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例子

經濟學例子

發布時間:2021-03-05 21:02:13

1. 經濟學十大原理各舉一個身邊的例子

原理一:人們面臨交替關系
這個可以歸納為一句諺語:「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為了得到我們喜愛的一件東西,通常就不得下放棄另一件我們喜愛的東西。如考慮一個學生必須決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寶貴的資源——時間。她可以把所有的時間用於學習經濟學;她可以把所有的時間用語學習心理學;她也可以把時間分配在這兩個學科上。她把某一個小時用於學習一門課時,她就必須放棄本來可以學習另一門課的一小時。而且,對於她用於學習一門課的每一個小時,她都要放棄本來可以用於睡眠、騎車、看電視或打工賺點零花錢的時間。
還可以以考慮父母決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們可以購買食物、衣服,或全家度假。或者他們也可以為退休或孩子的人學教育儲蓄一部分收入。當他們選擇把額外的一美元用於上述物品中的一種時,他們在某種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美元。
當人們組成社會時,他們面臨各種不同的交替關系。典型的交替關系是「大炮與黃油」之間的交替。我們把更多的錢用於國防以保衛我們的海岸免受外國入侵(大炮)時,我們能用於提高國內生活水平的個人物品的消費(黃油)就少了。
原理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如考慮是否上大學的決策。收益是使知識豐富和一生擁有更好的工作機會。但成本是什麼呢?並不是住房和伙食的錢,因為即使你離開了學校,你也需要有睡覺的地方,要吃東西。只有在大學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貴時,貴的這一部分才是上大學的成本。實際上,大學的住宿與伙食費可能還低於你自己生活時所支付的房租與食物費用。在這種情況下,住宿與伙食費的節省是上大學的收益。真正上大學最大的成本——你的時間。當你把一年的時間用於聽課、讀書和寫文章時,你就不能把這段時間用於工作。對大多數學生而言,為上學而放棄的工資是他們受教育的最大單項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但航空公司可以通過考慮邊際量而增加利潤。假設一架飛機的乘客票價是500美元,即將起飛時仍有10個空位。在登機口等退票的乘客願意支付300美元買一張票。航空公司應該賣給他票嗎?當然應該。如果飛機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雖然一位乘客飛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邊際成本僅僅是這位額外的乘客將消費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汽水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錢大於邊際成本,賣給他機票就是有利可圖的。
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當蘋果的價格上升時,人們就決定多吃梨少吃蘋果,因為購買蘋果的成本高了。同時,蘋果園主決定僱傭更多工人並多摘蘋果,因為出售蘋果的收益也高了。
原理五: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當你的一個家庭成員找工作時要與也在找工作的其他家庭成員競爭。當各個家庭購物時,他們也相互競爭,因為家庭都想以最低的價格購買最好的東西。因此,在種意義上說,經濟中每個家庭都與所有其他家庭競爭。盡管有這種競爭,但把你的家庭與所有其他家庭隔絕開來並不會過得更好。如果是這樣的話,你的家庭就必須自己種糧食,自己做衣服,蓋自己住的房子。顯然,你的家庭在與其他家庭交易的能力中受益匪淺。無論是在耕種、做衣服或蓋房子方面,貿易使每個人可以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通過與其他人交易人們可以按較低的價格買到各種各樣的物品與勞務。
原理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價格既反映了一種物品的社會價值,也反映了生產該物品的社會成本。由於家庭和企業在決定購買什麼和出賣什麼時關注價格,所以,他們就不知不覺地考慮到了他們行動的社會收益與成本。結果,價格指引這些個別決策者在大多數情況下實現了整個社會福利最大化的結果。
原理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如某一個地方只有一口井。這口井的所有者對水的銷售就有市場勢力——他是一個壟斷者。這口井的所有者並不受殘酷競爭的限制,可以隨意定價。在這種情況下,規定壟斷者收取的價格有可能提高經濟效率。另一個辦法,就是政府再造一口井或多個,以競爭來制約個人的私利。
原理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1993年,平均美國人的收入為2.5萬美元。同一年,平均墨西哥人的收入為7000美元,而平均奈及利亞人的收入為1500美元。這種平均收入的巨大差別反映在生活質量的各種衡量指標上。高收入國家的公民比低收入國家的公民擁有更多電視機、更多汽車。更好的營養、更好的醫療保健,以及更長的預期壽命。
原理九: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1921年1月,德國一份日報價格為0.3馬克。不到兩年之後,由於期間貨幣量每月增加了3倍,1922年11月,一份同樣的報紙價格為7000萬馬克。
原理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
例如,當政府減少貨幣量時,它就減少了人們支出的數量。較低的支出與居高不下的價格結合在一起就減少了企業銷售的物品與勞務量。銷售量減少又引起企業解僱工人。因此,對價格的變動作出完全的調整之前,貨幣量減少就暫時增加了失業。

