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政治經濟學參考文獻

政治經濟學參考文獻

發布時間:2021-03-08 22:55:59

Ⅰ 學政治經濟學需要把書上的參考文獻都看嗎

不需要,只要你把老師講的都弄明白就OK了。

Ⅱ 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論文!急

論跨國公司的金融服務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跨國公司已成為當代國際經濟活動的核心組織者。跨國公司通過對外直接投資,通過無所不包的公司戰略和錯綜復雜的網路結構,將世界各國的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據有關資料統計,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國公司中,已有近400家在華進行了投資。隨著中國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將會有更多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並對中國經濟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跨國公司這一客戶群體已日益成為中國銀行業關注和競爭的焦點,如何積極拓展對跨國公司的金融服務並有效防範金融風險已成為銀行業迫切需解決的課題,本文試圖就此問題作些初淺探討。

一、 當代跨國公司的經營特徵及在中國發展的特點
(一) 當代跨國公司的經營特徵
跨國公司最為突出的經營特徵就是「無國界經營」,它的目標是全球市場,它注重整個公司的資源在世界范圍的最優配置並獲取最大利益。

1 在經營戰略方面:跨國公司實行全球性戰略,它以整個世界市場為自己的活動空間,把整個國際市場作為一個整體在世界各地進行投資、生產和銷售,並具有全球化的生產和銷售網路。跨國公司的經營決策所考慮的不是一時一地的局部得失,而是整個公司在全球的最大利益,它通過全球經營網路來實現公司戰略目標。目前全球市場營銷戰略正逐步成為跨國公司全球經營戰略的核心。

2 在公司管理方面:跨國公司實行管理的集中性,總公司對整個公司的投資計劃、生產安排、價格體系、市場分布、利潤分配、研製方向以及重大的決策,均實行高度集中統一管理。對內:跨國公司主要通過全球性系統決策的方法,把不同的子公司統一起來,通過實施內部交易運用價格轉移方式以實現資金轉移、利潤轉移、稅收轉移;對外:跨國公司藉助「參與制」,以少量自有資本(採用直接投資的方式)控制他人的巨額資本。

3 在內部貿易上:跨國公司內部貿易主要表現為跨國公司的母公司與國外子公司以及國外子公司之間在產品、原材料、技術和服務方面的交易活動,這種活動是在國際間的流動。跨國公司內部貿易最關鍵的是其價格政策的確定一般由公司總部集中制定,內部母子公司在銷售產品時的價格不隨國際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而變化,而是服從跨國公司全球戰略的需要。

4 在跨國經營方面:跨國公司採取一體化的區域性甚至是全球性的戰略,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組織相互依賴的生產設施,擴大其全球競爭優勢;通過獨資或合資的形式不斷進行系統化投資,向綜合型多種經營發展,它根據生產、銷售過程內在需要,將有關聯的生產聯系起來,進而向其他行業滲透;跨國公司還建立了有效的國際市場網路,能滿足其對中間產品的特定需求。

5 在技術創新方面:技術壟斷已日益成為跨國公司控制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的基礎,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跨國公司要一直保持競爭優勢,必須不斷研究和開發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

6 在對外融資方面:跨國公司的籌資從以母國、母公司為主,逐步向母國、東道國和國際資本市場並舉方向發展,盡管跨國公司總部均具有較強的資金實力和資金調度能力,但它仍然憑借其良好的資信,極力在全球范圍內利用外部資金,經過成本比較來確定籌資區位,以最低成本籌集國際投資資本。

(二) 當代跨國公司在中國發展的主要特點
當代跨國公司在中國發展的主要特點:其一,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不僅規模大,而且系統化程度高,各跨國公司在中國紛紛設立投資性控股公司,統一管理其在華投資企業,最終實現投資管理的系統化;其二,跨國公司大多將其生產經營網路中的製造中心或銷售中心設在中國,而較少將技術開發中心或營運中心設在中國;其三,跨國公司在中國發展的新趨勢就是人力資源本地化、投資資金當地化。跨國公司在中國發展到一定規模時,不再是從總部和母公司拿錢,而是直接找本地金融機構貸款;其四,在中國的跨國公司已不再滿足於以合資方式的次優選擇,而日益趨於獨資經營,通過收購兼並和股權稀釋等方式逐步達到控股的目的。

