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經濟學與生活 形成性考核冊作業二
這個回去找一些資料,好好看看
『貳』 電大《經濟學與生活形成性考核冊》3.什麼是gdp,如何去理解
GDP即英文來(gross domestic proct)的縮寫,是源指經濟社會(即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它是對一國(地區)經濟在核算期內所有常住單位生產的最終產品總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顯示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
生產過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和固定資產的磨損價值,但不包含生產過程中作為中間投入的價值;在實物構成上,是當期生產的最終產品,包含用於消費、積累及凈出口的產品,但不包含各種被其他部門消耗的中間產品。
不同國家間的GDP比較需要轉換各國貨幣,轉換方式主要有兩種:(1)使用各國貨幣的國際匯率轉換,或(2)根據各國貨幣與一選定標准(一般為美元)的購買力平價(PPP)。
『叄』 《經濟學與生活》作業四
答案一;「智豬博弈」 是一個著名博弈論例子。
講的是:豬圈裡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邊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豬圈的另一邊的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隻豬去踩踏板,另一隻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剛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到另一半殘羹。
那麼,兩只豬各會採取什麼策略?答案是:小豬將選擇「搭便車」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而大豬則為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於踏板和食槽之間。
原因何在?因為,小豬踩踏板將一無所獲,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對小豬而言,無論大豬是否踩動踏板,不踩踏板總是好的選擇。反觀大豬,已明知小豬是不會去踩動踏板的,自己親自去踩踏板總比不踩強吧,所以只好親力親為了。
「小豬躺著大豬跑」的現象是由於故事中的游戲規則所導致的。規則的核心指標是:每次落下的食物數量和踏板與投食口之間的距離。
如果改變一下核心指標,豬圈裡還會出現同樣的「小豬躺著大豬跑」的景象嗎?試試看。
改變方案一:減量方案。投食僅原來的一半分量。結果是小豬大豬都不去踩踏板了。小豬去踩,大豬將會把食物吃完;大豬去踩,小豬將也會把食物吃完。誰去踩踏板,就意味著為對方貢獻食物,所以誰也不會有踩踏板的動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讓豬們去多踩踏板,這個游戲規則的設計顯然是失敗的。
改變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為原來的一倍分量。結果是小豬、大豬都會去踩踏板。誰想吃,誰就會去踩踏板。反正對方不會一次把食物吃完。小豬和大豬相當於生活在物質相對豐富的「共產主義」社會,所以競爭意識卻不會很強。
對於游戲規則的設計者來說,這個規則的成本相當高(每次提供雙份的食物);而且因為競爭不強烈,想讓豬們去多踩踏板的效果並不好。
改變方案三:減量加移位方案。投食僅原來的一半分量,但同時將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結果呢,小豬和大豬都在拚命地搶著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勞者多得。每次的收獲剛好消費完。
對於游戲設計者,這是一個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獲最大。
原版的「智豬博弈」故事給了競爭中的弱者(小豬)以等待為最佳策略的啟發。但是對於社會而言,因為小豬未能參與競爭,小豬搭便車時的社會資源配置的並不是最佳狀態。為使資源最有效配置,規則的設計者是不願看見有人搭便車的,政府如此,公司的老闆也是如此。而能否完全杜絕「搭便車」現象,就要看游戲規則的核心指標設置是否合適了。
比如,公司的激勵制度設計,獎勵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權,公司職員個個都成了百萬富翁,成本高不說,員工的積極性並不一定很高。這相當於「智豬博弈」
增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但是如果獎勵力度不大,而且見者有份(不勞動的「小豬」也有),一度十分努力的大豬也不會有動力了----就象「智豬博弈」減量方案一所描述的情形。最好的激勵機制設計就象改變方案三----減量加移位的辦法,獎勵並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針對個人(如業務按比例提成),既節約了成本(對公司而言),又消除了「搭便車」現象,能實現有效的激勵。
