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注會審計 經濟法
注會指注冊會計師,是指取得注冊會計師證書並在會計師事務所執業專的人員,英文全稱屬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簡稱為CPA,指的是從事社會審計/中介審計/獨立審計的專業人士,在其他一些國家如國際會計師,簡稱AIA,比如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在國際上說會計師一般是說注冊會計師,而不是我國的中級職稱概念的會計師。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為《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稅法》、《戰略與風險管理》。至2010年底累計有15.8萬人取得了全科證書。
審計是指由專設機關依照法律對國家各級政府及金融機構、企業事業組織的重大項目和財務收支進行事前和事後的審查的獨立性經濟監督活動。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一)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三)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Ⅱ 注冊會計師復習會計,審計,經濟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
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多、難度大、通過率低,但其資格證書含金量大,受社會認可程度高,是很多會計朋友的夢想,也是會計審計人員可以終生受益的一種智力投資。在深圳,注冊會計師考試報考人數逐年增加,自1999年起已超過萬人。但另一方面,注冊會計師考試的出考率不高,多年來均在50%以下。不少報考者認為注冊會計師考試難度大,邊工作邊迎考,時間難安排,學習效率難提高。隨著考試日期的臨近,一些不堪考前心理壓力的考生,為自己找到各種理由,早早地打了退堂鼓。其實,對注冊會計師考試大可不必望而生畏,只要掌握好學習方法,調整好應考狀態,再加上一點點考試技巧,在3至5年內通過全部注冊會計師考試並不難。我在結婚、懷孕、生育孩子的前後兩三年間,邊工作邊學習,拿到了中國注冊會計師全科合格證書。以下是我的一些考試「秘訣」:
首先要做好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的統籌安排。在5年的成績有效期內,千萬不要1年只攻一門,萬一這一年過不了,時間就耽誤了。一般來說,1年主攻兩門相關科目比較合適,相關科目間有些邏輯、方法、知識點是相通的,可以觸類旁通,節約復習時間。比如第1年主攻會計與審計,第2年主攻經濟法與稅法,財務成本管理放在第3年。學習時間充分和自學能力強的可以一年報考3門,因為每年的考試難度都有變動,有時主攻科目太難或准備方向有偏,次攻科目倒可能凱歌高奏。
其次應調整好應考心態,勇敢迎考,把注冊會計師考試看作考驗自己、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的機會,勇敢地迎接挑戰,堅持勤奮學習。要有一種信念:「我並不比別人差,別人能行,我也能行!」在學習不專心或開小差的時候,可閉上眼睛稍事休息,並在心裡默念這句話,想想別人成功的經歷,鼓勵自己要堅持下去。必須與臨陣退縮的心理作斗爭,決不缺考,堅持就是勝利!不管專業基礎好不好,學習的時間是否充分,考試成功的把握有多大,只要當初報了名,考試時若沒有特殊的出差任務等,就應該盡量「臨陣磨槍」,勇敢地走進考場。要知道,應試經驗對下一次考試成功是一種鋪墊,你可以知道考試題型、熟悉考場氣氛、增加應考經驗。如果本次考試你沒有把握的知識點湊巧未考,你已經掌握的部分發揮得也不錯,也有可能「意外地」通過該科目。
當然,最重要的是安排好學習時間,在考試前掌握應考科目的所有知識。應該盡早將考試所用書籍買到手,如果新的考試資料未出,也該把去年的先買下來。注冊會計師考試與會計師等考試相比,其難度更大,考點更全面細致,要求考生不僅能理解、掌握其知識點,還必須能將它們串起來,靈活全面地運用。所以,復習時間應該較長些。確定好考試目標後,就應該把看書學習作為工作之餘的主要任務,減少遊玩、休閑、應酬時間,每天安排幾個小時來看書、做題。一般來說,考試半年前就應該進入准備階段。當然,最關鍵的是考前兩三個月,那時考試日期臨近,緊迫感和使命感可以激發人的記憶力,提高學習效率。
Ⅲ 第一次考CPA,會計搭配經濟法還是稅法
都可以的。
注冊會計師主要承接工作有:審查企業的會計報表,出具審計報告;驗證企業資本,出具驗資報告;辦理企業合並、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審計業務,出具有關的報告;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審計業務等。
尤其是在執行上市公司審計時,注冊會計師不僅要鑒證一個公司是否遵循了法律、法規和制度,而且還要判定其會計報表是否遵循了真實性、公允性和一貫性原則。由注冊會計師依法執行審計業務出具的報告,具有證明效力。
(3)會計審計經濟法擴展閱讀:
2008年8月26日,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發布《注冊會計師考試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徵求意見稿)》,就提出的注冊會計師考試制度改革總體思路和具體內容徵求意見,徵求意見工作截止到2008年9月22日。
中注協將根據各方意見對方案進一步修改完善,並提交財政部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審議通過後正式實施。
1991年以來,中注協共舉辦16次考試,經過不斷的改革完善,建立健全了考試基本制度體系、質量保證體系和組織管理體系,累計近14萬人取得了全科合格證書,
為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注冊會計師考試已成為國內聲譽最高的執業資格考試之一,享有很高的「含金量」。
Ⅳ 我想知道有關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稅法的基本知識.
