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保險經濟學的我國學科的產生與發展
在國內保險理論研究的歷史沿革中,很少有人專門研究保險經濟學。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雖然有以保險經濟學(或經濟學的某個專題,如保險需求等)命題的著作和文章,由於多數作者是保險部門的實際工作者,多從其實際工作經驗出發,使得這類保險經濟學(研究)的內容大多是關於保險的理論與實務的解釋,很少有人從理論上對這些問題進行更為深入系統的闡述,這就很難界定在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內,談不上科學意義上的保險經濟學。即便是學界的研究,也存在諸多問題。譬如,許多著作者盡管經濟理論功底較為扎實,但往往是保險理論基礎薄弱,大多僅僅從「局外」的觀點對保險經濟問題進行審視,未能深入保險的實質問題,顯得這些研究對保險實際問題的立論不足,難以系統利用經濟學的一般理論來闡釋保險實務的諸多問題。這種研究處於對保險經濟研究的初始階段,尚未形成比較完整、系統的保險經濟理論體系,更談不上形成了完備的保險經濟學學科體系。作為一門完整系統的保險經濟學,仍需學界和業界的共同努力來創建。下面我們即對國內學者對保險經濟學的研究文獻作.一個簡要回顧,以便對我們提及的問題能有較為深刻的認識。
湯鷹(1991)《保險經濟學》一書從保險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保險的性質和特徵、職能和作用、保險基金及其運動、保險的組織形式、再保險、保險的經營原則和經營決策、保險的需求和供給、保險的運行機制等諸方面對保險的經濟形態和職能進行了論述。從這個框架來看,依然沒有脫離保險學理論研究的內容,與我們開設的《保險學(原理)》課程並無實質區別,僅僅是添加了對「保險的需求和供給」的簡要分析。在一學者對此書的序言中提及倒也中肯,保險經濟學是一門邊緣科學,保險經濟理論需在保險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陳鳳璽,1991)。此書在諸多問題上更需探討和改進。陳興堤等(1992)在《保險經濟分析》一書中述及保險經濟分析的基本原理時,僅就其意義、內容、種類、組織和步驟做了簡要的定性說明,且「內容」也僅僅是從保險業務活動、財務成果、保險資金運用等三個方面的陳述,並無進一步的定量研究。
魏迎寧、楊家發(1994)《保險企業經濟活動分折》一書,僅僅在「市場分析」一章中分析了保險市場需求的一般特徵和影響保險需求的因素,其他各章節則完全從實務方面闡述了保險企業經濟活動分析的實用方法技術。
杜金琦、李曦輝(1995)《保險經濟新論》一書,對保險的經濟環境、經營管理、保險市場和保險的運作規則以及保險經濟的發展趨勢一系列問題進行了闡述。
任若恩等(2000.02)從現代經濟理論出發,系統地闡述了保險經濟學的基本概念與原理。主要包括:保險經濟學的一般問題,保險和效用理論,保險和競爭均衡,人壽保險,商業保險,家庭保險,不可保風險,風險理論和政府監督問題等內容。系統地運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探討了在現代金融市場環境中保險行業所面臨的各種經濟問題。
劉茂山教授(2000.07)《保險經濟學》(修訂本)保持以保險商品為理論基礎,以保險經濟關系為導線,以保險經濟原理、保險經濟市場、保險經濟運行、保險經濟效益和保險經濟管理為框架的總體結構。書中對各種保險經濟關系的分析較為深入,亦較為系統。但該書主要是藉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框架來進行分析,盡管藉助必要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工具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也有必要提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分析工具的廣泛使用。但這與西方傳統意義上的保險經濟學的體系框架相去甚遠,而且這種分析工具在保險這種「舶來品」的應用方面是否本身就應該更多藉助西方經濟理論值得關注。西方經濟理論的發展無疑為我們目前的研究方法和範式的改進注人了新的活力,有必要借鑒和提倡,理論是相通的,況且我們早已步入「保險是商品」的時代——市場經濟,西方保險經濟學理論研究似乎有更多可資借鑒之處。
張慶洪(2004)認為,保險經濟學的確涉及廣泛的知識,作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一般經濟學的知識是閱讀本書必備的基礎;常用的經濟分析工具,如微積分、概率論等也是保險經濟學需要的分析工具。此外,近年來在經濟學中作為分析工具的期望效用理論、博弈論也是閱讀本書需要了解(最好是掌握)的知識;部分內容還用到了最優控制理論。
