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定要先學微觀經濟學再學宏觀經濟學嗎
先學微觀再學宏觀,先從二者概念說起
經濟學
經濟學是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規律的理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自然科學、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同一的客觀規律。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研究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用科學方法自覺從整體上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新常態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新常態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新常態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微觀"是希臘文" μικρο "的意譯,原意是"小")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一門學科。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有效的。
宏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主要考察就業總水平、國民總收入等經濟總量,因此,宏觀經濟學也被稱做就業理論或收入理論。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經濟資源的利用問題,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財政與貨幣政策。
先學微觀再學宏觀原因;
因為這裡面有一個邏輯過程。
微觀經濟學中,從供求均衡開始,講到市場的兩大主體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行為;又從消費者和生產者的關系中,引出了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再通過這兩個市場找到一般均衡;
市場由於信息不對稱以及外部性等問題就會有市場失靈的問題;當市場失靈時就需要一個政府宏觀調控了,這會兒就引出了宏觀經濟學的相關內容了。
貼出來這張圖是我上宏觀經濟學的筆記,可以參考一下這個邏輯。藍框是宏觀經濟學,紫框是微觀經濟學。
『貳』 微觀經濟學 信息不對稱
通俗點就是:復在市場經濟制活動中,不同的人或是組織對於有關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是不同的,了解信息較充分的處於有利地位,而掌握信息不太充分、比較少的處於不利的地位。
中文名稱:信息不對稱
英文名稱:information asymmetry
定義:在社會政治、經濟等活動中,一些成員擁有其他成員無法擁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對稱。能產生交易關系和契約安排的不公平或者市場效率降低問題。
該理論認為:市場中賣方比買方更了解有關商品的各種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過向信息貧乏的一方傳遞可靠信息而在市場中獲益;買賣雙方中擁有信息較少的一方會努力從另一方獲取信息;市場信號顯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信息不對稱是市場經濟的弊病,要想減少信息不對稱對經濟產生的危害,政府應在市場體系中發揮強有力的作用。這一理論為很多市場現象如股市沉浮、就業與失業、信貸配給、商品促銷、商品的市場佔有等提供了解釋,並成為現代信息經濟學的核心,被廣泛應用到從傳統的農產品市場到現代金融市場等各個領域。
『叄』 信息不對稱市場的表現有哪些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回答
信息不對稱,市場機制有時就不能很好地起作用。缺乏足夠的信息,生產者的生產帶有盲目性。比如有些產品生產過多,而另一些產品生產過少。消費者的消費選擇也會出現錯誤,買錯錯誤的商品。具體的比如出售勞動力的工人比僱主了解其勞動力的高低。
『肆』 微觀經濟學中,外部性、信息不對稱性對資源配置的影響(解釋+舉例)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有時也被稱為價格理論(Price Theory),主要研究個體消費者,企業,或者產業的經濟行為,及其生產和收入分配..什麼是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對稱。微觀經濟學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的生產者、單個的消費者、單個市場的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消費上以獲得最大的滿足。同時,微觀經濟學還分析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使用的生產要素數量和利潤如何確定;生產要素供應者的收入如何決定;單個商品的效用、供給量、?需求量和價格如何確定等等。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
微觀經濟學 ——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
微觀經濟學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進行的供給和收入分配。
「微觀」是希臘文「 μικρο 」的意譯,原意是「小」。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一個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Pareto) 有效的。.微觀經濟學的主要內容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數值的決定。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的資源取得最大的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 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作用,均衡價格的決定,考察市場機制如何 通過調節個體行為取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與途徑。微觀經濟學也就是關於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它以價格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稱作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時,政府如何採取干預行為與措施的理論基礎。微觀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後逐步建立起來的。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盛 行之後,這種著重研究個體經濟行為的傳統理論,就被稱為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只是研究 對象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無根本分 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繫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 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市場出清,即資源流動沒有任何障礙;完全理性,即消費者與廠商都是以利己為目的的經濟人,他們自覺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費者和廠商可以免費而迅速的獲得各種市場信息。
