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根據經濟學原理,分析當前國際石油價格不斷降低的原因
其實經濟學的來淺層問自題大部分都是供求方面的問題。石油價格的不斷下降可以用供求關系來解釋。現在伊拉克等國正在重建,石油的產量在不斷增加,而且美國正在從一個石油進口大國轉變為一個石油出口國。為了避免失去市場,沙特等國肯定會加大石油的生產與出口。另外,經濟不景氣導致一些石油進口大國的進口量在不斷地下降。還有對於能源的補貼也在不斷的削減。
⑵ 用經濟學語言分析石油上漲的原因
經濟學中關於價格的話,主要是價值規律那一塊,但是其實已經不符合現代的某些經濟情況,石油也即一種。作為大宗產品,石油巨頭已經可以控制其產量或者說流通量。造成石油上漲的直接因素,也就是供不應求。
⑶ 用微觀經濟學分析近期石油價格下降原因
由於世界經濟衰退,中國增長乏力下滑,需求下降,石油輸出組織成員國一致決定暫不減產,維持產量不變,美國頁岩油技術革命導致美國由進口國轉變為出口國,原因基本在供需上導致原油價格大幅下挫的原因。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有效的。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資源取得最大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 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作用,均衡價格的決定,考察市場機制如何 通過調節個體行為取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與途徑。微觀經濟學也就是關於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它以價格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稱作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時,政府如何採取干預行為與措施的理論基礎。微觀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後逐步建立起來的。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盛行之後,這種著重研究個體經濟行為的傳統理論,就被稱為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只是研究 對象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無根本分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繫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市場出清,即資源流動沒有任何障礙;完全理性,即消費者與廠商都是以利己為目的的經濟人,他們自覺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費者和廠商可以免費而迅速的獲得各種市場信息。
⑷ 對石油價格上漲的原因分析反映了經濟學的什麼道理
在價格經濟,法律的價值在於,一個主要的,但實際上不符合某些現代經濟的,那是一種油。作為主食的產品,你可以控制石油巨頭有其生產或流通性。直接因素導致油價上漲,這是供不應求。
⑸ 用經濟學知識和原理解釋:國際石油價格不斷上升,對國家經濟造成的影響
國際油價上漲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表現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個方面。油價上漲也將對我國能源政策產生較大影響
油價上漲的影響
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對世界經濟造成了較大影響。世界銀行行長沃爾芬森指出,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每上漲10美元/桶並持續一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就會減少0.5個百分點,其中發展中國家減少0.75個百分點。
國際油價上漲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表現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個方面:直接影響表現為外匯支出增加、凈出口減少,進而降低GDP增長率,並拉動物價上漲。間接影響主要表現為產品出口面臨著下降的潛在危險:一是以石油為主要燃料、原料的產品,因生產成本上升導致產品競爭力下降,從而使出口面臨下降的潛在危險。二是出口對象國因油價上漲使國際收支出現困難,進而降低其進口能力。