你想知道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稅法的基本知識,這么多回基本知識,在這里答確實說不過來啊。
到
http://www.chinaacc.com/
中華會計網校
這上面去看看吧,上面知識挺全的。
Ⅳ CPA中審計 會計 經濟法的復習
我也今年考,休復息時上會網。
我會制計原來自己看,書看不太明白不說,看完還不會做題。現在我下mp3的課聽,效果很顯著。
我會計推薦你中華網校的郭建華,我現在就在聽,課程設計、講解都很到位,高屋建瓴,聽完做習題很容易。
另兩門我不考,就不知道哪個老師好了,你搜一下,或者自己聽聽看。我原來就是聽東奧的張志鳳的課,就覺得不適合我。
給你個網址,很多東西下。學會計論壇,看下面的注冊會計師版置頂帖 。
祝咱們成功!
Ⅵ 經濟法與會計的關系
1、含義不同
會計學是以研究財務活動和成本資料的收集、分類、綜合、分析和解釋的基礎上形成協助決策的信息系統,以有效地管理經濟的一門應用學科,可以說它是社會學科的組成部分,也是一門重要的管理學科。會計學的研究對象是資金的運動。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對稱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
2、課程不同
經濟學學科基礎課程:財政學、貨幣金融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統計學、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說發展史、法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發展經濟學、中國近現代經濟史、中國轉型經濟學等。
會計學基礎課程: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會計學原理、中級會計學、高級會計學、成本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學、現代會計學、會計電算化、管理會計學等。
3、就業方向不同
經濟學就業方向是金融領域(銀行、證券公司等)、貿易部門、經濟學者、保險公司等;會計學就業方向是財務工作(會計、出納等等)、審計工作、稅務工作等。
Ⅶ 會計+審計+財管+ 稅法+經濟法+戰略,這幾科考試可以幾年考過啊
因人而異。厲害的可以一年全過,全國每年只有很少大神可以通過。
正常一點,復習時間充足的話,可以一年考2 3門,這樣兩三年可以考過。
沒有充分復習時間的就一年一兩門,爭取在五年內考過就行。
Ⅷ 注冊會計師經濟法怎麼學
經濟法是注會專業階段6個科目中每年通過率最高的一個科目,但也有些人考了3年都沒有通過,注冊會計師考試難易都是因人而異,掌握其學習方法是關鍵。
要想學好經濟法,需要對本科目有個全面的認識。經濟法是需要「理解+記憶」的一個學科,大多數考點需要准確理解,考生要拿出至少60%的時間用於對「考點」的理解和記憶,這是前提,也是關鍵。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做題鞏固知識。
一、學習中的常見問題
1.教材重要嗎?
教材是考試的根本,經濟法考試知識點覆蓋面廣,客觀題涉及所有的章節,主觀題主要集中在物權法、合同法、公司法、證券法、破產法和票據法,一定要重視教材,全面復習。雖然考試覆蓋面廣,但是我們的目的是60分,而不是100分,復習應該重點突破,對核心知識點要全方位把握、真正理解,以應對案例型題目為目標進行復習,對次要知識點,可以簡單了解,做到有印象即可。總結起來就是「重視教材,全面復習,重點突破」。
2.咋記?
