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基礎怎麼發布討論

經濟學基礎怎麼發布討論

發布時間:2021-03-16 04:56:20

經濟學基礎簡明教程(王曉明),這本書怎麼感覺那麼難懂啊,感覺老師也不怎麼會教。

經濟學一類的金融經濟學科的鼻祖是西方國家,因此目前中國的主要理論書籍都是來自外語的資料。對於學生來說,由於對社會了解程度很淺,無法與社會的經濟現象掛鉤,因此讀不懂是很正常的,沒必要過於焦慮。隨著學習的深入,對社會了解的程度加深,你的理解能力就會逐步的增強。

② 求:適合一群經濟學初學者討論的經濟話題

論改革開放後中國宏觀經濟的運行
宏觀經濟政策在西方國傢具有重要地位。西方國家普遍經歷了由自由市場經濟到政府幹預下的市場經濟歷程,各國均把制定和實施宏觀經濟政策作為政府重要的職能,美國等西方國家還通過立法確定宏觀經濟政策的法定地位。西方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目標是: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為實現以上目標,西方國家採取的宏觀經濟政策主要有: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分配及社會保障政策、對外經濟政策、產業政策等,其中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分配及社會保障政策是主要的宏觀經濟政策,是調節宏觀經濟運行的基本政策手段。
宏觀經濟政策在中國的重要地位。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有成功也有挫折,其中的經驗教訓充分證明了宏觀經濟政策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通過系統性的設計不同經濟形勢下的宏觀經濟調控方案,來使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具有協調性和科學性。
西方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來源於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這一理論主要體現於凱思斯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凱恩斯認為由於居民消費占收入的比例具有遞減傾向、投資預期回報率趨於下降、企業和居民偏好持有流動性較強的貨幣資產,因而導致消費需求、投資需求不足,總需求不足成為經濟運行中的重大問題,市場機制無法實現充分就業狀態下的均衡。西方宏觀經濟學認為,在市場機製作用下,宏觀經濟運行會交替出現收縮和擴張的周期性波動。因此,需要國家通過宏觀政策來影響總需求或總供給,達到充分就業狀態下的經濟均衡,慰平經濟的波動,實現經濟穩定增長。二戰後,出於實際需要,西方市場經濟國家採納了凱恩斯宏觀經濟理論,並以此為基礎,加大了干預經濟的力度,實施了一系列的宏觀經濟政策,且取得良好效果。
中國宏觀經濟政策來源於發展著並日趨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縱觀最近20年的發展歷史,中國宏觀經濟學成功地實現了規範式的轉換,初步形成了規范的理論構架,將制度分析、結構分析等引入宏觀分析,從而在使宏觀經濟學的「本土化」或建立中國宏觀經濟學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並為構建中國的宏觀經濟調控體系及出台宏觀經濟政策以實現國民經濟的良性運行提供了理論支撐。「但中國宏觀經濟學還十分幼稚,尤其迫切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一步發展:1,為中國的通貨緊縮提供理論解說。中國宏觀經濟學對通貨膨脹的研究相當深入,認識也比較一致,這就為相應的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但對通貨緊縮的研究就比較零散而膚淺,分歧也較大。中國的經濟實踐迫切需要宏觀經濟學提出系統而深入的通貨緊縮理論;2,建立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迄今為止,中國宏觀經濟學基本上是在一種封閉理念下構建的。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格局下,一國宏觀經濟運行與整個世界經濟息息相關,因而其宏觀經濟政策也失去了獨立性,往往成為多國博弈的結果。因此,我們必須從多國博弈的高度,在開放的模型中發展中國宏觀經濟學;3,構建一致的宏觀經濟學分析框架。目前,中國宏觀經濟學的分析框架還不一致,也欠成熟,從而導致了這一領域的分歧多,簡單重復勞動多。」①
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周期與經濟波動
經濟周期是任何一個市場經濟都可能出現的現象,它通過市場的自我完善功能對經濟進行調節,以達到經濟活動的平衡。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GDP增長率
年份 GDP 年份 GDP
1978 11.7% 1993 14.0%
1979 7.6% 1994 13.1%
1980 7.8% 1995 10.9%
1981 5.2% 1996 10.0%
1982 9.1% 1997 9.3%
1983 10.9% 1998 7.8%
1984 15.2% 1999 7.6%
1985 13.5% 2000 8.4%
1986 8.8% 2001 8.3%
1987 11.6% 2002 9.1%
1988 11.3% 2003 10.0%
1989 4.1% 2004 10.1%
1990 3.8% 2005 9.9%
1991 9.2% 2006 10.7%
1992 14.2% 2007 11.4%