國際油價上漲也將對我國能源政策產生較大影響,主要表現為:
高油價促使人們在可替代能源中進行選擇,由於消費剛性作用,潔凈煤、天然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可供選擇的品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能源結構的優化,但能源結構的跳躍式發展勢必增加能源供應系統成本。
由於石油價格處於高水平,石油消費者必然採取措施節約和替代石油,對促進提高能源效率、節約石油資源具有積極作用。
高油價促使世界各國進一步增強對石油資源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對石油資源的勘探開發,因此我國石油公司「走出去」的競爭環境將更加激烈,經營風險增加,成本上升。
高油價使我國增加石油儲備大大增加了儲備成本。油價每上漲10美元/桶,儲備油采購支出就可能增加上億美元,油價高於一般的價格預期,為我國增加石油儲備帶來了一定困難。
多管齊下積極應對
面對國際油價上漲,我們應採取多方面措施積極應對:
一、提高石油利用效率,節約石油資源;大力開發、推廣石油替代能源,降低國民經濟對石油的依賴程度。
二、加強國內石油勘探開發,增加國內石油供應,減少對國際石油的依賴程度。
三、多元化進口石油,降低由於地區局勢造成的油價波動。
四、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國際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力爭掌握更多的國際油氣資源,提高抵禦高油價風險能力。
五、多方式進口石油,兼顧現貨貿易和期貨貿易,穩定進口石油價格。
六、建立國內石油期貨市場,參與國際石油期貨交易,提高在國際石油定價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七、加快國家石油儲備體系和石油安全應急體系建設,鼓勵和支持企業進行商業儲備,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八、加快石油工業體制改革,逐步建設石油市場體系,逐步形成統一規范、競爭有序的市場機制。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員 高世憲)
⑹ 用西方微觀經濟學原理分析石油價格高的原因
石油價格高的原因
分析國際石油漲價的原因及落實我們國家應對的措施是急切的
國際石油價格,從去年開始,就基本上處於一種逐步上揚的態勢。目前,世界石油的價格上升到每桶55美元左右。在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前,世界石油有漲有跌,但是基本都穩定在每桶三十美元以下。
對於中國來說,這些年我們石油的使用量大約在2.4億噸左右。其中,自己生產的大約有1.6億噸,進口大約有0.8億噸。進口量大約占國內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面對世界石油價格動盪和上揚,中國在這個問題上作出客觀冷靜的分析是首要的,並且拿出切實立即可行的措施出來,是非常現實的。
自從前蘇聯在國家政治上發生重大變化以後,美國就一直處於一種單邊的國家行為之中。九十年代,美國對於世界還處於一種調整過程,而在進入二十一世界之後,就變得更加有持無恐的地步。自從小布希通過一切手段上台之後,美國的內外政策和策略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過去世界,基本上從政治局勢的大流上看,有三種力量存在著。一種是以美國為首的一股力量,一股是以蘇聯為首的力量,還有是那些不結盟國家的力量。隨著原蘇聯國家政治的重大變化,使得那個激烈碰撞的敵對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就是美國對世界的單邊霸權的形成和行為。今後,世界面臨的是一個維護和平和破壞和平的力量對比之中,所有的國家都必須面對這種殘酷的現實。
美國在維系和擴張著他的霸權的時候,是通過軍事和經濟來支撐的。因為從政治行為上,美國已經失去了讓全世界相信他的政治基礎和道德行為准則。在這幾年,美國在自己對外的所有行為上,始終就是保持住一種「我是流氓我怕誰」的准則。什麼聯合國憲章,國際法准則,國家之間的相互尊重,等等的一切,都對美國的對外行為沒有任何意義上的約束。
在我們分析石油漲價的因素的時候,我們如果不首先認識到這一點,其他的都是一種妄言。
