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理查德•泰勒,怎樣從日常行為中總結經濟規律
日常行為中有哪些可以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經濟規律?先來看幾個例子。
1、如果你計劃出售自家住房,房產中介仔細統計了近期你家所在小區住房的出售價格,計算出一個平均價格告訴你,你願意以小區房產的均價出售你的住房嗎?
你的回答是不是:“怎麼可能願意呢?我家房子的價格肯定要高於均價。”加價的理由很多,除了樓層、朝向、房間布局的外在條件外,還有住房內部花費了你很多心思的裝修布置以及居住時每天細心的清潔維護,另外和睦的鄰里關系也是加分項。
不過,你沒有列出最重要的理由是:“這是我家的房子”。加上了個人情感,你評估自家房子的價值就會超過其他房子的估價。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德•泰勒定義了你的行為,這叫做稟賦效應。當你擁有一樣東西之後,你對它的評價會高於你沒有擁有它時。也就是說,一件物品因為擁有者的心理感受給它增加了超過實際價格的附加值。
理查德•泰勒分析了在經濟學家眼中看來是“錯誤的”行為,比如高估自家房價,預設不同的心理賬戶,這些行為背後都有既定的支配心理。每個人千差萬別的消費數據積攢在一起,可以總結出有規律的經濟模式,整體的規律來自於我們一致的心理變化。
泰勒的研究成果獲得了201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諾獎評委會認為泰勒的研究引領行為經濟學從邊緣學科走向主流領域,對經濟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意義。用泰勒自己話來說,“要想研究好經濟學,就必須記住我們都是凡人。”
② MBA主要學什麼
MBA是(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縮寫,中文稱工商管理碩士。
一般MBA的課程涵蓋了以下的傳統管理學科:
會計學(Accounting)
倫理學(Ethics)
金融學(Finance)
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
營銷學(Marketing)
管理學(Management)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
運營學(Operations)
統計學(Statistics)
提供國內清華大學和國外沃頓商學院的MBA課程為參考: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MBA課程設置分為:公共必修課、必修環節、基礎模塊、創業創新微觀模塊、創業創新宏觀模塊和高級進階模塊六個部分,課程詳細如下:
(一)公共必修課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
商務英語
自然辯證法概論
(二)必修環節
互聯網創意大賽
商業談判實習
實戰華爾街
文獻綜述與選題報告
學術活動
(三)第一模塊:基礎模塊
組織行為學
會計學與創業財務分析
戰略管理
公司金融
市場營銷與創業營銷
關鍵性及明辨性思維
管理經濟學
(四)第二模塊:創業創新微觀模塊
投資學
數據分析與創業決策
創業融資工具運用
運營管理
國際資本市場金融交易
全球性可持續發展
(五)第三模塊:創業創新宏觀模塊
金融沿革與創投市場
貨幣政策與宏觀經濟
戰略新興產業熱點分析
互聯網金融
外匯改革與對外投資
(六)第四模塊:高級進階模塊
跨文化溝通
金融行業職業規劃(商業倫理)
資本市場專題課
金融改革前沿專題
博弈論及其商業應用
沃頓商學院的MBA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部分
(一)必修課:
1.領導力:團隊合作和領導力的基礎
2.營銷學:營銷管理
3.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基礎
4.經濟學:管理經濟學的高級話題
5.統計學:回歸分析
6.管理溝通:口語和寫作
7.寫作:清晰,簡潔和有說服力的寫作
(二)選修課
沃頓商學院超過一半的課程是選修的,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風格和目標來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
主要包括:
1.運營學:信息和決策
2.營銷學:動態營銷策略,戰略營銷模擬
3.溝通學:高級說服性演講,面向企業家的溝通挑戰
4.會計學:財務會計,加速財務會計,財務和管理會計
5.公司財務:企業融資,加速企業融資,企業融資介紹
6.宏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概論
7.管理學:管理已建立的企業,管理新興企業
8法律研究和商業道德:全球管理責任,商業責任
在我看來,有機會讀個MBA還是很有必要的事。
就普遍而言,讀MBA可以歸結為以下2個好處:
1、實際領導力和管理技能:MBA課程涵蓋了現代管理的所有主要職能方面,如會計、財務、金融、營銷與銷售、運籌(生產作業)管理、信息系統管理、法律、人力資源管理等等。MBA項目的可取之處在於它讓學員組成團隊,在一系列最新研究指導下的實踐課程中獲得提升領導力和人際交往技能的機會。
2、加入學習社群,建立校友關系網路:商學院強調團隊合作,且MBA學生從同學身上學到的和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往往一樣多。在MBA的同學圈中,很多人都是有著豐富經驗的行業精英,跟他們交流討論得到的新的思維方式與新的理念絕對是在MBA學校外很難接觸到的,他們將會成為你的校友,而建立校友關系網路是學習MBA項目的最大收獲之一。
MBA相較於傳統教育,更類似高投入,高回報的股票。要不要讀MBA可以看成是追求人生體驗,或者希望財務自由的起點。教育是改變一個人固有思維最有力的武器,而當一個人的思維達到一定高度時,這種思維可以輕松轉化為財富。
現在MBA學費很貴,但是打破階級固化,通往財富自由的門檻更高,上不上MBA可以看成是要不要購買一個未來實現財富自由的期權。
就像汪弘彬在接受中歐商學院采訪時說過的話:「我從來都不是一個追求考試成績A的學生,我到中歐也不是為了尋求課本的標准答案,因為商業環境千變萬化,沒有永遠正確的固定答案,但是一個正確思維邏輯支撐下的方法論則是商業制勝之道,我希望在這個學習環境的浸淫下,得到更多的啟迪和決策的幫助。」
③ 經濟學上有經濟效應嗎。。。