二、 當代跨國公司的主要金融需求及國內銀行業的金融服務
近年來,跨國公司已逐步成為國內銀行業新興及重要的客戶群體。開拓對跨國公司的金融服務,不僅有利於銀行業創新金融品種、優化客戶結構,而且還有利於銀行業挖掘新的效益增長點,增強綜合競爭力;同時,通過與跨國公司的業務合作也有利於提升國內銀行業的經營管理水平,適應金融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一) 跨國公司在中國發展的幾個階段
1 業務試探階段:當跨國公司有意向來中國投資,首先要了解中國的各種宏觀、微觀信息,對所投資的項目進行詳盡的可行性研究,經過慎重決策並辦理項目的審批申報。這一階段,銀行可與跨國公司取得聯系,充分利用自身業務專長和信息優勢提供信息咨詢,包括國內的各種政治、經濟、法律、法規等宏觀信息及行業、市場等微觀信息,協助跨國公司進行項目評估和完成有關項目立項的審批。

2 項目建設及生產運營階段:完成項目的立項審批後,跨國公司一方面加快項目前期建設工作,盡快完成投產及進入試運行階段;另一方面會尋求一家資信優良的金融機構為其開立外匯帳戶,辦理一些前期的結算業務(包括資本金的注入、引進設備及進口主要原材料等)。在此階段,跨國公司會通過與銀行的接觸,逐步選定一家有利於今後大量跨國界資金結算業務正常、高效運作而值得信賴的銀行。

3 正常運營及項目再擴張階段:跨國公司生產經營從試產發展到經營穩定甚至需進一步擴張時,對銀行信貸服務需求更顯強烈;同時,隨著跨國公司經營規模逐步壯大及經營日趨成熟,對銀行的信貸服務需求又會逐步減弱,而對銀行的理財服務提出需求。

(二) 跨國公司的主要金融需求

1 信貸資金需求(包括項目投資、流動資金、收購兼並企業的資金需求等)。項目建設階段,跨國公司往往藉助銀行的貸款或有銀行參與的項目融資來進行投資;營運階段,跨國公司除了從總公司或外資金融機構獲取資金外,還需要國內銀行的人民幣短期營運資金,並需要使用靈活方便的綜合授信額度;再擴張階段,收購兼並企業需要銀行的搭橋貸款予以支持。

2 國際結算及貿易融資需求。跨國公司有大量的本外幣結算業務並經常需要國內銀行業提供其在進出口貿易項下的信貸支持。為了規避外匯風險,還需辦理一些外匯貸款或套期保值業務。

3 金融咨詢及資產管理需求。跨國公司往往要求銀行利用自身的業務專長和信息優勢,為其提供對外投資和國際經濟活動的信息,同時還需要銀行提供投資理財服務,充當財務顧問的角色。

4 投資銀行業務需求。跨國公司要在國際市場上融資需要有實力的銀行為其策劃並籌備發行和上市工作。

(三) 國內銀行業要根據跨國公司的需求特點,不斷改進金融服務
跨國公司對銀行金融服務需求的主要特點有:(1)希望選擇靈活方便的綜合額度授信並使用多種形式的擔保方式;(2)對投資銀行業務有較強需求;(3)具有很強的成本效益觀念,對銀行定價及利率、手續費調整特別敏感;(4)對銀行金融服務的質量、效率有較高要求;(5)一旦選定一家值得信賴的銀行,願意真誠長久合作。

應該說,這些年來中國的銀行業在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銀行制度方面作出了努力,但目前中國銀行業金融服務水平和金融技術能力仍處於較低水平,與國際先進銀行相比,在服務意識、手段、品種和效率上都有較大差距,在全方位服務、主動超前服務、規范化服務、靈活多樣服務等方面仍不及外資銀行,缺乏「滿足需求、創造需求」的營銷意識。因此,要積極拓展跨國公司的金融服務仍需下大氣力:

