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沿江經濟學

沿江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1-02-14 23:16:48

㈠ 有誰知道經濟類的核心期刊的在線投稿的網址

經濟理論類核心期刊
序號 期刊名稱 主辦單位 通訊地址
1 經濟學動態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2 經濟評論 武漢大學經濟學院 武漢大學經濟學院(430072)
3 中國經濟史研究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4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100732)
5 當代經濟研究 中國《資本論》研究會 長春市人民大街長春稅務學院(130021)
6 當代財經 江西財經學院 江西財經學院(330013)
7 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 福建社會科學院 福州市小柳村(350001)
8 經濟學家 西南財經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610074)
9 南開經濟研究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天津市八里台南開大學(300071)
10 財貿研究 安徽財貿學院 安徽省蚌埠市宏業路243號(233041)
11 經濟科學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北京大學法學樓(100871)
12 學術研究 廣東社會科學聯合會 廣州市黃華路四號之二(510074)
13 中南財經大學學報 中南財經大學 武漢市武珞路114號(430064)
14 經濟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15 探索 中共四川省委第二黨校,中共重慶市委黨校重慶行政學院 重慶市渝州路160號(400041)
16 當代經濟科學 陝西省財經學院 西安市緯二街(710061)

世界經濟類核心期刊
序號 期刊名稱 主辦單位 通訊地址
1 世界經濟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中國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北京建國門內大街5號(100732)
2 世界經濟與政治 中國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北京建國門內大街5號(100732)
3 世界經濟研究 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號497室(200020)
4 西亞非洲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非洲研究所 北京鼓樓西大街158號(100720)
5 拉丁美洲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北京1104信箱(100007)
6 東北亞論壇 吉林大學 長春市解放大路123號(130023)
7 經濟學動態 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8 現代國際關系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 北京市海淀區萬壽寺甲2號(100081)
9 東歐中亞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歐中亞研究所 北京市張自忠路3號東院(100007)
10 當代亞太 中國亞洲太平洋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 北京市張自忠路3號(100007)
11 現代日本經濟 吉林大學,中華全國日本經濟學會 長春市解放大路123號(130023)
12 亞太經濟 福建社會科學院亞太經濟研究所 福州市柳河路18號(350001)
13 國際經濟合作 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國際經濟合作研究所 北京市安定門外東後巷28號(100710)
14 國際貿易 中國外貿部國際貿易研究所,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北京市安定門外東後巷28號(100710)
15 國際貿易問題 中國外貿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100029)
16 歐洲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 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1493室(100732)
17 世界經濟文匯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 上海市復旦大學經濟學院(200433)
18 國外社會科學情況(改名為: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江蘇亞歐區域經濟研究所 南京市虎踞北路12號(210013)
19 國際經濟評論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15層(100732)
20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中央編譯局馬列主義研究室 北京西城區西斜街36號(100032)

中國經濟,經濟計劃與管理類核心期刊
序號 期刊名稱 主辦單位 通訊地址
1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商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100732)
2 經濟改革與發展(改名為:宏觀經濟研究)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月壇北街25號(100834)
3 管理世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北京北三環中路6號12層(100011)
4 特區經濟 《特區經濟》編輯部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沙咀西路椰數花園一棟二單元401室(518048)
5 經濟學動態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6 經濟體制改革 四川省社科院 成都市青羊宮四川省社科院(610072)
7 經濟問題探索 雲南省經濟學會,雲南省經濟研究所 昆明市東風東路156號(650041)
8 經濟學家 西南財經大學 成都市外西光華村55號西南財經大學(610074)
9 經濟問題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 太原市並州南路282號(030006)
10 經濟縱橫 吉林省經濟學團體聯合會 長春市文化胡同2號(130061)
11 經濟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12 上海經濟研究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505室(200020)
13 特區理論與實踐 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中共深圳市委黨校 廣東省深圳市愛國路市委黨校綜合樓11層(518003)
14 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 福建社會科學院 福州市小柳村(350001)
15 江蘇經濟探討 江蘇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南京市虎踞北路12號(210013)
16 湖南經濟 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體改委 長沙市五一中路韭菜園新富城富安大樓四層一號(410011)
17 當代財經 江西財經學院 南昌市廬山中大道江西財經學院(330013)
18 經濟管理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19 中南財經大學學報 中南財經大學 武漢市武珞路114號(430064)
20 經濟與管理研究 北京經濟學院 北京市朝外紅廟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內(100026)
21 南方經濟 廣東經濟學會 廣州市黃華路4號之二(510050)
22 浙江經濟 浙江省計劃經濟委員會 杭州市省府路九蓮村19號(310007)
23 中國勞動科學 勞動人事部勞動科學研究所,中國勞動學會 北京市朝陽區惠新西街17號(100029)
24 港澳經濟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港澳研究中心 廣州市東山新河浦路6號之一(510080)
25 宏觀經濟管理 國家計劃委員會 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國家計委(100824)
26 經濟評論 武漢大學經濟學院 武漢市武漢大學經濟學院(430072)
27 經濟改革 陝西省社科院,陝西省經濟體改委 西安市陵園路南路7號(710061)
28 改革與理論 河南省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 鄭州市政三街1號(450003)
29 改革與戰略 廣西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廣西經濟社會技術發展研究所 南寧市新竹路5號(530022)
30 中國工業經濟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31 中國房地產 天津市房地產管理局 天津市和平區南海路和安里6號(300050)
32 物資流通研究 遼寧省物資集團,了聲物資流通協會 沈陽市和平區三好街54號(110001)
33 城市改革與發展 成都市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 成都銀絲街24號(610017)
34 北方經濟 內蒙古自治區計劃委員會 呼和浩特市新華大街58號(010020)
35 財經科學 西南財經大學 成都市外西光華村55號西南財經大學(610074)
36 財經研究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市國定路777號(200433)
37 中國物資流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部,中國物資流通協會 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北街25號(100834)
38 中國經濟問題 廈門大學經濟研究所 福建省廈門市廈門大學內(361005)
39 經濟經緯:河南財經學院學報 河南財經學院 鄭州市文化路80號(450002)

會計類核心期刊
序號 期刊名稱 主辦單位 通訊地址
1 會計研究 中國會計學會 北京復興門外三里河財政部(100820)
2 上海會計 上海市會計學會 上海市山西路(宜山路口)2230號1415室(200233)
3 財會研究 甘肅省財政學會 蘭州市東崗西路616號(730000)
4 中國審計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 北京市海淀區白石橋路甲4號(100086)
5 財務與會計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西街甲11號院3號樓(100036)
6 中國農業會計 農業部財務司,中國農業會計學會 北京農展館南里11號(100026)
7 廣西會計 廣西會計學會 南寧市桃源路廣西財政大廈(530021)
8 財會通訊 江西財經學院 武漢市武昌紫陽東路21號(430070)
9 四川會計 四川省會計學會,四川省財務成本研究會 成都市南新街37號(610016)
10 當代財經 江西財經學院 南昌市廬山中大道江西財經學院(330013)
11 財會月刊 武漢市財政局 武漢市漢口萬松園路19號大院內(430022)
12 審計與經濟研究 南京審計學院 南京市北圩路77號南京審計學院(210029)
13 財貿研究:安徽財貿學院學報 安徽財貿學院 安徽省蚌埠市宏業路243號(233041)
14 審計理論與實踐 遼寧省審計學會 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崇山路38-1號遼寧省審計學會(110032)
15 財經理論與實踐 湖南財經學院 長沙市西河石佳沖湖南財經學院(410079)
16 山西財經學院學報(改名為: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山西財經學院 太原市南內環街339號(030012)
17 審計研究 中國審計學會,中國內部審計學會 北京市白石橋路甲4號(100086)

農業經濟類核心期刊
序號 期刊名稱 主辦單位 通訊地址
1 中國農村經濟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 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100732)
2 農業經濟問題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中國農業科學院經濟研究會 北京市西郊白石橋路30號(100081)
3 農業現代化研究 中國科學院農業研究委員會,長沙農業現代化所 長沙市馬坡嶺(410125)
4 農業經濟 遼寧省農業經濟學會 沈陽市東陵馬官橋(110161)
5 中國農墾經濟 中國農墾經濟研究會,中國農墾經濟研究與技術開發中心 北京市西四磚塔胡同56號(100810)
6 農場經濟管理 黑龍江農場管理學會,黑龍江省農墾經濟研究會 哈爾濱市香坊區公濱路441號(150036)
7 經濟問題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 太原市並州南路282號(030006)
8 林業經濟 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北京市安外勝古南星17樓(100029)
9 農村經濟 四川省農村經濟學會 成都市青羊宮社科院(610072)
10 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 福建社會科學院 福州市小柳村(350001)
11 農村經濟導刊 浙江農村工作辦公室 杭州市武林路戒壇寺巷25號宏昌賓館寫字樓一樓(310006)
12 江蘇農村經濟 江蘇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江蘇省農業經濟學會 南京市北京西路70號7棟(210013)
13 中國農村觀察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 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100732)
14 江西農業經濟 江西省農業廳,江西省農業經濟協會 南昌市北京西路江西省農業廳大樓506室(330046)
15 世界農業 中國農業出版社 北京市朝陽區亮馬橋(100026)
16 南方農村 廣東省農村經濟學會,廣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 廣州市五山白石崗(510640)
17 鄉鎮經濟研究(改名為:鄉鎮經濟) 中國經濟學團體聯合會農村經濟培訓中心,合肥農村經濟管理學院 合肥市西郊蜀山南(230031)
18 生態經濟 中國生態經濟學會,雲南省生態經濟學會 昆明市五華山省政府18工程辦公室(650021)
19 農村發展論叢 中共江西省委農村工作委員會,江西省人民政府農村工作辦公室 南昌市中共江西省委大院綜合大樓二樓(330006)
20 農業技術經濟 中國農業技術經濟研究會,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白石橋路30號(100081)
21 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 農業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 北京農展館南里11號(100026)
22 中國農業會計 農業部財務司,中國農業會計學會 北京農展館南里11號(100026)
23 漁業經濟研究 黑龍江省漁業經濟學會,黑龍江省漁業經濟研究所 哈爾濱市道里通江街178號(150018)
24 中國土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 北京市西城區安德路6號(100011)

