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公民的經濟學看

公民的經濟學看

發布時間:2021-01-19 04:44:35

Ⅰ 馬克思為什麼要解剖市民社會 怎樣在政治經濟學中解剖

《保衛資本論——經濟形態社會理論大綱》第十三章(歷史發生學)有系統闡述:P326-332

另外,也可參看論文:

《資本論》的藝術高度:社會客觀批判
——關於「商品批判」和「資本批判」的歷史辯證法

2016 年1 月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 Jan. 2016第23 卷第1 期

第四點:市民社會批判問題

【摘要】 《資本論》是理論著作,也是具有辯證敘述要求的一部史書,歸根結底,是「書寫歷史」的社會客觀批判的工作體系。內在邏輯紅線是「商品批判——資本批判」。此架構與「科學實證主義」無涉,在於內在剖析「價值之道」、「價值之德」以及「資本之道」、「資本之德」,奠立「事的科學」基礎。這種研究使歷史建立為「實踐的對象」,產生認識,又進一步使邏輯建立為「認識的對象」,產生理論,從而完成了對於「康德主義知識論」的真正走出。

這是馬克思是在政治經濟學中解剖"市民社會"的方法。

具體而言,這個統一形態也可以區分為市民社會I和市民社會II看待。

但是,無論市民社會全體的概念還是市民社會II,均不能同資產階級社會本身從規定性上混同,換言之,資產階級社會仍舊不能被直接命名為「市民社會」,盡管它可以說是市民社會批判的直接歷史產物。這種客觀批判工作兼容主觀批判的規定,從而,馬克思堅持把自己的經濟學(建構)直接稱之為「政治經濟學批判」。

其實,「資產階級社會從來是踐行『資本』主義的,而且只踐行這么一個主義,這個主義從實質層面看,剛好是對於個人主義的形態置換。」(許光偉,2014,《保衛資本論》: P326)持有「市民社會主義」主張的人們則是認為,人類可以在市民社會或市民社會批判的地基上,直接驅入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倡導的「共產主義社會」。這種想法幼稚而危險:幼稚之處在於,其把「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是社會生產過程的最後一個對抗形式」的規定視為「個人的對抗」的解決;危險之處則在於,其根本抹殺了「資本批判」的工作規定性。

——————————————

人類迄今為止的經濟形態包括產品社會和商品社會兩種構造:一者遵循「產品批判→勞動批判」路徑,一者遵循「商品批判→資本批判」路徑;一者是立足人的身份本位的勞動過程文明規劃,一者則是立足勞動本位的對「物的世界」的構建與超越。因此,如果有人要問《資本論》的對象是什麼,那麼,我們顯然要回答是「商品生產關系」,即它不是以一切人類經濟形態社會的生產關系為對象,而僅僅是鎖定在商品經濟形態的對象上。但如果要問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是什麼,那麼,我們的回答則是生產關系了,《保衛<資本論>》以「經濟形態社會理論大綱」為副題,目的是要指出:政治經濟學不過就是對不同歷史形態的「生產關系和交往關系」進行研究。從而,根據馬克思的闡述,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是生產關系,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一定歷史發展形態的生產方式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社會生產關系和人們之間的交往關系」。並且我們順推下去,對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而言,按照馬克思的說話方式,則是社會主義生產運動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合作交往關系。

Ⅱ 微觀經濟學。。。。。假設政府希望能保證城市市民都能住上合適的住房,考慮三種達到這個目標的方法。第一

第一種方案,短期價格處於管制價格上,數量不變,而長期價格也不變(假設法律版管制仍存在),數量增權加
第二種方案,短期價格數量均不變,長期數量增加,價格下降(假設需求不變)
第三種方案,短期價格上升,數量不變,長期價格不變,數量增加

Ⅲ 國際經濟學中NFP是什麼意思

GNP=本國公民在本國的收入+本國公民在外國的收入
GDP=本國公民在專本國的收入屬+外國公民在本國的收入

GNP-GDP=本國公民在國外的收入-外國公民在本國的收入=NFP

得出:NFP(凈要素支付,Net Factor proct);
NFP=本國公民在外國的收入減去外國公民在本國的收入

宏觀經濟學第1章導論

附:
GNP(Gross National Proct)所說的「一國」指一國國民,即只要是該國公民,無論在什麼地方創造的最終產品與勞務的市場價值都應計入。
GDP(Gross Domestic Proct)所說的「一國」指一國境內,即只要是在該國領土上,無論哪國人創造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都應計入。

