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融經濟學 資產組合問題
1) 0.2*(200/800)+0.1*(600/800)=12.5%
2) 相關系數=1/2=Cov(A,B)/(0.15*0.1)
Cov(A,B)=0.75% Beta(A)=(0.15*0.15)/0.75%=3
3) 不大確定,全部投資於B??內
供參考容
『貳』 關於金融經濟學
金融數學的核心是金融衍生物的定價理論,無論從經濟學還是數學都涉及較深的內容;期權定價模型:BlackSeholesMerton理論---這是所有金融數學理論的核心
金融數學,又稱數理金融學等,是利用數學工具研究金融現象,通過數學模型進行定量分析,以求找到金融活動中潛在的規律,並用以指導實踐。金融數學是現代數學與計算機技術在金融領域中的結合應用。目前,金融數學發展很快,是目前十分活躍的前言學科之一。金融數學的發展曾兩次引發了「華爾街革命」。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馬克維茨提出證券投資組合理論,第一次明確地用數學工具給出了在一定風險水平下按不同比例投資多種證券,收益可能最大的投資方法,引發了第一次「華爾街革命」。 馬克維茨也因此獲得了1990年諾貝爾經濟...
追問:
模型的形式,這些東西我是知道的,具體的模型是什麼樣的!
回答:
金融經濟學中的數學模型包括:證券投資組合模型 、資產組合的預期收益模型 、資產組合的方差模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期望方差模型、線性規劃模型等..
反映經濟數量關系復雜變化的經濟數學模型,可按不同的標准分類。
(一)、按經濟數量關系,一般分為三種:經濟計量模型、投入產出模型、最優規劃模型
1、經濟計量模型反映經濟結構關系,用來分析經濟波動的原因和規律,是一種社會再生產模型。
2、投入產出模型反映部門、地區或產品之間的平衡關系,用來研究生產技術聯系,以協調經濟活動。
3、最優規劃模型反映經濟活動中的條件極值問題,是一種特殊的均衡模型,用來選取最優方案。
(二)按經濟范圍的大小,模型可分為:企業的、部門的、地區的、國家的和世界的五種。
1、企業模型一般稱為微觀模型,它反映企業的經濟活動情況,對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有重大意義。
2、部門模型與地區模型是連結企業模型和國家模型的中間環節。
3、國家模型一般稱為宏觀模型,綜合反映一國經濟活動中總量指標之間的相互關系。
4、世界模型反映國際經濟關系的相互影響和作用。
(三)按數學形式的不同,模型一般分為線性和非線性兩種。
1、線性模型是指模型中包含的方程都是一次方程。
2、非線性模型是指模型中有兩次以上的高次方程。
3、有時非線性模型可化為線性模型來求解,如把指數模型轉換為對數模型來處理。
(四)按時間狀態分,模型有靜態與動態兩種:
1、靜態模型反映某一時點的經濟數量關系;
2、動態模型反映一個時期的經濟發展過程,含有時間延滯因素。
(五)按應用的目的,有理論模型與應用模型之分,是否利用具體的統計資料,是這兩種模型的差別所在。
(六)按模型的用途,還可分為結構分析模型、預測模型、政策模型、計劃模型。
此外,還有隨機模型(含有隨機誤差的項目)與確定性模型(不考慮隨機因素)等等分類。這些分類互有聯系,有時還可結合起來進行考察,如動態非線性模型、隨機動態模型等等
『叄』 金融經濟學概念「前沿邊界投資組合」是什麼意思可以講講嗎謝謝
有效前沿指收益相同風險最小或風險相同收益最大的組合。有效邊界是用來描述一項投資組合的風險與回報之間的關系,在以風險為橫軸,預期回報率為縱軸的坐標上顯示為一條曲線,所有咯,在這條曲線上的風險,回報組合都是在一定風險和最低風險下,可以獲得最大回報。這個概念,主要追求的是風險最小,收益最大。或者風險相同,收益最大。要留有一定的邊界,也就是說實際價值和內在價值與價格的順差,只有當股票合理價值被低估的時候才存在安全邊際和安全邊際為正。安全邊際不能保證能避免損失,但能保證獲利的機會比損失的機會更多。