下面是資料、、、 心理規律一:羅森塔爾效應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
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後,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
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跡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媽媽是孩子最愛、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同時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長期的消極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會使孩子的情緒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媽媽對孩子寄予厚望、積極肯定,通過期待的眼神、贊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那麼,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
心理規律二: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准備捐款。過了10分鍾,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鍾,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里偷了2元錢。
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如,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復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可見,媽媽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復,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心理規律三:德西效應
心理學家德西曾講述了這樣一個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德西效應在生活中時有顯現。比如,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如果你這次考得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錢」、「要是你能考進前5名,就獎勵你一個新玩具」等等。家長們也許沒有想到,正是這種不當的獎勵機制,將孩子的學習興趣一點點地消減了。
在學習方面,家長應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增進孩子對學習的情感和興趣,增加孩子對學習本身的動機,幫助孩子收獲學習的樂趣。家長的獎勵可以是對學習有幫助的一些東西,如書本、學習器具,而一些與學習無關的獎勵,則最好不要。
心理規律四:南風效應
南風」效應也稱「溫暖」效應,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故事中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它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這種因啟發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就是「南風效應」。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採用「棍棒」、「恐嚇」之類「北風」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實行溫情教育,多點「人情味」式的表揚,培養孩子自覺向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規律五:木桶效應
「木桶」效應的意思是:一隻沿口不齊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於木桶上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在於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
一個孩子學習的學科綜合成績好比一個大木桶,每一門學科成績都是組成這個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塊木板。孩子良好學習成績的穩定形成不能靠某幾門學科成績的突出,而是應該取決於它的整體狀況,特別取決於它的某些薄弱環節。因此當發現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時,就應及時提醒孩子,讓其在這門學科上多花費一些時間,做到「取長補短」。
心理規律六:霍桑效應
美國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是一個製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等,但工人們仍然憤憤不平,生產狀況很不理想。後來,心理學專家專門對其進行了一項試驗,即用兩年時間,專家找工人個別談話兩萬餘人次,規定在談話過程中,要耐心傾聽工人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
這一談話試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霍桑工廠的產值大幅度提高。
孩子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有困惑或者不滿,但又不能充分地表達出來。作為母親,要盡量擠出時間與孩子談心,並且在談的過程中,要耐心地引導孩子盡情地說,說出自己生活、學習中的困惑,說出自己對家長、學校、老師、同學等的不滿。
孩子在「說」過之後,會有一種發泄式的滿足,他們會感到輕松、舒暢。如此,他們在學習中就會更加努力,生活中就會更加自信!