(表註:數據來源於中國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並經過整理。)
根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率曲線圖,不難發現,從改革開放到目前為止,我國的經濟周期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8---1986年)其中,擴張期4年,收縮期4年。峰位為13.45%,谷位為7%,平均位勢為9.97%,波幅為10%。
第二階段:(1986---1991年)其中,擴張期2年,收縮期3年。峰位為11.45%,谷位為3.95%,平均位勢為8%,波幅為7.8%。
第三階段:(1991---2007年)其中,擴張期7年,收縮期9年。峰位為13%,谷位為8.4%,平均位勢為10.3%,波幅為6.6%。本階段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為本輪經濟增長的核心在於資本形成,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在本期成為有效需求,使實際GDP接近或超過潛在GDP或供給,但是,這些固定資產投資在下一期或下幾期就成為實際生產過程中的資本,使潛在GDP或潛在供給規模不斷擴大,從而使擴大的產出缺口縮小,出現潛在GDP與實際GDP、總需求與總供給先後按照高速度進行增長。經濟收縮的原因為國際經濟波動引起的出口需求的不穩定以及由於一般商品相對過剩和高精尖產品結構性短缺等因素引起的國內有效需求不足。
綜合看來,一方面,中國經濟周期波動性在逐步減小,穩定性在逐漸增強。其內在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i.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不斷完善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為宏觀經濟的運行提供了有效的緩沖機制和自我調節機制,因而一定程度上稀釋了一部分經濟活動中不確定量帶來的波動。例如,「在以國有企業預算約束硬化和稀缺資源在國有與非國有部門之間的優化配置為主要內容的微觀經濟主體的市場化過程中,轉軌型經濟波動被削弱的同時,成熟穩定的市場經濟波動逐步表現出來。」②
ii. 日趨成熟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目標有充分就業、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保持金融市場穩定等五個方面,但在實際調控中,主要目標就是預防通貨膨脹,保持價格穩定。利用「松緊」搭配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分別解決經濟長期增長問題和調節短期經濟波動。
iii. 在堅持以擴大內需為主的前提下,充分重視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並充分應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
iv. 相關結構的調整消化了過剩生產能力,淘汰了落後生產能力。例如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地域結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等的良性調整。「產業結構的調整,會通過預期或計劃產量的改變,通過投資加速原理的負向傳導,而影響投資增長。」③
另一方面,未來中國經濟周期波動可能出現兩個新特點:
i. 一是波動的位勢,有可能實現持續多年的適度高位運行。
ii. 二是波動的幅度,有可能實現進一步的平穩化和緩和化。

一、 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
年份 國內生產總值(億元) 第一產業(億元) 第二產業(億元) 第三產業(億元) 第一產業所佔比重 第二產業所佔比重 第三產業所佔比重

1978 3645.2 1018.4 1745.2 881.6 27.94% 47.88% 24.19%
1979 4062.6 1258.9 1913.5 890.2 30.99% 47.10% 21.91%
1980 4545.6 1359.4 2192.0 994.2 29.91% 48.22% 21.87%
1981 4891.6 1545.6 2255.5 1090.5 31.60% 46.11% 22.29%
1982 5323.4 1761.6 2383.0 1178.8 33.09% 44.77% 22.14%
1983 5962.7 1960.8 2646.2 1355.7 32.88% 44.38% 22.74%
1984 7208.1 2295.5 3105.7 1806.9 31.85% 43.09% 25.07%
1985 9016.0 2541.6 3866.6 2607.8 28.19% 42.89% 28.92%
1986 10275.2 2763.9 4492.7 3018.6 26.90% 43.72% 29.38%
1987 12058.6 3204.3 5251.6 3602.7 26.57% 43.55% 29.88%
1988 15042.8 3831.0 6587.2 4624.6 25.47% 43.79% 30.74%
1989 16992.3 4228.0 7278.0 5486.3 24.88% 42.83% 32.29%
1990 18667.8 5017.0 7717.4 5933.4 26.88% 41.34% 31.78%
1991 21781.5 5288.6 9102.2 7390.7 24.28% 41.79% 33.93%
1992 26923.5 5800.0 11699.5 9424.0 21.54% 43.45% 35.00%
1993 35333.9 6887.3 16454.4 11992.2 19.49% 46.57% 33.94%
1994 48197.9 9471.4 22445.4 16281.1 19.65% 46.57% 33.78%
1995 60793.7 12020.0 28679.5 20094.3 19.77% 47.18% 33.05%
1996 71176.6 13885.8 33835.0 23455.8 19.51% 47.54% 32.95%
1997 78973.0 14264.6 37543.0 27165.4 18.06% 47.54% 34.40%
1998 84402.3 14618.0 39004.2 30780.1 17.32% 46.21% 36.47%
1999 89677.1 14548.1 41033.6 34095.3 16.22% 45.76% 38.02%
2000 99214.6 14716.2 45555.9 38942.5 14.83% 45.92% 39.25%
2001 109655.2 15516.2 49512.3 44626.7 14.15% 45.15% 40.70%
2002 120332.7 16238.6 53896.8 50197.3 13.49% 44.79% 41.72%
2003 135822.8 17068.3 62436.3 56318.1 12.57% 45.97% 41.46%
2004 159878.3 20955.8 73904.3 65018.2 13.11% 46.23% 40.67%
2005 183084.8 23070.4 87046.7 72967.7 12.60% 47.54% 39.85%
2006
2007 246619 28910 121381 96328 3.7% 13.4% 11.4%
(表註:1.1980年以後國民總收入(原稱國民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的差額為國外凈要素收入。
2.2004年及以前年份第一產業不包括農林牧漁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包括電信業,不包括城市公共交通業,批發與零售業包括餐飲業)
(數據來源於中國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並經過整理。)