Ⅳ 國際經濟學中NFP是什麼意思

GNP=本國公民在本國的收入+本國公民在外國的收入
GDP=本國公民回在本國的收答入+外國公民在本國的收入

GNP-GDP=本國公民在國外的收入-外國公民在本國的收入=NFP

得出:NFP(凈要素支付,Net Factor proct);
NFP=本國公民在外國的收入減去外國公民在本國的收入

宏觀經濟學第1章導論

附:
GNP(Gross National Proct)所說的「一國」指一國國民,即只要是該國公民,無論在什麼地方創造的最終產品與勞務的市場價值都應計入。
GDP(Gross Domestic Proct)所說的「一國」指一國境內,即只要是在該國領土上,無論哪國人創造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都應計入。

Ⅳ 結合生活與消費的知識,談談公民應如何支持「光碟行動」,做好「光碟」一族 從經濟學角度,談談年輕消

1、消費者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踐行正確的消費原則,要避免盲從,理性消費。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2、年輕消費者在貸款消費方面應注意自己的償還能力,把貸款控制在自己能夠償還的范圍內。

Ⅵ 一個經濟學概念,反映公民的衣食在消費中的比重,越低國家越發達,越高國家越貧窮,請問這是什麼啊

恩格爾系數。

Ⅶ 西方經濟學中說擴張性的經濟政策會使利率上升,原因是因為貨幣政策不變,增加政府的購買或者減稅會使公民

西方經濟學中是復說擴制張性的財政政策會使利率上升,貨幣政策不變,所以公民手中的貨幣量不會改變。
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意思是說政府要發國債什麼的一類行為,導致貨幣需求的增加,等量的貨幣價值就升高了,所以利率上升了,因為供不應求

Ⅷ 水應該免費送給公民喝嗎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

  1. 從經濟學角度講,任何事物都不能免費。一般只要一種事物具有價值內,那麼只能用等容價的東西或貨幣交換才符合價值規律。若一項事物免費提供,要麼是本身不存在價值,要麼就是福利支出。對於有限的水資源而言,如果實行完全免費的話,很容易陷入「公用地悲劇」,即有限的資源註定因自由進用和不受限的要求而被過度剝削。這樣的情況之所以會發生源自於每一個個體都企求擴大自身可使用的資源,然而資源耗損的代價卻轉嫁所有可使用資源的人們。

  2. 簡單來講,就是公民在免費用水的過程中會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不遵守社會道德的人就會損害到別人利益。譬如在某些城市商業街上會設置一些免費直飲水點,但往往有些人會帶著大桶小桶的接個不停,導致其他想飲水的人喝不到水。這看似福利的政策最後反而成了不良人牟利的工具,而且福利支付也會佔用公共財政支出,但其實只是補貼了極少數人而已,這就會造成社會待遇的不公平性。

Ⅸ 馬克思是怎樣在政治經濟學中解剖「市民社會」的

《保衛資本論——經濟形態社會理論大綱》第十三章(歷史發生學)有系統闡述:P326-332

另外,也可參看論文:

《資本論》的藝術高度:社會客觀批判
——關於「商品批判」和「資本批判」的歷史辯證法

2016 年1 月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 Jan. 2016第23 卷第1 期