心理規律七:增減效應
人際交往中的「增減效應」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對方對自己的喜歡能「不斷增加」而不是「不斷減少」。比如,許多銷售員就是抓住了人們的這種心理,在稱貨給顧客時總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稱盤里再一點點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稱盤里再一點點地拿出。
我們在評價孩子的時候難免將他的缺點和優點都要訴說一番,並常常採用「先褒後貶」的方法。其實,這是一種很不理想的評價方法。在評價孩子的時候,我們不妨運用「增減效應」,比如先說孩子一些無傷尊嚴的小毛病,然後再恰如其分地給予贊揚……
心理規律八:蝴蝶效應
據研究,南半球一隻蝴蝶偶爾扇動翅膀所帶起來的微弱氣流,由於其他各種因素的摻和,幾星期後,竟會變成席捲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紊亂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蝴蝶效應」,並作出了理論表述:一個極微小的起因,經過一定的時間及其他因素的參與作用,可以發展成極為巨大和復雜的影響力。
「蝴蝶效應」告訴我們,教育孩子無小事。一句話的表述、一件事的處理,正確和恰當的,可能影響孩子一生;錯誤和武斷的,則可能貽誤孩子一生。
心理規律十:登門檻效應
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一種現象:在你請求別人幫助時,如果一開始就提出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絕;而如果你先提出較小要求,別人同意後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則更容易達到目標,這種現象被心理學家稱為「登門檻效應」。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也可以運用「登門檻效應」。例如,先對孩子提出較低的要求,待他們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揚乃至獎勵,然後逐漸提高要求,從而使孩子樂於無休止地積極奮發向上。
④ 微觀經濟學老師在說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時候解釋: 生理原因:興奮度遞減。 心理原因:人性。 物品本身
我的理解是物品本身用途多樣性是指一種物品有很種用途,或者在很多方面都用的到。專而你最先用屬到的地方,肯定是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地方,然後把它用於對你來說次重要的地方,依次進行。效用是遞減的。
比如,水可以喝,可以洗手,可以澆花。如果你很渴,肯定是先拿來喝水,然後呢,喝飽了發現手臟了,然後你還可以把手洗白白。再然後呢,還有水,不經意間看到花,就澆花了。自己細細體會一下,實際情況是這樣的。花可以不澆水,手可以不洗,但水一定要喝。你把物品先用在了效用最大的地方,然後遞減。
⑤ 宏觀經濟學考試題:凱恩斯三大心理規律是什麼,分別對有效需求的影響。
凱恩斯指出,之所以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主要是由於社會上對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則是由三條基本規律造成的: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流動性偏好。
凱恩斯指出,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是由人類的天性所決定的。由於這個規律的作用,增加的產量在除去個人消費增加以後,就留下了一缺口。假如沒有相應的投資來填補這個缺口,產品就會有一部分無法銷售出去,於是就出現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生產緊縮和失業。為了避免生產下降和失業增加,就必須相應增加投資。但凱恩斯認為,在生產過剩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僅消費不足,投資也是不足的。而投資不足是由資本邊際效率規律和流動偏好規律引起的。