首先,國內銀行業應從經營機制上進一步深化改革,建立現代銀行制度。面對加入WTO後外資銀行的沖擊,國內銀行業應盡快做好應對准備,目前以銀行為中心所設計的組織架構不適應市場和客戶的需要,不利於鞏固和拓展優質客戶,要盡快建立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金融服務體系。

其次,進一步加強金融服務品種創新。要盡快改變目前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品種單一、技術手段落後的局面,一方面學習與借鑒國外銀行的先進金融品種;另一方面應將現有金融工具的特性加以分解,根據市場需要進行取捨並重新組合,推出新的金融工具。如推出一些科技含量高的富有特色的投資理財、結算網路業務;在信貸業務上,嘗試採用跨國公司母公司信用擔保、應收帳款、存貨質押、股票股權質押等多種方式。再次,要根據市場的發展和客戶的需要完善有關業務規章制度。比如像跨國公司最受歡迎的額度授信業務,國內銀行在管理辦法的制定上應充分考慮跨國公司的經營特點,盡快改進對跨國公司客戶的評價指標體系;否則,按照現有一些國有銀行的評價指標衡量,可能會將一些優秀的跨國公司拒之門外。

此外,還要盡快培養一批適合金融全球化發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以適應競爭的需要。

三、 跨國公司金融風險的表現形式及防範對策
銀行的宗旨永遠是穩健經營,面對不斷進入中國市場的大型跨國公司,國內銀行業在風險防範措施方面應抓緊研究,絕不能因為跨國公司總公司資金實力雄厚、生產規模巨大、經營管理水平高、現金流量大而放鬆對來華子公司的風險防範與控制,也不能因為來華企業處於業務起步階段,發展前景不明朗而放棄拓展、跟蹤跨國公司的商機,必須加強對跨國公司各種信息的收集,全面、客觀加以甄別與判斷,從而有效地識別、預防與規避相關金融風險,以達到銀企「雙贏」的目的。

(一) 跨國公司金融風險的主要表現形式
1 資金轉移風險。主要表現在跨國公司內部母子公司和不同子公司之間大量的資金流入流出,跨國公司慣用「高進低出」和「低進高出」方式以達到資金轉移的目的,同時,跨國公司全球化的經營網路無疑對一般的銀行或銀行分支機構造成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因而無法掌握跨國公司內部企業間非正常地大量轉移資金,無法掌握企業集團整體的現金流量的趨勢、規模和質量,更難以准確分析信貸資金的真實去向和還款來源、價格、資金、利潤轉移的風險,使銀行很難判斷和把握風險。

2 借款人獨立償債能力風險。跨國公司在華的子公司無論採取何種形式,均是中國企業法人,將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一個子公司往往只代表跨國公司現金生成能力的一個不定部分,在銀行貸款給某個子公司時,如果銀行考慮的僅僅是整個集團的狀況,而還款的義務實際上僅由子公司自己承擔,則可能會導致銀行的信貸風險失控。

3 內部關聯交易風險。由於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價格不隨國際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而變化,內部母子公司在銷售產品時的價格不受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跨國公司憑借其豐富的避稅經驗,大量轉移其在華投資企業賺取的高額利潤。因此,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的關聯性給銀行的信貸資金造成潛在的風險。

4 信貸總量風險。表現為對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企業的貸款、表外信貸業務支持等直接信貸總量和接受跨國公司不同子公司的交叉擔保等間接信貸總量之和超過了其承受能力,並引發連鎖風險。

5 外匯風險。跨國公司在跨國經營過程中使用大量的外匯,匯率的波動將形成某種貨幣的升值和貶值,從而有可能對公司的獲利能力、現金頭寸、帳面價值以及市場競爭地位造成不利影響。

(二) 防範跨國公司金融風險的主要對策
1 對大型跨國公司必須由總行牽頭營銷,從上至下整體聯動,發揮銀行的網路優勢,信息及時反饋;客戶選擇范圍主要立足於世界500強並視跨國公司在中國發展的各個階段區別對待,不能過熱或盲目,否則將給銀行帶來損失。