美國目前維系和擴張其霸權的手段,就如同上面所說的,只有兩種。一種就是軍事行為,一個就是經濟行為。經濟行為是首先的,也是整個國家所有行為的基礎。而隱含在這經濟行為中的核心,就是美元體系。對外殖民掠奪的方式,美國已經從十八世紀的最原始手段,發展到今天通過美元體系的運作,來達到同樣掠奪世界經濟的目的。我們千萬不要淡忘發生在九十年代的東南亞經濟危機,還有就是這些年經濟困境不斷的南美經濟,值得現在的中國政治家們好好研究和應對。特別是發生東南亞的經濟風暴,我們國家更要作為重點研究對象來對待。
美元體系的建立,是有歷史時間過程的,是從英鎊的世界地位上轉承過來的。從英國的殖民歷史,要研究出英鎊建立的歷史進程。並且通過兩次世界大戰前後過程,看看美元體系是如何建立、轉承和變化的。而目前石油價格上漲,其實是美元體系變化的一個過程。也就是說,今天的世界石油的價格變動,不能再簡單認為就是一個世界石油需求的變化引起了石油價格的變化。因為從這一兩年世界石油生長和消費上看,世界石油的供求關系並沒有發生重大的矛盾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關系的是,那個維系這世界霸權的美元體系,面臨著重大的歷史危機。只是在這個危機沒有全面徹底爆發的時候,美國在通過一切手段在掙扎著。關於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關心的人可以通過七十年代石油危機和這次世軍石油價格劇烈變化的原因和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可以得出他們是嚴格不同的兩個方面的問題。
現在的世界,是大多數國家都直接和間接地大量持有美元。也就是說通過美元的「堅定信心」,使得一些世界上很多人和很多的國家在相當程度上都持有大量的美元。而且,通過以美元為交易方式的金融衍生業務,又使得很多外國的投資者對美元的衍生交易物是通過美元去持有的。美元的貨幣及貨幣的衍生虛擬化,使得美國目前對於世界存在著大量的放債行為。而這個放債的過程,美國是更本不希望償還的。通過變換方式,可以使得那些通過物流方式獲得財富的人,通過美元體系的轉化,使得這些物流方式的財富在美國所得之後在相當程度上變成了泡影。比方說我是一個設備商,通過設備出口獲得一個單位量的財富。通過美國的金融方式,獲得一種虛擬於貨幣之上的衍生物以電子符號的方式存留著。當這個電子符號所代表的真正物流價值貶值或者成為袍泡影的時候,就是美國無償地佔有了一個單位價值的物質。對於國內來說,肉是爛在鍋里,無外乎是今天左口袋的錢倒到右口袋,明天右口袋的錢又倒到左口袋,物流價值方向並沒有變化。
所謂世界經濟秩序和規則,包括熱衷得不得了的世貿協定,說白了就是美國人所制定的符合美國人利益的經濟秩序和規則。在世界,特別是在中國,有相當程度的人,特別是在一個國家的領導層面上,為了一個所謂的協定還在那裡歡欣鼓舞。不要說被冷靜的國人所恥笑,就是那些獲得最大利益者,在未來的歷史當中都是不會有什麼值得尊重的意義實現的,只是現在在一旁悄悄偷偷地樂著罷了。
維系著霸權,是有兩個方面的。一個是維系霸權的代價,一個是維系霸權獲得的利益。因此對於霸權的經濟代價和收益,才是美國行為的真正准則。美國人從來是不會設計一個只有代價而沒有收益的事情。在代價和收益之比上,收益率小了美國都是不願意乾的。這次美國對伊拉克的軍事侵略佔領,就是盤算之後感覺到可以獲得最大利益才決心做的。因為這個過程可以給他帶來兩個最大利益,一個是經濟上的利益,一個是軍事上的利益。目前大家所看到的,只是經濟上的利益,而軍事上的利益又一次被人們所忽略和淡忘了。
至於代價,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有的人說美國在這次伊拉克戰爭中死亡了一千多人,用美國人珍惜生命來證明美國這次戰爭是不值得的。這種論斷是一片謊言,是最無恥的謊言。美國資本家從來就沒有珍惜生命的概念,無論是對待世界人民還是對待本國人民,都始終是吸血成性的。所謂的廉恥,只是穿著禮物面對冠冕堂皇的公眾場合的時候一副裝神弄鬼的偽君子德行。對美國政治人物的認識,就從美國兩百年間的原始積累到現代發跡的過程中的事實中去認識就可以了。不要用他們所描繪的假象當事實去認證,而是用歷史事實去印證這些醜陋無比的貪婪群體們。
這次世界石油的大漲價,首先要看看這世界石油的掌握著是誰。通過這次石油價格的巨大變動,那些持有美元的人和國家,還能說什麼?而對於美國來說,無外乎是再多印點鈔票,講電子符號上的數字改大一點。就如同一口鍋,獲得每碗湯的代價是恆定的。但是為了獲得最大利益,最好的方式就是鍋里的骨頭可以一直放在那裡,但是加水的過程是不斷的。現在的美元體系的維持,其實就是美國一個不斷「加水」的過程。只要是體系維系著,美國的「湯」就在那裡叫賣著,「水」也就不停地加著。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著名的人,坦誠希望國家也搞虛擬經濟過程,我是不知道目的是為了什麼。
在美國通過世界石油的掌控來達到「加水」的目的的時候,中國如何應對,確實是值得關注的。