資本邊際效率規律與有效需求不足理論的關系。資本邊際效率規律表明,投資的多寡,取決於資本邊際效率與利率的對比。一般說來,投資需求與資本邊際效率呈同方向變化,而與利率水平呈反方向變動。如果投資成本既定,資本邊際效率就取決於投資者的預期收益。因心理、生理和環境因素的影響,資本邊際效率短期內波動不定。考慮到資本成本隨投資增加而不斷增加;投資的預期收益隨產品供給增加而下降,資本邊際效率就出現了隨投資增加而趨於遞減的趨勢,即資本邊際效率遞減,這種情況使投資的增加受到了嚴重限制。
流動偏好規律與有效需求不足理論的關系。流動偏好又稱靈活偏好,指人們為應付日常開支、意外支出和進行投機活動而願意持有現金的一種偏好。該理論根源於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流動偏好規律使人們必須得到利息才肯放棄貨幣,因而使利率總維持在較高的水平,這也會妨礙投資的增加。這樣投資和消費不足,導致社會有效需求不足,從而產生非自願失業。要消除這一狀態,政府必須干預經濟,通過宏觀經濟政策,實現充分就業。
⑥ 女生比較適合讀什麼專業
眾所周知,專業在我們未來發展的道路上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選對一個好的專業就相當於比別人擁有一個更好的前景,但是好的未來也需要努力才能實現,所以我們不得不關注這七個讓你又愛又恨的專業,現在讓我來告訴你一些有用的信息吧!
財務金融專業
這類專業向來是比較熱門的專業,如果從比較有名氣和實力比較好的財經大學畢業的話,畢業生還是非常受認可的,只要自己專業實力還不錯的話,就業還是沒問題的。
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簡稱ACCA,成立於1904年,是目前世界上專業會計師團體,也是國際學員眾多、學員規模發展迅速的專業會計師組織。
ACCA自1988年進入中國以來,經歷近30年快速發展,目前在國內學員和會員人數已分別超過10萬人和8000人(不包括香港),並在北京、上海、成都、廣州、深圳、沈陽、青島、武漢、長沙、香港以及澳門設有共11個辦事處,ACCA總部位於110 Queen Street,Glasgow,United Kingdom。
在英國,立法許可ACCA會員從事審計、投資顧問和破產執行的工作。ACCA會員資格得到歐盟立法以及許多國家公司法的承認。ACCA在歐洲會計專家協會(FEE)、亞太會計師聯合會(CAPA)和加勒比特許會計師協會(ICAC)等會計組織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國際上,ACCA是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IASB)的創始成員,也是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的成員。
會計ACCA方向就是一個非常熱門的專業。還不清楚自己適不適合學習ACCA?ACCA學前評估,測一測了解自己是否適合學習ACCA,自提,戳:學前評估
會計專業ACCA,簡單來講,就是專業培養ACCA對口方向的人才。
會計學ACCA方向是全日制方向班,方向班隸屬於學校會計學、審計、財務管理等專業,學制四年。大一入學即組班,全日制正常上課。
是大學本科教育培養國際化復合型人才的一種創新教育模式,通過把ACCA課程大綱嵌入財會專業本科教學中,
學生不僅能學習本科教育的基礎知識,還可以學習國外最先進的財會和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就讀會計學ACCA方向班的學生,
畢業時不僅可以獲得本科畢業證、學士學位證書,還能同時考取全球認可的ACCA資格證書。
一般來說,ACCA方向班由學校官方舉辦,並針對全校各專業新生統一招生、學籍轉換及管理,獨立成班、全日制正常行課,並採用量身定製的培養方案。
ACCA課程將被嵌入到會計學專業課程中,納入必修課的范疇,並實行學分制,學生只要通過各科目期末考試,即可獲得相應學分,順利畢業。
物流管理專業
現在很多人都通過網購來購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物流這一個新興行業開始了發展,目前很多公司正缺少物流專業的人才,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它們開出的薪資通常都不太低。但是這種工作太過瑣碎,正常下班都是一種奢求,所以還是謹慎選擇。
新聞學專業
這個專業也是一個同樣考驗腦力和體力的工作,遇到社會問題,往往他們僅次於警察等應急部門趕到現場,不論刮風下雨,還是法定節日,他們都不停地工作,但是看著自己手中的薪資,也覺得值了。