2 要將跨國公司作為一個整體,對其綜合授信額度必須考慮整個跨國公司企業集團的風險承受能力,總體加以風險控制。銀行給予跨國公司的授信額度既包括給予跨國公司各子公司的貸款、表外信貸業務等直接授信總量;同時還必須包括跨國公司內部各子公司互擔保所形成的間接授信總量。直接和間接授信總量之和必須控制在銀行所確定的綜合授信額度內。

3 必須加強對跨國公司母公司的經營情況動態監控,特別是對於採用母公司信用擔保方式的貸款更有必要及時、全面、動態地掌握母公司的運作情況、掌握跨國公司所有在華投資企業的信貸業務總量和在各企業的結構分布及風險狀況。

4 藉助國際知名評級機構的研究結果,充分利用國內銀行海外分支機構以及代理行的合作優勢,收集跨國公司各方面信息。建立跨國公司客戶信息庫,國內銀行業實現對跨國公司經營信息的共享,以緩解信息不對稱的矛盾。

5 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及時規避因跨國公司整體或局部風險問題引發的連鎖信貸風險和過度集中風險;採取預防性控制措施,包括與借款人或保證人、抵(質)押人在信貸合同上增加對債務人的有關限制性條款以降低風險。

6 通過國內銀行業所推行的客戶經理制,安排一批高素質的客戶經理負責對跨國公司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及時、動態收集跨國公司及在華企業的各種經營情況,發現各種風險預警信號,積極採取措施做好各種防險、避險和化險工作。