『伍』 怎麼用微觀經濟學知識證明外交部信息不對稱問題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有時也被稱為價格理論(PriceTheory),主要研究個體消費者,企業,或者產業的經濟行為,及其生產和收入分配..什麼是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對稱。微觀經濟學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的生產者、單個的消費者、單個市場的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消費上以獲得最大的滿足。同時,微觀經濟學還分析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使用的生產要素數量和利潤如何確定;生產要素供應者的收入如何決定;單個商品的效用、供給量、?需求量和價格如何確定等等。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微觀經濟學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進行的供給和收入分配。「微觀」是希臘文「μικρο」的意譯,原意是「小」。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一個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Pareto)有效的。.微觀經濟學的主要內容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數值的決定。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的資源取得最大的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作用,均衡價格的決定,考察市場機制如何通過調節個體行為取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與途徑。微觀經濟學也就是關於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它以價格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稱作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時,政府如何採取干預行為與措施的理論基礎。微觀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後逐步建立起來的。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盛行之後,這種著重研究個體經濟行為的傳統理論,就被稱為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只是研究對象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無根本分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繫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市場出清,即資源流動沒有任何障礙;完全理性,即消費者與廠商都是以利己為目的的經濟人,他們自覺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費者和廠商可以免費而迅速的獲得各種市場信息。
『陸』 解決信息不對稱的方法是什麼 關於微觀經濟學的簡答提。急求解
解決信息不對稱的方法有如下幾個具體辦法:
1、重復交易
這是最常用的辦法,適用於熟人圈子裡,和熟人做生意,往往不擔心被騙,因為這不會是一錘子的買賣,大家以後還會見面、還會合作,為了避免以後見面被逮住,也不會去互相欺騙。
2、第三方背書
這個辦法是通過中間人的擔保背書,例如淘寶賣家和買家之間的交易,通過平台來確保資金安全;
在國外,要去好的學校讀書,一般是要有推薦信的。學生在讀書時代,最直觀的就是他的成績,然而,國外很多學校同時很注重學生的品質,這時候,一個有社會地位的人,能夠寫一封推薦信,就比只看成績單更有競爭力。
3、增加附加成本
根據需求第三定律,只有質量好的產品,才配得上更高的附加值。反過來,附加值高的東西,產品的質量一般不會差。
一瓶紅酒如果用的是木質包裝,內襯保護精良,裡面還有附贈的小配件,這瓶酒大概就是好酒,起碼比那些散裝的紅酒看起來靠譜,否則就糟蹋了那些精美的包裝材料了。
一家公司的實力如何,看他辦公室的位置和裝修就知道了,雖然高檔裝修和中心位置也可能是空殼公司,但如果裝修很差,地理位置又偏,那這家公司肯定沒什麼實力。
4、提供質量保證
現在很多產品都實行三包政策:包修、包換、包退,當消費者對產品沒信心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實行三包政策,讓人們去試用一下,親身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5、延長保質期
賣家通過延保的選項,把那些對產品質量要求比較高的消費者篩選出來,讓他們承擔更高的費用,從而讓產品的生產成本和收益更加接近,這是解決了賣家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在社會政治、經濟等活動中,一些成員擁有其他成員無法擁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對稱。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貧乏的人員,則處於比較不利的地位。
不對稱信息可能導致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一般而言,賣家比買家擁有更多關於交易物品的信息,但反例也可能存在。前者例子可見於二手車的買賣,賣主對該賣出的車輛比買方了解。後者例子如醫療保險,買方通常擁有更多信息。
『柒』 信息不對稱市場的表現有哪些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回答
信息不對稱,市場機制有時就不能很好地起作用。缺乏足夠的信息,生產者的生產帶有盲目版性。比如權有些產品生產過多,而另一些產品生產過少。消費者的消費選擇也會出現錯誤,買錯錯誤的商品。具體的比如出售勞動力的工人比僱主了解其勞動力的高低。
『捌』 微觀經濟學的問題,信息不對稱的原因要求條理性專業性的回答
現有的管理營銷來方式導致信息不自對稱的問題。例如,買者對所購商品的信息的了解總是不如賣商品的人,因此,賣方總是可以憑信息優勢獲得商品價值以外的報酬。交易關系因為信息不對稱變成了委託——代理關系,交易中擁有信息優勢的一方為代理人,不具信息優勢的一方是委託人,交易雙方實際上是在進行無休止的信息博弈。
『玖』 微觀經濟學中,外部性、信息不對稱性對資源配置的影響(解釋 舉例)
由於市場中存在抄壟斷、外部性襲、公共物品、信息不對稱等因素,所以很難實現資源的最有配置,
外部性:指個人或企業的行動和決策使另一個人或一群人受損或受益的情況,而個人或企業沒有因其他人的受益獲得收益,也沒有因給其他人或企業帶來損失而受損。前者稱外部經濟、後者為外部不經濟。
外部經濟的情況下個人或企業的創造的受益小於社會受益,沒有達到資源的最有配置,(所謂資源的最有配置,供需均衡。例子:教育
外部不經濟條件下,企業的邊際成本小於社會的邊際成本,按照最大利潤化理論,邊際成本=邊際收益的原則,企業會擴大生產,增加產品的供給量,這種情況下也沒有達到資源的最有配置。
例子:企業污染
信息不對稱主要是指,買賣雙方所掌握的信息量不對等,例子:如二手車市場,買家和賣家對車子質量信息的不對稱,賣家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希望以平均價格賣出低質量的車,結果低質量車比重越來越大,價格越來越低,價格越低、車的質量越差,需求就越少,價格和需求越少,造成市場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