導游專業
做一個導游,可以免費游覽各種美景,薪資高,往往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但是卻不知道做一位導游,要在大熱天為遊客講解名勝古跡的艱辛,每次節假日都是最忙碌的時候,都很少有時間陪伴家人。
臨床醫學專業
這個我不用說,大家都了解一點,這個專業實在非一般人可以學下來的,畢業以後從事醫生這個行業,醫生雖然工資高,地位好,受人尊敬,但是工作量大,而且所肩負的責任重大,所以一天工作下來,基本上累成了狗,所以說,學醫雖然以後工資高,但是會很累,身體有可能吃不消。
計算機類型專業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化時代,大大小小的事物都會與信息,網路,大數據相關聯,未來人類發展的過程中也一定會繼續需要信息技術,各行各業的發展同樣也需要這方面的人才,所以如果你是計算機類型的畢業生,我相信會更容易地找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但是由於工作量比較大,加班是經常發生的事情,所以不少人難下決心選擇這個專業。
藝術設計專業
這個專業畢業以後所從事的工作較為寬泛,所以較為容易找到工作,而且基本上都是大型公司需要這類人才,所以工作環境還是較為舒適的,但是這個專業出來的,基本是為客戶所服務的,自己辛苦很長時期的方案,客戶一旦不滿意就要推倒重來,通過不斷地修改才能達到客戶的滿意,所以一些耐心不夠的同學直接放棄。
通過我介紹這七個專業,我相信大家心裡多少有些感受,覺得學了這些專業,以後就業也是一場艱苦戰,還不如選一些其他專業,這樣就可以就業簡單,過得瀟灑,活得輕松,但是我想說一句,年輕人吃苦不叫吃苦,叫有福氣,現在經歷的困難,承受的疲憊,只是為了強大自己,充實自己,所以不要因為苦累就放棄,美好的未來在不遠的地方等著你。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⑦ 談談你對經濟學的理解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版關系及其運行、權發展的規律的學科。經濟學核心思想是物質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資源,可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經濟學類專業培養具備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基礎,熟悉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熟練地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 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人才。
應答時間:2020-12-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⑧ 如何理解凱恩斯說明經濟危機的三大心理規律
凱恩斯經濟危機理論,是凱恩斯用來說明經濟危機的三個基本心理規律。包括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律和靈活偏好規律。一反傳統經濟學認為生產很重要的觀點,把消費提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
1、消費傾向遞減
凱恩斯經濟危機理論第一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所謂邊際效用消費傾向遞減,是指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最末一個貨幣收入單位中用於消費的比例在減少。那麼,邊際消費傾向是如何影響有效需求的呢?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旨在通過消費解決生產問題,他一反傳統經濟學認為生產很重要的觀點,把消費提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在他看來,一切生產之最後目的,都在於消費。他詳細考慮了影響消費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例如他所講的客觀因素包括所得的改變,資本價值的不能預料的變化;主觀動機則如建立准備金,預防不測,使以後開支逐漸增加而不致下降。從事投機或發展事業的本錢,遺留財產給後人等。在此基礎上,他的總體的結論和系統的見解是:
在人們收入增加的時候,消費也隨之增加,但消費增加的比例不如收入增加的比例大。在收入減少的時候,消費也隨之減少,但也不如收入減少的那麼厲害。富人的邊際消費傾向通常低於窮人的邊際消費傾向。這是因為窮人的消費是最基本的消費,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在窮人的收入中基本生活資料佔了相當大的比重,而富人之所以富,在於富人早已超越了基本需求層次,基本生活資料在其收入中所佔比例不大。
邊際消費傾向取決於收入的性質。消費者很大程度上都著眼於長期收入前景來選擇他們的消費水平。長期前景被稱為永久性收入或生命周期收入,它指的是個人在好的或壞的年景下平均得到的收入水平。如果收入的變動是暫時的,那麼,收入增加的相當部分就會被儲藏起來。收入不穩定的個人通常具有較低的邊際消費傾向。
人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對邊際消費傾向影響甚大。邊際消費傾向的降低,使得蕭條更為蕭條。
2、邊際效率遞減
凱恩斯所用的第二個心理規律是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律。
所謂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律是指人們預期從投資中獲得的利潤率(即預期利潤率)將因增添的資產設備成本提高和生產出來的資本數量的擴大而趨於下降。凱恩斯在用邊際消費傾向規律說明消費不足之後,接著用資本邊際效率崩潰去說明投資不足。
給人們形成深刻影響的是凱恩斯似乎更著重於消費理論和消費政策。其實不然。在凱恩斯看來所謂的消費問題,只是由於資本邊際效率崩潰,投資不足引起的,後者是因前者是果。在《通論》具有總結性的「略論商業循環」一章中,凱恩斯認為,發生商業周期的原因,恰恰在於資本邊際效率,以及人們對資本邊際效率遞減的預期引發了經濟周期。凱恩斯寫道,對於商業循環的說明,「其尤著者,當推消費傾向,靈活偏好狀態,以及資本之邊際效率。此三者之變動,在商業循環中各有作用。但我認為商業循環之所以可以稱為循環,尤其是在時間期限長短上之所以有規律性,主要是從資本之邊際效率的變動上產生的」。這是多麼重要的畫龍點睛之筆啊!
凱恩斯詳細描述了對資本邊際效率,即資本未來收益的預期,是如何引致了經濟周期的。凱恩斯寫道:「繁榮期之特徵,乃一般人對資本之未來收益作樂觀預期,故即使資本品逐漸增多,其生產成本逐漸增大,或利率上漲,俱不足阻礙投資增加。但在有組織的投資市場上,大部分購買者都茫然不知所購為何物,投機者所注意的,亦不在對資本資產之未來收益作合理的估計,而在推測市場情緒在最近未來有什麼變動,故在樂觀過度,購買過多之市場,當失望來臨時,來勢驟而奇烈。不僅如此,資本之邊際效率宣布崩潰時,人們對未來之看法,亦隨之黯淡,不放心,於是靈活偏好大增,利率仍上漲,這一點可以使得投資量減退得非常厲害:但是事態之重心,仍在資本之邊際效率之前崩潰——尤其是以前被人非常垂青的資本品。至於靈活偏好,則除了由於業務增加或投機增加所引起的以外,須在資本之邊際效率崩潰以後才增加」。這就是說,愈是預期資本的邊際效率崩潰,愈是不敢投資,不敢消費,從而有了對靈活偏好的偏好。
3、靈活偏好規律
凱恩斯用來說明經濟危機的第三個基本心理規律是所謂的靈活偏好。
靈活偏好規律是指人們願意保持更多的貨幣,而不願意保持其他的資本形態的心理法規。凱恩斯認為,靈活偏好是對消費不足和投資不足的反映,具體而言是由以下的動機決定的:
交易動機,指為了日常生活的方便所產生的持有貨幣的願望;
謹慎動機,指應付各種不測所產生的持有現金的願望;
投機動機,指由於利息率的前途不確定,人們願意持有現金尋找更好的獲利機會。這三種動機,尤其是謹慎動機,說明面對諸多不確定性時,人們通常不敢輕易使用自己的存款。
凱恩斯以他內在邏輯一致的三大心理規律,對於經濟危機作了全新的說明,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擺脫危機,走出蕭條的全新思路。
【凱恩斯的經濟危機理論的不足】:
分析的經濟哲學基礎
其分析的經濟哲學基礎是主觀唯心主義。他們把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理解為一種自然永恆的制度,以資本主義私有制不可侵犯為前提。他們盡管承認市場缺陷,自由市場機制不能實現充分就業均衡與資源帕累托配置,但排除經濟緊縮、危機與資本主義所有制之間的內在聯系,忽視對資本主義基本制度的研究,只從主觀心理因素出發,構建主觀色彩濃厚的有效需求這一理論分析的邏輯基點,以此為基礎去分析經濟緊縮、危機與周期運行的形成機理和治理政策。