2. 把經濟學十大原理都用上舉一個例子

1.人們面臨權衡來取捨、自 2.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3.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4.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5.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6.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7.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8.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9.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10.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曼昆經濟學原理》的內容吧?我不記得除了這本書之外,還有誰提出過10大原理的概念。一定要分為三類嗎?中國的老師就是有意思,喜歡做著一些愚蠢的事情。那就分吧:第一類可以是消費理論、第二是生產理論、第三類就是分配理論。還可以分為:個人經濟理論、企業經濟理論、政府經濟理論。哎……郁悶,人家本身就是宏觀和微觀經濟學,偏要分類,有什麼意義?舉例子?算了吧,你自己看看就能根據這個找到例子。

3. 生活中經濟學例子十個,不用太詳細

1、從堵車中看到經濟學自發分配的規律
2、從汽油漲價看到價值曲線的運作規律版
3、從獎學金制權度看到價格歧視原則
4、從租房的房租看到交易成本的作用
5、從春運火車票看到供求關系的矛盾
6、從政府行為看到政治制度的局限
7、從徵收排污費看到外部性與權利沖突
8、從午餐價和晚餐價看覓價規律
9、從報表看到利潤與虧損的真實含義
10、高價的體育,廉價的詩歌看市場需求
等等等等

4. 宏觀經濟學生活實例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經濟社會(即一國或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通常指一年)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說明一下幾點:

1. gdp是一個市場概念,各種最終產品的價值都是用貨幣加以衡量的。產品市場價值就是用這些最終產品的單位價格乘以產量獲得的。假如某國一年生產10萬件上衣,每件上衣50元,則該國一年生產上衣的市場價值為500萬元。

那麼gdp增長可能是生產增長了造成的,也可能是通貨膨脹造成的,即使說貨幣貶值造成的。如上例,第二年生產了15萬件上衣,上衣價錢不變,gdp增長;第二年生產不變,但上衣增長到60元,gdp也增長。

2. gdp是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而不是所售掉的最終產品價值。比如上例,是生產了那麼多上衣,而不是賣出了那麼多上衣,換句話講,不是可以消費那麼多上衣。即使上衣生產出了,但不能賣掉,gdp雖然增長但是人的生活水平不能改善。

3. gdp是計算所生產出的所有產品,不是所有可以直接被消費的產品。比方說,一國生產了50萬件上衣和100件機床,也可以生產40萬件上衣和120件機床,可能gdp相同,但可以直接消費,機床不能。這樣,gdp增長也可能不改善生活水平。

(4)經濟學例子擴展閱讀;

加速原理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一個中心問題是:國民收入的水平是如何決定的?宏觀經濟學認為,國民收入的水平,反映著整個社會生產與就業的水平。

宏觀經濟學在解釋經濟周期時,強調投資的變動的關鍵作用,投資的變動往往比消費的變動來得大,指出投資在相當程度上既是收入變動的原因,也是它的結果。它在解釋投資的變動與國民收入的變動之間的關系時,提出了加速數和乘數相互作用的原理。

加速原理與乘數論所要說明的問題各不相同。乘數是要說明投資的輕微變動可以會導致收入發生巨大的變動,而加速原理則要說明收入的輕微變動也會導致投資發生巨大變動。但二者所說明的經濟運動又是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的。

宏觀經濟學正是利用加速數和乘數的相互作用,來解釋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在經濟危機的條件下,生產和銷售量下降,加速原理的作用會使得投資急劇下降,而乘數的作用又使得生產和銷售進一步急劇降減,後者再通過加速原理的作用會使得投資成為負數(或負投資)。

加速數和乘數的相互作用,加劇了生產萎縮的累積過程。一旦企業的資本設備逐漸被調整到與最低限度的收入相適應的水平,加速原理的作用會使負投資停止下來,投資狀況的稍許改善也會導致收入重新增長,於是一次新的周期便重新開始。

收入的重新增長,又通過加速數的作用,導致新的「引致投資」;後者又通過乘數的作用,促使收入進一步急劇增長,這便開展了經濟擴張的累積過程。這個累積過程會把國民經濟推到「充分就業」的最高限,並從那裡彈回來而轉入衰退。

5. 日常生活中的經濟學3個例子

6. 請為這幾個經濟學結論舉出生活中的例子

舉例子么~~
首先要搞清楚概念。邊際產量MP是指,其他生產要素投入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一個單位一種生產要素投入所帶來的總產量的增加量。
再來回答第一題:
如果有2個人生產一種商品,每人每天生產10件。平均產量是10.
現在增加一個工人,這個工人每天可以生產20件。(這個就是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
那麼可以算一下,現在平均產量40/3,大於之前的20/2,那麼平均產量上升了。
這就是你說的若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則平均產量上升。

第二題:假設工人操作機器進行生產,最合理的是3名工人操作1台機器。
1,當工人是1名的時候,每天產量是A,此時增加一名工人兩人配合,產量增加B。此時B大於A(邊際產量增加)。
2,再增加一名工人,產量比兩名工人時增加了C。此時達到平衡,平均產量是(A+B+C)/3
3,如果繼續增加工人,總產量會繼續上升,但是邊際產量會下降,因為工人配備已經不合理了,勞動力已經剩餘了,而機器生產能力是有限的。此時工人的平均產量下降了(與第一題的情況相反)
4,自始至終,我們的總產量都在增加,所以,對於機器來講(就是另一種要素拉),他的邊際產量是上升的

不知道對不對,學過去很久了~

7. 舉一個簡單的經濟學的例子,短一點!