工業經濟類核心期刊
序號 期刊名稱 主辦單位 通訊地址
1 中國工業經濟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阜成門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2 經濟管理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阜成門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3 煤炭經濟研究 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煤炭科學院總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和平里煤炭科學研究院院總院經濟所(100013)
4 中外管理 中國管理科學院研究中心 北京市玉淵潭公園望海樓賓館《中外管理》發行部(100038)
5 福建論壇.社會版 福建社會科學院 福州市小柳村(350001)
6 經濟體制改革 四川聲社會科學院 成都市青羊宮四川省社會科學院(610072)
7 企業經濟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江西省投資公司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255號(330006)
8 管理世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北京北三環中路6號12層(100011)
9 經濟問題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 太原市並州南路282號(030006)
10 經濟工作通訊(改名為:中國經貿導刊) 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 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北街甲3號(100037)
11 現代企業導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北京市復興門外大街A2號中化大廈601室(100045)
12 經濟縱橫 吉林省經濟學團體委員會 長春市文化胡同2號(130061)
13 浙江經濟 浙江省計劃經濟委員會 杭州市省府路九蓮村19號(310007)
14 上海企業 中國企業管理協會,上海企業管理協會 上海市延安中路988號(200040)
15 建築經濟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經濟學術委員會 北京市西外車公庄大街19號(100044)
16 經濟學動態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阜成門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17 經濟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阜成門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18 經濟問題探索 雲南省經濟學會,雲南省經濟研究所 昆明市東風東路156號(650041)
19 企業活力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鄭州市文化路50號(450002)
20 外國經濟與管理 上海財經大學財政經濟研究所 上海市國定路777號(200433)
21 改革 重慶社會科學院 重慶市江北區橋北村270號(400020)
22 經濟論壇 河北省社會科學院 石家莊市裕華西路423號(050051)
23 企業管理 中國企業管理協會,中國企業家協會 北京市海淀區紫竹院南路17號(100044)
24 管理現代化 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 北京海淀區民族學院南路5號(100081)
25 上海經濟研究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號505室(200020)
26 經濟與管理研究 北京經濟學院 北京市朝外紅廟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內(100026)
27 企業家 湖北省經濟貿易委員會 武漢市武昌民主路250號(430061)
28 工業技術經濟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 長春市人民大街732號(130021)
29 經濟師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 太原並州南路282號(030006)
30 集團經濟研究 中國集團公司促進會,蘇州企業集團研究會 江蘇省蘇州市胥江路45號(215002)
31 經營與管理 天津市企業管理學會 天津市南開區水上公園路16號(300191)
32 國有資產管理 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科學研究所 北京市三里河2區11號樓乙樓二層(100045)
33 經濟改革與發展(改名為:宏觀經濟研究)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月壇北街25號(100832)
34 財經科學 西南財經大學 成都市外西光華村西南財經大學(610074)
35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市海淀區中國人民大學校內(100872)
36 郵電企業管理 人民郵電報社 北京市朝陽區安宛路11號郵電新聞大廈(100029)

貿易經濟類核心期刊
序號 期刊名稱 主辦單位 通訊地址
1 國際貿易問題 中國外貿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對外貿易大學(100023)
2 商業經濟研究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 北京復興門內大街45號國家內貿局東樓(100801)
3 商業經濟與管理 杭州商學院 杭州市教工路29號(310035)
4 價格理論與實踐 國家計劃委員會 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北小街2號院3號樓(100837)
5 國際經貿探索 廣州對外貿易學院 廣州市白雲區大朗廣東外語外貿大學(510450)
6 國際貿易 中國外貿部國際貿易研究所,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北京市安定門外東後巷28號(100710)
7 中國物價 國家計劃委員會市場與價格研究所 北京市月壇北小街2號(100837)
8 財貿經濟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9 北京商學院學報 北京商學院 北京阜成路33號(100037)
10 價格月刊 江西省物價局 江西省南昌市二七北路317號(330006)
11 對外經貿實務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協會 武漢市武昌卓刀泉路198號(430079)
12 商業研究 黑龍江商學院 哈爾濱道里區通達街138號(150076)
13 財貿研究:安徽財貿學院學報 安徽財貿學院 安徽省蚌埠市宏業路243號(233041)
14 財金貿易 山西省經貿委 太原市迎澤大街229號山西省貿易大樓7層西端(030001)
15 世界經濟 世界經濟學會,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100732)
16 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 對外貿易大學 北京朝陽區惠新東街(100029)
17 商場現代化 國家國內貿易局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二區11號樓(100045)
18 江蘇商論 江蘇省貿易廳,江蘇省商業經濟學會 南京市中山北路101號(210009)
19 商業經濟文薈 廣東省商業經濟學會 廣州市東山菜園東19號(510080)
20 國際經濟合作 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國際經濟合作研究所 北京市安定門外東後巷28號(100710)
21 國際商務研究: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學報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上海古北路620號(200335)

財政、國家財政類核心期刊
序號 期刊名稱 主辦單位 通訊地址
1 財政研究 中國財經學會 北京市復興門外三里河財政部科研所(100820)
2 稅務與經濟 國家稅務總局,長春稅務學院 長春市人民大街102號(130021)
3 財經問題研究 東北財經大學 遼寧省大連市黑石礁東北財經大學(116023)
4 財會研究 甘肅省財政學會 蘭州市東崗西路616號(730000)
5 財貿經濟 中國社科院財貿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6 財金貿易 山西省經貿委等 太原市迎澤大街229號山西省貿易大樓7層西端(030001)
7 湖北財政研究 湖北省財政廳調研室,湖北省財政學會 武漢市武昌洪山路省財政廳(430071)
8 當代財經 江西財經學院 南昌廣廬山中大道江西財經學院(330013)
9 四川財政 四川省財政廳,四川省財政學會 成都市南新街37號四川省財政廳內(610016)
10 財經研究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市國定路777號(200433)
11 稅務研究 中國稅務學會 北京市玄武區棗林前街68號(100053)
12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中央財經大學 北京市西直門外學院路39號(100081)
13 財經科學 西南財經大學 成都市外西光華村西南財經大學(610074)
14 上海財稅 上海市財政局 上海市九江路60號(200002)
15 稅收與企業 山西省稅務局,山西省地方稅務局 太原市水西門大街64號(030002)
16 財經理論與實踐 湖南財經學院 長沙市西河石佳沖湖南財經學院(410079)
17 財經論從 浙江財經學院 杭州市文一路西端浙江財經學院新址(310012)
18 外國經濟與管理 上海財經大學財政經濟研究所 上海市國定路777號(200433)
19 涉外稅務 中國稅務學會國際稅收研究會,深圳市稅務學會 廣東省深圳市松園路11號(518008)
20 中國財政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北京市萬壽路乙27號北京187信箱(100036)
21 中國稅務 國家稅務總局 北京市宣武區棗林學街68號(100053)

貨幣/金融、銀行/保險類核心期刊
序號 期刊名稱 主辦單位 通訊地址
1 金融理論與實踐 河南省金融學會,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 鄭州市豐產路21號河南省人民銀行(450002)
2 銀行與企業 中國金融學會,中國人民銀行武漢支行 武漢市武昌中南路69號(430071)
3 金融研究 中國金融學會 北京海淀區阜成路18號華融大廈金融研究所(100037)
4 金融管理科學(改名為:河南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河南省金融管理幹部學院 鄭州市鄭花路29號(450008)
5 國際金融 中國銀行總行 北京市西交民巷17號(100818)
6 金融與經濟 江西省金融學會,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 江西省南昌市鐵街25號11樓(330008)
7 國際金融研究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中國國際金融學會 北京市區郊民巷17號(100031)
8 中國投資管理 中國人民建設銀行 北京市復興路丙12號建行總行轉(100810)
9 財貿經濟 中國社科院財貿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10 農村金融研究 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村金融學會 北京市復興路甲23號中國農業銀行(100036)
11 財經理論與實踐 湖南財經學院 長沙市西河石佳沖湖南財經學院新址(310012)
12 財金貿易 山西省經貿委等 太原市迎澤大街229號山西省貿易大樓7層西端(030001)
13 廣東金融 廣東金融學會 廣州市沿江西路137號南樓4樓(510120)
14 中國金融 中國人民銀行 北京市宣武區廣安門外小紅廟南街3號(100055)
15 上海金融 上海市金融學會 上海市浦東新區陸家嘴路18號銀都大廈802,809(200120)
16 投資研究 中國投資學會,中國建設銀行行政研究所 北京市金融大街25號中國建設銀行行政研究室(100032)
17 保險研究 中國保險學會 北京市西郊民巷22巷(100031)
18 上海保險 上海市保險學會 上海市九江路60號(200002)
19 證券市場導報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圳市深南東路5045號深圳證券交易所14樓(518010)

㈡ 唐 宋 元 明 清 的經商故事

《三言二拍》裡面有一個,它是從叫《遼陽海神傳》,蔡羽的《遼陽海神傳》,是嘉靖年間的,一個故事裡面演義過來,它講一個徽州人叫程宰,他到東北遼陽經商,因為經商不利,就是虧本了,然後就是窮困潦倒,就是在東北,在遼陽,就在那兒,有一個晚上,風雨交加的夜晚,有一個明眸皓齒的女子不期而至了,兩個人就春風一度了,第二天以後,這個程宰就容光煥發,而且時來運轉。當然這個女子她不是一個普通人了,她是海神,就指導程宰應該怎麼做生意,就叫他囤積葯材,囤積綢緞,囤積其他東西,每次都是獲利的,而且賺了好幾萬兩的銀子。

萬曆初,蘇州發生災荒,采購糧食的商船雲集於江西,這其中以徽商最多。

萬曆四十八年,即1620年,蘇州糧價大漲,飢民強借徽商之米,遭到官府的彈壓,激起了上萬人的鬧衙事件,差一點釀成大亂。

這兩件案例表明,當時從上江販糧東下者主要是徽商,在蘇州囤積糧食待價而沽者也主要是徽商。由此可見,囤積商品,利用天災人禍牟取暴利,徽商是最精於此道的一群商人。

金聲說:「歙、休兩邑,民皆無田,而業賈遍天下。」顧炎武也說,徽人「中家而下,皆無田業,徽人多商賈,蓋其勢然也。」據記載,明朝中葉徽州的休寧、歙縣、祁門等縣已經是「服田者十三,賈者十七」,「十三本業,十七化居」了。這些記載雖不免有所誇張,但當時徽人經商者已經占當地人口很大一部分則是事實。在這樣多的經商人口中,大多數人都是出自「無田業」的貧下之家,他們都是從小本生意做起的商人。

對於這一點,胡適深有體會,在他的回憶錄里,有過這樣一段描述:

我家在150年前,原來是一家小茶商。祖先中的一支,曾在上海附近一個叫做川沙的小鎮,經營一家小茶葉店。根據家中記錄,這小店的本錢原來只有銀洋一百元,約合制錢十萬文。這樣的本錢實在是太小了。可是先祖和他的長兄通力合作,不但發展了本店,同時為防止別人在本埠競爭,他們居然在川沙鎮上,又開了一家支店。