分析的視野
其分析視野具有明顯的封閉性。他們只是從「內生」的「純經濟子系統」中去分析引起經濟周期的成因與治理,忽視「外生」的政治、技術創新、人口、制度變革等因素對經濟周期的影響與制約,在一些嚴格假設基礎上,把經濟周期的復雜成因簡化為消費、投資和國民收入等幾個內生變數之間的關系。
分析的聚集點
其分析的聚集點是作為流通領域與經濟調節機制的一般意義上的市場。他們側重從流通角度,從商品、資本和勞動市場供求關系的失衡上去探討經濟緊縮、危機與波動的根源,不僅忽視了生產的決定作用與生產過程的研究,而且忽視了制約市場運行的市場制度關系與社會再生產過程經濟關系的系統研究。
⑨ 追求理性即追求美德是誰提出的
人物思想這一部分知識在考試中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考試題型一般為選擇題和判斷題。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教育學在西方萌芽時期的代表人物亞里士多德的思想。
亞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學家之一。被譽為古希臘網路全書式的哲學家,之所以說他是網路全書式的哲學家,是因為他的研究內容涉及倫理學、形而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自然科學、教育學、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法律。他和蘇格拉底、柏拉圖並稱為"古希臘三賢"。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亞里士多德又受教於柏拉圖。在雅典的柏拉圖學園中,由於亞里士多德表現很出色,柏拉圖稱他是"學園之靈"。而亞里士多德也是著名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和"真正的美德不可沒有實用的智慧,而實用的智慧也不可沒有美德。"就是出自亞里士多德的名言。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主要會考察到以下有關他的知識點:
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很多,但在教育學中主要會考察兩部,一部是他的《論靈魂》,是最早系統論述心理學思想的著作。另一部是《尼各馬可倫理學》,是西方最早的倫理學著作。
在教育原則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則,這里的自然是指人身心發展的自然規律。這個原則也是亞里士多德教育思想中在教師招聘考試中的一個考試分析,需要大家重點識記。而在教育思想上首次提出應對兒童進行和諧全面發展的教育,同時,他也是最早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提出應該按照學生所處的不同年齡階段進行分階段教育。並且在他的《論靈魂》一書中將人的靈魂分為三個部分,即營養的靈魂、感覺的靈魂和理性靈魂,這三部分對應的是植物的靈魂、動物的靈魂與人的靈魂,與之相對應的將教育劃分為體育、智育和德育三個部分。除此之外,他還提出了文雅教育,文雅教育也被稱為自由教育,亞里士多德把學科分為實用和文雅兩種,實用學科為實際生活服務,具有功利性,是不高尚的;文雅學科沒有功利性,是專供閑暇和享受用的,是高尚的。亞里士多德更重視後者,認為文雅學科可使人心靈娛樂,陶冶性情且有助於理智的培養。他認為人之所以為人的最本質特徵就在於人具有理性,能夠進行正確的思維、理解、判斷。人只有充分運用和發展理性,才能獲得身心的自由發展,因此,文雅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發展人的理性,基本內容是自由學科,同時反對進行專業化的職業訓練。並且,要實施文雅教育,需要具備閑暇時間和自由學科兩個基本條件。其中,文雅教育實施的兩個基本條件經常在多選題中進行考察,需要大家重點關注。
亞里士多德秉承了柏拉圖的理性說,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亞里士多德認為美德有兩種,一種是"理智的美德",既知德;第二種是更重要的,是"道德的美德",即德性。
以上就是有關亞里士多德在在教育學中常考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