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級 經濟法 什麼情況計入進項稅額轉出
增值稅計入進抄項稅額轉出的情況:
我國增值稅實行進項稅額抵扣制度,但在一些特定情況下,納稅人已經抵扣的進項稅額必須轉出。目前進項稅額的轉出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納稅人購進的貨物及在產品、產成品發生非正常損失;
(2)納稅人購進的貨物或應稅勞務改變用途,如用於非應稅項目、免稅項目或集體福利與個人消費等。
這兩種情況已抵扣的進項稅額之所以要轉出,是因為原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不能產生增值稅銷項稅額,已抵扣的進項稅額失去了抵扣的來源。
(3)其他需要轉出進項稅額的情況有,商業企業收到供貨企業的平銷返利,出口企業按「免、抵、退」辦法計算應計入主營業務成本的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等。
❷ 有沒有中級會計職稱經濟法中關於增值稅和消費稅的總結呢
初級考試有這兩個稅種!
❸ 經濟法基礎,求增值稅,進項稅,消費稅
增值稅以商品或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計稅。
實際應用中,增值額難以精專確計算。國屬際上通用做法是,根據銷售商品或勞務的銷售額,按規定稅率計算出銷售稅額,然後扣除取得該商品或勞務時所支付的增值稅款,也就是進項稅額,其差額就是增值部分應交的稅額。
消費稅跟增值稅一樣屬於流轉稅,但是消費稅以特定消費品為課稅對象,即在普遍徵收增值稅的基礎上,選擇部分消費品再徵收一道消費稅,目的是為了調整產品結構,引導消費方向。
❹ 中級會計經濟法 這個成本為什麼要減去增值稅,發票價款不是不含稅的
這個問題這么理解,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的規定,農產品收購可以根據農產品的買價與13%的扣除率計算抵扣進項稅額,問題中的草莓的收購總價(買價)是100萬元,可計算抵扣進項稅額是:100×13%=13萬元,現在不考慮運費成本,因為允許抵扣進項稅額是13萬元,而納稅人收購草莓總價是100萬元,如果不減去允許計算抵扣的進項稅額,計入草莓的賬面成本是100萬元,再加上允許計算抵扣的進項稅額13萬元,共計是113萬元,而納稅人實際只支付收購總價100萬元,多出了13萬元。
❺ 稅務師稅法一增值稅和中級的增值稅考題有什麼區別
區別非常大
一,教材篇幅的區別
中級《經濟法》教材增值稅章節,共六小內節,40頁內容
稅務師《稅法容一》教材,共13小節,130頁內容
二,內容深度的區別
中級中的增值稅在整個考試中不算重點,只是輔助知識點,當然還是要掌握基礎內容
稅務師中的增值稅在《稅法一》的考試中佔比最大,不僅如此在稅務師另一門《涉稅相關實務》中也涉及到增值稅的內容,所以即便稅法一沒考到的考點,也可能在實務中涉及到,重要性顯然易見
三,考試難度的區別
增值稅在中級會計職稱中的佔比不大,主要側重於會計上的考點,所以增值稅其實難度不大,掌握基礎內容就得得分
而稅務師考試從考試名稱就能看出側重於稅法的掌握,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是我國目前稅收最大的兩大稅種,所以幾乎涵蓋了每個稅種的全部內容,也希望考生通過學習來掌握全面內容,自然在范圍和難度上更廣更深
❻ 經濟法應納增值稅計算問題
購進一批原材料,支付價款50萬,增值稅8.5萬,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所以不得抵扣稅
1、銷項稅=專屬600*0.17=102萬
2、進項稅=10*0.07+34+30*0.13=38.6萬
3、應納稅=102-38.6=63.4萬
❼ 中級經濟法中關於消費稅應納稅額計算的問題
樓主回答正確,這里的10000僅僅是把單位換算過來而已。因為後面,從量計稅的部分,單位是元。
❽ 經濟法基礎增值稅問題,為什麼答案公式不一樣
1、不管賬面成本還是采購成本,區別在於,金額是否含稅,含稅和不含稅,計算稅額的回方式是答不一樣的。需要看題目的前置條件,看是否含稅
例如,117萬是含稅金額的話,稅率是17%,不含稅成本是100W,稅額是17W,含稅金額等於兩者相加,117W
如果117萬是不含稅的金額,稅率是17%,不含稅成本就是117W,稅額是117*0.17=19.89,含稅金額是117+19.89=136.89萬元
2、題目中給出的條件混淆不清楚,
179-5 如果是不含稅的,(179-5)÷(1-13%) 這個公式可以求出含稅金額,但是(179-5)÷(1-13%)*13% 這樣確是錯誤的。求稅額應該直接用(179-5)*13%就可以的。
❾ 2020輕松過關1中級經濟法下冊增值稅387頁的題目
看清題目。題目中問的就是銷項稅額。
進項稅額轉出不計入到銷項稅額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