據1880年,清光緒六年的估計,兩家茶葉店的總值大致合當時制錢二百九十八萬文,約合銀元三千元左右。這兩個鋪子的收入便是我們一家四房,老幼二十餘口衣食的來源。

作為徽州茶商的後裔,胡適對家鄉人的商業活動當然了如指掌。胡適因此而說過,一般徽州商人多半是以小生意起家,刻苦耐勞,累積點基金,逐漸努力發展,有的就變成富商大賈了。

在徽商經營行業中,茶葉是四大支柱之一,究其原因,徽州是著名的產茶區,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它為徽州茶商提供了大量的優質茶葉能源,今天我們耳熟能詳的「祁紅屯綠」,說的就是徽州祁門的紅茶和黃山腳下的綠茶。

明清時期,徽州茶葉的銷售逐漸增加,茶葉貿易成為徽商經營的「巨業」,徽人中也出現了不少「世守其業」的專業茶商。徽州歙縣人許承堯的先世早在明朝正統年間,就已遠赴居庸關從事販茶活動了,此後徽州茶商在北方日趨活躍。清乾隆時,徽人在北京開設的茶行有7家,茶商字型大小166家,小茶店達數千家。在漢口、九江、蘇州、上海等長江流域的城市中,幾乎到處都有徽州茶商的活動。

〖采訪內容〗蘇州山塘街居民 胡潤源

這個「楊安浜」全是安徽人開的茶廠,當時安徽人開的茶廠不亞於十個人、二十個人(規模),聽我老丈人講,當時他是從安徽歙縣黃山一帶到蘇州開茶葉廠的。

〖采訪內容〗北京森泰茶莊創始人王子樹後裔 王建明

我們家在北京現在那個茶莊,以後還分了有王森泰茶莊,還有王福泰,還有利泰,解放以前有三幫,據我所知,到現在還有個四合院,四合院是現在煤市街培智胡同二號,現在四合院還在。

〖采訪內容〗黃山毛峰謝正安第四代傳人

我們家能興旺起來,大概與我曾祖父的艱苦奮斗有關,就講他對這個茶葉非常精通,他從管採集到營銷,都非常內行……他跟外商談判時,我的曾祖父他不懂外語,但是他洗臉有一個習慣,他洗臉的時候,毛巾在水裡浸濕以後,敷到臉,頭低下去,他毛巾是不動的,只有頭這么搖,外商看到大老闆搖頭,肯定是價格談不妥,他就加價,等他臉洗好,要搖四五搖,價格就要翻一番了。

由贛江溯流而上,越大庾嶺,南入廣東的路線是當時內地通向嶺南的主要商運路線,也是徽州茶商進入廣東的必經之路。由於茶葉外銷量增加,這條運輸路線既費時又費力,於是許多徽州商人改由海道販運茶葉。清政府為防止商人「夾帶貨物私賣」,於嘉慶二十二年下令,禁止「出洋販運」。

其實,早在明嘉靖年間,徽州商人就已經通過海上運輸來販運商品了。

〖采訪內容〗上海師范大學教授 唐力行

根據史書上的記載,在海外貿易當中的徽商主要有三支,一支是汪直,這是最大的,一支是許氏兄弟,許一、許二、許三、許四四個兄弟的海外貿易集團,還有一個集團就是徐海的,徐海是一個和尚,他是在杭州的虎跑出家的,他又轉而去經商到海外。

他們海商行商的路線,一個是往東北方向,就是到日本,這是他們一條很重要的路線,比如說汪直,他主要就是到日本……第二條路線主要是到東南亞的,比如我剛剛講到的許氏兄弟,他們就在今天的馬六甲,馬六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因為馬六甲海峽是,中國的東部要想到非洲、歐洲,那是必須要通行的這樣一個海道,這樣一個海道當時是掌握在許氏兄弟手中,這樣他們通往東南亞一帶,也是非常方便的。

汪直、許氏兄弟,還有徐海,他們都是徽州歙縣人,在明代禁海政策下,他們通過海上武裝走私貿易,將中國的硫磺、兵器、銅等違禁物資,以及生絲、茶葉,還有景德鎮的瓷器等,長途販運到了東南亞以及非洲、歐洲等國家。

〖采訪內容〗清華大學EMBA特聘教授 梁小民

海上貿易這一塊其實主要是徽商汪直,這是一個代表。還有就是閩商,這些商人的特點我把它概括叫做亦盜亦商,所謂亦盜亦商,他是海盜兼商人,或者說商人兼海盜,這個話怎麼說呢?當年政府禁止海上貿易的,因此必然有政府的武裝力量,水上的,海上力量進行巡查,他們為了做商業,進行巡查的時候發生沖突了,那就要武力對抗,所以他們有自己的武裝的,這個時候就有了亦盜亦商這個特點。當然我們知道亦盜亦商這個特點是時代決定的。

徽州人常說:「吾鄉賈者,首魚鹽,次布帛」。足見徽商對經營鹽業的重視。兩淮是全國的鹽業中心,鹽場產鹽最多,鹽利最大,因而也就成了徽商競趨逐利的地方。

嘉靖、萬曆時,徽州的黃、汪、吳諸族在兩淮業鹽致富的人很多,他們擁資多達數十萬,乃至百萬,且以「鹽策祭酒甲天下」而名聞海內。所謂「祭酒」,是我國古代大饗宴時,對年齡、品德最高之人的一種稱呼,由他首先舉酒而祭得名的。以後,祭酒成了一種官名,但在民間依然是對德高望重之人的尊稱。鹽商中「鹽策祭酒」,指的是鹽商中人格、才略出眾之人,是被眾鹽商推舉出來的管理人和調解人,當然,此人也要得到官府的認可。

河下鎮位於淮安西北三里之遙的古運河畔,是當年大批徽州鹽商聚居之地,迄今仍然保持著明清時期的小鎮風韻。當時,淮北食鹽在坨地集中後大都由運鹽河轉入長江、淮河,然後分發轉運至安徽、河南、湖北及蘇南各地銷售。當時河下曾設有數十處鹽堆棧,經淮安年運銷正綱鹽達140餘萬引,有「天下鹽利淮為大」一說。

河下鎮最大的一戶鹽商是徽州的程本殿,程本殿從河下運出去的鹽究竟有多少,今天已經無法考證了,但他利用返航船隻從安徽、江浙等地運回的石板,就整整鋪設了河下鎮九條街道、二條小巷,並且還架了2座石橋。徽州商人鹽業利潤之巨由此可想而知。

「一羅窮,二羅富,三羅、四羅開當鋪……」

這是舊時流傳在徽州的一首《看羅紋》的民謠,其中的「開當鋪」,在徽州人的心目中,顯然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明清兩代,典當商和鹽商、木材商一起,號稱「閉關三大商」。開當鋪是徽州人的另一項大生意。用胡適先生的話來講,當鋪也就是早年的一種銀行。徽商經營當鋪,以休寧人最為著名。休寧商人的經營區域,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帶,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甚至於江南許多的縣、鎮,開當鋪的都是徽州休寧商人。可以說,在舊時江南,典當業是徽商壟斷的行業。所以,江南人將典當業的頭櫃朝奉,稱之為「徽老大」。也就是這些「徽老大」,他們掌管著江南人資本變現的命脈。

蘇州評彈藝人為此編了一曲《描金鳳》,說的就是徽州典當商人的故事。

〖采訪內容〗評彈演員 江肇焜

《描金鳳》是蘇州傳統的長篇彈詞當中,非常主要、也是非常著名的一部長篇,主要是講蘇州江湖術士錢篤笤和徽州人典當老闆汪宣兩家的一段婚姻糾葛,那麼,這兩個人物,應該講,在蘇州基本上是家喻戶曉,人人都曉得的,講起錢篤笤也曉得,講起汪宣也曉得。汪宣因為看中錢篤笤的女兒,准備送禮金,禮金銀子一送就是五百兩。汪宣的錢是偷得來的,還是搶得來的?既不偷,也不搶,是從他的父親手裡傳下來的。用他的父親的話講起來,創這點家當,心思花得不少。汪宣的父親名字叫汪裕大,從小父親就死了,娘改嫁。汪裕大爭氣,14歲托一個徽州同鄉把他帶到蘇州,進了一家典當裡面學生意,做小徒……

過去稱當鋪里接生意的店員為「朝奉先生」,與「紹興師爺」一樣,「徽州朝奉」是全國聞名的專有職業。名聲響了,大家見到了徽州商人,甚至徽州的士紳,就一起把他們稱為「徽州朝奉」了。

徽州朝奉,自己保重。

徽州人從前出門遠行,送行的人要早上請他吃飯,吃飯之後,大家送他出村。到了橋頭,遠行的人向送行的道謝作揖後,就上轎了,大家都說:「徽州朝奉,自己保重。」

這是胡適先生說的一段話。當時徽商走遍全國,往往背著一個口袋,裡面裝著徽餅,還有繩索。徽餅一路充飢,而「出門身帶三條繩,可以萬事不求人」,身背的行囊壞了,繩斷了,或者是轎杠和扁擔斷了,都用得著繩索,必要時還可以用它來上吊。顯然,徽州人不僅吃苦耐勞,而且還抱著破釜沉舟的心理投身商場。

這些跋涉在商海中的家鄉人,胡適把他們稱作「徽駱駝」
胡適先生說:我是安徽徽州人。先生在他的《四十自述》回憶錄里這樣描述他的家鄉:徽州在舊制時代是個「府」;治下有六個「縣」。我家世居的績溪縣,便是徽州府里最北的一縣。從我縣向南去便是歙縣和休寧縣;向西便是黟縣和祁門縣;祁門之南是婺源縣。婺源是朱子的家鄉。朱熹原來是在福建出生的;但是婺源卻是他的祖籍。

績溪上庄是胡適先生的老家,至今古貌依舊,溪水潺潺,樹影婆娑。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

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詩句贊美的就是上庄美景,這也是胡適先生經常為人揮毫潑墨所喜愛引用的一首詩詞。

就是這樣一個樸素的山莊,讓胡適先生魂牽夢縈。晚年蟄居台灣的胡適,念念不忘的是故鄉徽州。「我將來如有工夫來寫自己的傳記,要用很大的一章來寫我那個時代徽州的社會背景。」胡適先生說這番話的時候,用的是績溪家鄉話。他還特別指出,徽州故里生活是他「個人的文化背景」。那麼,胡適先生所生活的時代,徽州的社會背景是什麼樣的呢?胡適先生所言「個人的文化背景」又是怎樣的呢?

