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濟學的定義和要點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回運答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經濟學核心思想是物質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資源。
經濟學就是研究有限資源如何在不同用途中配置以保證社會做出最優經濟發展決策的社會科學。通過分析研究,經濟學者要找出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以採取相應措施來刺激或保持經濟增長而避免經濟衰退等等。
經濟學對世界的解釋是獨特而理性的,大到國計,小到民生,都可以找到經濟學理論的切入點進行研究。學習經濟學,讓他不僅對這個世界了解的更透徹了,而且也對自身的認識更加明晰。
經濟學專業培養具備比較扎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熟悉現代經濟學理論,比較熟練地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知識面較寬,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經濟學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資本論》、西方經濟學、統計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學說史、發展經濟學、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線性代數、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
Ⅱ 在西方經濟學中需求的定義是什麼
經濟學中需求是在一定的時期,在每個價格水平下,消費者願意並且能夠購買的商品數量。
需求可以分為單個需求和市場需求。
單個需求:指單個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
市場需求:指消費者全體對某種商品需求的總和。
(2)西方經濟學管理的定義擴展閱讀:
影響需求量的因素
需求規律的含義:當影響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變時,商品的需求量隨著商品價格的上升而減少,隨著商品價格下降而增加。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需求規律。只有向右下傾斜的需求曲線才符合需求定理。而吉芬商品與需求定理在邏輯上是不能並存的。
1、商品本身價格。(一般而言,商品的價格與需求量成反方向變動,即價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則反是。)
2、替代品的價格。當所謂替代品是指使用價值相近,可以互相替代來滿足人們同一需要的商品,比如煤氣和電力等。一般來說,相互替代商品之間某一種商品的價格提高,消費者就會把其需求轉向可以替代的商品上,從而使替代品的需求增加,被替代品的需求減少,反之亦然。
3、互補品的價格。所謂互補品是指使用價值上必須互相補充才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商品,比如汽車和汽油、家用電器和電等。在互補商品之間,其中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需求量降低,會引起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隨之降低。
4、消費者的收入水平。當消費者的收入提高時,會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則反是,劣等品除外。
5、消費者的偏好。當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強時,該商品的需求量就會增加,相反偏好程度減弱,需求量就會減少。
6、消費者的預期(對未來商品的價格以及對自己未來收入的預期)。當消費者預期某種商品的價格即將上升時,社會增加對該商品的現期需求量,因為理性的人會在價格上升以前購買產品。反之,就會減少對該商品的預期需求量。同樣的,當消費者預期未來的收入將上升時,將增加對商品的現期需求,反之則會減少對該商品的現期需求。
7、消費者規模。 當消費者的數量增加時,需求隨之增加,反之則少。
Ⅲ 西方經濟學的定義
最流行的,而且被普遍應用的定義
《博弈聖經》經濟學的定義;經濟學是輸贏與均衡在公共空間里的概念。
Ⅳ 西方經濟學是什麼
在西方經濟學中,經濟學家給經濟學下了各種各樣的定義,但對經濟的定義卻比較模糊。他們認為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自然是經濟,經濟這個最基本的概念是一個清晰自明的實體,對經濟無須下定義,故至今為止在西方經濟學中經濟一詞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由此導致他們對經濟學的定義也處於混亂狀態。我們只能從其對經濟學的定義中推測出經濟的「定義」。