以上主要是關於保險經濟學的論著和教材的情況,我們對現存的其他文獻進行一個簡要回顧,研究亦並不多見,我們在此僅舉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文章。譬如,對保險需求研究較早的有「保險業發展研究」課題組(1990)、楚軍紅(1998)、黃壽山和李開斌(1999)、卓志(2001)、閆建軍和王治超(2002)等,他們從某一個或幾個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吳九紅和鄭垂勇(2004)運用信息經濟學和博弈論對我國的監管進行了評價。孫祁祥、鄭偉(2004)通過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保險監管的演進。魏華林、蔡秋傑(2005)論證了,保險費率監管的「公眾利益理論」與費率監管實踐是相吻合的,費率監管目的在於通過保險監管來糾正惡性價格競爭這一市場失靈現象。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保險事業的蓬勃發展,對保險經濟理論的研究必然會步步深入。相信通過學界和業界的共同努力,必將有利於深入探討並開發建立適合我國國情,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保險經濟理論,創立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保險經濟學學科體系。
② 人壽保險的種類
這是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材的核心課程孫祁祥教授編寫的《保險學》,其中有關人壽保險的種類是這樣分的。
分為定期壽險、終身壽險和兩全保險。
③ 保險和保險精算有什麼區別有哪些不同的專業課
保險和保險精算的區別:
一、專業分類不同
1、保險專業培養適應保險業現代化、國際化發展要求,具有保險學、保險業務與管理、金融投資等方面的理論知識與業務技能,能夠從事商業性保險業務的營銷、經營管理、社會保險基金運作與管理、保險監管等實際工作以及科學研究工作的高級保險人才。培養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從事保險經營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寬厚扎實的現代經濟、金融、保險及精算理論基礎。
2、保險精算是依據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知識,利用現代數學方法,對各種保險經濟活動未來的財務風險進行分性、估價和管理的一門綜合性的應用科學。如研究保險事故的出險規律、保險事故損失額的分布規律、保險人承擔風險的平均損失及其分布規律、保險費率和責任准備金、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等保險具體問題。
二、專業課程不同
1、保險專業課程
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學、保險精算、財產保險原理與實務、人壽保險原理與實務、保險企業經營管理、保險營銷學、公司金融、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會計學、統計學、經濟法、民法、國際商法、保險學原理、財產保險、人身保險、海上保險、再保險、責任和信用保險、社會保險、保險投資、保險會計、保險學原理和保險理論與實務專題、運籌學、利息理論、精算數學、生命表構造與設計、壽險精算實務、資產負債管理、損失分布、風險理論、人口理論、社會保險等。
2、保險精算課程
除保險類課程外,還要主學課程:概率與數理統計、西方宏觀經濟學、西方微觀經濟學等。
④ 經濟學和保險哪個好
本人保險學碩士畢業。對這里頭的問題比較明白。
你這個問題太寬泛,一定要結合學校的具體情況來回答。因為很多學校都開設有經濟學和保險學專業,但他們的強項和側重點並不相同。
具體來說,文科類院校開設保險學的,更傾向於理論研究,樓上所說的保險精算師,不管是北美的還是國內的,都非常難考,需要極強的數理分析、統計學基礎,更多的考精算師的人都是統計學或數學本科出身,然後才可能去考。這類學校的保險學專業競爭力較差,考精算基本無望。當然如果是比較著名的好學校例如人大、央財等的保險專業,你又是其中比較優秀的學生,還是有機會去銀行總行和大保險公司總部的。如果是普通文科類院校,保險學出來就很危險了。搞到某某保險公司某某分公司某某營業部,就算不淪為賣保險的,也是做一些相當不爽的工作。