1895年,四歲的胡適離開出生地上海,隨母親回到了家鄉上庄,這一住就是九年。這一時期的上庄號稱「小上海」。十里楊林鎮,五里後岸街,商鋪林立,車水馬龍。而鄉里更多的族人則出外經營,有的已是赫赫有名。汪立政去了上海,創辦「汪裕泰茶莊」,成為滬上著名的茶葉大王,還在杭州西子湖畔建了別墅。而與胡適同一家族的胡開文墨業則走向了全國市場。

九年的家鄉生活,對胡適有著極深刻的影響。1933年11月15日,胡適在談到績溪縣志編纂的問題時,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縣志不可但見小績溪,而不看見那更重要的「大績溪」。若無那「大績溪」,小績溪早已餓死,早已不成局面。新志應列「大績溪」一門,由各都畫出路線,可看各都移殖的方向以及經營的種類。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徽州人對自己的生存環境做出了無奈的選擇。胡適先生曾經說過:

徽州地區全是山地,由於黃山的秀麗而遠近聞名。這一帶的河流都是自西北向東南流的,最後注入錢塘江。因為山地十分貧瘠,所以徽州的耕地甚少。全年的農產品只能供給當地居民大約三個月的食糧。不足的糧食,就只有向外地去購買補充了。所以我們徽州的山地居民,在此情況下,為著生存,就只有脫離農村,到城市裡去經商。因而幾千年來,我們徽州人就註定的成為生意人了。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著名商幫:徽商與晉商,他們皆處於貧困山區,種地無以生存,這種生存條件的劣勢使得他們只有一條逼仄險峻的出路:經商。

〖采訪內容〗浙江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陳學文

徽商就是徽州商人,是地域的商人,他開始應該是更加早一點,五代開始就有個別的商人,不是一個群體。到了宋代的時候,比較發達起來了,但是也沒有形成全國規模的到處跑的這樣一個商人集團,應該說他是在明朝中葉以後,就是嘉靖萬曆這段時間以後,隆慶開始這段時間以後,它已經形成全國龐大的商業集團……

南宋的時候,朝廷遷都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政治、經濟中心的南移,促使臨安附近的區域經濟得以相應發展。由於徽州特殊地理環境和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徽人開始為經營茶葉、筆墨、宣紙、木材而「行買四方」。

作為一個商人集團,徽州商幫的形成,大致在明代成化、弘治年間。從這一時期開始,「徽」和「商」或者「徽」和「賈」兩個字相聯成詞,成為一個特定意義的名詞而被時人廣泛應用。

〖采訪內容〗上海復旦大學教授 王振忠

有一個顯宦,就是很顯赫的官僚,退休以後,回到松江,就是上海附近。有一個老人,就是指地方上的耆老,比較有聲望的一個人,跑到他家裡面,對他一直是打躬作揖,對他表示尊敬。那麼這個官僚就很詫異,你幹嘛對我這么恭敬,這個老人就講了一段話,就講什麼話呢?因為我們松江一帶的財富都被徽州人搬走了,現在有勞你老人家把這個財富搬回來,所以我怎麼不應該對你表示尊敬呢,感激啊,那麼這個官僚當然很慚愧了。這個寓言實際上是什麼意思呢,這個官僚是收集民脂民膏。

松江的錢都給徽商賺走了,《雲間雜識》的記載,說明在明成化年間,松江是徽商早年最活躍的地方,徽商一詞首先在這里流行是合乎情理的。

「徽俗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明嘉靖以後,徽州從事商賈的人數大量增加,徽商逐漸發展成為中國商界的一支勁旅,活躍於大江南北、黃河兩岸,乃至日本、暹羅、東南亞各國和葡萄牙。所謂「兩淮八總商,邑人恆占其四」,說的是徽商在鹽業領域開創了獨執牛耳的局面。此外,徽商在茶業、木業、典當業等貿易方面也取得了不凡的業績。康熙、乾隆年間,沿江地域流傳著「無徽不成鎮」的諺語,這一時期徽商商業資本之巨、從賈人數之眾、活動區域之廣、經營行業之多、經營能力之強,都是其他商幫所無法匹敵的,徽商進入了鼎盛時期。

〖采訪內容〗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欒成顯

徽州商幫在當時來講,當時明代人就有這樣的評價,在北方就是晉商,南方就是徽商,都是屬於數一數二的,徽州商幫它之所以有這樣的地位,是有很多原因的,但其中根本的原因,是徽州商人自己所具有的一些特點。按照經濟學來談的話,一般的商業活動的條件,大致需要一個是市場,第二個呢就是資金,得有錢,第三個就是資本,這個資本指的是人力資本,也就是商人本身的素質,人們往往重視什麼呢?市場,重視資金,也就是那種錢的資本,而往往忽視人力資本。其實在商業活動當中,人力資本在某種意義,某些方面是至關重要的。徽州商幫,也就是徽商,他的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在人力資本這方面,是具有自己的特色的。

