然失業率一個百分點,實際GDP將低於潛在GDP兩個百分點。
2. 有關通貨膨脹
A 概念 當一個經濟中的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在一段時間內普遍上漲時,宏觀經濟學就稱這個經濟經歷著通貨膨脹。
B 衡量指標
1) 消費者物價指數消費者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是對一個固定的消費品籃子價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也是一種度量通貨膨脹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變化為表達形式。
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100
2 ) 生產者物價指數生產者價格指數(Procer Price Index),是衡量製造商和農場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價格指數。它主要反映生產資料的價格變化狀況,用於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成本價格變化情況
3 ) GDP平減指數指沒有剔除物價變動前的GDP(現價GDP)增長與剔除了物價變動後的GDP(即不變價GDP(constant-price GDP)或實質GDP)增長之商。該指數也用來計算GDP的組成部分,如個人消費開支。它的計算基礎比CPI更廣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務,除消費外,還包括生產資料和資本、進出口商品和勞務等。因此,這一指數能夠更加准確地反映一般物價水平走向,是對價格水平最宏觀測量。
C 分類
1.)作為貨幣現象的通貨膨脹 貨幣數量論認為貨幣供給的增加是通貨膨脹的基本原因。MV=PY。如果貨幣流通速度不變且收入處於其潛在的水平上,則通貨膨脹的產生主要是貨幣供給增加的結果。
2.)需求拉動通貨膨脹 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顯著的上漲。

3.)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 在沒有超額需求的情況下由於供給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持續和顯著上漲。

4.)結構性通貨膨脹 由於特定的經濟制度、控制系統、信息系統和決策系統等結構性因素的變化而引起的通貨膨脹。
3. 通貨膨脹的形成原因
貨幣發行過多
需求拉動
成本推進
結構性
通貨膨脹慣性(螺旋)
5. 菲利普斯曲線
定義 一條用以表示失業率和貨幣工資增長率之間替換關系的曲線。當失業率較低時,貨幣工資增長率較高;反之,當失業率較高時,貨幣工資增長率較低,甚至為負數。
短期與長期關系(長期菲利普斯曲線的推導)
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就是預期通貨膨脹率保持不變時,表示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關系的曲線。
長期菲利普斯曲線,垂直於自然失業率水平的垂線,在長期中,不存在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的替換關系。
在短期中,當通脹率不工人沒有形成預期的話,通脹與失業存在替代關系,隨著時間的推移,工人們會發覺他們的實際工資隨物價上漲而下降,就會要求相應地增加貨幣工資,於是形成更高的通脹率,菲利普斯曲線向右移,便是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此時還未形成新的預期,即更高的通脹率與失業率仍然存在替代關系。但在長期中,工人將根據實際發生的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預期(長期預期),上述過程將不斷繼續下去,工人預期的通脹率與實際通脹率遲早會一致,這時工人要求改變名義工資,以使實際工資不變,從而企業不會增加生產和就業,較高的通脹也就不會起到減少失業的作用。菲利普斯曲線於是演變成一條自然失業率水平上的垂線,即為長期的菲利普斯曲線。長期的菲利普斯曲線表明,不存在失業和通脹之間的替代關系,從長期來看,政府運用擴張性政策,不但不會降低失業率,還會使通脹率不斷上升。

6. 通貨膨脹的治理(政策)
1)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 人為地製造衰退,既然通貨膨脹是由於超額需求總需求所致,那麼降低總需求水平,增加失業,減少產出,會使得通貨膨脹率降低,製造的衰退幅度越大,通貨膨脹率下降速度越快。
2)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 收入政策,政府為了降低通貨膨脹率而對貨幣收入和價格採取強制性或非強制性的政策,藉助於工資價格管制、收入指數化和一定的稅收政策實現。
3)通貨膨脹的成因往往是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因而政府逆轉通貨膨脹的政策也並非單一的,往往是多種政策搭配使用。
附上:通貨膨脹率計算公式

通貨膨脹率=(現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

F. 【經濟學問題】與循環流量圖有關,請求老師指點!

這有什麼好糾結的,你看題意,哪個市場的定義符合就是哪個啊。

G. 宏觀經濟學中關於GDP循環流程的一些問題(自學的曼昆的書,有點不太清楚) 1、書上給出了這樣一幅循

可以這么看:
家庭成員向企業提供勞動(企業從家庭得到的勞動)。
從而企業支付一定金錢作為給勞動力的收入(家庭從企業得到的收入)。
家庭成員(勞動力)從企業得到收入以後用來購買生活用品(從家庭到企業進行的支出)。
同時企業生產商品,向家庭提供等值的產品服務(從企業到家庭產品)。

我認為家庭提供的勞動等於家庭得到收入。企業銷售的產品等價於家庭的支出。
同時家庭的收入也等於支出,企業的收入也等於支出。

如上所述宏觀可以看作4個等式。
家庭收支相等;企業產品銷售收入與購入勞動相等;
家庭提供勞動的價值與企業支付給家庭的收入相等;
企業提供的商品服務與家庭購買產品的支出相等。

H. 請舉出一種沒有包括在簡單的循環流量圖中的經濟關系

降膽固醇保健膠囊,血管循環保健膠囊 冠心病 認知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種由即在沒有冠心病證據的人群中減少發生冠心病的危險。主要是針對易患人群,控制

I. 哪位高手有西方經濟學(微觀)的術語對照表啊

任何一本微觀經濟學教材後面都有吧,我的幾本都有,但沒法幫你抄上來…

J. 關於微觀經濟學中循環流量圖的一個小問題。如下:某人在快餐店工作,每小時賺4.5美元,為什麼是屬於過

因為1和5才是對應關系,你出錢我出力。市場只是媒介,家庭和企業才是主體。

閱讀全文

與宏觀經濟學循環流量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