(1)畫圖搭建知識體系結構
經濟法的考點很多,知識點非常瑣碎,我們要把這些零散的知識點用一條主線串連到一起。在復習過程中,有意識地找到這些「線」,記憶將更有條理、更有序。比如合同法有一根明顯的「線」,如下圖:
(2)列表對比記憶
在學習的過程中,把相似的知識點放在一起列表比較是一種有效的記憶方法,在比較中發現差別,能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記憶,差別點往往也是考試的常考點。
(3)口訣記憶
對於需要靠機械記憶就可以得分的考點,不妨藉助一些小口訣來記憶,小口訣的確可以幫助我們迅速記住關鍵詞,但是也難免掛一漏萬,並且口訣過多,記憶口訣本身可能也會成為一種壓力;因此,考生不必專門騰空編制口訣,靈機一動、順便編制,在個別考點上適當應用即可。
(4)記關鍵詞
經濟法的法律條文很多,如何記憶是個難題,記法條不是機械記憶,可以提取關鍵詞進行記憶。例如:
【法條】「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接受擔保的股東或者受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不得參加表決;該項表決由出席會議的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通過。」
【關鍵詞1:必須】一定要經過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董事會或者總經理沒有許可權。
【關鍵詞2:出席會議的】適用該決議規則時,分母按「出席會議」(而非「全體」)的股東所持表決權計算。
【關鍵詞3:其他股東】這一關鍵詞表達出了關聯表決權排除的含義,即接受擔保的股東或受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應當排除在外,不得參加表決,其持有的表決權不應被計入表決權總數中。
【關鍵詞4:表決權】是按表決權計算,而非按「股東人數」或「股東的出資額」計算。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的表決權計算規則是先看章程的規定,沒有規定的按出資比例計算;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大會的表決權原則上實行一股一權,但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優先股除外。
【關鍵詞5:過半數】是過半數(>1/2)通過,而不是半數以上(≥1/2)通過。
(5)利用零散時間記憶
經濟法要記憶的知識點很多,可以運用零散的時間進行記憶,考生可以自己每天將要記憶的內容寫到紙條上在坐地鐵或者公交的時候記憶,如果自己懶得寫,也可以買一本輕松過關3,放在口袋裡,很方便攜帶,隨時記憶。
3.要做題嗎?
經濟法要做題,做題是一種手段,通過做題,可以查漏補缺,發現自己的薄弱點在哪裡。跟常識保持一致的一次做對的題可以不用看第二遍。對於重點要特別關注,可以根據題目延伸知識點,根據題目活學活用知識點,題可以有多種,但所考察的知識點是不變的。
做題要有一定的數量,切記搞題海戰術,但首先要保證這些題是有質量的。
4.怎麼做題?
(1)客觀題
仔細閱讀答題要求,考試時有些題目要求考生選擇「不正確」、「不屬於」或者「不符合法律規定」的選項,而很多考生看都不看,直接選擇了正確的選項,白白丟分。請記住,讀題時瞪大眼睛,一定要把題干從頭到尾讀一遍,看清出題老師的答題要求,到底選擇的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常用的比較法、排除法是做客觀題常用的方法。
(2)主觀題
主觀題的答題公式=作出明確判斷+說明理由/結合題目具體分析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說明理由和結合題目具體分析兩者有一個答對就可以得分。那怎麼說明理由呢,是否要求考生必須一字不差地引述法律條文?不要求,考生可以進行適當的變通,但關鍵詞必須交代清楚。但作為考生切不可有放鬆的心裡,現在要做的就是扎扎實實的理解和記憶法律條文,尤其是證券法部分,即使很抽象不能很快理解,也要死死記住。只有準確記憶,在考試的緊張氣氛中,才能萬無一失。如果在考場上您不小心忘記了法律條文的全部內容,那麼也不要著急,首先根據自己的理解准確的判斷出是否正確(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然後將法律條文的關鍵詞與題目結合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解答,也可以得分。
5.要去當法律專家?
