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鴻業的宏觀經濟學問題
個人購買有價證券的投資 在經濟學分析中不算私人投資。私人投資就是民間投資,企業的投資也算在這一塊,比如去買設備等。
充分就業狀態下,政府支出增加,供給不變,但是需求變大了,這個變大不是因為價格變化引起的,而是由「政府支出」這個外生變數引起的,總需求曲線右上方移動。再來看總供給曲線,達到充分就業狀態時時,總供給曲線的形態是「古典總供給」曲線,垂直於Y(收入)軸。
這個時候政府支出增加,發生完全的擠出效應。原因如下。政府增加支出,是財政政策的一種,財政政策要想不發生擠出效應,或者不發生完全的擠出效應,必須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在社會上有閑置的資源還沒有完全利用,這就是說社會沒有達到充分就業狀態,在充分就業狀態之下,社會上沒有閑置的資源,政府還想要支出,那就只能拿本來應當由民間去投資的部分(私人投資)去支出。所以發生了完全的擠出效應。
再來看看價格為什麼會上升。政府投資要用的是錢,假設政府用的是稅收而來的錢,那麼無疑增加了貨幣供給,價格上升那就是必然了。假設政府用的是通過發債券向民間借來的錢,那麼只有在政府債券的利息率高於現行利率的時候,才能借到錢,給定一個政府債券利息率,起初的時候大量的錢去買這個債券,因為利息率高於利率,買債券更賺,這樣市場上的貨幣量就少了,利率也提高了,直到市場利率和政府的債券利息率相等這止,政府債的利率定在什麼水平要看政府想要多大規模的借債。市場利率提高,不僅使民間投資受到抑制,還使得價格水平提高了(LM曲線看)。
這樣,在充分就業國民收入狀態下,政府支出只會使價格水平上升而不會使國民收有明顯變化。
高鴻業老師在某章的結束語里有這方面的解釋,宏觀政策效果和實踐的幾章。估計是沒看,看看那個有很大幫助。
今年我考研,希望有機會多交流,我郵箱 [email protected] 沒電腦,不常上QQ,郵件用手機看,嘿嘿。!
B. 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好難理解呀,誰能給我支支招呀,我看著感覺好睏難
研究方法:1.觀察與實驗2.個人探索與文獻研究
]通過觀察與實驗發現問題之後,下一步就是分析和探討問題的原因及其內在機制。從根本上來說,這只能靠個人探索,並提出自己獨立的見解。但是,強調個人探索,並不等於將自己封閉起來單干獨闖。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前人已經做了大量研究,積累了大量文獻資料,這使得後人能夠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更有效率地開展研究。因此,在開始分析某一個現象或問題時,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下工夫查閱有關文獻資料,了解前人研究成果,這已經成為現代科學研究的基本範式。3.理論模型
科學研究從形式來看,就是對通過觀察與實驗得到的經驗數據材料,加以概括和抽象,建立相應理論模型(Theoretical model)的過程,也就是要抓住現實對象最主要的本質特徵,忽略其它非本質的細枝末節,將現實對象予以簡單化、理想化。例如,「市場經濟」就是一個最基本的理論模型,它包括一系列假設:如假設廠商和居民都是有理性的,都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假設市場上具有眾多的廠商和居民戶,從而每一個廠商和個人都是既定市場價格的接受者,都不能操縱市場價格;假設資源可以自由流動;假設廠商和個人能夠及時、方便、輕易地獲得所有各種市場信息等等。
4. 規范經濟學與實證經濟學5.均衡分析與非均衡分析6.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
C. 高鴻業的宏觀經濟學和馬工程版的宏觀部分有區別嗎
高鴻業的宏觀觀音經濟學和馬工程版的宏觀部分有區別。
D. 關於高鴻業版宏觀經濟學的問題
新古典增長模型中所包含的經濟穩定增長條件
k = 0或者sf(k)= nk。
即人均資本改變數等於0,或者說,當人均儲蓄量恰好等於新增人口所需增加的資本量時,經濟處於穩定增長狀態。
新古典增長模型給出的經濟穩定增長的條件可以由圖加以說明。在圖中,橫軸表示人均資本量k,縱軸表示人均國民收入量。首先,人均收入y = f(k)是人均資本量的一個函數,它隨著k的增加而增加,並且其增長速率越來越慢。sf(k)表示經濟中的儲蓄,它在f(k)的下方,形狀與f(k)相同,也隨著k增加而增加。Nk表示人均資本按人口增長率增長,它是一條向各上方傾斜的直線。
經濟增長可以簡單地定義為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國內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供給量的增長,即總產出量的增加。理解經濟增長定義,首先需要注意的問題是時間。增長必須在兩個時點基礎才能進行比較,而這兩個時點的長短對增長幅度有決定意義,經濟學家往往把經濟增長的時間含義確定為一個經濟周期,即經濟從衰退到繁榮的一個時間循環。
其次,經濟增長通常用國內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的變動率作為衡量指標。而且,衡量經濟增長所使用的國內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是以不變價格測算的,從而使得物價變動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動不產生影響。
此外,衡量經濟增長不僅要看經濟活動的總量增加多少,而且要看某一時期平均每人生產的產量增加多少,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或人均國民收入的增長。
經濟增長是指實際國民收入或人均實際國民收入的增加;而經濟發展不僅包括經濟增長,而且包括社會制度、人口素質、經濟結構等許多方面的優化。
E. 宏觀經濟學題目 (高鴻業)
不能消滅抄赤字,原因:首先襲預算赤字=政府收入-政府支出,而政府支出乘數=1/(1-邊際消費傾向)即政府支出乘數=1/(1-0.8)=5,這說明當政府支出減少200億美元時國民收入減少200*5=1000億美元,由於邊際稅率t=0.25,即政府稅收收入減少1000*0.25=250億美元,結論:雖然政府支出減少了200億美元,但政府收入減少了250億美元,所以政府又虧損了50億美元,合計虧損50+75=125億美元.所以不能消滅赤字
F. 宏觀經濟學 高鴻業
幫不到你,大學里學數學一直是硬傷。不過看起來背背公示帶入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