徽商能迅速崛起,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深層次的文化基因。

徽州是個移民社會,避亂是移民的第一位原因。從地理形態看,被群山封鎖與外界隔絕的徽州就成為避亂的&ldq

㈢ 建設森林式校園可以獲得哪些社會學/經濟學/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效益

重慶與沿江中心城市合作發展的情況長江沿岸地區城市密集,經濟發展水平高,科技力量強,是重慶建設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城市主要依託的地區。近年來,在黨中央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指引下,我市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區域市場統一融入為切入點,加強川、渝、滇、黔的重慶經濟協作區合作,促進與沿長江省市特別是長三角地區的合作,在服務和推動長江流域經濟帶的開發建設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一)推進協調機制,加強了戰略規劃編制與實施的合作結合實施《長江沿岸地區產業發展規劃》,圍繞把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戰略目標,積極開展跨地區的交通通訊建設,聯合旅遊景區景點規劃,聯合培育共同市場,促進重慶與長江中下游地區人流、物流規模化的發展。我市參加了「合力建設黃金水道,促進長江經濟發展」沿江七省二市座談會,確立了共同建設黃金水道的合作機制和合作重點。通過政府高層互訪、部門的合作與交流,努力拓展區域經濟新的發展空間。在川渝「1+6」、渝黔「1+16」等合作框架下,聯合構建西南交通、能源大通道。2006年,我市主要黨政領導分別率團訪問了浙江、江蘇、湖南、江西四省,為進一步推動重慶與江、浙、湘、贛四省合作交流奠定了新的基礎。(二)優化投資環境,鼓勵和支持企業跨區域合作,承接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圍繞《長江沿岸城市聯合參與和服務西部大開發,形成長江經濟帶新的經濟發展優勢的框架意見》,加強與流域間城市的合作,尋求長江中下游城市企業向重慶投資,重點是吸引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企業、資金、技術開展項目合作,加快了重慶經濟的發展。據統計,2005-2006年9月,沿江8省市(滬、蘇、浙、皖、贛、鄂、湘、川)在我市投資項目累計實際到位資金178億,占同期國內實際到位資金總額的46.5%,其中,億元以上合作項目146個,江、浙、滬佔了67.8%(其中浙江31%、上海30%、江蘇6.8%)。重慶啤酒、長安汽車、東銀、宗申等企業集團在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等地也都有了投資發展。兩年來,沿江省市對口支援三峽重慶庫區,在幫助破解庫區產業空虛難題、庫區移民遷建和安穩致富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三)打造長江上游航運中心,改善生態環境,合力建設黃金水道。為發揮我市水運區位優勢,增強港口輻射能力。我市和相關部門結合三峽工程和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穩步推進全市水路交通建設,2005年重慶市航道里程達到4222公里,等級航道所佔比重為43.1%。目前重慶港有20個主要港區,擁有各類生產性碼頭泊位1392個、碼頭岸線98014米。「十五」末期,我市港口新增貨運吞吐能力2104萬噸,逐步完成普通客運向旅遊客運的結構性調整,全市港口形成貨運6865萬噸、客運6962萬人次的吞吐能力。富金壩、嘉陵江草街等航電樞紐工程開工建設。我市與沿江中心城市共同發起「聯合起來,保護母親河」的倡議,加強了城市空氣、污水和垃圾的綜合治理力度,我市生態環境質量趨於改善。(四)開展科技、人才和信息資源共享的合作。重慶高交會、渝洽會在促進沿江省市之間經濟技術與項目對接方面發揮了作用。我市派出人員,在長三角地區專業培訓、對口掛職,擴大了視野,提高了工作能力。與沿江城市共同建立「長江網」,開辟長江網重慶欄目,為國內外客商了解重慶和來渝考察、投資,增設了交流的窗口。內陸邊疆邊疆地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開始加快,但由於地區之間社會經濟、文化的差異較大,加之改革開放後採取傾斜發展戰略,使得東部沿海地區獲得了超常發展。目前,這一地區已經形成了城市群及城市帶的發展格局,並出現了城鄉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勢態。相比之下,內陸邊疆省份的城市化發展進程無論在城市規模和功能上,還是在城市效應及布局上,都還需要極大地提升和加強。一、內陸邊疆地區區域經濟發展、城市化現狀及成因分析所謂內陸邊疆是指既有法定國界,又有直接國土相鄰的國家,且位居國界線內側並包括一定內腹地的經濟社會區域。我國的內陸邊疆地區是特指我國沿邊的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新疆、甘肅、西藏、雲南、廣西,這9省區在地緣上同俄、哈、吉、塔、蒙、朝、越、老、緬、印、不、錫、尼、巴、阿15個國家國土直接相鄰。遼寧和廣西因兼有陸地邊境和海岸線,又屬於東部地區,故不在此文研究范圍內。1.邊疆地區經濟發展及城市化現狀從經濟狀況來看,根據1999年統計數據,7個邊疆省區的固定投資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10%、社會商品零售額佔全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10%、外資投資額佔全國外資總額的1.8%。雖然在上個世紀末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戰略及2003年開始了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戰略行動,但從全國經濟發展的總量與結構來看,這些地區經濟發展的普遍狀況是經濟總量較小,國有企業比重偏大,非國有企業比重偏小,合資及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少、規模小;三次產業的比重除西藏以外,基本上呈現出「二、三、一」的結構,並以傳統工業為主體,同全國其他地區、特別是沿海地區相比較,這些地區的第一產業比重過大,第三產業比重過小,第二產業中附加值高的工業產品所佔的比重較低。從城市發展狀況看,該地區城市化水平較高的省有吉林、黑龍江和內蒙。這其中主要是農墾、林區、礦區人口比重大等原因及「縣改市」、「鄉改鎮」等行政區劃變動導致城鎮人口增加。從城市數量和規模看,見下表:從表中可見,人口超過2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只有2個,城市稀缺,大中城市過少。與沿海地區相比,小城市數量較少,規模過小。這種大、中城市過少,城鎮布局鬆散、規模過小的狀況,使得城市的聚集效益低,對經濟的拉動和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能力不強,資金、技術、人才、信息得不到有效的積聚和合理流動。2.影響內陸邊疆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從歷史上看,中國的近代工業大多產生在東部地區。解放以後,由於歷史、國際國內政治態勢的種種原因,人們總是把邊疆等同「邊境」、「邊防」、「國防線」,其著眼點僅僅是它的政治方面,強調「屯墾戍邊」、「鞏固邊防」、「保衛邊疆」等政治的和軍事的地位,而把經濟價值放在極其次要的位置。加之地處邊緣、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信息緩滯等客觀因素,就使我國廣大邊疆地區的經濟文化長期陷於落後境地。從政策上看,解放後,中央政府出於平衡布局的考慮,力圖改變過去區域發展不平衡的格局,更由於戰備的需要,加強了在中西部地區的工業投資,形成了一批內陸工業基地,如「一五」期間的156項工程和694個項目中,在甘肅就有16個。在106個民用工業企業中,東北有50個。然而,由於這種傾斜投資大多是重工業和軍事工業項目,缺乏輻射力以致未能形成區域經濟增長的中心,其吸收就業和帶動經濟整體發展的功能較弱,以致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之間的發展的功能差距一直沒有消除。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中央政府實施沿海地區發展戰略,東部地區依靠特殊政策和率先改革的優越條件加速增長的同時,中西部地區卻相對落後了。從所有制結構上看,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力軍是以鄉鎮企業為代表的非公有經濟,而東部地區歷史上本來就是具有較好的鄉鎮企業基礎,對外開放的特殊政策又為這一地區引進外資和港澳台資金,以及建立三資企業創造了良好的基礎。而邊疆省區的經濟主要是以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為主體,所有制結構改革滯後,非公有制經濟的比重較低,沒有出現東部地區國有經濟、鄉鎮企業和三資企業三足鼎立的增長局面,與東部地區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差距。二、東部沿海地區的城市化發展道路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國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對這兩個地區城市化道路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探索和把握不同地區的城市化發展規律。長江三角洲城市約佔全國城市總數的1/10,特大城市有上海、南京和廣州,大城市5個,中等城市11個,小城市25個。從整體而言,該地區城市密度大,大中小城鎮分布比較合理,彼此形成了密切的社會、經濟、生活、文化聯系,呈現城市帶的雛形,空間布局上已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城鎮主群。該地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加快了小城鎮的發展步伐,實現了農村城市化、農村工業化、農民市民化的城鄉經濟一體化的轉化。另一方面,就是大城市的拉動作用,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協作區,正在構造上海國際金融、貿易和信息中心的大部分都市面貌,而把傳統產業、傳統產品轉移到了長江三角洲及長江沿岸地區,形成物資、資金、技術、人才、信息交流的互補、互利、互動的統一市場關系。改革開放以來,長江三角洲鄉鎮企業成為城市工業的配套與補缺,改變了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和經濟結構,有力支援了農業生產,並為中小城鎮的建設發揮了巨大作用。長三角鄉鎮企業的發展,主要依靠鄉村社區自身的力量籌集資金,與大中城市的經濟、科技、文化輻射相結合,促進城市化和地區經濟的發展。這主要是因為長三角城市在人口素質、技術開發能力等方面都優於全國的平均水平,自我發展能力強,其城市化運行機制屬於內發式。另外,長江三角洲地區的15個城市市長聯席會議和滬、浙、蘇三省、市的常務副省(市)長的溝通渠道和機制已初步形成,從而該區域一體化進程將進入快車道。改革開放前,珠江三角洲是典型的農業地區,城市化水平很低,發展速度也很慢。1978年,珠三角只有5個城市和32個建制鎮,城鎮密度很低,每萬平方公里只有9個城鎮。目前,該地區城鎮體系包括特大城市廣州、大城市深圳、中等城市5個、小城市18個,以及建制鎮401個。城鎮星羅棋布,密度達到100個/萬平方公里,城鎮間的平均距離不到10公里,有些城鎮的建成區已連成一片。該區面積占珠三角的總面積不到1/3,但卻集中了珠三角一半以上的總人口和3/4的城市人口,以及超過3/4的GDP。與長江三角洲不同的是,珠三角城市化的動力不是來自區內中心城市的經濟發展與擴散,而是由大量外資快速推動。這些流入的外資主要集中於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投資者由於成本因素區位選擇傾向於小城鎮,不僅有效推進了小城鎮的發展,而且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關聯度大大提高,市鎮之間通過地理毗鄰、產業關聯等一系列因素而形成都市區域。珠江三角洲地區在出口導向型工業化及城市化進程中,農業勞動力佔全社會勞動力的比重由75%左右迅速下降到30%左右,不僅本地農業剩餘勞動力為非農產業全部吸收,而且還吸納了2000萬外地勞動力,其中,很大一部分為農業剩餘勞動力,在外資主導型區域非農化過程中,珠江三角洲這種自下而上的、以農村城鎮化為主導的城鎮化模式是建立在港澳台及外資推動下的產業結構升級和市場經濟的基礎之上的。三、邊疆內陸地區城鎮化發展的可行道路我國東部地區城市群及城市帶的形成和發展,從本質而言就是市場化和工業化的過程。因為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工業化的發展要求要素在一定的空間聚集以形成規模效應,而城市就是這一重要的載體。城市經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財富生產效應。眾所周知,21世紀的經濟集中表現為城市經濟,經濟競爭集中表現為城市競爭。提高城市化水平,提升城市的競爭力,才能在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而我國邊疆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在市場化和工業化等方面的發展與東部地區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可以說,邊疆地區的落後就是城市經濟的落後,大力發展城市經濟就成為邊疆地區走向現代化的必然起點。首先,以培育優勢產業帶動區域中心城市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在一個區域內總有一二個增長極的超常規發展,從而帶動了周邊地區的聯動發展,如深圳、珠海的迅速發展對珠江三角洲以及整個華南地區的帶動效應;上海浦東的崛起對上海及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帶動效應;廈門對閩南三角洲的帶動效應。我國邊疆地區自然資源豐富,但物質技術基礎薄弱,交通不便,城鎮化水平低,缺乏具有輻射能力的產業和中心城市。根據區域經濟理論,中心與外圍地區的發展關系在現實經濟中也就是中心城市與周邊地區的經濟聯動的關系。因此,邊疆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必須沿著中心地與外圍地的發展邏輯,以現有的中心城市為發展極,培育支柱產業,重點投入勞動力、資本和技術等影響區域經濟增長的最基本的要素。如何吸引這些要素流入邊疆地區呢一是藉助發達地區的傳統產業向中部和西部地區轉移的機會,採取跟進策略,向發達地區讓出來的產業擴展。邊疆地區有資源、人力、市場、工資成本低等優勢,而東部沿海一帶有資金、技術、人才的優勢,目前正在尋找出路,讓出原來的主導產業,向更高的主導產業轉移。要根據優勢互補的原則,通過與發達地區的產業合作,發揮資源、技術、工業基礎等綜合優勢,利用「後發優勢」,使邊疆地區在東南沿海地區目前的水平上起步。二是利用邊疆地區現有的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發展與鄰國的互補經濟。邊疆地區不可能「克隆」東部地區已走過的發展之路,如廣東的外向型加工業;蘇南的與城市大工業協作配套的產業;溫州模式等城市發展道路。邊疆地區只能因地制宜地對外開放,而與鄰國發展互補貿易是當前一種有效方式。例如,北部邊疆地區包括黑、吉、內蒙,面對的是俄羅斯遠東、蒙古共和國及朝鮮,因其具有一定的工業基礎,重點應建設農、副、土特產品的生產基地及加工工業基地。同時,可以充分利用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與周邊國家廣泛開發經貿往來;西南邊疆地區包括西藏、雲南,面對的是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特別是雲南省要抓住湄公河開發的機會,與東南亞各國開發多種經濟形式的往來;西北邊疆地區包括新疆、甘肅兩個省區,面對的是獨聯體的中亞和西亞地區。這兩個地區工業基礎都比較薄弱,應利用新歐亞大陸橋的陸路通道帶動經濟發展。三是藉助西部大開發和老工業基地改造,優化和提升產業結構。在實現外開內聯雙推動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黨中央提出的推進西部大開發和對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的調整改造兩大戰略機遇。隨著西部重點工程的全部實施和基礎設施條件的不斷改善,激活西部地區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要素存量向西部流動,從而有利於西部地區的招商引資,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同時,又帶動包括雲南、甘肅等省在內的第三產業、特別是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東北老工業基地要藉助國家政策及資金傾斜,抓住機遇,大力調整工業結構,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及城市功能的轉換,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振興東北地區的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其次,以邊貿帶動邊境口岸城市的發展。外向型經濟一直是東部沿海地區經濟增長的支柱,珠江三角洲是利用外資的海外銷售關系,長江三角洲地區是利用其成本和質量優勢,打開海外市場。那麼,邊疆地區必須發展邊貿經濟,以口岸城市為切入點,建立貿易網路及產業帶,大力發展外向經濟。在我國邊境地區,與周邊國家發展邊境貿易,至少擁有地緣上的、資源上的和口岸上的得天獨厚的三大優勢。如黑龍江省邊境開放城市以邊貿為突破口,以貿促工,以貿促農,調整產業結構,大力開發資源,建立起黑河、綏芬河等各具特色的、不同規模的外貿出口體系和生產基地。最後,以地域經濟帶動特色中小城市。一個城市可以構築多種產業功能,但從城市本性來看,只能突出一兩項主功能,形成一兩項強勢產業。今日的城市經濟競爭,其實是城市優勢產業並由此而衍生出來的品牌的競爭。「大而全,小而全」就會缺乏鮮活個性與特色。城市的經濟建設必須走特色化發展之路,這樣才能形成「名城效應」,才能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提升城市的競爭力。邊疆地區經濟不僅具有邊貿性,而且還有濃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因而,應該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包括旅遊業、民族手工製品、民族土特產品等,這些產業應成為各中小城市及小城鎮的支柱產業。邊疆地區的城市化還應該走上發展個性化城市或者特色城市的城市化道路。縱觀世界上知名城市,無論大小無一不是產業特色顯耀、城市個性鮮明的功能城市。可見,城市的魅力不在其大而全,而在於其特色和強項。總之,邊疆地區不能步發達地區城市化道路的後塵,而應根據本地區的特點,走培育中心城市、構造特色中小城市及發展邊貿口岸城鎮三結合的城市化道路,形成相互關聯的產業帶及資金、人才、信息、技術等要素在地區之間乃至全國的流動機制。避免改革開放以來各地方的產業結構趨於雷同化,沒有能夠完全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正如一些城市問題專家所指出的,中小城市的城市化在於做精,重點是城市的特色化和專業化,也就是在特色化的產業和專業化分工的基礎上實現城市的規模效應及綜合功能。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與大城市及周邊地區在產業鏈上的整合。