農業對於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表現在四個方面:產品貢獻、市場貢獻、要素貢獻、外匯貢獻。因此一旦農業發展停滯,那麼不僅工業等非農業部門發展所需的產品與要素得不到保證,而且還會影響人民的基本生活,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對經濟發展極為不利。
工業發展狀況分析工業生產發展是提高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由之路,工業發展水平與工業化程度是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主要標志。因此,工業形勢的好壞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整體經濟形勢的好壞。
第三產業發展狀況分析第三產業作為為生產、生活和社會提供服務的各個部門的總和,對保證第一、第二產業的順利運行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經濟的發展必須以第三產業的高度發展為依託。具體地說,促進流通環節保持順暢、通過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服務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和人民生活質量、引導和滿足不斷增大的社會需求是第三產業的根本任務和基本發展方向。
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核心問題不是總量與速度問題,而是結構與質量問題,集中體現在:投資嚴重偏向第二產業,重工業化傾向在近年來日益加重,對中國中長期發展帶來了較大的能源與環境成本問題;第三產業投資在社會總投資的比重較高,但產出比較低,且處於不斷下降的趨勢。
二、 外匯儲備及黃金儲備
年份 外匯儲備(億美元) 黃金儲備(萬盎司)
1978 1.67 1280
1979 8.40 1280
1980 -12.96 1280
1981 27.08 1267
1982 69.86 1267
1983 89.01 1267
1984 82.20 1267
1985 26.44 1267
1986 20.72 1267
1987 29.23 1267
1988 33.72 1267
1989 55.50 1267
1990 110.93 1267
1991 217.12 1267
1992 194.43 1267
1993 211.99 1267
1994 516.20 1267
1995 735.97 1267
1996 1050.29 1267
1997 1398.90 1267
1998 1449.59 1267
1999 1546.75 1267
2000 1655.74 1267
2001 2121.65 1608
2002 2864.07 1929
2003 4032.51 1929
2004 6099.32 1929
2005 8188.72 1929
2006 10663 1929
2007 15282.49 1929
(表註:數據來源於中國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並經過整理。)
「外匯儲備激增,基礎貨幣增速加快,貨幣資金短期化,資產價格偏高,金融資產結構變化,使宏觀經濟虛擬層面不確定性加強,貨幣政策操作難度加大。」④外匯儲備在總量急劇增加的同時,出現結構性的調整,投機資本因素的增加將使未來外匯儲備增長狀況出現不確定性。大量的外匯儲備增加將導致2007年貨幣供給的增加,加劇流動性過剩問題。但在外匯儲備增加額對流動性總量沖擊的同時,也會對流動性過剩的結構產生沖擊。
流動性過剩問題日趨嚴重,但流動性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具有多面性。「流動性過剩只是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的一個表現,它不僅是外部不均衡的產物,也是內部金融資源配置結構不合理以及市場結構畸形發展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貨幣需求結構和資產結構調整以及金融深化的產物。」⑤因此,流動性過剩一方面反映了宏觀經濟的問題,同時也蘊含了糾正問題的契機。當外匯儲備積累到一定程度,效率低下的金融市場無法承受流動性沖擊的時候,多餘的流動性在尋找自我存在的空間的同時為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市場結構的調整提供了契機。同時,流動性過剩也為進一步進行收入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提供了金融資源。
貨物進出口總額(億美元)
年份 進出口總額 出口總額 進口總額 差額

1978 206.4 97.5 108.9 -11.4
1980 381.4 181.2 200.2 -19.0
1985 696.0 273.5 422.5 -149.0
1989 1116.8 525.4 591.4 -66.0
1990 1154.4 620.9 533.5 87.4
1991 1357.0 719.1 637.9 81.2
1992 1655.3 849.4 805.9 43.5
1993 1957.0 917.4 1039.6 -122.2
1994 2366.2 1210.1 1156.1 54.0
1995 2808.6 1487.8 1320.8 167.0
1996 2898.8 1510.5 1388.3 122.2
1997 3251.6 1827.9 1423.7 404.2
1998 3239.5 1837.1 1402.4 434.7
1999 3606.3 1949.3 1657.0 292.3
2000 4742.9 2492.0 2250.9 241.1
2001 5096.5 2661.0 2435.5 225.5
2002 6207.7 3256.0 2951.7 304.3
2003 8509.9 4382.3 4127.6 254.7
2004 11545.5 5933.2 5612.3 320.9
2005 14219.1 7619.5 6599.5 1020.0
2006 17601.6 9689.7 7912.2 1775
2007 21738 12180 9558 2622