要知道自己只是第一次學習CPA經濟法的「菜鳥」,出題老師也知道您的底細,CPA經濟法的試題不要求您掌握多麼深奧的理論,解決多麼復雜的現實問題。實際上,把核心考點准確理解了,該死記的記死了,就差不多了,不要去「鑽牛角尖兒」,不要去鑽研法律還沒有明確規定的東西,如果您真的有興趣,通過注會考試之後再去慢慢研究它,您還有一輩子的時間。
二、學習方法建議
1.基礎階段——通讀教材,搭建知識體系
在本階段要按照章節通讀教材,對基本概念有個大概的了解,能夠搭建知識體系,每章學習完後,可以做做對應章節的習題。
2.強化階段——重點突破,強化練習
在本階段,主要是重點突破,經典考點要重點把握,特別是真題涉及的知識點,通過做真題,可以把握考試的難度、命題規律及思路。但是,由於經濟法教材每年都進行翻天覆地的調整,一般的考生很難准確把握哪些題目新教材已經刪掉了,哪些題目新教材已經進行了調整。因此,考生千萬不要輕舉妄動,從網上隨便下載一套「真題」就開始做,有時您會發現自己可能下載了「假試題」。關於真題,一定要做根據新教材梳理過的真題。研究完真題後,可以做做自己手裡輔導資料裡面對應的練習題,強化練習。
經濟法每年變化都比較大,新增內容在考試中的地位也不容忽視,在本階段,要著重對新增內容的把握,考生可以自己把每章的新增內容都摘抄出來,然後進行系統復習。
3.沖刺階段——模擬實戰,查缺補漏
在本階段,首先對全部知識點進行串連,短期沖刺,建議聽核心精講班和沖刺串講班。在考前1個月左右務必做做模擬題,通過做模擬題,找出掌握知識的薄弱點,查漏補缺。由於目前是機考,建議真正的進入機考系統模擬考試環境,不要等上了考場,都不知道如何答題。
無論在哪個階段,學習都要有一個合理的計劃並執行,有計劃不執行和沒有計劃是一樣的。計劃了就一定要執行,每天先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完成一節或一個考點,日積月累。切記今天不做明日做,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Ⅸ 求高人建議:第一次考CPA。是會計+稅法+經濟法,還是財管+稅法+經濟法呢
cpa初次報考要選擇先考什麼科目是一件很重要又很糾結的事。
初次報考,那就跟綜合考試沒什麼關系了,要先通過六科專業考試,分別是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經濟法、稅法。那麼問題來了,六科專業考試要一起考嗎?還是先考哪幾科呢?
首先,注會專業六科一起考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當然,除非你是學霸,你有很多的時間來復習這六科科目,你對注會專業知識已經學習得差不多了,而且基本都能弄懂。另外,一次考一科也是不明智的選擇,既費時間又不容易把知識點串聯起來。因此,沒有優先條件的情況下,先易後難再易,是比較好的安排。
1、會計一定要先考。這相當於是基礎學科,涉及到很多的知識點,也為後面幾科的備考打好基石。
2、稅法和經濟法可以選擇和會計一起考。法律的東西,無非就是背背背,理解上也是不難的,既涉及到會計的內容,又不是完全承接會計的知識。而且在復習稅法和經濟法的時候,還可以鞏固一下會計的基礎知識。
3、審計建議單獨一次考。審計是注會考試中比較難的一科,有過審計工作經驗的考生相對來說還比較好把握,對於沒有接觸過審計工作的考生們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要花費很多很多的時間去消化掌握。並且審計是基於會計基礎上的,所以審計和會計一起備考並不現實,最好就是先復習考完會計,再去考審計。
4、財務管理和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可以一起考。這兩科都是管理范疇的,財務主要是計算,各種計算,記好公式是關鍵,把公式理解透了記熟了其實也不是很難。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主要就是背,和上面稅法經濟法一樣,就是靠的記憶力,因此難度不大。
綜上所述,最佳報考順序為:
一、會計、稅法、經濟法(基礎且比較簡單,給自己點信心)
二、審計(較難,獨立復習增加通過幾率)
三、財務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稍微簡單,讓自己最後能輕松一點)
當然如果覺得分三次報考時間跨度太長的話,可以把最後兩科往上挪,財務管理放到第一批,公司管理和審計一起。
這是一般人的安排,具體的話,如果你已經學過了中級財管和會計基礎,那麼,會計和財管當然要放在第一次考,尤其是會計,是後面審計科目的基礎,一定要第一次考。因此可參考「會計+稅法+經濟法」,或者「會計+稅法+經濟法+財管」。
Ⅹ 注會考試!!!第一年,最好哪幾門搭配!!!我想的是'會計,審計,經濟法',不知道如何求大神指
你是什麼功底呢來,還有你是什自么全職還是在職,每天學習時間是怎麼樣子呢,要根據這些綜合考慮。你如果是零基礎,並且是在職,我的建議是你報考三門,但是先積極准備兩門。就直接進攻會計和審計吧。會計難度比較大點。但是審計真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審計部分你不要像劉聖妮說的那樣子刻意的去背誦。審計主抓框架。然後把范永亮和劉聖妮的習題班看個兩遍,做兩套題目就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