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濟學在經濟社會的作用
作用就是,經濟是自然形成的,但是要形成理論基礎,必須要經濟學作為支撐。也就是實踐聯系理論,理論來自於實踐。
Ⅱ 經濟學理論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1500字的
感受經濟
長期以來,人們的經濟思想都表現出這樣一個實事:生活中有一個基本的追求與信仰,如必須的物質生活滿足、社會與家庭的穩定、子女的成長等。於是,人的行為總要受到約束、生活表現出重復性與「原則性」,即生活中總要考慮自己該作什麼、不能作什麼、如何作等問題,自認為「對」的事要不厭其煩地作,「錯」的事怎麼樣也不能作,我們把這種傳統「沉悶而機械」的生活叫著傳統經濟。
於是人們天天到單位上班,是為了自己與家人有吃有穿,過上穩定富足的生活;人們上街,是為了買回早就計劃好了的生活必須品;人們要去旅遊,得計劃好長時間與考慮好各種事宜 ( 不影響工作與子女學習等 ) ,這也就是傳統經濟生活的表現。
然而在今天的社會里,我們似乎感覺到了另一種生活形式的存在與開始:人們似乎厭倦了生活的固定形式與責任要求,追求當時的感受滿足,按不斷變化的感情來隨意生活。
如人們可以請假不上班,可以暫時不回家,只要自己一時興趣,就可以改變、調整一下自己的生活;人們上餐館吃飯,首先考慮的不是充飢與營養需要,而是當時的味道體驗、感受環境與服務態度;找對象人們不是考慮如何相處終生,而是有「感覺」就來往,沒「感覺」就分手;人們上街,並沒有事先考慮作什麼,而是在街上找感覺來確定行為,如碰上好看的,熱鬧的可多呆一下。遇上自己喜歡的,服務熱情的,自己可隨意買點物品,即使該物品可能沒有機會使用等,這就是感受經濟生活。
感受經濟是指人的行為更多地產生於當時環境刺激,這與過去所謂「情感必須服從理性」的傳統生活思維不同。這就是說,當人的生活能比較自由地按當時單純的感情慾望來選擇行為而不受長期與固定的生活原則、不受過多的責任與信抑約束時,感受經濟就形成了,其特點是強調生活的隨意性、靈活性。
然而,人們這種感受經濟產生的原因與實質意義又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發現人們的評估與傳統經濟生活主要反應了這樣一個現實情況,那就是在農業與傳統工業社會,人們心中有一些固定不變的,相對穩定的長期生活追求,即使在閑逸時也不忘其 「 本 」 ,而這個本到底是什麼呢?答案一是生活的必須品追求,如吃穿的滿足、家庭的需要;二是社會責任與道義,如家庭觀、社會的危機意識、正義感等;三是個人的生活目標與信念,如作出成績,為某個群體作貢獻等。由於人們內心存在這些行為原則,自然感情就受到了約束而不能自由表達。
同時,傳統經濟也產生於這樣一個社會生活現實,那就是社會落後與所造成人們生活的壓力與危機,人們為某種需要的實現就可能會付出全部時間與精歷,於是人們沒有機會與可能考慮與享受太多的情感;當然,與生活落後相伴的是人們生活的單調而難以激發人們的「第二」需要。
可現在,人們已進入了後工業的信息化時代,社會生產力與物質文化生活都已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象吃穿住等這些生活必須已很容易滿足,社會甚至把它作為一種必須實施的福利,而象嚴重而流行的疾病、自然災害與內憂外患等社會危機已基本消除,於是人的生活變得穩定而自由了,加上社會物質文化生活的豐富,個人情感的發展,又使人們難以約束生活中時時都在產生的情慾,於是傳統的道德、社會責任觀發生了變化,人們可以更多自由地生活的感受經濟也就產生了。
當然,對於感受經濟我們還可感受其更具體與更深刻的邏輯過程。
一:當人們基本、傳統的必要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後,就會有更高的,其它的需要產生。於是,象財富的積累,顯赫的社會地位、個人思想影響的擴大等這些人們共同的愛好、且相互容易攀比的內容首先成為人們的生活追求。但是,這些生活追求隨著公開、公平的竟爭使得更多人的參與而變得日益困難,或者說最終會變得困難,於是人們開始厭倦這種無休止的艱難奮斗與無情爭奪,開始尋找各自不同的、現實的感受生活。
二:人的心理很容易被眼前發生的事物所感動,由於現實生活豐富多彩,因而人們尋找現實感受與情感刺激就變得容易。
三:生活選擇的困難。當人們面臨多種可供選擇的生活行為時,人們總要思考自己該作什麼,不作什麼,這種思考行為不僅要花時間,也要人們付出精歷。這種時間與精力消耗在傳統的農業與工業社會里因為單調的生活與相對田園與工廠勞動確實不值得一提。而現在,由於物質文化生活太豐富了,人們對時間與精力已很吝嗇。
同時,由於可供人們生活選擇的事物多而又無一事物具有明顯的效用優勢,相反,人們在選擇時還可能會產生各種負面情緒,如留戀與比較等,加上沒有固定的生活原則,故人們對生活評估的必要性與意義不大。於是人們不願對生活進行過多的選擇思考,開始跟著感覺走,按感覺來生活就成為可能。
Ⅲ ceteris paribus 在經濟學中是用來衡量什麼的呢它的作用是什麼
Other things constant 其他因素不變 一個短語,有時寫為「ceteris paribus。表示:被觀察的那個因素發生變化,而其他版因素依舊或固權定不變。例如,一個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表示,在其他因素(如收入)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價格的上升,需求量會下降。
Ⅳ 學習經濟學有什麼意義