(表註:數據來源於中國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並經過整理。)
經濟的增長對於外需的依賴還比較強勁,內需依然顯現不足態勢。目前我國的出口佔GDP的比重已達40%之多,經濟的外部依存度(進出口總額/GDP)也由2003年60%上升至目前的90%左右,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與外部的經濟景氣密切相關。隨著次貸危機後續影響的逐步顯現,美國的消費和就業已經受挫,經濟放緩已成事實,也將波及歐盟和日本經濟,而美、歐、日佔我國的貿易比重在40%以上,因此外部經濟的下行勢必會導致我國外部需求的減少,進而影響到出口的平穩增長。因此,必須綜合考慮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和條件的變化對戰略與政策調整提出的要求,合理適度調整政策,改變粗放型出口擴張戰略,限制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產品出口,提高出口的質量和效益。同時,提高消費率,切實增強內需對經濟的拉動力,減少對外部需求的過高依賴和外部沖擊對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負面影響。
三、 國家財政收支總額
國家財政收支總額及增長速度
年份 財政收入(億元) 財政支出(億元) 收支差額(億元) 增長速度(%) 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

財政收入 財政支出
1978 1132.26 1122.09 10.17 29.5 33.0 31.1
1980 1159.93 1228.83 -68.90 1.2 -4.1 25.5
1985 2004.82 2004.25 0.57 22.0 17.8 22.2
1989 2664.90 2823.78 -158.88 13.1 13.3 15.7
1990 2937.10 3083.59 -146.49 10.2 9.2 15.7
1991 3149.48 3386.62 -237.14 7.2 9.8 14.5
1992 3483.37 3742.20 -258.83 10.6 10.5 12.9
1993 4348.95 4642.30 -293.35 24.8 24.1 12.3
1994 5218.10 5792.62 -574.52 20.0 24.8 10.8
1995 6242.20 6823.72 -581.52 19.6 17.8 10.3
1996 7407.99 7937.55 -529.56 18.7 16.3 10.4
1997 8651.14 9233.56 -582.42 16.8 16.3 11.0
1998 9875.95 10798.18 -922.23 14.2 16.9 11.7
1999 11444.08 13187.67 -1743.59 15.9 22.1 12.8
2000 13395.23 15886.50 -2491.27 17.0 20.5 13.5
2001 16386.04 18902.58 -2516.54 22.3 19.0 14.9
2002 18903.64 22053.15 -3149.51 15.4 16.7 15.7
2003 21715.25 24649.95 -2934.70 14.9 11.8 16.0
2004 26396.47 28486.89 -2090.42 21.6 15.6 16.5
2005 31649.29 33930.28 -2280.99 19.9 19.1 17.3
(表註:數據來源於中國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並經過整理。)

四、 CPI(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

城鄉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爾系數
年份 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 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 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

絕對數(元) 絕對數(元)
1978 343.4 133.6 57.5 67.7
1980 477.6 191.3 56.9 61.8
1985 739.1 397.6 53.3 57.8
1989 1373.9 601.5 54.5 54.8
1990 1510.2 686.3 54.2 58.8
1991 1700.6 708.6 53.8 57.6
1992 2026.6 784.0 53.0 57.6
1993 2577.4 921.6 50.3 58.1
1994 3496.2 1221.0 50.0 58.9
1995 4283.0 1577.7 50.1 58.6
1996 4838.9 1926.1 48.8 56.3
1997 5160.3 2090.1 46.6 55.1
1998 5425.1 2162.0 44.7 53.4
1999 5854.0 2210.3 42.1 52.6
2000 6280.0 2253.4 39.4 49.1
2001 6859.6 2366.4 38.2 47.7
2002 7702.8 2475.6 37.7 46.2
2003 8472.2 2622.2 37.1 45.6
2004 9421.6 2936.4 37.7 47.2
2005 10493.0 3254.9 36.7 45.5

(表註:數據來源於中國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並經過整理。)
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特徵依然十分明顯,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鎮居民收入和農村居民收入都有了一定的增長,但增長速度存在差異。總的說來,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經歷了一個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的變化過程,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之比為2.52,1983年就下降到了1.82,但隨著城鎮企業制度、工資等改革的深入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城鄉人均純收入之比又逐年上升,2006年達到3.28。由於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明顯,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從恩格爾系數分析,2005年,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為45.5%,相當於城鎮居民在1997年至1998年的水平,這部分表明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在7到8年左右;城鎮居民2006年的恩格爾系數為35%。「從城鄉分布的企業的所有制結構看,在城市以國有經濟為主,在農村以鄉鎮企業等非國有企業為主。在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階段,雖然國家鼓勵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共同競爭發展,但實際上國有企業在制度、政策等方面仍享有不小的優勢。這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非國有企業效益的「非競爭性流失」,同時也使得在農村地區的企業投資意願不高,影響農村企業人員的收入水平。」⑥