看了這些日子的報道,我覺得國家在一些行為上還是有許多地方值得再思考的地方。
首先是國家希望通過不斷擴大石油的來源及渠道方式,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別是在石油儲量及開采上,採取一些急切的手段,也是非常正常的和合理,也是應該的。但是從目前解決中國面臨的實際和見效上,我覺得應該是從兩個方面共同去思考。一個是開源,一個是節流。
目前國家措施上從報道上看,基本上都將重點放在開源上。我覺得這樣的方式存在幾個問題。
第一個是國家政治安全問題。因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將希望的方向寄託在別人的身上,對於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來說是非常不現實的。因為任何時候,中國的負責任的態度和行為方式,都不能去這樣做。前一段時間關於俄國的石油管道建設問題,別人怎樣去做,我想那是一個別國的主權問題,我們無權干涉。問題是我們國內的一些人,忘記了尊重,忘記了主權,變得忘乎所以。在認識和對待這個問題上,總喜歡從自己的利益上去考慮。在這所有的討論中,我至今是沒有看到一篇冷靜中肯的分析文章。愛國主義要是變成了狹隘的民族主義,給我們整個民族帶來的傷害往往是最嚴重的。而這種嚴重的傷害結果,還經常被認為是一種「高尚的行為」。因此,在對待象石油管道這樣的事情上,我們要約束好我們自己,做一些共同促進發展的事情,更多的時候要替別人也想想。設身處地,並不是一種假設。強人所難,最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此,在所有對外的關繫上,特別是在石油這個問題上,中國在目前世界格局中,要看得更長遠一些,要適可地超脫一些,盡可能去避免一些合作過程中的尷尬事情。不要在什麼時候在所有的利益上都拚死去力爭,學會舍棄,是今後中國人應該必須掌握的。
第二就是如何使用石油資源上。從目前世界使用石油的狀況來說,主要用途是三個方面,一個是化工產品,再一個就是能源。目前世界上,相當多數的國家和人們,依然還是把石油當作一個能源來大量消費著。
我個人認為,我們國家應該採取和世界上已經發達起來的國家所不同的方式。也就是說石油的運用上,我們不應該主要把它當作一個能源來看待,它應該首先是一個化工原料,次要的才是滿足能源的需求。別的國家是通過汽車輪子運轉的國家,我們中國就必然要如此走這樣的發展道路嗎?按照一般中等發達國家的標准,我們中國達到這個標准不要說我們自己,就是世界也會帶來一定的重大問題。走適合我們自己發展的道路,說和做是不一樣的。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一個發展標準的參照物的選定,有的時候是非常難的。但是正確的發展觀,確實是中國發展進程中所必須進行選擇的
第三個就是遠水不能解近渴。首先是在世界石油的采購上,隨著大量進口,必然付出很多,這恰恰是別人在近期內希望看到的,也是他們希望得到的。這是一個一箭雙雕的過程,手段陰險得很。再就是對於國內來說,任何礦物資源從勘探到開采是需要一個相當長的周期的。這個時候加大礦物資源的勘探和開采,對目前來說暫時起不到緩解和解決問題。從根本上說,礦物資源的勘探和開采是我國發展所必須的,屬於一個中長期解決問題的根本性目標,但是時間上不能解決近期的問題。
因此,國家在著手研究和制定中長期目標的時候,適當地運用一些手段來解決近期問題,也是非常必須的。
目前面對世界石油價格上漲,作為我們國家的主要重點石油消耗工具,就是各種交通工具,特別是以汽油和柴油為能源消耗的交通工具。目前,我國以汽油和柴油為能源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車、內燃機車、飛機、輪船。因此從近期採取的手段來看,目標選擇就應該從他們開始。
我建議國家在近期內盡快實施交通能源稅,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徵收。原因是一味提高油價,必然要引起其他價格的變動,使得一些行業受到損害。通過對不同交通工具徵收不同的稅收,可以補償國家和大多數民眾所受到的影響,而且還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好結果。
首先是對汽車進行徵收能源稅。
可以將汽車進行分類,分類後還要分級別。比方說轎車類,根據轎車自身的標准劃分為A、B、C、D。轎車A級別的,屬於一個規定型號范圍(以發動機和車型共同來確定)的,假定收取能源稅一年兩萬元元。而轎車B級別的,年征繳能源稅5萬元。轎車C級別的,能源稅年征繳10萬元。轎車D級別的,年征繳能源稅20萬元。也就是說,級別不同,年征繳的能源稅是不同的。這是也用不著限定一些單位購買什麼轎車車型和級別了,買好車,就在能源稅上多繳錢。你有錢買車,難道不應該繳稅嗎?
