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是什麼
1、經濟學基本理論是作為經濟學科學體系的出發點的公理、由科學的經濟學公理推導出來的經濟學定理。不同的經濟學範式有不同的經濟學基礎理論,但只有科學的經濟學才有經濟學基本原理。
政治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一般均衡論,對稱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對稱平衡論。對稱平衡論是經濟學的最基本原理。
2、以一般均衡理論、配置經濟學、價格經濟學為基礎理論、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經濟人」假設為理論出發點、以私有制為經濟基礎、以價格機制為市場的核心機制。
3、以競爭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以博弈為經濟主體的行為方式、以利潤最大化為微觀經濟的最終目標、以GDP經濟規模最大化為宏觀經濟的最終目標、以線性非對稱思維方式和還原論思維方法為方法論特徵、擅長數量分析。
經濟學核心思想是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
經濟學的發展曾經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經濟學起源於古代中國經濟思想、希臘色諾芬與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
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中國經濟學家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逐步由政治經濟學向科學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理論體系和實際應用不斷完善。
經濟學核心思想是通過研究、把握、運用經濟規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最大限度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與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Ⅱ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框架
微觀經濟學抄的核心是「襲價格機制」。消費者選擇理論解釋了「需求曲線為什麼向下」,廠商理論解釋了「供給曲線為什麼向上」,完全競爭市場理論在供求曲線的基礎上,構建了「比較靜態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價格管制、稅收、補貼、貿易等政策對價格、交易量和福利的影響。
然而,之前完美的價格機制,會因為三方面原因失靈。第一,競爭(博弈)結構存在壟斷、寡頭等時,價格機制會失靈,因此要研究非完全競爭市場,以及專注於「策略性相互依存」的博弈論;第二,存在信息不對稱時,價格機制會失靈,因此要研究信息經濟學,諸如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問題;第三,存在外部性時,價格機制會失靈,因此要研究外部性,諸如稅收與補貼的運用、科斯定理、公共品的提供等。
Ⅲ 經濟學基礎的目 錄
第一章經濟學概述1
第一節什麼是經濟學2
一、經濟學的兩個基本前提2
二、經濟學的定義
三、經濟體制4
第二節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7
一、微觀經濟學7
二、宏觀經濟學8
三、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關系9
第三節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方法10
一、均衡分析法10
二、邊際分析法10
三、經濟模型分析法10
第四節學習經濟學的意義11
一、為什麼要學習經濟學11
二、怎樣學習經濟學13
本章小結13
練習題14
擴展閱讀指南16
第二章供求與價格理論17
第一節需求理論18
一、需求、需求表與需求曲線18
二、影響需求的因素與需求函數18
三、需求定理21
四、需求量的變動與需求的變動21
第二節供給理論22
一、供給、供給表與供給曲線22
二、影響供給的因素與供給函數22
三、供給定理24
四、供給量的變動與供給的變動24
第三節均衡價格理論25
一、均衡價格的決定25
二、需求與供給變動對均衡價格的
影響26
三、政府限價與征稅的影響27
第四節彈性理論30
一、需求的價格彈性30
二、需求的收入與交叉彈性34
三、供給的價格彈性35
第五節運用供求與價格理論進行預測37
一、商品需求量預測37
二、商品價格變動趨勢預測37
