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宏觀經濟學中二部門三部門四部門指的是什麼 ~
二部門經濟:
假設所分析的經濟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對外貿易,只有家戶部門(居民戶)和企業部門(廠商)。消費行為和儲蓄行為都發生在家戶部門,生產和投資行為都發生在企業部門。還假定企業投資是自發的或外生的,即不隨利率和產量而變動。這樣簡單的經濟關系稱為二部門經濟。
三部門經濟:
三部門經濟是指由廠商、居民戶與政府這三種經濟單位所組成的經濟。在這種經濟中相比二部門經濟,增加了政府部門,但仍假設不存在國外部門,即沒有與外國進行進出口貿易。
四部門經濟:
四部門經濟是指由廠商、居民戶、政府和國外部門這四種經濟單位所組成的經濟。在四部門經濟中,增加了國外部門,即增加了本國與國外部門的進出口貿易,本國居民通過進口與國外部門發生聯系,本國廠商通過出口與國外部門發生聯系。
經濟公式:
1、在兩部門經濟中,均衡的國民收入是投資和儲蓄相等時的國民收入,Y=C+I。當假定消費函數C=α+βy ,則均衡收入公式是 y=(α+i)(1-β) . 將投資作為利率的函數,即i=e-dr,此時均衡收入公式變為y=(α+e-dr)(1-β).
2、在三部門經濟中,均衡的國民收入的決定公式:Y=C+I+G。
3、在四部門經濟中,均衡的國民收入的決定公式:Y=C+I+G+NX (NX為凈出口,NX=X-M)
國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兩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恆等式
從支出的角度:國內生產總值Y=C+I;從收入的角度:國民收入Y=C+S
→→→C+I=Y=C+S
→→→儲蓄-投資恆等:I=S;[總收入=總支出=總產出(GDP)]
2、三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恆等
從支出的角度:國內生產總值Y=C+I+G;從收入的角度:國民收入Y=C+S+T(T表示政府凈收入)
→→→C+I+G=Y=C+S+T
→→→儲蓄-投資恆等:I+G=S+T,即I=S+(T-G);[(T-G)表示政府儲蓄]
3、四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恆等
從支出的角度:Y=C+I+G+(X-M);從收入的角度:Y=C+S+T+K
C+I+G+(X-M)=Y=C+S+T+K
儲蓄-投資恆等:I+G+(Ⅹ-M)=S+T+K,即I=S+(T-G)+(M-X+K);投資和總儲蓄(私人、政府和國外)相等
㈡ 宏觀經濟學三部門經濟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公式計算時 什麼時候用y=c+i+g 什麼時候用i+g=s+t
對於三個部門的經濟均衡,從支出角度講,國民收入等於消費+投資+政府購買支付,即y=c+i+g
從收入角度講,國民收入等於消費+儲蓄+政府凈收入,即y=c+s+t
在符合經濟均衡的條件下,經濟社會的收入恰好等於支付,即有:y=c+i+g=c+s+t,消去消費c,那麼就得到 i+g=s+t
如果漏出W保持不變,而注入J增加,,則均衡的國民收入量增加;反之,注入J減少,均衡的國民收入量減少。根據注入的構成可以得出推論,投資、政府購買和(或)凈出口的增加將導致均衡國民收入增加,投資、政府購買和(可)凈出口的減少將導致均衡國民收入下降。
(2)宏觀經濟學三部門經濟擴展閱讀:
在兩部門經濟中,均衡的國民收入是投資和儲蓄相等時的國民收入,Y=C+I。
當假定消費函數C=α+βy ,則均衡收入公式是 y=(α+i)(1-β) . 將投資作為利率的函數,即i=e-dr,此時均衡收入公式變為y=(α+e-dr)(1-β).
在三部門經濟中,均衡的國民收入的決定公式:Y=C+I+G。
在四部門經濟中,均衡的國民收入的決定公式:Y=C+I+G+NX (NX為凈出口,NX=X-M)
在由國家參與的再分配中,要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通過完善稅收和社會保障制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防止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㈢ 宏觀經濟學!!! 在三部門組成的經濟中,消費函數為C=80+0.8Yd
第二題的答案:
C=80+0.8Yd=80+0.6Y
Y=C+I+G
(1)IS曲線方程:版0.4Y+5r=120
LM曲線方程:0.4Y-10r=45
聯立兩方程,可知Y=237.5,r=5.
(2)AD曲線方程:1.2Y=240+90/P
AS曲線方程:Y=235+40P
所以P=1,Y=275
(3)假設政府購權買增加G',
AD曲線變為:1.2Y=240+2G'+90/P
AS曲線仍然為:Y=235+40P
因此時的均衡國民收入為充分就業的國民收入,即Y=285
所以P=1.25,G'=15.