對於用來運貨的汽車,可以根據噸位進行征繳。噸位越大,所繳稅越少。但是在城市一個道路范圍內,又要通過道路行駛設置,使得一般情況下不得行駛高噸位的貨車。比方說一噸的貨車,可能要象A級別的轎車一樣年征繳2萬元的稅。而五噸的貨車,可能只征繳15000元。十噸的貨車,只年征繳10000元。而二十噸以上的貨車,年征繳可能只需要5000元。一般農田使用的機械工具,可以按類計征。象收割機、播種機一類的,就不在能源稅征繳范圍。而對於拖拉機等,根據使用的范圍和大小,適當征繳一點能源稅,並規定不得從事營運范圍。
征繳時限,以年為單位,在車輛年審之時一同辦理,不得拆月、拆季收繳能源稅。車輛一年之中不使用的,必須把相關車輛牌照及證件規存在法定部門。凡是沒有繳納能源稅的車輛,一旦查出,除了補繳該年度的能源稅之後,根據級別分別罰款0.5、1、1.5、2倍的罰款。比方說一輛B級別的轎車被查處沒有徵繳能源稅,首先是補繳5萬元的當年能源稅,然後付罰款5萬元。也就是說,級別越低,罰款越少;級別越高,罰款越多。
所有非國家武裝裝備車輛,都必須繳納能源稅,除國家認定職務人員之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減免。任何單位和個人,一旦發現使用國家武裝裝備車輛的牌號偷繳能源稅,車輛使用者必須按照刑法法則承擔車承擔法律處罰。比方說某國家單位甲領導的專車是武警車輛的牌照,一旦被查處,除了立刻罷免一切職務之外,還必須按照刑法法則進行處理。因此,增加相關的法律,是必須的。
第二就是對航空運輸也適當收入能源稅。
原來收取了一個機場建設費,現在可以加一個航空運輸個人能源稅,同時降低保險費。將保險費二十元變成五元,由保險公司收取變成民航替國家代收,賠償由國家來支付。目前每張機票可以假設徵收100元的能源稅,根據具體條件由國家確定是否收取時間。
其他內河及海上航運,是否需要征繳能源稅,到不是顯得那麼急切。至於鐵路運輸,可以征繳,也可以不征繳。即使征繳,一般意義要大於實際的征繳意義的作用。
還有就是對於車輛交納能源數能源數能源稅之後,在累計一個交納年限後,要降低一個級別。比方說B級別的轎車,連續交納五年後,第六年按照A級別的轎車交納能源稅。同樣對於D級別的轎車也是如此,但是最低只能降一兩個級別級別。如B可以降到A,但是C只能降倒B,而D可以降到C和B。
我們國家各種車輛保有量有數以千萬計,如果落實能源稅的工作做得徹底,一年下來國家的這部分稅收大約要至少有1500億以上,有可能遠遠大於石油直接稅收。為此,國家在這部分稅收的利用上還好協調好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我們不但要講稅收的重要性問題,還要在今後認真仔細研究國家稅收的利用問題。
比方說現在一些城市計程車及個體私營中巴,就是當地政府財政的一個重要支出來源。徵收能源稅之後,這些車輛除養路費、各種保險費等,就不能再交納當地政府規定的一些營運費用了。否則就是一種雙重繳費,會嚴重損害這些社會基層生活者的利益。另外就是所有的征繳對象的繳費標准必須是統一的,不得再出現區域差別。唯一的差別應該是在使用這部分稅收上,根據經濟差別分別按比例提出不同的稅收用於地方支出。比方說北京經濟發達,收繳的能源稅是200億,但是提取的比比例是20%,則北京政府支出的稅收只能是40個億。而西藏,徵收的能源稅可能是1億,提取比例是百分之百,則當地政府支出的就是1億。收取的越多,支取得越多,但是各地方的比例是不同的。剩餘部分,就是中央政府直接支出的。
對於支出部分,必須是限定項目和地方。比方說只能是添置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車公司的車輛全部由這部分資金來解決,公共交通部門不再承擔公共運輸工具的購置。假如這部分支出全國每年有500億,每輛車的購置費是25萬元,則每年全國可以增添公共汽車20萬輛。我想通過五年一個周期,全國的公共交通工具一定會得到徹底解決。另外,假如再每年從這個裡面使用500億用於城市地鐵建設,按照每公里2.5億元的造價,則全國每年可以建成250公里的城市有軌公共運輸。十年下來,全國重大城市有軌總里程,不會低於2500公里。假設重點城市有軌歷程平均是50公里,則至少有50個城市在十年裡基本解決有軌公共運輸問題。
我們假設國家這部分稅收是1500億,除了那兩項之外,還有500億,十年就是5000億,這5000億國家集中起來不知道可以干多大的事情。
