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一本經濟學怎麼樣
《第一本經濟學》的譯者在序言中說:「經濟學原本是幫助人們洞察世事、學習人與人相處之道的有趣學問。」——我理解的「洞察世事」,是說,經濟學提供了一套由許多相互聯系的概念組成的理論框架,我們用它來理解經濟運行,和各種與稀缺、選擇相關的社會現象。 不管市面上眾多經濟學讀物聲稱自己何等有趣,經濟學始終應該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沒錯,跟大多數的經濟文章給大家的印象不一樣,也同其他學科學者的指責不一樣,稱經濟學「嚴謹」絲毫不為過。 《第一本經濟學》就是一本還原經濟學嚴謹面目的入門教科書。筆者上大學學的就是經濟學,但所接受的主流經濟學教育並沒有令我對這一門學科產生興趣,反倒是充滿了困惑和懷疑,以至長時間里認定它是一門無聊且無用的學科:各種苛刻的假設,含糊不清的概念——當然,這並非經濟學本身的過錯,更多是大學里的研習、講授方法所致,正因為如此,《第一本經濟學》是像我這樣的經濟學學習者的福音。 經濟學本身嚴謹,而學會經濟學之後,世界在你眼裡會變得「有趣」,很難說清楚「有趣」是什麼東西,能夠用經濟學的語言來解釋一些現象,大概是樂趣之一,比如,我曾見到一位關注兩性關系的編輯在網路上感嘆:為何中國男女的擇偶標准如此單向度,男人們結不起婚,因為絕大多數女人要求房子,反過來,男性擇偶只看相貌和年齡,對女性別無他求。 這個話題下的回復里有很多說法,比如中國人沒有「靈魂」,錢、權至上,比如人們對未來沒有信心……其實我們不必扯出「靈魂」這么玄虛的名詞,也能用經濟學的語言來理解這一現象。 當一個「經濟學家」向你解釋,就會很有意思:人們的偏好各不相同,不管引起這些各不相同的偏好的原因是什麼。在婚配市場上存在的「擇偶標准單向度」可以翻譯為:人們表現出的「偏好」高度一致。這原本不太可能。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個市場上,人們選擇的依據不是真實的偏好,而是某種可以量化的價值——就像商品市場和金融市場的區別一樣,前者是為各取所需而存在,後者中一方的目標則完全一致,即讓自己的財富最大程度地增值。如此一來,若把婚姻看做某種消費品,那麼很難說每個人喜歡的伴侶的風格都一樣,不過若伴侶的價值對你來說是可以用房子車子的價值來量化的,就像選擇股票一樣,顯然,所有人都會選擇看起來最「值錢」的股票,而不是說我喜歡這支股票的名字、這支股票長得好看,就買它。 人們把婚姻當做資產來投資,而非出於情感和其他方面的需要而與伴侶結合,這也是「對未來沒有信心」的表現,用經濟學的話說,是傾向儲蓄、保障今後的生活,而不是消費、享受現在的生活。 舉完這個例子,已經提到了經濟學中最重要的幾個概念:偏好、消費、投資、對未來的預期。事實上,由這個例子我們還能聯想到更多的經濟概念和現象,不過就此打住…… 《第一本經濟學》的第3課——《由行動推導出的經濟學概念》中,這樣說到偏好: -偏好是個人的目標或慾望。 -偏好與具體的個人密不可分,所以我們說偏好是主觀的。 -偏好是一種排序,不能量化。 -不同人的偏好不能加總。 還有一點很重要:偏好的原因不是經濟學的范疇。一個合格的經濟學家,必然不會以經濟學家的身份,批評人們庸俗的品味推高了爛電影的票房;也不會去探討為何一個貌美女子會看上一個矮挫丑。 這一課的內容,在我看來,是以奧地利學派經濟學思想寫就的這本書中,最關鍵的部分;也只有在了解以上觀點的基礎上,才能夠進一步學習奧派經濟學。 正因為如此,《第一本經濟學》才說,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真實人的真實行動,它並不假設存在「理性人」或「經濟人」;而在其他的許多經濟學教科書里,假設出完美的「理性人」或「經濟人」,他們就像上述例子中把可量化的財富多少作為擇偶標準的人一樣,無時無刻不通過理性的算計來做出決定。 這本書始終堅持:經濟學不是非得把人抽象成「理性人」或「經濟人」,才能進行下去的無聊、無用的學科。我很喜歡路德維希61馮61米塞斯——這個非常聰明、嚴謹的奧派經濟學家的一句話,這本書里也引用了它: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弱點和局限,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和行動,這才是經濟學的主題。」
㈡ 人類第一本經濟學著作的作者是誰
色諾芬的:《經濟論》或名《家政論》
《經濟論》是一部語錄體的著作。全書共分為兩大部分。在第1部分中,色諾芬借蘇格拉底之口闡述了農業對國家經濟的重要性,認為農業是國民賴以生存的基礎,是希臘自由民的最重要的職業;然後又討論了人們應當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來管理好自己的家產。