『肆』 金融經濟學的分類
傳統金融理論
傳統金融理論對經濟主體的偏好和金融資產的收益率的概率分布狀況都有著嚴格約束的假設。這些嚴格的約束導出了一個著名的理論框架,即經濟主體對金融資產的選擇主要依據資產收益的平均值和方差程度。由這個理論框架所直接推導出來的理論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資產組合選擇的平均值一方差理論(themean—variance analysis)。1955年,現代「共同基金定理」的思想之父——馬克維茨(M·Markowitz)最先對現代資產組合理論進行了探索。按照該理論,由於投資收益是不確定的,故通常用概率函數來刻畫投資收益可能出現的各種結果,用資產的實際收益率對預期收益率的背離程度來測度資產收益的不確定性,即風險。基於這種收益與風險的理念,投資者運用效用最大化的決策准則,在所有可能的投資方案中集中求出投資決策的最優解。
套利定價理論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揭示出了在資本市場達到均衡時資產收益(資產定價)的決定機制。但是,該模型基於眾多的假定,其中一些假設與現實不甚吻合,並且一些經驗結果與模型相悖。這就促使人們去建立新的金融經濟學理論。
斯蒂芬·偌斯(Stephen·A·Ross)於1976年提出了一種新的資本資產均衡理論。這就是金融經濟學的第二種研究方式,被稱為套利定價理論(ArbitragePricingTheory,APt)。該理論認為風險可由幾個因子產生,而不像CAPM那樣基於一個風險因子,這與許多經驗結果相吻合。並且,CAPM是APT的一個特例,後者的假定又大大少於前者的假定。因此,普遍認為,APT是CAPM的一個較好的替代理論。
公司融資結構理論
金融經濟學第三個方面的文獻集中於討論公司的融資結構問題(TheFinancialStructure)。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1956年在《美國經濟評論》上共同發表的「資本成本、公司融資和投資理論」(MM定理),標志著現代公司融資結構理論的形成。它所揭示出來的無關性結果與我們的常規性思維相矛盾。我們甚至可以斷定,在公司融資結構理論方面將不再會有其他類似的與常規思維相差程度如此之大的理論結論。因此,MM定理居然認為,公司的融資結構及其股息政策對公司的價值毫無影響。畢竟,我們通常都認為,融資結構對一個公司的成功來說很關鍵,並且股票市場對一個公司的股息政策相當敏感。
MM定理發現的重要性曾經被廣泛地誤解了。MM定理固然指出了公司融資結構的無關性,然而它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含蓄地引導了人們開始去認識所有建立在完全金融市場假設的基礎之上的模型的不足。它不僅驅使人們不去接受公司融資人員的有關建議,而且指出了這些建議所賴以成立的理論基礎的不足之處。
金融市場不完全性理論
金融經濟學第四個方面的發展就是關於金融市場的不完全性(incompleteness)的研究。進入90年代以來,信息經濟學正式被引入對金融市場和金融制度的研究,標志著現代金融經濟學進入了——個最新的發展階段,也是現代金融經濟學的最新發展成果。這方面的文獻都試圖放棄完全市場難題中的某——條件,比如條件之一——存在可供單個的金融索償權交易的一系列市場。而關於市場不完善的假設與完全市場難題的一個根本性的分歧在於關於信息不對稱的假設之上。由於允許經濟主體擁有不同的信息,他們相關的行為改變了,由此市場交易難題的基本方面也隨之改變了。當經濟主體不能夠觀察到貿易的標的物或者不能觀察到市場上所有其他人的行為時,市場交易就變得相當困難了。有關不對稱信息的文獻已經研究出了在有借款意願的人和有貸款意願的人之間所存在的最優制度安排。在這里,有借款意願的人和有貸款意願的人所接受到的信息並不是一樣的。