目前,我們國家的全年稅收在兩萬億以上,增加能源稅按照1500億總量及收,增收比例大約不到7%。由於徵收的對象是單位、企業、收入高階層,所牽涉的百姓不是非常多。特別是這部分徵收對象,基本上不會是中低收入的家庭和個人,所以不會造成國家基礎有什麼傷害。由於是按照車輛類別和級別等進行收取,老百姓是可以認同的。至於那些單位、企業,通過說明道理,我想也是可以做到的。至於那些擁有個人車輛的富裕界階層,肯定是要表示不滿的,但是他們的經濟收入也是他們能夠承受得了的。對於這些利益群體,只要堅持下來,他們是會接受國家目前這種嚴峻的現實的。也就是說,面對目前國際上所形成的壓力,可以變換成到單位、企業和一些富裕人員的身上。
這個過程,一定會在一定時間里使得車輛在一個范圍減少,對汽車行業會有一個沖擊和要求調整的過程。也就是說通過這種能源稅的方式,將過去那種不切合中國發展實際的東西,進行扭轉,使得所有的發展過程都必須按照國家的要求去實施。具體立刻就可以表現在部分類別的車輛需求減少,另外一部分車輛需求增加,短時間內一部分車輛會停止使用。由於短時間促使一部分車輛減少,公路建設壓力會減少,燃料需求量在短時間內就會降低下來,價格也會降低。
經過十年左右的經濟調整,我國的能源結構和運輸方式,會發生重大變化的。如電力的要求會增加,煤炭需求會增加,軌道運輸會增加,公共交通事業會打下好的基礎。老百姓的大多數利益,通過公共交通的發展,會得到更多實惠和感受的。
目前,通過徵收能源稅的過程,手段是將進口石油的需求從8000萬噸,通過半年左右時間能調整到4000萬噸,或者使得我們國家石油進口量在數年裡不再大幅度增加,也說明我們的使用手段基本目的達到。今後,隨著發展,再針對一些使用煤炭的對象徵稅,我想中國的能源一定能夠得到解決。下一步就是如何對資源稅進行考慮了,比方說煤炭。包括煤炭的生產、加工和使用等企業,政府該認真好好地想想了。關停一些小煤礦為什麼做得不得力,就是還沒有從一種固有的利益思維中脫離出來。
我自己預測,在不算長的時間里,國家一定會在資源的利用上,會通過稅收和政策上採取手段的,我們期盼著這個過程盡快到來。
⑺ 用經濟學原理簡要分析美伊戰爭對石油價格造成的影響
自2002年下半年以來,全世界都在關注美國與伊拉克的危機,直到現在美伊戰事已接近尾聲,人們還在紛紛猜測或者觀望「美伊戰爭」對世界石油市場的影響。石油作為一種戰略性資源,是世界經濟的發動機,被譽為「黑金子」,象徵著金錢、權力甚至霸權,歷史上諸多戰爭幾乎都與石油相關聯。目前,布希政府也高度重視並十分清楚石油對美國的戰略意義。布希本人和副總統切尼曾經都是石油商,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曾是雪佛龍石油公司的董事。目前,美國的石油年需求量8億多t,而其產量卻不到一半,其餘都依賴進口。因此,美國需要長期、穩定的國際石油供給來源,確保美國的石油供應安全。
「美伊戰爭」後有三種可能性:一是如果美國完全控制局勢,完全按美國的意志行事,美國將主宰世界石油市場;二是美國不能控制局勢中東將更加動盪;三是美國基本控制局勢(最大可能),美國與中東各國矛盾將會加劇,美國與歐盟及俄羅斯之間矛盾突現,世界繼續向多極化演進。無論那種結局,「美伊戰爭」必將對世界、亞太地區和中國的石油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本文試圖從全球石油資源地理分布、石油需求及其變化、世界各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程度、石油成本、石油對歐元和美元及相關匯率的影響、對相關產業和世界石油及經濟格局的影響等方面,進行初淺的綜合分析,最後提出了加強亞太地區能源合作的框架設想。
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價值的大小,石油也不例外.當今的戰爭的實質就是石油的爭奪戰爭.
⑻ 微觀經濟學簡答題:當前石油價格下跌原因分析(結合經濟學思維)
正常來說 減產才是正確 但確實增產 美元倒是復甦了 不需要QE了
剩下自己考慮再問
⑼ 用經濟學原理解釋石油的價格變動對我們的生活會有怎樣的沖擊
石油價格提高的時候,那麼我們的支出會增加的。生活水平會相對降低。而當石油價格降低的時候,那麼我們的生活支出會相對減少。
⑽ 1, 請結合經濟學原理分析現行石油價格下降趨勢及其原因
一分不給還400以上?
美國施壓opec,採油量增加,價格下降,俄羅斯難受,美國高興.........
石油=政治,如果跟經濟聯系,一定是宏觀經濟......可以從貿易,財政政策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