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經濟學家詮釋「生產率邊界」
生產率抄邊界即生產可能性曲線,它是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在現有的技術和資源條件下能夠最大限度地生產的產品的各種組合。它可以用Y=AF(L,K)表達。
它有兩個特徵:1、遠離遠點,這表明一國擁有的資源越多,技術越好,那麼生產可能性曲線越遠離原點,一國生產的物品和勞務越多;2、凹向原點,這是因為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在資源與技術既定時,多生產一單位某種產品就要少生產某些單位另一種產品的數量。為多生產一單位某種產品所放棄的某些單位另一種產品就是多生產一單位某種產品的機會成本。由於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機會成本是越來越大的,這意味著曲線的斜率也越來越大,最終趨於無窮。
生產可能性曲線反映了資源稀缺性與選擇性的經濟學特徵,主要用來考察一個國家應該怎樣分配其相對稀缺的生產資源問題。
『貳』 經濟學上的短期,長期和特長期的概念是什麼生產者均衡的條件是什麼生產可能性邊界的特點是什麼
生產可能性邊界
表示一個經濟在可得到的生產要素與生產技術既定時所能生產的產量的各種組合。經濟可以在生產該邊界線上或該邊界之內的任何組合。在經濟資源既定時,邊界線以外時不可能實現的,以內是無效率的。
生產者均衡的條件
在短期中,均衡的條件是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即 MR = MC
長期均衡的條件是: MR=AR=MC=AC (AR是平均收益,AC是平均成本)
經濟學里對長期短期沒有確切的概念,都是相對的而言的,
他的定義可從生產某種商品所需生產資料才能給定
長期是指所有的生產要素都可以改變,包括科技水平之類的。
短期則是指,一部分生產要素可以改變,另一部分不會改變。
還可從成本如短期考慮MC,而長期則TC,等等!!
『叄』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中的「生產可能性邊界」為什麼是外凸的,而不是內凹的
生產可能性邊界是用來說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資源與技術條件下可能達到的最大的產量組合曲線。
用機會成本來講, 生產可能性邊界凹向原點--也即問題中的外凸,說明隨著一種產品的增加,機會成本是遞增的。追根究底,這其實是由於生產函數對要素的邊際產量存在變化--先增後減--引起的。也可以說,是機會成本的遞增決定了生產可能性邊界凹向原點----也即問題中的外凸 。
至於,生產可能性邊界如何發揮作用決定生產最佳組合,要與預算線和效用曲線合在一張圖上看,三者的切點即是最優點--此時,在一定的預算約束下,A、B的生產替代率等於其價格反比,效用比也等於價格反比,在這一點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生產者生產組合最優化。
『肆』 經濟學中是不是有個生產邊界什麼的誰能解釋一下 謝謝
生產可復能性曲線
講的意思制就是說在資本和勞動力、技術一定的條件下,所能生產出來的兩種產品的組合。
曲線是外凸的,代表著邊際產品轉換率。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多生產一個產品所需要放棄的另一產品的數量。
外凸意味著邊際產品轉換率是遞增的,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多生產一個產品所需要放棄的另一產品的數量越來越多。
可進一步探討
『伍』 經濟學中無形的手和有形的手各自的邊界是什麼
學的不到位,這個邊界可能答不到點上,湊合看一下吧!我所理解的如下:
微觀經濟是靠無形的手(市場)去干預經濟
宏觀經濟靠有形的手(政府)干預經濟。
它們的需求曲線一般都向右下方傾斜,即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供給曲線會右上方傾斜,即價格上升,供給量增加。微觀和宏觀經濟學相同之處就是通過需求曲線和價格曲線決定價格和產量。它們有著相同的供求曲線形狀,它們的交點決定價格和產量。
區別:
1、 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
2、解決的問題不同。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即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以實現個體效益的最大化。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問題,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即研究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則是總量分析,即對能夠反映整個經濟運行情況的經濟變數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這些總量包括兩類,一類是個量的總和,另一類是平均量。
4、基本假設不同。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認為「看不見的手」能自由調節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宏觀經濟學則假定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調節經濟,通過「看得見的手」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
5、中心理論和基本內容當然也不同。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還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等。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還包括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等。
『陸』 金融經濟學概念「前沿邊界投資組合」是什麼意思可以講講嗎謝謝
有效前沿指收益相同風險最小或風險相同收益最大的組合。有效邊界是用來描述一項投資組合的風險與回報之間的關系,在以風險為橫軸,預期回報率為縱軸的坐標上顯示為一條曲線,所有咯,在這條曲線上的風險,回報組合都是在一定風險和最低風險下,可以獲得最大回報。這個概念,主要追求的是風險最小,收益最大。或者風險相同,收益最大。要留有一定的邊界,也就是說實際價值和內在價值與價格的順差,只有當股票合理價值被低估的時候才存在安全邊際和安全邊際為正。安全邊際不能保證能避免損失,但能保證獲利的機會比損失的機會更多。
『柒』 西方經濟學名詞解釋生產可能性邊界
生產可來能性邊界,也稱生自產可能性曲線。英文是pro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簡稱PPF。生產可能性邊界用來表示經濟社會在既定資源和技術條件下所能生產的各種商品最大數量的組合,反映了資源稀缺性與選擇性的經濟學特徵。
『捌』 生產可能性邊界 的 凹凸性代表什麼經濟學意義
一般是凹向原點,在既定的資源下生產如兩種物資的最大可能組合!凸向原點的是無差異曲線!代表效用無差異!
『玖』 什麼是PPC(經濟學)
PPC是:生產可能性邊界(Pro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PPF)
生產可能性邊界也稱生產可能性曲線(回proction possibility curve),也可稱為轉換線答。英文是pro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簡稱PPF。
生產可能性邊界用來表示經濟社會在既定資源和技術條件下所能生產的各種商品最大數量的組合,反映了資源稀缺性與選擇性的經濟學特徵。
生產可能性邊界主要用來考察一個國家應該怎樣分配其相對稀缺的生產資源問題。生產可能性邊界是用來說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資源與技術條件下可能達到的最大的產量組合曲線,它可以用來進行各種生產組合的選擇。
『拾』 用生產可能性邊界說明經濟學既要研究資源配置問題又要研究資源利用問
從邊緣內部到邊緣是個資源利用問題,內部是沒有完全利用,邊緣部分是完全利用了。而在邊緣上的移動,是資源配置問題,也就是資源如何配置以生產兩種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