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相關的基礎專業知識,了解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熟悉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中外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了解經濟學的學術動態;具有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社會經濟調查、經濟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
在實際經濟方面的工作中,經濟學多是通過數學模型來驗證各種經濟變數之間的關系。像保險、股票、利率這些經濟變數的預測就是通過數學模型進行預測的,所以該專業的很多畢業生進入各類金融機構(如期貨市場、外匯市場)做技術分析工作。
(4)經濟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擴展閱讀
經濟學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資本論》、西方經濟學、統計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學說史、發展經濟學、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線性代數、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
產業經濟學關心的主要是壟斷行業的運行機制以及各壟斷公司的競爭行為,以後想去大型企業工作的考生可以選擇這個專業。很多大公司都設置有專門的市場研究部門,這些部門就是利用專業的經濟學理論來分析現有行業情況,得出分析結果,然後作出企業的決策。
Ⅳ 經濟學的意義所在到底是什麼
正常國家的經濟學服務於國民。
Ⅵ 經濟學觀點對人們在經濟生活中的行為所起的指導作用是什麼
其實更多的是能夠理解經濟現象,不至於成為小白.當然以此為謀生職業的人可以把握經濟趨勢賺錢,此外在某些時候可以對家庭財產做對沖,降低生存風險.
Ⅶ 經濟學的意義是什麼
濟學既不屬於物理范疇也不屬於生物范疇,而是一門社會科學。經濟學研究的是內人類在社會容中的行為—這就是經濟學的魅力所在。研究人類可比研究原子或是化學元素有趣多了,第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實際上在研究自己,我們也因此參與其中。第二原因在於,通過自身經驗不難發現,人類行為不像物質世界那麼容易被預測;假設無論未來會發生什麼都可以被預測到,那一定無聊至極。
經濟學充滿魅力的第三個原因在於人類能夠並且已經改變了他們生活的環境。事實上,這些改變是極為可觀的。第四個原因在於經濟學研究人類社會行為的同時,也在改變著這些改變,而這些改變的行為反過來又影響經濟學這門學科。也許你覺得以上所有這些聽起來像是個怪圈,但經濟學家認為只有對這些情況進行專注的研究才能給出滿意的答案。
Ⅷ 經濟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們所處地世界,幫助我們了解發生在我們周圍的各種經濟現象、經濟政策及人間萬象 。
可以打造在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進一步深造的理論根基 ,有助於增加個人財富。
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對稱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
(8)經濟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擴展閱讀:
政治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範式是與一般經濟學、人類經濟學相對而言的特殊經濟學。政治經濟學不能成為科學的發展觀的理論基礎。政治經濟學之所以不能成為科學的發展觀的理論基礎,是由於政治經濟學不可能以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對象。
政治經濟學之所以不可能以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對象,是因為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是由參與經濟活動的所有社會成員共同參與的。
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邏輯和歷史的結果來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是、也不應該僅僅是一種意識形態,而是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相互對稱、生產力功能最佳發揮的經濟系統。
在這個經濟系統中,公有制不是只有一種形態,某種特定的公有制形態不是其中必要的環節。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區別開來的最本質特徵,不是經濟系統中的某一個要素,而是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對稱、效率與公平的一致。