Ⅲ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派的參考文獻

經濟是對圍繞產品價值轉化的一切活動。經濟的核心活動是價值的流動。具體來說便是價值在產品中內在的轉化。其外在的便有貨幣等形式.生產力是人類對自我及物質世界的改造及認識能力。生產力內在化產品為價值。勞動是生產力內在化產品的過程。人的勞動能力從根本上說是價值的最基本存在,基本外在形態,包括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面.在我們的視野中一般有物質的商品及技術等其他文化的產品.生產力內在於一切產品中,一切產品的價值在此.
產品是有一定使用價值的人類勞動產品.其針對人類基本的自由需要.自由是人類在生產力可能的范圍內在社會成員間及對物質世界的自我實現.人類在實現自己的慾望時受制於特定的歷史,環境及自我的存在.基本的來說人的需要是獲得自我支配的權力及對外在作用的一定目的.慾望具有特定的歷史特點.相對應於一定的生產力可能包括價值量及形態.
人類應是創新勞動的產物。有了第一個創新人類才從原始狀態過度到現代意義上的人。創新是人類對物質世界的發現與超越性改造。簡單勞動(我沒找到更好的詞):在既定生產條件基礎上包闊生產工具,生產對象及勞動力(作為一個完整的勞動力包闊有:勞動知識,體力,積極性)不改變生產方式下從事重復的勞動。
創新勞動與簡單勞動的邏輯----可能與實現
世界上沒有奇跡只有可能。生產力與既定資源根本上決定了人類社會在一定時期的總價值可能。
我們來做假定推理:
一,人類初始時期的第一次創新的知識與人類自然的生產要素——勞動力本身夠成價值的第一次累積。在初始時期一切人以外的自然物品都是非勞動品也不在人類的認識,實踐范圍內也就不存在價值。
二,在此基礎上人類將一部分勞動力轉移到了產品中去形成既定的歷史生產資料。由於勞動的積累與冒險,實驗的活動人類得以再創新。對生產結構甚至社會架構也提出了改造要求。在新的生產知識與既定的生產條件相結合再以最優的制度條件配置這些資源我們便得到了新的價值可能(指價值的形態,價值的先進及量)。在此價值累積過程一直不斷.
三,在創新同一使用價值開始新的生產可能發揮作用,假設生產產品A投入的勞動力是n1產出是M1,創新生產知識的投入結合既有的勞動力與生產資料便行成新的可能假定其為M2。M2-M1為創新價值。基於前單位價值。當創新一新使用價值時便形成生產要素及勞動力的溢出。但是不同的使用價值的本質上也代表了不同層次的生產力水平,其價值本質應該是論序其先進性來確定的.生產力的量化只能以其基本的勞動力來計算。同一使用價值的社會基本勞動時間依然是我們最好的工具。商品經濟下的價值概念是狹隘的.
四,簡單勞動與創新勞動的矛盾關系構成了所有價值增長(經濟增長)的基本矛盾。創新可能:創新勞動下新生產方式與勞動力及既定歷史生產資料相結合便行成了價值的新可能。簡單累積:其指在創新可能具其條件時生產便形成了其內在的重復單一的價值創造。其是價值的簡單累積。
五,關於文化的價值要辨證的分析。首先社會的存在其文化外在的作用於生產力其不具價值轉換的過程。其次是配置資然,優化結構的作用直接產生價值。其價值首先是經濟價值的外化的結果退出經濟過程的價值流轉累積並在一定條件下內在的變異。而對於自然的的認識及改造的文化可以引入生產過程的文化其是價值的內在流轉。文化的價值有具體的經濟定義.在非商品經濟其是作為免費的自然作用或是由社會整體付費.
勞動能力是個人與社會的基本價值存在!其在漫長的歷史中以價值的形式創造了人類的文明之基。並形成了我們的生產力成長。造就了現代文明。基於此每一人的勞動力是他自己的基本物權!
在以上我們簡單的談了一下價值的生產力本質。接下來我想談談制度。在一般說來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中主要談的是制度的演變規律。其基本思想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隨生產力發展而發展。
制度的本質作用便是資源配置。制度是規定,確認人與人之間的各種資源權的關系的強制關系。在經濟中資源的配置是本質決定價值的擁有,去向。也就決定了經濟體制與價值可能的實現。再更進一步是決定了社會與個人的基本存在與可能。
在歷史中我們看見階級與利益集團的矛盾根本是對價值的佔有。政治,文化及經濟本身的內在矛盾集中在價值的分配。經濟學在制度上的任務是什麼?就我理解一:解釋制度的演變。二:什麼是演變的合理性。三:現實的的可能及我們選擇的合理性。四:理想形態的本質特點與我們的現在的存在。