㈣ 從新制度經濟學的視角分析西部落後原因

西部經濟社會發展落後的主要成因
一東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三大差距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經濟都取得了長足發展,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但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緩慢,與東部地區的差距逐步拉大,地區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明顯加劇,集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經濟總量與人均收入方面的差距
改革開放20年來,東西部地區之間的人口比例幾乎沒有變化,但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卻發生了較大變化。
1980年,東、中、西三大地區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為52.17:30.30:17.53,而到「八五」期末的1995年,比例為59.00:26.50:14.50。東部地區所佔比重提高了6.83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則分別下降了3.80和3.03個百分點。
2、產業結構不平衡的差距
在我國經濟結構中,一、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大約為20%、50%和30%。其中,東部沿海地區非農業產值已佔到農村社會總值的80%左右,農業產值僅佔20%。而西部地區非農業產值則僅佔20%,農業產值卻佔了80%。這種經濟結構的差距,導致東部發達地區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於效益較高、風險較小的第二、三產業,而中西部地區農民收入70%—80%則來源於效益較低、風險較大的第一產業。
3、綜合性社會總體發展水平方面的差距
東西部地區的總體差距是多方面的,反映在綜合性社會發展水平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從綜合發展水平看,東部大多數省市的綜合發展水平的位次在前移,而西部大多數省區的位次在後移。
(2)從社會發展水平的具體指標看
人口素質方面,大學程度人口指標最高的是東部地區的北京,最低的是西藏(0.66%)和貴州(0.89%)。不識字或很少識字的人口指標,最高的為青海省32.55%,其次為甘肅36.73%。最低的是北京市10.74%。可見,由於人口素質的問題,西部地區實現小康困難重重。
(3)從反映生活質量指標之一的每百人電話擁有量看,東部為2.6部,西部僅為0.02部。
從以上幾個指標來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程度較高,人口素質較高,社會結構和生活質量也優於中西部地區。
二造成東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差距的四個主要原因
東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不平衡,既有歷史、社會、自然條件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宏觀經濟政策和經濟結構本身方面的原因。從系統分析的角度看,導致差距擴大的原因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1、歷史原因與文化背景東西部地區的歷史與文化背景差異,是導致經濟差距擴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西部地區的黃河上中游,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的經濟社會重心逐漸南移。但沿海地帶經濟的發展,內陸相對衰落這種宏觀地域結構的變化,則主要還是西方殖民主義者入侵的結果。
1840年鴉片戰爭後,外國資本與商品首先進入中國東南沿海地帶。與此相反的是,由於封建統治、自然災害以及戰亂的影響,許多中西部的城市卻相應地衰落或停滯不前。如古城西安三十年代的人口還不及1843年的一半。
2、沿海開放的區位優勢和先發效應區位條件的不同與區域經濟的發展直接相關。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處於太平洋西岸的中心位置,沿海各主要城市均與世界經濟有廣泛聯系,整個地區交通便利,氣候溫和,水源豐富,城市化水平高,基礎設施完備,這對吸引外資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而中西部地區卻處於相對封閉或半封閉地帶,地形地貌復雜,交通不便,氣候條件也差,遠離亞太地區經濟發展中心。因此,雖然擁有較為豐富的資源,但難以引來外資,形不成生產力。
3、政策傾斜與投資傾斜為了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速度,在效率優先原則的指導下,國家對區域發展採取了「讓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非均衡發展戰略,對東部地區給予了一系列傾斜發展的優惠政策,短短十多年的時間,就建起了5個經濟特區,開放了14個沿海城市和一大批沿江、沿邊中心城市。同時還在財政、稅收、金融、貿易、引進外資、人事制度等方面賦予諸多優惠政策,使這些地區在全國逐步削弱計劃控制的改革中,先期獲得較大的發展空間,客觀上對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差距的擴大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4、深層的產業結構問題產業結構的差異,以及由產業結構差異所導致的效益差異,是造成東西部地區發展差距的另一重要原因。
中國的工業區域布局具有「南輕北重、東輕西重」的基本特徵。東部地區以輕型或輕重混合型產業為主,西部地區則主要以重型產業為主。產業結構性差異往往會導致地區間經濟產出水平的巨大差距。據專家研究結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省市大多為輕型或混合型的工業結構類型。
西部地區這種高投入低產出的被動地位,嚴重製約了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也是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經濟發展差距日益拉大的重要原因。

㈤ 哪種經濟類雜志更適合大學生投稿,應該怎樣投,什麼類的文章更受歡迎

經濟理論類核心期刊
序號 期刊名稱 主辦單位 通訊地址
1 經濟學動態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2 經濟評論 武漢大學經濟學院 武漢大學經濟學院(430072)
3 中國經濟史研究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4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100732)
5 當代經濟研究 中國《資本論》研究會 長春市人民大街長春稅務學院(130021)
6 當代財經 江西財經學院 江西財經學院(330013)
7 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 福建社會科學院 福州市小柳村(350001)
8 經濟學家 西南財經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610074)
9 南開經濟研究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天津市八里台南開大學(300071)
10 財貿研究 安徽財貿學院 安徽省蚌埠市宏業路243號(233041)
11 經濟科學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北京大學法學樓(100871)
12 學術研究 廣東社會科學聯合會 廣州市黃華路四號之二(510074)
13 中南財經大學學報 中南財經大學 武漢市武珞路114號(430064)
14 經濟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15 探索 中共四川省委第二黨校,中共重慶市委黨校重慶行政學院 重慶市渝州路160號(400041)
16 當代經濟科學 陝西省財經學院 西安市緯二街(710061)

世界經濟類核心期刊
序號 期刊名稱 主辦單位 通訊地址
1 世界經濟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中國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北京建國門內大街5號(100732)
2 世界經濟與政治 中國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北京建國門內大街5號(100732)
3 世界經濟研究 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號497室(200020)
4 西亞非洲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非洲研究所 北京鼓樓西大街158號(100720)
5 拉丁美洲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北京1104信箱(100007)
6 東北亞論壇 吉林大學 長春市解放大路123號(130023)
7 經濟學動態 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8 現代國際關系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 北京市海淀區萬壽寺甲2號(100081)
9 東歐中亞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歐中亞研究所 北京市張自忠路3號東院(100007)
10 當代亞太 中國亞洲太平洋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 北京市張自忠路3號(100007)
11 現代日本經濟 吉林大學,中華全國日本經濟學會 長春市解放大路123號(130023)
12 亞太經濟 福建社會科學院亞太經濟研究所 福州市柳河路18號(350001)
13 國際經濟合作 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國際經濟合作研究所 北京市安定門外東後巷28號(100710)
14 國際貿易 中國外貿部國際貿易研究所,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北京市安定門外東後巷28號(100710)
15 國際貿易問題 中國外貿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100029)
16 歐洲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 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1493室(100732)
17 世界經濟文匯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 上海市復旦大學經濟學院(200433)
18 國外社會科學情況(改名為: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江蘇亞歐區域經濟研究所 南京市虎踞北路12號(210013)
19 國際經濟評論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15層(100732)
20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中央編譯局馬列主義研究室 北京西城區西斜街36號(100032)

中國經濟,經濟計劃與管理類核心期刊
序號 期刊名稱 主辦單位 通訊地址
1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商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100732)
2 經濟改革與發展(改名為:宏觀經濟研究)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月壇北街25號(100834)
3 管理世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北京北三環中路6號12層(100011)
4 特區經濟 《特區經濟》編輯部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沙咀西路椰數花園一棟二單元401室(518048)
5 經濟學動態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6 經濟體制改革 四川省社科院 成都市青羊宮四川省社科院(610072)
7 經濟問題探索 雲南省經濟學會,雲南省經濟研究所 昆明市東風東路156號(650041)
8 經濟學家 西南財經大學 成都市外西光華村55號西南財經大學(610074)
9 經濟問題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 太原市並州南路282號(030006)
10 經濟縱橫 吉林省經濟學團體聯合會 長春市文化胡同2號(130061)
11 經濟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12 上海經濟研究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505室(200020)
13 特區理論與實踐 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中共深圳市委黨校 廣東省深圳市愛國路市委黨校綜合樓11層(518003)
14 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 福建社會科學院 福州市小柳村(350001)
15 江蘇經濟探討 江蘇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南京市虎踞北路12號(210013)
16 湖南經濟 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體改委 長沙市五一中路韭菜園新富城富安大樓四層一號(410011)
17 當代財經 江西財經學院 南昌市廬山中大道江西財經學院(330013)
18 經濟管理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19 中南財經大學學報 中南財經大學 武漢市武珞路114號(430064)
20 經濟與管理研究 北京經濟學院 北京市朝外紅廟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內(100026)
21 南方經濟 廣東經濟學會 廣州市黃華路4號之二(510050)
22 浙江經濟 浙江省計劃經濟委員會 杭州市省府路九蓮村19號(310007)
23 中國勞動科學 勞動人事部勞動科學研究所,中國勞動學會 北京市朝陽區惠新西街17號(100029)
24 港澳經濟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港澳研究中心 廣州市東山新河浦路6號之一(510080)
25 宏觀經濟管理 國家計劃委員會 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國家計委(100824)
26 經濟評論 武漢大學經濟學院 武漢市武漢大學經濟學院(430072)
27 經濟改革 陝西省社科院,陝西省經濟體改委 西安市陵園路南路7號(710061)
28 改革與理論 河南省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 鄭州市政三街1號(450003)
29 改革與戰略 廣西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廣西經濟社會技術發展研究所 南寧市新竹路5號(530022)
30 中國工業經濟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31 中國房地產 天津市房地產管理局 天津市和平區南海路和安里6號(300050)
32 物資流通研究 遼寧省物資集團,了聲物資流通協會 沈陽市和平區三好街54號(110001)
33 城市改革與發展 成都市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 成都銀絲街24號(610017)
34 北方經濟 內蒙古自治區計劃委員會 呼和浩特市新華大街58號(010020)
35 財經科學 西南財經大學 成都市外西光華村55號西南財經大學(610074)
36 財經研究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市國定路777號(200433)
37 中國物資流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部,中國物資流通協會 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北街25號(100834)
38 中國經濟問題 廈門大學經濟研究所 福建省廈門市廈門大學內(361005)
39 經濟經緯:河南財經學院學報 河南財經學院 鄭州市文化路80號(450002)