在第二部分中,色諾芬提出:主持家務是婦女的天職,家政訓練應該成為女子教育中的特別項目。總的看來,色諾芬擁護自然經濟,反對雅典所採取的發展商業和貨幣經濟的方針。
他根據奴隸制自然經濟的要求,確定了奴隸主的經濟任務,主張把奴隸主的家庭經濟管理辟為一門專門學問。
㈢ 給我推薦一本經濟學的書
薩繆爾森的《經濟學》
亞當
斯秘《國富論》
㈣ 求《我的第一本經濟學常識書》這本書的電子版
【書 名】我的第抄一本經濟學常識書
【作襲者】黃曉林編著
【形態項】 295 ; 26cm
【出版項】 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2011.10
【ISBN號】978-7-5609-7243-5
【中圖法分類號】F0
已發送,請查收。
㈤ 經濟學家墨菲在《第一本經濟學》 txt
http://vdisk.weibo.com/s/AbYcjRp_1uxLK?sudaref=www.google.com.hk
㈥ 推薦幾本經濟學相關的書籍 謝謝
1、《國富論》
全稱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用了近十年時間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776年。《國富論》這部著作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該書的出版標志著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堪稱西方經濟學界的「聖經」。
2、《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被譽為是繼亞當·斯密《國富論》之後的第二部最著名的古典政治經濟學著作。它的出版被人們稱為"李嘉圖革命"。該書多次再版,成為經濟學說史上一部真正的輝煌巨著,是關於政治經濟學經典研究方法的基礎。
這部巨著囊括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所有理論,包含著李嘉圖的全部思想精粹,成為《資本論》的重要思想源泉,在亞當·斯密和馬克思之間建起了一座橋梁。
3、《經濟學原理》
主要介紹了經濟學十大原理,這十大原理貫穿於書中始末,並運用它們對貿易,供求關系,銷量與生產,企業行為和行業組織,勞動力市場以及宏觀經濟學理論進行闡述。
《經濟學原理》從內容、體系結構到表述、體例都體現了「經濟學學生的入門教科書」定位;該書首次在美國出版時創造了經濟學著作賣價和暢銷數量的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
4、《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
是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道格拉斯 C.諾思的著作。諾思在書中以西方產權理論、制度變遷理論對經濟史進行了解釋,提出了對經濟增長起決定作用的是制度因素,而非技術因素,產權制度的變遷才是歷史演進的源泉的核心觀點。
5、《資本論》
德國思想家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創作的政治經濟學著作,1867—1894年分為三卷出版。《資本論》跨越了經濟、政治、哲學等多個領域,是全世界無產階級運動的思想指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資本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學原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富論
㈦ 求一本經濟學的電子書。 Essentials of Economics Paul Krugman克魯格...
http://www.chnxp.com.cn/soft/down-93401.html
㈧ 什麼是第一本經濟學
本書是一本獨具特色的基礎經濟學讀本,由奧地利經濟學派新銳代表人物羅伯特·墨菲(RobertP.Murphy)博士撰寫。墨菲博士深通寫作之道,他用出神入化的筆觸向普通民眾講述關於真實人的經濟學,邏輯超清晰,框架超優美,文字溫馨而迷人,不僅實現了「樸素而傳統」的經濟學與奧地利學派思想的完美融合,而且為學生打下了繼續學習高級經濟學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