不對稱信息的介紹為激勵問題的研究開辟了道路。一旦契約雙方不能以相同的成本獨立地觀察到金融市場上的信息,那麼,其中的一方就會有假裝的傾向。他通過假裝,從而誘導另外一方去作出與其自身利益相反的決策。這種類型的激勵問題破壞了金融市場上契約的原本內在運行機理,進而使得建立在對相互利益的期待基礎上的市場交易無法成立。簡言之,激勵問題可能導致市場的關閉。同時,激勵問題又會刺激其他類型的制度安排的發展,這些制度安排主要功能將是充分吸收和控制信息問題。
『伍』 金融經濟學前七章知識點
金融經濟學前七章:
第1章一般經濟均衡
第2章無套利定價理論
第3章期望效用理論
第4章風險回厭惡分析答
第5章隨機占優
第6章投資組合選擇理論
第7章兩基金分離定理
所謂金融經濟學,它就是一門研究金融資源有效配置的科學。雖然,金融資源(也稱金融工具)的形態有多種多樣,有貨幣、債券、股票,也有它們的衍生產品,它們所帶來的收益和風險也各不相同,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人們擁有它們不再是像經濟學原理所描述的那樣是為了想從使用這些「商品」的過程中得到一種滿足,而是希望通過它們能在未來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從而在這種能夠直接提高自身物質購買力的「金融資源配置」過程中得到最大的滿足。
『陸』 金融經濟學問題
我又來了==
再次申明,由於我本科和研究生都在美國學習,所以部分名詞解釋定義可能理解與中國教材的有偏差。
該題的意思是不是:apply the law of one price to the bonds market, all bonds investors have the sa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term strucutre of interest rates?
如果是這樣,那我個人感覺這個說法。。有點模稜兩可。利率期限結構是指某個時點不同期限的即期利率與到期期限的關系及變化規律,根據市場上不同期限的債券,我們的的確確能得到這根曲線。
但是利率期限結構不僅僅關於時間t,還和流動性偏好假說有關。根據流動性偏好理論,不同期限的債券之間存在一定的替代性,這意味著一種債券的預期收益確實可以影響不同期限債券的收益。但是不同期限的債券並非是完全可替代的,因為投資者對不同期限的債券具有不同的偏好。遠期利率除了包括預期信息之外,還包括了風險因素,它可能是對流動性的補償。影響短期債券被扣除補償的因素包括:不同期限債券的可獲得程度及投資者對流動性的偏好程度。在債券定價中,流動性偏好導致了價格的差別。
這個對於不同的投資者來說是不同的。所以我覺得。。很難說這個說法完全錯,個人感覺不太完整。
『柒』 金融經濟學風險名詞解釋
金融學上的風險表示收益的不確定性。(注意:風險與損失的意義不同)。由回統計學上知道,所答謂不確定就是偏離正常值(均值)的程度,那麼,方差(標准差)是最好的工具。;例:假定投資於某股票,初始價格1 0 0美元,持有期1年,現金紅利為4美元,預期股票價格由如下三種可能,求其期望收益和方差。;注意:在統計學中,我們常用歷史數據的方差作為未來的方差的估計。對於t時刻到n時刻的樣本,樣本數為n的方差為;(4)風險溢價(Risk Premium)
超過無風險證券收益的預期收益,其溢價為投資的風險提供的補償。
無風險(Risk-free)證券:其收益確定,故方差為0。一般以貨幣市場基金或者短期國債作為其替代品。
例:上例中我們得到股票的預期回報率為14%,若無風險收益率為8%。初始投資100元於股票,其風險溢價為6元,作為其承擔風險(標准差為21.2元)的補償。;(5) 風險厭惡(Risk aversion)、風險與收益的權衡;均值方差標准(Mean-variance criterion)
『捌』 金融經濟學干什麼的
金融學有很多基礎課程,金融類專業都會學。金融經濟學側重的金融市場方面的知識,比如一些資產定價理論、投資組合理論等。所以金融市場學、投資學以及資產定價理論等都是金融經濟學的主打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