——————————————

馬克思經濟學說的領域大體鎖定在「價值規律」(核心內容是闡述「價值之道」、「價值之德」)向「剩餘價值規律」(核心內容是闡述「資本之道」、「資本之德」)歷史過渡的范圍,但這同時是社會歷史的范圍,因而,它也同樣解決實際問題。給予我們的啟示是:就「資本批判」所代表的勞動過程的文明規劃而言,其與簡單商品生產的勞動過程的物質內容迥然相異,造成了「生產力」的歷史躍進;這二者之間在時空上不能並存,按照「必然性」,必然發生商品批判向資本批判的規定的過渡。另外一方面,勞動過程的物質交往系統是社會並存的,其代表了「生產關系反作用」的維度,從而,不同的勞動過程文明規劃得以有序地演化,不同類型之間既存在著「必然的替代關系」,也有自覺的「依次進化的關系」。全世界范圍內的資本主義勞動過程文明規劃總體上也受制於這種「生產關系反作用」,從而可能加速其自身的物質基礎的瓦解或歷史的發展。在現代文明中,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以至於生產力本身和生產關系,均是「二重發展的」,它們由此而共有了一個龐大而作用復雜的「矛盾體系」。在這些過程中,也確實存在著「可以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吸收資本主義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的發展形式或道路,總之,「或者是私有原則……戰勝集體原則,或者是後者戰勝前者。一切都取決於它所處的歷史環境。」(馬克思,1963: 450-451)後者就是「社會主義的客觀批判」,它不僅僅是擁有雄厚的物質基礎,更為重要的是確立與鞏固自己的勞動過程的歷史文明規劃,而要做到這一點,「生產關系客觀批判」就起到重要的中樞作用。並且要知道,社會主義社會客觀批判就原則來說,和社會化大生產的一般意義的客觀批判之間並無沖突性,前一方面的工作內容統攝了後一方面的規定。在這一語境下,我們確實能夠提出這樣的工作要求:「建設、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把又好又快地發展生產力,與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並與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做好意識形態的工作結合起來。」(衛興華,2014)


——————————————

其中第四點重點講到市民社會批判問題

【摘要】 《資本論》是理論著作,也是具有辯證敘述要求的一部史書,歸根結底,是「書寫歷史」的社會客觀批判的工作體系。內在邏輯紅線是「商品批判——資本批判」。此架構與「科學實證主義」無涉,在於內在剖析「價值之道」、「價值之德」以及「資本之道」、「資本之德」,奠立「事的科學」基礎。這種研究使歷史建立為「實踐的對象」,產生認識,又進一步使邏輯建立為「認識的對象」,產生理論,從而完成了對於「康德主義知識論」的真正走出。

這是馬克思是在政治經濟學中解剖"市民社會"的方法。

具體而言,這個統一形態也可以區分為市民社會I和市民社會II看待。

但是,無論市民社會全體的概念還是市民社會II,均不能同資產階級社會本身從規定性上混同,換言之,資產階級社會仍舊不能被直接命名為「市民社會」,盡管它可以說是市民社會批判的直接歷史產物。這種客觀批判工作兼容主觀批判的規定,從而,馬克思堅持把自己的經濟學(建構)直接稱之為「政治經濟學批判」。

其實,「資產階級社會從來是踐行『資本』主義的,而且只踐行這么一個主義,這個主義從實質層面看,剛好是對於個人主義的形態置換。」(許光偉,2014,《保衛資本論》: P326)持有「市民社會主義」主張的人們則是認為,人類可以在市民社會或市民社會批判的地基上,直接驅入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倡導的「共產主義社會」。這種想法幼稚而危險:幼稚之處在於,其把「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是社會生產過程的最後一個對抗形式」的規定視為「個人的對抗」的解決;危險之處則在於,其根本抹殺了「資本批判」的工作規定性。

——————————————

人類迄今為止的經濟形態包括產品社會和商品社會兩種構造:一者遵循「產品批判→勞動批判」路徑,一者遵循「商品批判→資本批判」路徑;一者是立足人的身份本位的勞動過程文明規劃,一者則是立足勞動本位的對「物的世界」的構建與超越。因此,如果有人要問《資本論》的對象是什麼,那麼,我們顯然要回答是「商品生產關系」,即它不是以一切人類經濟形態社會的生產關系為對象,而僅僅是鎖定在商品經濟形態的對象上。但如果要問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是什麼,那麼,我們的回答則是生產關系了,《保衛<資本論>》以「經濟形態社會理論大綱」為副題,目的是要指出:政治經濟學不過就是對不同歷史形態的「生產關系和交往關系」進行研究。從而,根據馬克思的闡述,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是生產關系,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一定歷史發展形態的生產方式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社會生產關系和人們之間的交往關系」。並且我們順推下去,對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而言,按照馬克思的說話方式,則是社會主義生產運動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合作交往關系。

Ⅹ 什麼叫公民經濟學家

精打細算的小市民經濟學

閱讀全文

與公民的經濟學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