貌似南開有專攻保險精算的保險專業,這個離精算師更近一些。不過千萬不要低估考精算的難度,據我所知就是讀了那個專業的,最後能拿下北美精算的也寥寥無幾。
說完保險學,再說說經濟學。
經濟學非常寬泛,理論、應用、產業,什麼方向都有,也沒大所謂。只要記住一點,如果選擇經濟學專業的話,一定要保證學的好、學的精。本科的話,經濟學更多的是給你提供了一個知識背景,在此背景之下,你可以相對容易的去考一些有含金量的證書,CPA、CFA之類的,這些考試都是應用性較強的知識,拿下這些證書,可以作為你找工作很好的敲門磚。
⑤ 經濟學考研,急~~~~~~~~~~~~~~~~~~~~~~~~~~~~~~~~~~~~~~~~~~~~~~~~~~~~
經濟學是個大類吧。
不過考數三那是肯定的了。天津財經大學自然是很不專錯的了。屬這些都是沒有問題的。
你的問題是應該先確定學校,然後確定專業,不怕麻煩問句,你現在學的專業是?本專業和跨專業考還是很有區別的。
確定專業後再去按照學校的招生簡章找專業課的書。
⑥ 買中國人壽保險有什麼好處
壽險是學姐好感度最高的一種保險,它的保險責任非常簡單純粹,目的就在於「留愛版不留債」,是對家權庭愛與責任的最好詮釋。
學姐建議,每一個成年人,尤其是成家的人,都要考慮它。
壽險分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配置壽險的目的,是防止家庭經濟支柱身故後,在世家人的經濟狀況不足以應對房貸、老人贍養、兒童撫養等支出項目,引發家庭破碎的危機。
考慮到一般人到60歲後,一是進入退休階段,賺錢能力不如以往,二是子女已成年,能承擔起部分家庭經濟責任,所以花甲之後家庭經濟壓力會相對小很多。
從經濟學意義來看,這個時候即使萬一身故,對家庭也不至於造成致命打擊。
所以大多數人的壽險,保到60歲就完成「保險」的使命了。
如果60歲後對壽險仍有需求的,可以選擇終身壽險。
但是,終身壽險的保障作用並不高,售價也高,更多的是將自身資產用保險的形式傳承給後代。
因此,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定期壽險才是最能滿足他們風險需求的保險產品。
⑦ 經濟學類包括保險專業嗎
經濟學類包括保險專業,保險學屬於應用經濟學下的二級學科。在2012年修訂的《版普通高等學校本權科專業目錄》中,保險學屬於經濟學門類中金融學類下設的一個專業,標准學制4年,畢業後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經濟學核心思想是通過研究、把握、運用經濟規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最大限度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與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7)人壽保險經濟學擴展閱讀
保險專業培養適應我國保險業現代化、國際化發展要求,具有保險學、保險業務與管理、金融投資等方面的理論知識與業務技能,能夠從事商業性保險業務的營銷、經營管理、社會保險基金運作與管理、保險監管等實際工作以及科學研究工作的高級保險人才。
通過理論教學,學生能夠系統掌握保險學科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保險業務技能,獲得經濟、管理、財務、金融等方面的理論知識;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保險綜合業務能力以及證券、投資基本技能。
⑧ 保險經濟學的相關書籍
[美]G·迪翁、S·E·哈林頓編《保險經濟學》
[英]S.R.戴康著《保險經濟學》
[挪威]卡爾·H.博爾奇《保險經濟學》
[美]侯百納(Huebner,S.S.)著《人壽保險經濟學》
孫祁祥、孫立明「保險經濟學研究述評」
卡爾·博爾奇著《保險經濟學》
張慶洪編著《保險經濟學導論》
魏迎寧、楊家發《保險企業經濟活動分折》
陳興堤、江文清、劉昌貴《保險經濟分折》
杜金琦、李曦輝《保險經濟新論》
余修斌、周弋、馬傑編著《保險經濟學》
湯鷹《保險經濟學》
卓志《人壽保險的經濟分析引論》
陳興堤、江文清、劉呂貴著《保險經濟分析》
劉茂山編著《保險經濟學(修訂本)》
任若恩等編著《保險經濟學》
孫蓉《商業保險資源配置論——機制設計與政策分析》
裴光《中國保險業監管研究》
張先治「財務分析學科地位及體系構建」
楊淑娥、王愛芳「論財務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及體系構建」
曾康霖「試論當代金融學科發展及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