居民消費、政府支出和投資分別增長1個百分點,可以分別帶動GDP增長1.05、0.51和0.44個百分點,而凈出口的增長率對中國長期GDP的影響不顯著。近年來我國最終消費率卻在不斷下降,經濟增長主要靠高積累、高投資和高出口來支撐。這種增長模式加劇了社會生產和再生產的消費與積累之間的矛盾,也損害了經濟增長的福利效應。消費增長速度雖仍低於投資增長速度,但在居民可支配收入穩步提高的支撐下,消費增長速度擺脫了「低水平」困境,進一步強化啟動消費依然是宏觀經濟政策中期實施的著手點之一。
導致中國消費水平增長速度提升的核心力量在於:城鄉居民收入的穩步提高。以2007年為例,上半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同比增長接近2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接近17%,增幅同比提高接近6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同比增長了15.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1%。這是本輪經濟周期中唯一收入增長速度超過GDP增長速度的年份。這充分說明我國自2002年以來啟動的增加收入、推動消費的各項政策開始發揮作用。社會保障、醫療、教育等抑制消費傾向的各種制度性短缺經過近幾年的大力建設,對居民消費預期有著重大的刺激作用。因此,進一步從中長期角度進行收入分配和再收入分配機制的改革,使居民收入增長速度高於GDP增長速度,加大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推動中國經濟由投資驅動型經濟增長向消費推動型經濟增長的轉變依然是目前進行宏觀經濟調整的核心之一。
五、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速度年初雖有反彈,全年實際增速將會出現回落。2007年投資增速並不過高,宏觀經濟政策的關注焦點應當從投資總量增速向投資結構與質量轉移。日益擴大的儲蓄-投資盈餘決定了我國近期需要較高的投資增長速度來緩解日益嚴重的結構性失衡。解決這種結構性問題的落腳點在於兩個方面:一是降低儲蓄,增加消費;二是提高投資。「事實上,從短期來看,作為消費者理性決策的產物,消費的波動性很小,期望在中短期通過提高消費來降低儲蓄的方法不可能成為解決結構性失衡的主導方向,提高投資是中短期一個操作性更強的策略。」⑦
高速度的固定資產投資沒有帶來生產能力過剩問題。其最為突出的表現是,本擴張階段的高速投資速度並沒有帶來生產資料價格的快速上漲,也沒有帶來零售商品價格的下降。中國經濟沒有出現普遍的要素短缺或產能過剩問題。「生產資料價格—PPI—RPI—CPI價格指數傳遞率逐級-逐年的下降,也說明了中國宏觀經濟對於各種成本沖擊的化解能力大幅度提高。」⑧
「本輪高速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與前兩個周期的投資膨脹有著本質的差別,它是市場選擇的結果,有其堅實的效益基礎。一是資金來源日益市場化,2006年政府投資(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各種基金)僅佔全部融資的13.6%,銀行資金佔19.8%,企業自籌資金(如體外循環資金)和各種外資佔比高達60%以上。二是投資主體也日趨市場化,2006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構成中,非國有部門的比重達到68.6%。三是利潤率和資本收益率持續高位攀升。因此,除非投資市場存在嚴重「市場失靈」,否則政府不宜過度遏制投資增長。
中國高速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有其十分深刻的中長期結構基礎。一是中國高儲蓄率決定了中國必定有高投資率。如果在儲蓄率沒有降低的前提而對投資率進行大幅度調整,其結果要麼是凈出口大幅度上升,要麼是宏觀經濟出現大量閑置資源,兩種結果都是中國目前宏觀經濟難以承受的;二是中國的人口結構決定了中國在相當一段時期內保持高儲蓄率,短期消費水平難以大幅度上升,要保證中國有效需求保持在合意的水平上,在相當一段時期內要依賴於高投資水平;三是現有「中心國家創新、發達國家消費、東亞生產」的新型國際分工格局所決定的中國高出口也需要高速投資提供供給支持;四是中國所處的重工業化階段也需要高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提供相應的資本積累。」⑨
綜合分析,目前我國宏觀經濟面臨以下問題:
首先,由於經濟結構中的深層矛盾,龐大工業產能一方面使 70% 以上的商品供大於求,並且不得不依靠投資增長和國際市場來消化,另一方面,重要能源、原材料以及土地等關鍵生產要素瓶頸的存在,難以支撐持續的投資高增長,而依靠國際市場則必然受到全球資源供給和需求狀況的雙重製約。
其次,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受國際市場資源類產品供求關系緊張和價格上漲影響,輸入性通脹對國內經濟運行的影響日益增大。在國內消費市場趨於飽和的情況下,上游產品價格上漲的壓力要麼轉化為工業庫存的增加,要麼使部分生產能力被淘汰。
第三,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經濟增長吸收勞動力的能力相對較低,產業結構、經濟結構調整中的就業壓力始終存在,加上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夠完善,國內消費難以實現大幅增長。
針對以上問題,2008年宏觀調控應把握好以下幾方面:
一是加強物價上漲形勢的跟蹤研究,適當調高穩定物價的預期調控目標,在穩定物價總水平的前提下,穩步推出資源價格改革。
二是圍繞從緊貨幣政策的實施,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增強匯率彈性,逐步釋放匯率升值壓力,更好地調節社會總需求和改善國際收支狀況。加強對國際資本流動的監管,嚴格控制國外短期投機資本的流入。
三是完善穩健財政政策。公共資源分配應繼續向改善民生傾斜,加快研究和建立資源環境稅體系,改變國民收入分配過於向資本傾斜的格局,加大向勞動者分配的比重。
四是結合需求調控,以節能減排為核心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五是積極穩定樓市和股市需求,防止房價和股價輪番上漲,抑制資產價格泡沫。
參考文獻:
1) 劉樹成.《經濟周期與宏觀調控》.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社.2005.
2) 張曙光.《中國宏觀經濟理論》.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
3) 鄭超愚.《中國宏觀經濟分析的理論框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參考網址:
1) http://www.51report.com/free/detail/28572.html
2) http://www.51report.com/free/detail/28428.html
3) http://www.macrochina.com.cn/xsfx/hgfxff/20010510004744.shtml
4) http://report.drc.gov.cn/drcnet/corpus.nsf/0/?OpenDocument
5) http://www.macrochina.com.cn/xsfx/rdfx/20071229089653.shtml