Ⅸ 什麼是經濟學經濟學的作用是什麼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對稱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科學的對稱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經濟學培養的是一種思維,一種態度。它讓人能夠從更高的層次去審視各類經濟現象,從本質上去分析人與人,集體與集體之間的經濟交往活動,從根本上去理解企業利潤的產生與經營模式。
1、經濟學對政治生活的作用
經濟是社會的基礎,政治、法律等是社會的上層建築。一個社會的政治、法律等,歸根結柢都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都是為維護經濟基礎而服務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制度及法律等,是根據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要求而確定的,是以維護整個資產階級的私有制財產和經濟利益而服務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制度及法律等,則是根據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要求而確定的,就是以維護人民的整體利益,維護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導地位和促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而服務的。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作用與反作用,使研究人類社會的經濟基礎的經濟學和研究國家制度、法律等的政治學、法學等緊密聯系起來。經濟學要聯系國家制度、法律等上層建築來研究各種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政治學、法學等要聯系所要維護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來研究各種國家制度、各種法律等。這種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關系,也同樣適用於經濟學與以其他的社會上層建築作為研究對象的社會科學學科之間。
2、經濟學對日常生活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的經濟學是顯得抽象,是將與我們生活中某些看似平常的經濟現象以經濟學的角度進行分析。經濟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分析投資股票、買房前斟算性價比、商場打折促銷活動等。但是,大部分人還沒有仔細想過,為什麼股市跌漲,房價會有高有低,商場又為什麼要打折呢?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是經濟學對我們日常生活的作用:用經濟學的角度看待日常生活中的現象,更科學的權衡利弊,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判斷。
Ⅹ 學習經濟學對生活的影響
經濟學基礎在生活中的用處,想來很多人都知道有很大的作用,但具體的作用到底有哪些,可能就很少有人能夠比較齊全或准確的描述出來。「人人都應該懂點經濟學」,很多人都這么說,到底經濟學基礎在我們生活中起到什麼作用,我想至少應該包含這些:
青年經濟學家薛兆豐說過,「我們永遠不知道李嘉誠那麼做為什麼便獲得了成功,說『不知道』,那是因為很多失敗的人也是那麼做的。有人想模仿巴菲特的成功經驗,但無數失敗的人也是那麼做的,而另外很多不那麼做的人卻也同樣取得了成功。」市場上有很多解釋李嘉誠成功的書籍,但是事實上,這只是一個永遠沒有錯的馬後炮。某人堅持自己的信念,最終取得成功了,因此就有人解釋他的成功貴在他的堅持。可是事實上,很多失敗的人也是堅持下去,這又如何解釋?值得思考就是,經濟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如果經濟學能夠給人們帶來財富,那麼張五常就不會說,「我沒有遇到一個大富人家是曾經研究經濟的。」經濟學能做什麼?我覺得經濟學可以帶來快樂,幫助人們做出決策。盡管經濟學不可以帶來財富,讓你成為億萬富翁,但是確實提高了個人洞察能力。
還有很多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比如
1、對機會成本的看法:國慶期間可以選擇去旅遊,也可以利用長假在家好好休息睡大覺。相對於睡大覺而言,旅遊就是它的機會成本。你是覺得去旅遊好呢,還是睡大覺好呢——反正只能選擇一項。如果你選擇了一項,那麼沒有執行的另一項就是前者的機會成本。機會成本的效用越小,所選擇的項目的效用就越大。機會成本理論幫助我們選擇效用或收益更高的項目去執行。
2、對效用理論的看法:國慶期間我們走親訪友免不了要喝酒。大家都知道,酒喝得太多就傷身了。如果一個人的酒量是半斤白酒,那麼當他喝到其中一杯正好一共喝了半斤酒時,他此次喝酒得到的效用是最大的。如果他再被勸酒喝了一杯,那麼這杯對他而言,邊際效用是負的,他此次喝酒得到的效用反倒比前一杯減少了。這就告訴我們,運用經濟學,可以理性地分析自己是不是該喝下一杯酒。
經濟學基礎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多留意生活,我們可以發現,經濟學基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無處不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