首先,為什麼原始社會是一個原始的共產狀態?其制度內在與生產力吻合是什麼內容?價值有限與無分工的生產。只能讓社會成員享有基本生存的生產力與集體合作生產的形式雙向決定了共產的可能性及要求。也如此社會的緊張關系也被掩蓋在平等價值權下。接著是奴隸制下開始將原始的分工繼承從社會的到生產的。分工是什麼原因?生產力導致新的生產可能要求生產方式的改變。在此我們一部分人被分離出來變成社會的上層人士得到了更多的資源,基本上是價值。因此其也解放了許多人讓一部分人得到了此生產力下可能的發展,個人的可能。而另一部分人則被新的生產方式所囚禁,成為奴隸。社會的緊張關系被完全暴露,因此也就要求強制力量介入。我們知道其是生產力的要求。其是在此歷史條件下最好的社會選擇----價值選擇。其也斗爭過程便成了最早的階級形成過程。接著便到了封建社會生產力繼續發展,解放繼續擴大,更多的人可以得到其自由(歷史的自由)所須要的價值基礎。在接下來的資本主義社會里分工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展開。社會自由更多的被價值生產及分配發展。所有人的相對自由都得到發展。但大部分人依然是被繁重的簡單勞動所囚禁而不能擺脫動物的原始性實現最大的創新解放。社會已然緊張。在現實的牢籠中我們希望找到解放所有人方式。
價值的分配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公權,再者是私權。公權下的公有制(包括各種共有產權,不包括私權集合)要求公平。私權(不包括公權授予部分產權)下要求效率這是在現在生產力水平下的一般情形。這是因為個人在生產力下沒有得到全面解放的原因,可以說個人被解放是公產的前提。利益聯系是積極性的根本動因。前人以有定論。而公平之因由是共同利益下的妥協。兩者的斗爭是既得利益與可能利益的搏棄。是在在整個個人與社會的空間中的選擇。選擇什麼是合理的?什麼樣的混合體是合適的?平衡的基點是什麼?
第一點:社會的歷史進步。
社會進步由基本的經濟發展產生的價值溢出效應產生的整合性進步。社會整體的進步才是經濟發展持續,穩定,快速的根本。我國在現在最大的經濟問題便是結構問題:產業,地區,到社會階層的不合理當然還有政治與經濟的各方面。其是我國在發展中出現曲折及不平衡發展的根本原因。而根本的根本便是人的發展的不平衡——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有在所有生產力下自由的可能。而這是不可能短時內得到解決的。那什麼是歷史的平衡?奴隸社會建立在奴隸制上的平衡,封建社會建立在封建上的平衡,資本主義是資本核心平衡。那社會主義是什麼平衡?是發展的平衡。發展的平衡是指社會各階層存在平衡發展基礎上的平衡。既保證絕大多數人發展權平等得到尊重。結合生產力結構競爭的完成價值分配。社會主義就是在對生產力的平衡:一:社會成員在基本的生產力(產品)下得到滿足。我們知道在一個歷史階段我們的生產力能基本上滿足我們社會成員一定產品需求。這決定於產品單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量。產品的單位時間是多少對應於社會成員可能消費的時間差。也決定普及的可能時間差。二:社會成員的發展也是社會總價值可能的基本要素。勞動力是基本的生產力形式。其在經濟運行中能否得到全面的發展是決定創新與簡單勞動累積的基本前提。三:社會結構是社會專業分配。我們知道一般社會是以其利益結構相關而組成的並內在的微觀以其作為結構變化的基本存在。因此其制度上是利益分配為准則的而不是才能。在歷史的發展中我們的利益分配是從家族血緣到民主競爭的變遷----包括經濟到政治。內在的價值,權利交接的特權越少我們的社會進步越快。我們在現在最大的敵人是我們的官僚體系僵化的制度。
二:私有物權的利益相關性與積極性的產生。在整個西方經濟學中私有是作為基本動力來理解的。實際上其也是合乎哲學的觀點的其聯系的本質決定了其矛盾運動的規律。私有物權不等於私有化他應該是包括個人所要自由空間的物質基礎。有生存,發展,享受及實現自我的。我稱之為自由要素。積極性與自由實現度成正比。只有自由才能創造積極性。低的自由低的積極性,高度自由表示高度積極性。
三:公有物權與公平價值佔有及和諧性。社會在取得發展的情形下便帶來了解放更多的人的可能性。公平是公有的核心理念。強者要求私有的競爭,要求效率優先,弱者相反希望分享社會價值與自己的貢獻相配。其實歷史上強者總是得到的比貢獻的要多。為什麼?因為我們的制度是滯後的而且優勢的地位帶來自利的強化。強者通吃。根本上我們強調公平在於與自身價值匹配的價值分配。公有及私有的簡單存在都做不到。競爭或公權分配都不能達到目的。兩者的結合在現在的社會里比較普遍實現就要求公權分開私享。
和諧性在於價值分配中保證發展性與其生產力進步相協調。生產力的進步是每一勞動者的勞動能力的提高。在此其價值本質被尊重才是最重要的。在現實中我們的分配方式,結果常是被扭曲的,導致了我們經濟的根本的不穩定。穩定的根本點在於能讓勞動力的生產力價值被承認,尊重。