絕對是自己寫的哦!

③ 經濟學初學者怎樣入門

④ 經濟學基礎第7版的問題討論答案

經濟學中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不是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是指某種生活必需回品,在某種特定答的條件下,消費者對這種商品的需求與其價格成同方向變化。
吉芬物品是一種特殊的低檔物品。作為低檔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於,它的收入效應的作用很大,以至於超過了替代效應的作用,從而使總效應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線呈現出向右上方傾斜的特殊情況的原因。

⑤ 求一份:學習經濟學基礎之後的心得體會。重謝!

通過經濟學課程的學習, 不僅了解到更多經濟學的知識, 更重要 的是, 讓我學會了用經濟學的思維去看待生活中的現象, 解決生活中 的問題。
經濟學理論並不是一些現成的可以用於政策分析的結論。 它不是 教條,而是一種方法、一種智力工具、一種思維技巧,有助於擁有它 的人得出正確的結論。
我認為我們要正確的理解它們, 在今後的學習中要在理解的基礎 上得以升華。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要正確的樹立消費觀, 要從感性的 消費觀念上升到理性的消費觀念; 不要盲目的去消費, 總是在消費後 又後悔當初。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有這樣的感受,一個外貌很漂亮的人,當你第 一眼見到她時,會覺得她特別漂亮,當接觸久以後,慢慢這個感覺就 不怎麼強烈了。相反,一個外貌難看的人,隨著你長期的接觸,慢慢 也會覺得他不那麼難看。俗話說:「如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 雖然 我們也常常說這句話,但是卻很少思考其中所隱含的道理。
我初步的了解到了現在經濟學的一些概念和在理解概念的基礎 上應該注意的問題。現代經濟學的基本內容分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 一、從微觀方面說,微觀經濟學以單個經濟單位為對象,通過研 究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和相應的經濟變數單項數值的決定來說明價格機制如何解決社會的資源配置問題。
在理解概念的同時我們必須注意:
①、 微觀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 這個行為所 研究的是家庭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於各種物品的消費, 以實現滿足 程度最大化, 以及企業如何把有限的資源用於各種物品的生產, 以實 現利潤最大化。
②、 微觀經濟學解決的問題是資源配置。 微觀經濟學是從研究單個經 濟單位的最大化行為入手,來解決社會資源的最優配置問題。
③、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價格像一隻看不見的手,調 節著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 通過價格調節, 社會資源的配置實現了最 優化。
④、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定量分析。
微觀經濟學的內容是:1、均衡價格理論; 2、消費者行為理論; 3、生產者行為理論; 4、市場結構理論; 5、生產要素價格理論等。
二、從宏觀方面說,宏觀經濟學以國民經濟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 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 說明資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在理解概念的同時我們必須注意:
①、宏觀經濟研究的對象是整個經濟,從總體分析經濟問題。
②、宏觀經濟學解決的問題是資源利用。
③、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④、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總量分析。
宏觀經濟學的內容:1. 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2. 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 3. 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 4. 開放經濟理論; 5. 宏觀經濟政策。 以上是我個人對經濟學課程的看法; 通過這個學習讓我擁有越來越清 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力, 把經濟學的知識滲透到日常生活的點滴之 中,慢慢發現自己有了一種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學習經濟學課程就是把知識化作生活中的智慧, 這是學習的最終 目的,也是學以致用的最高境界,理論聯系實際,讓我對經濟學有了 更加深刻的認識,更能激發我繼續學習經濟學的興趣和熱情。