鱷魚效應
這是經濟學交易技術法則之一,它的意思是: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
由於人性天生的弱點,時時不自覺地影響我們的操作,一次大虧,足以輸掉前面99次的利潤,所以嚴格遵守止損紀律便成為確保投資者在風險市場中生存的唯一法則。止損是證券投資的一項基本功。
也是美國投資界有一個有用而簡單的交易法則,就是「鱷魚法則」(Alligator Principle)。所有世界上成功的證券投資人在進入市場之前,都在反復訓練對這一原則的理解程度。這源自於鱷魚的吞噬方式:獵物愈試圖掙扎,鱷魚的收獲愈多。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它咬著你的腳並等待你掙扎。如果你用手臂試圖掙脫你的腳,則它的嘴巴便同時咬你的腳與手臂。你愈掙扎,就越陷越深。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務必記住:你唯一生存的機會便是犧牲一隻腳!
編輯本段
處理方法

若以市場的語言表達,這項原則就是:當你知道自己犯錯誤時,立即了結出場!不可再找借口、期待、理由或採取其他任何動作,趕緊離場!其實,不論是股市、匯市、期權交易,其交易技巧在這一點上都是相似的。在證券市場上生存,有時需要耐心,有時需要信心,但耐心、信心不代表僥幸,不懂得止損的投資者,不就是輸在僥幸心理上嗎?
譬如在股市中,鱷魚法則就是:當你發現自己的交易背離了市場的方向,必須立即止損,不得有任何延誤,不得存有任何僥幸。
當你知道自己犯錯時,立即了結出場!不可再找借口、期待、禱告或採取其他任何動作,趕緊離場……不可試圖調整頭寸、避險或其他無謂的措施,趕緊認賠出場!

8. 經濟學在生活中經典例子

例子有送茶葉的故事、坐飛機現象、名牌效應、奪取先機、保齡球效應。

1、送茶葉的故事

張三一直就喜歡20塊錢的茶葉,新開茶店裡張三每次去買茶葉,老闆都會送他半兩好茶葉。張三把好茶就攢著待客,一天,閑來無事,張三就泡了壺好茶,此後,張三就不願再喝20元的茶了。不管張三去買多貴的茶葉,老闆都會送他半兩更好的,半年下來,張三花的錢是原來的十倍。

2、坐飛機現象

去觀察30-40這個年紀的旅客,頭等艙的他們大多是看書,公務艙的他們多半是看雜志和用筆記本辦公,經濟艙的則大多是看報紙電影打游戲和聊天等。在機場,貴賓廳里的人大多在閱讀,而普通候機區全部在玩手機。那麼到底是人的地位影響了行為,還是行為影響了地位呢。

5、保齡球效應

保齡球投擲對象是10個瓶子,如果你每次打倒9個,最終得分90分,而如果你每次打倒10個,最終得分240分,社會積分規則就是這樣,只要你比別人多優秀一點,再堅持一會,就贏得更多的機會,這種疊加就是人生效應的逐漸放大,最終造成人與人的巨大落差。

9. 求日常生活中的經濟學3個例子 並對例子分析

生活中的宏觀經濟學

——食堂就餐率套用失業經濟學解釋的分析

作為大學的一分子,學生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到食堂就餐。可是每天總有些學生是不到食堂就餐的。這是為什麼呢?

不到食堂就餐現象從表面上看是學生對食堂提供的服務不滿所造成的。為了更好地理解不到食堂就餐問題,我們使用失業的經濟學解釋來加以分析。見圖(參考資料)。

圖中,橫軸為學生期望指數(對食堂的要求),縱軸為食堂指數(包括飯菜質量、價格和服務質量,並假設現時的食堂指數為1)。曲線D為學生到食堂就餐人數曲線,曲線S為食堂希望的就餐人數曲線。

從圖中可見,學生到食堂就餐人數的均衡點在E點,均衡時,食堂指數為1.2,學生期望指數為3,可見現時學校食堂就餐人數還有一點的上升空間,但只是一點點而已。a區域所標示的是學生期望指數低於3時的情況。此時食堂指數很低,但是學生的期望指數也很低平均就餐人數多於食堂所期望的人數。通常這一類學生是零花錢較少或者對飲食要求較低,安於接受現狀的人。b區域中,隨著食堂指數的升高,就餐人數卻進一步下降,這是因為學生的期望指數遠大於食堂指數。通常這類學生比較有錢,或者說品位高,不喜歡食堂的環境,或者比較叛逆。

另外,某些其他因素也會影響到食堂的就餐率。如:

天氣因素:天氣冷或者下雨時,叫外賣人數大幅上升,影響食堂就餐率

性格因素:某些學生比較懶,或者不喜歡出現在多人的地方,所以叫外賣

運動因素:運動之後吃不下飯,叫外賣回宿舍吃

社交因素:偶爾請女朋友吃飯的話最好還是不要去食堂吧

以上其他因素中,天氣因素作為不可避免因素,佔了主要份額,其餘因素所佔比例相對較少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例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