許多人並未讀過「智豬博弈」的故事,但是卻在自覺地使用小豬的策略。股市上等待莊家抬轎的散戶;等待產業市場中出現具有贏利能力新產品、繼而大舉仿製牟取暴利的游資;公司里不創造效益但分享成果的人,等等。因此,對於制訂各種經濟管理的游戲規則的人,必須深諳「智豬博弈」指標改變的個中道理。
答案二:74歲的翁文輝生前是哈爾濱市一所中學的離休教師。一年前,被診斷患上了惡性淋巴瘤。今年6月1號,他被送進了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心外科重症監護室。
老人住院67天,住院費用總計139.7萬元。病人家屬又在醫生建議下,自己花錢買了400多萬元的葯品交給醫院,作為搶救急用,合計耗資達550萬元。高昂的醫葯費並未能挽回病人的生命。
哈爾濱天價葯費事件暴露醫療監管驚人漏洞
哈爾濱天價醫葯費事件經媒體披露後,引起社會各界強烈關注。這一事件集中反映了當前醫療衛生體制的弊端,凸顯了當前一些政府部門對醫療機構疏於監管的問題,亟須引起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在患者翁文輝家屬披露的天價收費單里,人們看到了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創造的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醫學奇跡」,變相收費、重復收費、過度治療等違規行為在這家醫院可謂登峰造極。
天價醫葯費事件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它只不過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醫院亂收費的一個極端事例。
近年來,一些醫院在改革進程中,逐漸背離了公益性質,把商品市場中的利潤最大化原則奉為圭臬,利用現行以葯養醫體制,盲目追求高收入。一些醫院將創收指標分解到科室,科室再分解到醫生。一些醫生為了私利,置職業道德於不顧,對患者開大處方、重復檢查、濫用葯物、強制服務,大大加重了患者及家屬的經濟負擔,嚴重侵害了患者的利益。
這些違規行為為什麼頻頻發生?主管部門監管不力,對醫療機構重扶持、輕監管,無疑是一個重要原因。在一些地方,衛生行政和價格主管部門對醫院的違規收費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群眾舉報或自身發現的問題查處不力,使一些醫院有恃無恐、膽大妄為。而監管不力,早已滋生了一系列弊病,如葯品回扣、醫生收受紅包等等。
實行市場經濟,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絕不意味著政府可以放任不管;恰恰相反,政府應該根據法律程序,更多、更好地監管市場。同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衛生事業固然需要引入市場機制,但是,不論醫療體制怎麼改革,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不能變。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讓老百姓看得起病,切實保障老百姓的健康權益,是各級政府不容迴避的職責。
為了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保證社會公平,必須切實加大政府對醫療機構的監管力度。這種監管是全方位的,包括改進價格管理制度,規范診療行為,整頓醫療價格秩序;推行價格和收費公開,提高收費透明度,保障患者及家屬的知情權;加強監督檢查,建立政府、行業、群眾相結合的監督機制,監督醫院提高服務質量。
重典才能治亂。對日益放肆的醫院亂收費行為,政府主管部門絕不能搞溫情主義,心慈手軟就是對違法行為的縱容。對那些情節嚴重的違法違規行為,一經查實,應該公開曝光,嚴肅追究直接負責人的行政、法律責任,其「三級甲等」之類的招牌也應該給它摘掉,讓醫院名聲掃地。
我們希望,通過天價醫葯費事件,有關部門能汲取教訓,舉一反三,加快建立健全醫療監管體制,為老百姓看病求醫撐起一把「保護傘」。
『肆』 電大《經濟學與生活》課程平時作業
在線幫你。
『伍』 《經濟學與生活》模擬試題二
材料:凱恩斯的理論創建至今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但它仍用來作為西方國家制定宏版觀經濟政權策的主要理論指導。當然,由於實踐經驗的豐富,加上幾代人的繼續鑽研,使得大家對這個理論的細枝末節以及相關的條件了解得更清楚了。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推廣和應用凱恩斯理論,相反,倒是防止他的理論被濫用。如果一種經濟原來處於正常運轉狀態;想工作的人都有工作做,機器設備都在滿開工作態,或者說,總需求和總供給大體上是均衡的。此時政府想使經濟進一步繁榮,再採用借債或發鈔票的辦法增加開支,造成總需求超過了總供給。此時生產已無潛力可挖。更多的購買力尋求供應有限的商品,結果必然導致物價水平全面上升,引起混亂。
根據材料,分析其中所蘊含的有關宏觀經濟學的理論背景,並給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