⑥ 問幾個經濟學基礎問題,麻煩用簡單易懂一點的語言回答,謝謝~^^

1、新航路開辟後,市場擴大導致毛紡織品銷路擴大,生產毛紡織品需要大量的羊毛,羊毛源自羊,從而要養大量的羊,這也就要大片的牧場,所以資產階級一方面發動"圈地運動",開辟大量牧場,為生產毛紡織品提供原料,生產後的產品貿易到國外。在圈地運動中,大量的農民被驅趕,他們沒有了地,只能為牧場主打工養羊,他們就從農民變為了工人,牧場主成為生產資料的所有者,此時這種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僱傭勞動制度形成。
2、勞資關系,是指勞工和資方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的關系,這種關系透過勞資雙方所簽訂的勞動契約和團體協約而成立。勞資關系或稱為勞雇關系,一方面是受僱主僱用從事工作獲致工資者,另一方面是僱用勞工的事業主、事業經營之負責人或代表事業主處理有關勞工事務之人,彼此間的關系即屬勞雇關系。
勞資關系其所牽涉的范圍至廣,舉凡勞動條件、童工女工保護、勞工組織與經營、生產效率、賞罰升遷、違約處理及爭議處理等均屬之。這一關系在手工業時代,師徒之間親密融洽,並不發生若何問題,但自工業革命以後,機器取代人力,甚且重機器而輕人力,勞資雙方壁壘分明。
3、①對農民土地的剝奪形成整個原始積累的基礎,如「圈地運動」。
②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搶劫金銀財物、販賣奴隸等手段來聚斂財富。 如16世紀的奴隸貿易。

⑦ 經濟學基礎問題

1.答:①曲線向左移。
糧食價格提高→飼料價格上漲.成本提高→供給量減少
②有影響
1.曲線向右移。其他條件不變,供給量與價格同向變動。
2.豬肉價格提高會造成銷售量減少

2.答:①曲線向左移。
糧食價格提高→飼料價格上漲.成本提高→供給量減少
②有影響
1.曲線向右移。其他條件不變,供給量與價格同向變動。
2.豬肉價格提高會造成銷售量減少

3.答:分三個階段
①第一階段:勞動量從零增加到平均產量最大值 為止
第二階段:勞動量從平均產量最大增加到邊際產量為零
第三階段:邊際產量為負值,總產量絕對減少
②邊際產量。因為邊際產量指在固定投入不變的情況下,每增加一個單位可改變生產要素投入量所得的總產量的增加量。現企業增加一名工人增加可變生產要素投入量,邊際產品增大的量決定總產量的增加。
4.答:構成: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
關系:
1.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兩者的研究目的相同。
2.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研究內容互補。
3.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
4.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兩者的分析方法是不同的。
5.(1) 答:偏好度降低→需求量下降→曲線右移
(2)答:需求量上升→曲線右移
(3)答:收入增加→需求量上升→曲線向右移
(4)答:價格上漲→需求量下降→曲線左移
6.(1)答:成本降低,供給量增加
(2)答:供給量減少
(3)答:生產成本增加,供給減少
(4)答:a.供給減少(降低產量)
b.供給增加(廠商將現有貨物拋售)
9.答:不同點:
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超額利潤不定 期存在,其他廠商可以加入該行業。
壟斷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超額利潤長期存在,其他廠商不能進入該行業。

相同點:
兩種均衡都可以通過部分廠商退出該行業的途徑來達到。
10.答:(1)增加利潤
(2)a.市場存在著某種不完善性,以至於總的市場可以分割成為許多相互獨立的分市場,壟斷廠商可以在這些分市場種分別實行不同的價格。
b.各個分市場必須具有不同的需求價格彈性。
11.答:原因:為了使市場穩定,使商品價格不至於波動太大,影響消費者正常消費,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
影響:利於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穩定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
12.答:海爾集團生產的家電產品剛生產出來時,由於產量相對需求量來說較少,價格較高,但是隨著產量的增加和消費者購買量的變化,價格會相應降低,是購買量上升,直到達到家電產品的最大利潤,此時的價格實現了均衡。

13.答:不是。
因為各種農業稅的減少利於農民降低成本,糧食可以賣個好價錢,因此農業的好消息不是農民的壞消息。
14.答:各種工業產品的賦稅最終都落在了消費者的身上。
例:某公司生產的汽車擋風玻璃,國家對其徵收賦稅,該公司在對外出售時直接將這部分費用當成成本轉嫁給了客戶,二客戶便會承受這種方法轉嫁給下一個,最終直接落在消費者身上。
15.答:可適當降價,以提高觀看者人數。
可採用差別價格。
16.答:消費者行為理論:研究消費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與各種商品的消費上,以實現滿足程度的最大化或效用的最大化。
生產者行為理論:研究生產者如何把有限的資源用於各種商品的生產上而實現利潤的最大化,這一部分包括生產力理論、成本與收益理論、廠商理論。
18.答:供求定理: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供給量與價格之間同方向變動,即供給量隨著商品本身價格的上漲而增加,隨著商品本身價格的下降而減少。
例:現實經濟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大米、花生油、飲料等供給量的變化符合其供給定理。