1.經濟是指財富;
2.經濟是人類和社會選擇使用自然界和前輩所提供的稀缺資源;
3.經濟是指利用稀缺的資源以生產有價值的商品並將它們分配給不同的個人;
4.經濟是指人類生活事務;
5.經濟是指把稀缺資源配置到各種不同的和相互競爭的需要上,並使它們得到最大滿足;
6.經濟是指將稀缺的資源有效的配置給相互競爭的用途;
7.經濟是指個人、企業、政府以及其他組織在社會內進行選擇,以及這些選擇決定社會性稀缺性資源的使用;
8.經濟指社會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
9.經濟是指我們社會中的個人、廠商、政府和其他組織進行選擇,這些選擇決定社會資源被利用;
10.經濟是指在經濟活動中確定勞動、資本和土地的價格,以及運用這些價格配置資源;
11.經濟是指金融市場行為,金融市場將資本配置到其他經濟部門;
12.經濟是指收入分配,以及不損害經濟運行的前提下對人給予幫助;
13.經濟是指政府支出、稅收、預算、赤字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14.經濟是指經濟周期中失業與生產的波動,並改善經濟增長的政策;
15.經濟是指各國貿易模式貿易壁壘的影響;
16.經濟是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資源有效利用的方式;
17.經濟是指一定社會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經濟活動,經濟關系和經濟規律;
18.經濟是指有限資源在不同用途上的運用;
19.經濟是指資源配置的全過程及決定影響資源配置的全部因素。
Ⅳ 西方經濟學的定義
西方經濟學指產生並流行於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學範式,狹義指西方的經濟學範式,廣義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範式。西方經濟學與東方經濟學是不同的經濟學範式。西方的經濟學主要是範式概念,而不僅僅是地域概念。改革開放以來流行中國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也屬於西方的經濟學。
Ⅵ 西方經濟學里乘數的概念
乘數亦稱來倍數這個概念最源早是由英國經濟學家卡恩在1931年提出的。
乘數是指總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國民收入增加的倍數,或者說是國民收入增加量與引發這種增加量的總需求增加量之間的比率。
乘數主要有:
1.投資乘數。投資乘數是指,投資變動l單位引起國民收入變動多少。
2.政府支出乘數。政府支出乘數是指,政府支出變動1單位引起國民收入變動多少。
3.稅收乘數。稅收乘數是指,稅收變動1單位引起國民收入變動多少。
4.政府轉移支付乘數。政府轉移支付乘數是指,政府轉移支付變動1單位引起國民收入變動多少。政府轉移支付乘數與稅收乘數的值相等,是因為其也是通過影響消費支出來影響國民收入的,但是符號與稅收乘數相反。
5.平衡預算乘數。平衡預算乘數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時以相等數量增加或減少時國民收入變動對政府支出變動的比率。
6.對外貿易乘數。對外貿易乘數是指,出口變動l單位引起國民收入變動多少。
Ⅶ 西方經濟學中收益的定義是什麼
收益的含義
1、總收益(TR):廠商銷售一定量商品的全部收入。
2、平均收益(AR):廠商銷售每1單位商品的平均收入。
3、邊際收益(MR):廠商每增加銷售1單位商品所增加的收入。
TR=AR·Q
AR=TR/Q
MR=△TR/△Q=dTR/dQ
社會收益是指社會從某項生產和消費活動得到的全部收益。
社會收益
=
私人收益
+
外在收益
Ⅷ 西方經濟學怎麼定義價格和價值的
價格是商品同貨幣交換比例的指數,或者說,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格是回商品的交換價值在流通答過程中所取得的轉化形式。
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或抽象的人類勞動。它是構成商品的因素之一,是商品經濟特有的范疇。
價格的職能有:
(1)標度職能。
即價格所具有的表現商品價值量的度量標記。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勞動時間是商品的內在價值尺度,而貨幣是商品內在價值尺度的外部表現形式。貨幣的價值尺度的作用是藉助價格來實現的,價格承擔了表現社會勞動耗費的職能,成為從觀念上表現商品價值量大小的貨幣標記。
(2)調節職能。
即價格所具有的調整經濟關系、調節經濟活動的功能。由於商品的價格和價值經常存在不相一致的情況,價格的每一次變動都會引起交換雙方利益關系的轉換,因而使價格成為有效的經濟調節手段和經濟杠桿。
(3)信息職能。
即價格變動可以向人們傳遞市場信息,反映供求關系變化狀況,引導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決策。價格的信息職能,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形成的,是市場上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