本章小結39
練習題40
擴展閱讀指南42
第三章消費者行為理論43
第一節基數效用論44
一、效用的衡量44
二、邊際效用遞減規律45
三、消費者均衡46
四、消費者剩餘47
五、邊際效用理論的運用48
第二節序數效用論49
一、無差異曲線50
二、預算線51
三、消費者均衡53
四、新產品設計與無差異曲線53
第三節消費結構與恩格爾系數55
一、消費結構55
二、恩格爾系數55
第四節消費政策56
一、消費者權益及消費者基本權利56
二、保護消費者政策57
三、消費外在化的干預政策58
本章小結59
練習題59
擴展閱讀指南61
第四章生產理論62
第一節廠商概述63
一、廠商的主要組織形式63
二、企業的本質64
三、廠商的目標65
四、生產要素與生產函數65
第二節短期生產函數67
一、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67
二、邊際產量遞減規律69
三、短期生產的三個階段69
四、短期生產的決策區間70
第三節長期生產函數70
一、兩種生產要素投入的最優組合71
二、規模報酬與適度規模75
本章小結76
練習題77
擴展閱讀指南78
第五章成本與收益理論79
第一節成本概述80
一、幾組重要的成本概念80
二、成本函數81
第二節短期成本函數81
一、短期成本的分類81
二、各種短期成本的變動規律及其
相互關系82
第三節長期成本函數85
一、長期成本的分類85
二、規模經濟與學習效應88
第四節收益與利潤90
一、收益91
二、利潤91
本章小結93
練習題93
擴展閱讀指南95
第六章市場結構理論96
第一節市場結構概述97
一、劃分市場結構的依據97
二、市場結構的類型及特徵99
第二節完全競爭市場100
一、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100
二、完全競爭市場的需求曲線和
收益曲線101
三、完全競爭市場廠商的短期均衡
分析101
四、完全競爭市場廠商的長期均衡
分析103
五、完全競爭市場評價103
第三節完全壟斷市場104
一、完全壟斷市場的特徵104
二、完全壟斷市場的需求曲線和
收益曲線104
三、完全壟斷廠商的利潤最大化
分析105
四、壟斷廠商的定價策略106
五、完全壟斷市場評價108
第四節壟斷競爭市場109
一、壟斷競爭市場的特徵109
二、壟斷競爭市場的均衡條件110
三、壟斷競爭廠商的競爭策略110
四、壟斷競爭市場評價112
第五節寡頭壟斷市場112
一、寡頭壟斷市場的特徵112
二、寡頭壟斷市場形成的原因113
三、寡頭壟斷廠商的競爭策略114
四、寡頭壟斷市場評價116
本章小結117
練習題117
擴展閱讀指南119
第七章收入分配理論120
第一節生產要素市場121
一、生產要素的需求121
二、生產要素的供給122
三、生產要素收入形式122
第二節要素收入的決定122
一、工資的決定122
二、利率的決定125
三、地租的決定126
四、利潤理論127
第三節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衡量與
控制128
一、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衡量128
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129
三、收入分配平等化政策131
本章小結132
練習題133
擴展閱讀指南134
第八章市場失靈與政府幹預135
第一節市場失靈與政府幹預概述135
一、什麼是市場失靈136
二、什麼是政府幹預137
第二節壟斷與反壟斷138
一、壟斷造成的損失138
二、反壟斷措施138
第三節外部性140
一、什麼是外部性140
二、外部性的治理141
第四節公共物品145
一、什麼是公共物品145
二、公共物品的供給146
第五節信息不對稱148
一、信息不對稱與市場失靈148
二、信息不對稱的應對思路151
本章小結151
練習題152
擴展閱讀指南153
第九章國民收入的衡量與決定理論154
第一節國內生產總值154
一、什麼是國內生產總值155
二、國內生產總值的構成156
三、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與實際國內
生產總值159
四、國內生產總值與人均國內生產
總值160
第二節國民收入決定理論161
一、簡單國民收入決定模型161
二、乘數理論164
三、總需求-總供給模型165
四、總需求-總供給模型的運用166
本章小結167
練習題168
擴展閱讀指南169
第十章宏觀經濟政策170
第一節宏觀經濟政策概述171
一、宏觀經濟政策目標171
二、宏觀經濟政策工具172
第二節財政政策173
一、財政政策工具173
二、財政政策的運用176
三、自動穩定器177
四、財政政策的特點178
第三節貨幣政策179
一、貨幣政策基礎知識179
二、貨幣政策工具181
三、貨幣政策的運用185
四、貨幣政策的特點186
第四節相機抉擇186
一、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區別186