19.答:條件:a.市場上有許多買者和賣者,他們是 相互獨立的
b.產品不存在差別,是同質的
c.生產者可以自由進出這個行業
d.市場參與者具有完備的信息
三種狀態:a.獲得超額利潤的均衡
b.最小虧損的均衡
c.獲得正常利潤的均衡
20.答:西方經濟學研究對象是由:資源稀缺、資源配置、資源利用的基本問題引起的。
資源稀缺、配置和利用之間的相互關系,並在此基礎上引出了經濟學的定義,即經濟學研究的是一個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以生產有價值的物品和勞務,並使它們在不同的人之間進行分配。
21.答:規模經濟:就是用先進生產設備,大規模生產來降低成本。

a.本行業的技術特點
b.市場條件,交通條件,能源供給,原諒供給,政府政策

22.答:條件:需求高:平均收益曲線與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相割:需求虛線與平均成本曲線相切。
三種狀態:a.獲得超額利潤的均衡
b.最小虧損的均衡
c.獲得正常利潤的均衡
23.答:規模經濟:就是用先進生產設備,大規模生產來降低成本。

a.本行業的技術特點
b.市場條件,交通條件,能源供給,原諒供給,政府政策
24.答:短期:因為當產量增加時,平均固定成本迅速下降,加之平均可變成本也在下降,因此短期成本開始時迅速下降,以後隨著平均固定成本在總成本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小,短期平均成本的變動開始隨著平均可變成本變動而變動。
長期:不同時期的短期平均成本最低點呈U型,而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線最低點相連而成。
25.答:完全競爭條件下廠商的長期均衡:在長期內,廠商有足夠時間調整全部生產要素,可自由進入或退出某一行業。當存在超額利潤時,就有新的廠商加入到這個行業中來:當行業內粗和你在虧損企業時,一部分廠商就有可能轉產,退出這個行業。
完全壟斷條件下廠商的上期均衡:在長期中,完全壟斷廠商可調整一些生產要素,若短期虧損,它就可能在長期中退出這個行業,若有盈利,她它就會調整自己的生產規模,使產量由邊際收益曲線和長期邊際成本曲線交點決定。
27.答:不是。因為這輛車子需要四個輪子才能開動。當只有三個輪子時,便無法開動。也就是邊際效用根本不存在,因此也不能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來解釋。
例:酒水。
28. 答:應降價。因為當考慮到提高生產者收入,是應該提價。但是消費者的收入是一定的,當這些高級消費品提價時,是比會失去一些消費者,此時,生產者的收入也會隨之降低
29.答:不同處:基數效用論者認為,效用如同長度、重量等概念,其大小可以英基數來具體衡量並加總求和,具體的效用量之間可以進行比較。效用的數值便有了重要的意義,它直接量度消費者的偏好。
序數效用論者認為,商品的效用是無法衡量的,商品的效用只能用順序或等級來表示,且消費者對於各種不同的商品組合片還程度是有差別的,這種偏好程度的差別決定了不同商品組合效用的大小順序。
相同處:都是研究效用問題即滿足程度問題。
30.(1)答:左移。因為需求量減少,均衡價格下降。
(2)答:右移。日本牛肉和英國牛肉互為替代品,一方價格上漲,另一方需求量增加。
(3)答:右移。消費者收入增加,消費者對牛肉的需求量增加。
(4)答:左移。牛肉成本增加,牛肉價格上漲,導致需求量減少。

⑧ 對經濟學基礎課程的建議

目前我們對於學生經濟學學習效果的考核,主要是以卷面考試成績為主,平時上課出勤和課外作業為輔。這種以卷面考試成績作為主要評判標準的考核方式,就很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現象出現。學生對於課堂上所講的經濟學知識並沒有完全的理解和吸收,但是在考試之前通過對名詞解釋、計算、論述等內容的死記硬背,基本上都能在考試時取得良好的成績。但是我們應該明白,卷面上的高分成績並不是我們進行經濟學教學的目的,我們教學活動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吸收經濟學知識,理解經濟學中所講到的各種規律,並且將這些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去解決現實中的具體問題,這才能體現經濟學的教學效果。

2提高經濟學教學效果的建議

2.1改革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和創新教學模式

前文中已經提到,目前我國高校的教學模式,大多是灌輸式教學,上課時主要是老師在給同學進行知識的講解,學生被動的吸收,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教育體制的改革,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越來越不適應現在的高校教學,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也逐漸的顯露出來,引起了人們的重視。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是一種封閉被動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中忽視了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限制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積極性、創造性與主動性,單純的教師進行講解的教學方式,沒有給學生足夠的進行討論和吸收理解知識的時間,對於那些具有開拓創新思維的同學來說是一種天性的扼殺,不利於學生發展自己的創新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現在高校教師逐漸的意識到,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適應目前的教育形式,必須要積極主動的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在教學時要給學生創造氣氛良好的課堂環境,寬松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生的交流保持平等客觀的態度,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允許學生對課堂教學提出質疑,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基礎怎麼發布討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