(4)假設貨幣供給增加M'
AD曲線變為:1.2Y=240+(90+M')/P
AS曲線仍然為:Y=235+40P
此時均衡國民收入Y=285,所以P=1.25,M'=37.5
㈣ 宏觀經濟學12.某三部門經濟的消費函數為C=80+0.8YD,投資函數為I=20-5r,貨幣需求函
IS=Y=C+I+G=80+0.8(Y-0.25Y)
IS=Y=C+I+G=80+0.8(Y-0.25Y)+20-5r+20
IM=M/P=LP=(0.4Y-10r)2
M=90 P=2
(4)宏觀經濟學三部門經濟擴展閱讀:
利用It− 1 =Kt− 1 + (1 − δ)Kt− 2,It− (1 − δ)It− 1 = αλYt+ (δ − λ)Kt− 1 − (1 − δ)αλYt− 1 − (1 − δ)(δ − λ)Kt− 2= αλYt− (1 − δ)αλYt− 1 + (δ − λ)It− 1,It= αλYt− (1 − δ)αλYt− 1 + (1 − λ)It− 1 + μ。
利用最新信息的加速模型,根據產出水平的最新信息來確定資本存量的期望值,而不是根據尚未可知的實際產出水平。
㈤ 在宏觀經濟學中,二部門經濟均衡公式是i=s,三部門是i+g=s+t.那四部門是什麼呢左邊應該變成了
㈥ 宏觀經濟中的兩部門和三部門有什麼區別
1、研究宏觀經濟學時會抄分為兩部門經濟(家庭和企業)、三部門經濟(家庭、企業和政府)以及四部門經濟(家庭、企業、政府和外國),其中前兩者又稱國內經濟,後者又稱國際經濟。2、在研究國內經濟時,投資和儲蓄不受外國資金的影響;在研究國際經濟時,必須要考慮外國資金對本國的影響,所以宏觀經濟學的IS曲線要分類研究,它們的均衡表達式會稍有不同。但是基本的邏輯思想是一致的,即投資等於儲蓄。這三種IS曲線之間的區別在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有非常清晰和細致的介紹和解釋,我強烈建議你閱讀一下。3、國際金融的IS曲線就是國際經濟時的IS曲線,而宏觀經濟的IS曲線包含以上介紹的三種,所以是後者包括前者,前者只是後者的一種。
㈦ 宏觀經濟學中,三部門經濟中IS曲線方程的推導
書上的式子和抄圖中其實是一樣的,只不過書上把自變數寫了出來,就像數學上的函數y=**, 如果自變數是x 也可以寫成y(x)=**, 消費函數c=a+by,由於這里包括政府部門所以收入y應該減去稅收t得到實際可支配收入(y-t),於是消費函數變為c=a+b(y-t)。
也可寫為:
C(y-t)=a+b(y-t) 又因為投資i是利率r的函數 即i=e-dr 可寫成i(r)=e-dr。
步驟如下:
(1)建立適當的坐標系,用有序實數對(x,y)表示曲線上任意一點M的坐標;
(2)寫出適合條件的p(M)的集合P={M|p(M)};
(3)用坐標表示條件p(M),列出方程f(x,y)=0;
(4)化方程f(x,y)=0為最簡形式;
(5)驗證(審查)所得到的曲線方程是否保證純粹性和完備性。
㈧ 宏觀經濟學 三部門經濟如何影響IS曲線
三部門經濟分析比兩部門經濟增加了稅收、政府購買支出和轉移支付三版個政策變數。
1、稅收增權加,如果是一次總付稅,IS曲線平行左移;如果是比例稅,則IS左移且更陡峭。減稅反之。移動距離為稅收變化量乘以稅收乘數。
2、政府購買支出增加,IS曲線平行右移。減少則反之。移動距離為支出變化量乘以購買支出乘數。
3、政府轉移支付增加,IS曲線平行右移。減少則反之。移動距離為支出變化量乘以轉移支付乘數。
4、如果以上幾個量同時變動,則視綜合效果而定。
㈨ 西方經濟學中的三部門指的是什麼它們的本質是什麼/
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學部分)——
兩部門經濟:兩部門指廠商和居民戶(家庭),不考慮政府收支和國際收支的影響。
三部門經濟:三部門指廠商、居民戶(家庭)和政府,加進了政府收支的作用。
四部門經濟:四部門指:廠商、居民戶(家庭)、政府和外國,即再加上國際收支的作用。
可以把廠商的本質理解為市場或企業,居民戶(家庭)的本質是社會,政府偏指國家財政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