會計類核心期刊
序號 期刊名稱 主辦單位 通訊地址
1 會計研究 中國會計學會 北京復興門外三里河財政部(100820)
2 上海會計 上海市會計學會 上海市山西路(宜山路口)2230號1415室(200233)
3 財會研究 甘肅省財政學會 蘭州市東崗西路616號(730000)
4 中國審計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 北京市海淀區白石橋路甲4號(100086)
5 財務與會計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西街甲11號院3號樓(100036)
6 中國農業會計 農業部財務司,中國農業會計學會 北京農展館南里11號(100026)
7 廣西會計 廣西會計學會 南寧市桃源路廣西財政大廈(530021)
8 財會通訊 江西財經學院 武漢市武昌紫陽東路21號(430070)
9 四川會計 四川省會計學會,四川省財務成本研究會 成都市南新街37號(610016)
10 當代財經 江西財經學院 南昌市廬山中大道江西財經學院(330013)
11 財會月刊 武漢市財政局 武漢市漢口萬松園路19號大院內(430022)
12 審計與經濟研究 南京審計學院 南京市北圩路77號南京審計學院(210029)
13 財貿研究:安徽財貿學院學報 安徽財貿學院 安徽省蚌埠市宏業路243號(233041)
14 審計理論與實踐 遼寧省審計學會 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崇山路38-1號遼寧省審計學會(110032)
15 財經理論與實踐 湖南財經學院 長沙市西河石佳沖湖南財經學院(410079)
16 山西財經學院學報(改名為: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山西財經學院 太原市南內環街339號(030012)
17 審計研究 中國審計學會,中國內部審計學會 北京市白石橋路甲4號(100086)

農業經濟類核心期刊
序號 期刊名稱 主辦單位 通訊地址
1 中國農村經濟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 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100732)
2 農業經濟問題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中國農業科學院經濟研究會 北京市西郊白石橋路30號(100081)
3 農業現代化研究 中國科學院農業研究委員會,長沙農業現代化所 長沙市馬坡嶺(410125)
4 農業經濟 遼寧省農業經濟學會 沈陽市東陵馬官橋(110161)
5 中國農墾經濟 中國農墾經濟研究會,中國農墾經濟研究與技術開發中心 北京市西四磚塔胡同56號(100810)
6 農場經濟管理 黑龍江農場管理學會,黑龍江省農墾經濟研究會 哈爾濱市香坊區公濱路441號(150036)
7 經濟問題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 太原市並州南路282號(030006)
8 林業經濟 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北京市安外勝古南星17樓(100029)
9 農村經濟 四川省農村經濟學會 成都市青羊宮社科院(610072)
10 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 福建社會科學院 福州市小柳村(350001)
11 農村經濟導刊 浙江農村工作辦公室 杭州市武林路戒壇寺巷25號宏昌賓館寫字樓一樓(310006)
12 江蘇農村經濟 江蘇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江蘇省農業經濟學會 南京市北京西路70號7棟(210013)
13 中國農村觀察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 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100732)
14 江西農業經濟 江西省農業廳,江西省農業經濟協會 南昌市北京西路江西省農業廳大樓506室(330046)
15 世界農業 中國農業出版社 北京市朝陽區亮馬橋(100026)
16 南方農村 廣東省農村經濟學會,廣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 廣州市五山白石崗(510640)
17 鄉鎮經濟研究(改名為:鄉鎮經濟) 中國經濟學團體聯合會農村經濟培訓中心,合肥農村經濟管理學院 合肥市西郊蜀山南(230031)
18 生態經濟 中國生態經濟學會,雲南省生態經濟學會 昆明市五華山省政府18工程辦公室(650021)
19 農村發展論叢 中共江西省委農村工作委員會,江西省人民政府農村工作辦公室 南昌市中共江西省委大院綜合大樓二樓(330006)
20 農業技術經濟 中國農業技術經濟研究會,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白石橋路30號(100081)
21 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 農業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 北京農展館南里11號(100026)
22 中國農業會計 農業部財務司,中國農業會計學會 北京農展館南里11號(100026)
23 漁業經濟研究 黑龍江省漁業經濟學會,黑龍江省漁業經濟研究所 哈爾濱市道里通江街178號(150018)
24 中國土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 北京市西城區安德路6號(100011)

工業經濟類核心期刊
序號 期刊名稱 主辦單位 通訊地址
1 中國工業經濟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阜成門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2 經濟管理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阜成門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3 煤炭經濟研究 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煤炭科學院總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和平里煤炭科學研究院院總院經濟所(100013)
4 中外管理 中國管理科學院研究中心 北京市玉淵潭公園望海樓賓館《中外管理》發行部(100038)
5 福建論壇.社會版 福建社會科學院 福州市小柳村(350001)
6 經濟體制改革 四川聲社會科學院 成都市青羊宮四川省社會科學院(610072)
7 企業經濟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江西省投資公司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255號(330006)
8 管理世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北京北三環中路6號12層(100011)
9 經濟問題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 太原市並州南路282號(030006)
10 經濟工作通訊(改名為:中國經貿導刊) 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 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北街甲3號(100037)
11 現代企業導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北京市復興門外大街A2號中化大廈601室(100045)
12 經濟縱橫 吉林省經濟學團體委員會 長春市文化胡同2號(130061)
13 浙江經濟 浙江省計劃經濟委員會 杭州市省府路九蓮村19號(310007)
14 上海企業 中國企業管理協會,上海企業管理協會 上海市延安中路988號(200040)
15 建築經濟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經濟學術委員會 北京市西外車公庄大街19號(100044)
16 經濟學動態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阜成門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17 經濟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阜成門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18 經濟問題探索 雲南省經濟學會,雲南省經濟研究所 昆明市東風東路156號(650041)
19 企業活力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鄭州市文化路50號(450002)
20 外國經濟與管理 上海財經大學財政經濟研究所 上海市國定路777號(200433)
21 改革 重慶社會科學院 重慶市江北區橋北村270號(400020)
22 經濟論壇 河北省社會科學院 石家莊市裕華西路423號(050051)
23 企業管理 中國企業管理協會,中國企業家協會 北京市海淀區紫竹院南路17號(100044)
24 管理現代化 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 北京海淀區民族學院南路5號(100081)
25 上海經濟研究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號505室(200020)
26 經濟與管理研究 北京經濟學院 北京市朝外紅廟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內(100026)
27 企業家 湖北省經濟貿易委員會 武漢市武昌民主路250號(430061)
28 工業技術經濟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 長春市人民大街732號(130021)
29 經濟師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 太原並州南路282號(030006)
30 集團經濟研究 中國集團公司促進會,蘇州企業集團研究會 江蘇省蘇州市胥江路45號(215002)
31 經營與管理 天津市企業管理學會 天津市南開區水上公園路16號(300191)
32 國有資產管理 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科學研究所 北京市三里河2區11號樓乙樓二層(100045)
33 經濟改革與發展(改名為:宏觀經濟研究)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月壇北街25號(100832)
34 財經科學 西南財經大學 成都市外西光華村西南財經大學(610074)
35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市海淀區中國人民大學校內(100872)
36 郵電企業管理 人民郵電報社 北京市朝陽區安宛路11號郵電新聞大廈(100029)

貿易經濟類核心期刊
序號 期刊名稱 主辦單位 通訊地址
1 國際貿易問題 中國外貿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對外貿易大學(100023)
2 商業經濟研究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 北京復興門內大街45號國家內貿局東樓(100801)
3 商業經濟與管理 杭州商學院 杭州市教工路29號(310035)
4 價格理論與實踐 國家計劃委員會 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北小街2號院3號樓(100837)
5 國際經貿探索 廣州對外貿易學院 廣州市白雲區大朗廣東外語外貿大學(510450)
6 國際貿易 中國外貿部國際貿易研究所,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北京市安定門外東後巷28號(100710)
7 中國物價 國家計劃委員會市場與價格研究所 北京市月壇北小街2號(100837)
8 財貿經濟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9 北京商學院學報 北京商學院 北京阜成路33號(100037)
10 價格月刊 江西省物價局 江西省南昌市二七北路317號(330006)
11 對外經貿實務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協會 武漢市武昌卓刀泉路198號(430079)
12 商業研究 黑龍江商學院 哈爾濱道里區通達街138號(150076)
13 財貿研究:安徽財貿學院學報 安徽財貿學院 安徽省蚌埠市宏業路243號(233041)
14 財金貿易 山西省經貿委 太原市迎澤大街229號山西省貿易大樓7層西端(030001)
15 世界經濟 世界經濟學會,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100732)
16 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 對外貿易大學 北京朝陽區惠新東街(100029)
17 商場現代化 國家國內貿易局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二區11號樓(100045)
18 江蘇商論 江蘇省貿易廳,江蘇省商業經濟學會 南京市中山北路101號(210009)
19 商業經濟文薈 廣東省商業經濟學會 廣州市東山菜園東19號(510080)
20 國際經濟合作 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國際經濟合作研究所 北京市安定門外東後巷28號(100710)
21 國際商務研究: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學報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上海古北路620號(200335)

財政、國家財政類核心期刊
序號 期刊名稱 主辦單位 通訊地址
1 財政研究 中國財經學會 北京市復興門外三里河財政部科研所(100820)
2 稅務與經濟 國家稅務總局,長春稅務學院 長春市人民大街102號(130021)
3 財經問題研究 東北財經大學 遼寧省大連市黑石礁東北財經大學(116023)
4 財會研究 甘肅省財政學會 蘭州市東崗西路616號(730000)
5 財貿經濟 中國社科院財貿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6 財金貿易 山西省經貿委等 太原市迎澤大街229號山西省貿易大樓7層西端(030001)
7 湖北財政研究 湖北省財政廳調研室,湖北省財政學會 武漢市武昌洪山路省財政廳(430071)
8 當代財經 江西財經學院 南昌廣廬山中大道江西財經學院(330013)
9 四川財政 四川省財政廳,四川省財政學會 成都市南新街37號四川省財政廳內(610016)
10 財經研究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市國定路777號(200433)
11 稅務研究 中國稅務學會 北京市玄武區棗林前街68號(100053)
12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中央財經大學 北京市西直門外學院路39號(100081)
13 財經科學 西南財經大學 成都市外西光華村西南財經大學(610074)
14 上海財稅 上海市財政局 上海市九江路60號(200002)
15 稅收與企業 山西省稅務局,山西省地方稅務局 太原市水西門大街64號(030002)
16 財經理論與實踐 湖南財經學院 長沙市西河石佳沖湖南財經學院(410079)
17 財經論從 浙江財經學院 杭州市文一路西端浙江財經學院新址(310012)
18 外國經濟與管理 上海財經大學財政經濟研究所 上海市國定路777號(200433)
19 涉外稅務 中國稅務學會國際稅收研究會,深圳市稅務學會 廣東省深圳市松園路11號(518008)
20 中國財政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北京市萬壽路乙27號北京187信箱(100036)
21 中國稅務 國家稅務總局 北京市宣武區棗林學街68號(100053)