四:兩種權力的關系是矛盾的共同體。個人價值的充分實現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和諧是個人價值實現穩定的保證。在兩者得到實現是價值可能才能順利實現,生產的模式才有現實空間
經濟的外延不可無限擴大。概念是我們邏輯的基本,基本是精確。
基本的勞動形式分為簡單勞動與創新勞動。其兩者是一個統一的矛盾體,其存在本質的聯系但也存在本質的區別。本質有相對性。其不同的外延有不同的本質定義。因此價值的具體定義也有區別。在歷史上我們一直追求價值的經濟基本定義。而忽視了其歷史性與外延的分別。兩者的價值本質有同一的一面,也有其區別一面。但決非現象。
價值在分開來講其不能僅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計量。馬克思在認識價值時針對的是簡單勞動,而且其復雜勞動概念也是簡單勞動的相加。因此我們的另找路徑。
關於創新的價值計量不再是簡單的價值轉移。因為其價值是具具體的本質定義的。就總的哲學定義來看我們不能將有用性簡單的量化,而要具體的分成什麼使用價值。在基本的簡單勞動中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仍具解釋力。創新量化的壓力在於新經濟的巨大價值創造。具體來說是商品經濟下的價格。其與價值的關系是一個與簡單勞動相同的規律嗎?這我們不能就下定義。
價值在自然經濟社會直接的表現為工具與產品,而不是貨幣。到了商品經濟社會交換的普遍化產生貨幣普遍的代表價值。但我們考察簡單勞動與創新勞動的產品其價格產生的機制是不同的。在自然經濟下其創新產品是免費傳播的其社會成本也極高。傳播無效率及創新的重復性普遍存在。而在商品經濟社會其在產權的保護下,要求交換的傳播。根本上是我們的簡單勞動價值競爭被引入導致創新的價值市場化。量化價值的原因是我們的市場。市場在此的作用是將內在的價值外在的表現出來。創新的簡單形式上有一個勞動時間而實際上他並沒有社會必要勞動的本質存在。不同的創新,及不可重復性決定了其沒有同一的衡量量。我們只能序數的說其具有先進的排列而無大小的排列。創新是知識積累下的質的發展不於重復的積累量變。市場化的創新勞動價格是本質的決定於市場的可能利潤的。社會的簡單生產能力是實現創新價值的根本基礎。在創新開始傳播時資本是邊際遞上升的而在其後社會資然得到開發後便出現遞減的過程。其效率決定於社會制度的自我更新能力——自我改變能力逾強實現逾速反之則反之。社會資源(資本)的效率的邊際是一個波形。這也行成熊彼得最大經濟周期。
(在西方經濟學中的交換價值說與主觀價值論是一脈相承的。其是對資本的歪曲理解。在就經濟的稀缺性定義下我們認為價值是唯一的。但事實是稀缺性是絕對的也是相對的。在當今的世界食品問題依然困繞許多國家與個人。但我們的生產早就具備供給的平衡能力。生產力的水平是在一定的自由實現上具有完全的能力。也就是說稀缺性也有相對的一面。)
簡單結論; 創新的價值沒有基本的價值單位。其實現是通過社會簡單生產力的實現。創新其在市場中的價格取決於市場的容量與社會簡單生產力的利潤。
制度在此是作為平衡的力量。公平與效率造就和諧的競爭。我們在所有的領域——經濟到社會與自然。公正問題是規律的本質。在歷史的演繹中資源的配置佔中心位置。其作為社會活動的中心是我們研究的核心。穩定的連續性——有持續的資源配置的一般核心,在同一所有制下的連續。有法律與文化及即得利益等。邏輯的變化性——在同一體制下的內在分配變革的合理性,與制度,文化空間。整個經濟體系的質量本質上決定於兩者的平衡。

Ⅳ 2000字以上的政治經濟學論文

1、選題不能超出政治經濟學的論域; 2、 寫出好文章的「訣竅」就是三真:真情實感、真憑實據、真知灼見。

Ⅳ 政治經濟學論文怎麼寫(那個大神可以幫忙寫下。)

你太有才了 上這里找眉目來了, 你的跟我的試題一樣一樣的,你不會是我同學吧?誰能幫忙寫,我也要一份!

Ⅵ 政治經濟學論文怎麼寫

可以去中國知網 國研網 看看哦

Ⅶ 政治經濟學論文怎麼寫啊,大一學生,什麼都不懂

你到底是要寫論文還是寫課堂作業。
如果是要寫論文的話,搜一下論文模版,大致上是「論題、目錄、提要、正文、總結、參考文獻」要求很多,格式很嚴格。
不過如果你是大一的話,估計老師就是讓你用論文的方式寫一下自己的心得感想,不會讓你寫論文的(畢竟你沒啥研究成果,沒法寫論文內容)你就把課本上的重要知識點自己總結一下,按照高考議論文樣式寫個幾百字就可以了。

閱讀全文

與政治經濟學參考文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