貨幣/金融、銀行/保險類核心期刊
序號 期刊名稱 主辦單位 通訊地址
1 金融理論與實踐 河南省金融學會,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 鄭州市豐產路21號河南省人民銀行(450002)
2 銀行與企業 中國金融學會,中國人民銀行武漢支行 武漢市武昌中南路69號(430071)
3 金融研究 中國金融學會 北京海淀區阜成路18號華融大廈金融研究所(100037)
4 金融管理科學(改名為:河南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河南省金融管理幹部學院 鄭州市鄭花路29號(450008)
5 國際金融 中國銀行總行 北京市西交民巷17號(100818)
6 金融與經濟 江西省金融學會,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 江西省南昌市鐵街25號11樓(330008)
7 國際金融研究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中國國際金融學會 北京市區郊民巷17號(100031)
8 中國投資管理 中國人民建設銀行 北京市復興路丙12號建行總行轉(100810)
9 財貿經濟 中國社科院財貿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10 農村金融研究 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村金融學會 北京市復興路甲23號中國農業銀行(100036)
11 財經理論與實踐 湖南財經學院 長沙市西河石佳沖湖南財經學院新址(310012)
12 財金貿易 山西省經貿委等 太原市迎澤大街229號山西省貿易大樓7層西端(030001)
13 廣東金融 廣東金融學會 廣州市沿江西路137號南樓4樓(510120)
14 中國金融 中國人民銀行 北京市宣武區廣安門外小紅廟南街3號(100055)
15 上海金融 上海市金融學會 上海市浦東新區陸家嘴路18號銀都大廈802,809(200120)
16 投資研究 中國投資學會,中國建設銀行行政研究所 北京市金融大街25號中國建設銀行行政研究室(100032)
17 保險研究 中國保險學會 北京市西郊民巷22巷(100031)
18 上海保險 上海市保險學會 上海市九江路60號(200002)
19 證券市場導報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圳市深南東路5045號深圳證券交易所14樓(518010)

㈥ 武昌火車站到武漢經濟學嗎有地鐵嗎

沒有直達的地鐵, 需要換乘公交:

公交線路:540路 → 軌道交通4號線 → 軌道交通2號線 → 758路,全內程約23.8公里

1、從武昌站容步行約70米,到達武昌火車站東廣場站

2、乘坐540路,經過2站, 到達文安路站

3、步行約260米,到達梅苑小區站

4、乘坐軌道交通4號線,經過1站, 到達中南路站

5、乘坐軌道交通2號線,經過6站, 到達光谷廣場站

6、步行約300米,到達民族大道光谷廣場站

7、乘坐758路,經過16站, 到達楊橋湖大道程楊灣站

8、步行約100米,到達湖北經濟學院

公交線路:66路 → 軌道交通2號線 → 758路,全程約24.1公里

1、從武昌站步行約170米,到達武昌火車站東廣場站

2、乘坐66路,經過5站, 到達武珞路地鐵寶通寺站

3、步行約290米,到達寶通寺站

4、乘坐軌道交通2號線,經過5站, 到達光谷廣場站

5、步行約300米,到達民族大道光谷廣場站

6、乘坐758路,經過16站, 到達楊橋湖大道程楊灣站

7、步行約100米,到達湖北經濟學院

㈦ 我國七大經濟區中,鐵路密度最高的是()區。 A、東北 B、 長江三角洲及沿江 C、環渤海 D、東南沿海

C
東北經濟區:鐵路營業里程14180.2公里,佔全國鐵路營業里程的18.4%,路網密度114.4公里/萬平方公專里。
環渤海屬經濟區:鐵路營業里程22928.7公里,佔全國鐵路營業里程的29.7%,路網密度171.8公里/萬平方公里。
長江三角洲及沿長江經濟區:鐵路營業里程17696.1公里,佔全國鐵路營業里程的23.0%,路網密度119.2公里/萬平方公里。
東南沿海經濟區:營業里程3780.7公里,佔全國鐵路營業里程的4.9%,路網密度126.4公里/萬平方公里。
中部五省經濟區:鐵路營業里程14281.2公里,佔全國鐵路營業里程的18.5%,路網密度164.0公里/萬平方公里。
西南及華南部分省區:鐵路營業里程12080.6公里,佔全國鐵路營業里程的15.7%,路網密度46.3公里/萬平方公里。
西北經濟區:鐵路營業里程10823公里,佔全國鐵路營業里程的14.0%,路網密度31.5公里/萬平方公里。
資料可能老了點,但估計這題也不新。

㈧ 政治經濟學的案例

對企業而復言,擴大生產規模可以降制低生產成本,盡可能多地把牛奶貨源納入企業內部。以企業內部生產有組織化,降低成本
這是壯大國內企業實力,最終有與入關後國外企業競爭的實力,是
同時,全社會有眾多生產牛奶的,s相互競爭,就社會而言,生產無序化,在一定階段後,經常是生產大於需求。存在類似資本主義社會的測入伏,需要一定的政府引導、計劃
政府保護、引導、計劃,有個度,競爭與市場有序之間的度

㈨ 武漢的軍事經濟學院在哪

軍事經濟學院是培養我軍後勤建設人才的高等軍事學府,隸屬於中國人民內解放軍總後勤部。學容院位於「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漢市,瀕臨漢水,風景優美,環境宜人,教學、科研、生活設施齊全,是教書育人、求學深造的理想選擇。軍事經濟學院在漢口羅家墩,在漢口火車站坐512路直達到羅家墩站下車。具體位置在漢口區羅家墩122號,漢口火車站距離較近,從漢口火車站出來之後,往西走,尋找到一個較大的公交站牌,乘坐512路公交車,到達終點站下車,站台附近是一個三路交叉的路口,從站台往東南方向的路口走,直達軍校北門。如果從漢口火車站乘坐計程車,可直達北門,也可直達東門或者南大門,車費一般在20元人民幣左右。從武昌火車站可乘坐222路公交車到解放大道換乘512路即可到達北門。

㈩ 經濟學核心期刊問題

經濟理論類核心期刊
序號 期刊名稱 主辦單位 通訊地址
1 經濟學動態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2 經濟評論 武漢大學經濟學院 武漢大學經濟學院(430072)
3 中國經濟史研究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4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100732)
5 當代經濟研究 中國《資本論》研究會 長春市人民大街長春稅務學院(130021)
6 當代財經 江西財經學院 江西財經學院(330013)
7 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 福建社會科學院 福州市小柳村(350001)
8 經濟學家 西南財經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610074)
9 南開經濟研究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天津市八里台南開大學(300071)
10 財貿研究 安徽財貿學院 安徽省蚌埠市宏業路243號(233041)
11 經濟科學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北京大學法學樓(100871)
12 學術研究 廣東社會科學聯合會 廣州市黃華路四號之二(510074)
13 中南財經大學學報 中南財經大學 武漢市武珞路114號(430064)
14 經濟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15 探索 中共四川省委第二黨校,中共重慶市委黨校重慶行政學院 重慶市渝州路160號(400041)
16 當代經濟科學 陝西省財經學院 西安市緯二街(710061)

世界經濟類核心期刊
序號 期刊名稱 主辦單位 通訊地址
1 世界經濟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中國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北京建國門內大街5號(100732)
2 世界經濟與政治 中國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北京建國門內大街5號(100732)
3 世界經濟研究 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號497室(200020)
4 西亞非洲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非洲研究所 北京鼓樓西大街158號(100720)
5 拉丁美洲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北京1104信箱(100007)
6 東北亞論壇 吉林大學 長春市解放大路123號(130023)
7 經濟學動態 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8 現代國際關系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 北京市海淀區萬壽寺甲2號(100081)
9 東歐中亞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歐中亞研究所 北京市張自忠路3號東院(100007)
10 當代亞太 中國亞洲太平洋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 北京市張自忠路3號(100007)
11 現代日本經濟 吉林大學,中華全國日本經濟學會 長春市解放大路123號(130023)
12 亞太經濟 福建社會科學院亞太經濟研究所 福州市柳河路18號(350001)
13 國際經濟合作 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國際經濟合作研究所 北京市安定門外東後巷28號(100710)
14 國際貿易 中國外貿部國際貿易研究所,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北京市安定門外東後巷28號(100710)
15 國際貿易問題 中國外貿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100029)
16 歐洲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 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1493室(100732)
17 世界經濟文匯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 上海市復旦大學經濟學院(200433)
18 國外社會科學情況(改名為: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江蘇亞歐區域經濟研究所 南京市虎踞北路12號(210013)
19 國際經濟評論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15層(100732)
20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中央編譯局馬列主義研究室 北京西城區西斜街36號(100032)

貨幣/金融、銀行/保險類核心期刊
序號 期刊名稱 主辦單位 通訊地址
1 金融理論與實踐 河南省金融學會,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 鄭州市豐產路21號河南省人民銀行(450002)
2 銀行與企業 中國金融學會,中國人民銀行武漢支行 武漢市武昌中南路69號(430071)
3 金融研究 中國金融學會 北京海淀區阜成路18號華融大廈金融研究所(100037)
4 金融管理科學(改名為:河南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河南省金融管理幹部學院 鄭州市鄭花路29號(450008)
5 國際金融 中國銀行總行 北京市西交民巷17號(100818)
6 金融與經濟 江西省金融學會,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 江西省南昌市鐵街25號11樓(330008)
7 國際金融研究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中國國際金融學會 北京市區郊民巷17號(100031)
8 中國投資管理 中國人民建設銀行 北京市復興路丙12號建行總行轉(100810)
9 財貿經濟 中國社科院財貿經濟研究所 北京市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100836)
10 農村金融研究 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村金融學會 北京市復興路甲23號中國農業銀行(100036)
11 財經理論與實踐 湖南財經學院 長沙市西河石佳沖湖南財經學院新址(310012)
12 財金貿易 山西省經貿委等 太原市迎澤大街229號山西省貿易大樓7層西端(030001)
13 廣東金融 廣東金融學會 廣州市沿江西路137號南樓4樓(510120)
14 中國金融 中國人民銀行 北京市宣武區廣安門外小紅廟南街3號(100055)
15 上海金融 上海市金融學會 上海市浦東新區陸家嘴路18號銀都大廈802,809(200120)
16 投資研究 中國投資學會,中國建設銀行行政研究所 北京市金融大街25號中國建設銀行行政研究室(100032)
17 保險研究 中國保險學會 北京市西郊民巷22巷(100031)
18 上海保險 上海市保險學會 上海市九江路60號(200002)
19 證券市場導報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圳市深南東路5045號深圳證券交易所14樓(518010)

閱讀全文

與沿江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