二、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組合
運用187
本章小結188
練習題188
擴展閱讀指南190
第十一章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191
第一節失業理論192
一、失業的界定與衡量192
二、失業的分類與成因193
三、失業的影響196
四、失業的治理對策197
第二節通貨膨脹理論198
一、通貨膨脹的界定與衡量198
二、通貨膨脹的分類與成因200
三、通貨膨脹的影響203
四、通貨膨脹的治理對策205
第三節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206
一、關於失業與通貨膨脹關系的
不同結論206
二、痛苦指數與不受歡迎指數209
本章小結209
練習題210
擴展閱讀指南211
第十二章經濟周期、經濟增長與發展
理論212
第一節經濟周期理論213
一、什麼是經濟周期213
二、經濟周期的成因214
第二節經濟增長理論218
一、什麼是經濟增長218
二、經濟增長的因素分析219
三、經濟增長模型221
四、經濟增長的代價223
第三節可持續發展理論224
一、什麼是可持續發展224
二、經濟可持續發展225
三、經濟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228
本章小結231
練習題231
擴展閱讀指南232
主要參考文獻234
配套資料索取說明236
Ⅳ 經濟學基礎第三章價格理論習題2,3,題怎麼做
價格理論是指在長期價格實踐中逐漸孕育出的理論,目前已經形成和發展為系統的價格理論體系。起初,人們對價格的認識還是很膚淺、零碎的,隨著經驗的積累和研究的深入,對價格的認識逐漸深化並系統化,價格理論也逐步得到發展。其發展過程可以分為古代價格理論的萌芽和形成、歐洲古典經濟學的價格理論、馬克思主義價格理論三個大的階段。現在,價格理論仍在不斷發展
價格理論的學派劃分:
從學派劃分來看,我們可把經濟學史上的價格理論分為勞動價值論學派、邊際效用價值論學派、供求均衡學派和斯拉法價格論學派等四個學派。
勞動價值論學派的學者有馬格努斯、配第、穆勒、馬克思也可以劃入這一學派。該學派認為,商品價格(價值)決定於生產商品的代價(如生產成本、勞動、社會必要勞動等)。
邊際效用學派的主要學者有門格爾、傑文斯、瓦爾拉斯、維塞爾等。該學派認為,商品價格決定於商品的效用(邊際效用)。
供求均衡價格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馬歇爾等學者。該學派認為,商品價格是由商品的供給和需求雙方的均衡點決定的。
斯拉法價格學派的代表人物是斯拉法。斯拉法認為,商品價格是由生產投入-產出關系和勞資分配關系決定的。
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已經成為當前主流的價格決定理論。例如,當前主要經濟學教科書都認為,在完全競爭市場下,短期內,商品價格是由供求均衡點決定的,長期內(長期競爭均衡時),商品價格等於長期平均成本的最低值。這一觀點,實際上可認為是馬歇爾《經濟學原理》中的「短時期內,效用對價值起著主要的影響作用,而在長時期內,生產成本對價格起著主要的影響作用」的現代版本。
Ⅳ 經濟學與價格學理論基礎中:點彈數=需求量增量/價格增量×價格變動前的價格/價格變動前的需求量
1、首先更正一下,樓主給出的公式是弧彈性公式,不是點彈性,內點彈性為(dQ/dp)*(p/Q);
2、在需求曲線容上,需求點彈性是不同的:
如圖:B為中點,需求點彈性為1,AB大於1,BC小於1,A點無窮大,C點為0;
對於需求曲線上任一點S,其點彈性為:SC/SA.
Ⅵ 用經濟學基礎理論看房地產走勢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所以房價是有漲有跌的。而現在需求旺盛,也就是需求大於供給,所以北上廣這些大城市的房價走勢一直向上,三四線城市庫存大於需求,所以房價偏低,但是整體而言,房價趨勢還是要上漲的。
Ⅶ 經濟學的基礎名詞解釋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對稱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
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
(7)經濟學基礎價格理論答案擴展閱讀:
經濟發展經濟發展相對於經濟增長而言,是發展經濟學核心概念。經濟發展指包括質量與數量在內的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不僅是數量的增長。隨著生產社會化、知識功能化與社會經濟化,經濟結構已經復雜化,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在內涵和外延兩方面逐步趨同,GDP增長已經不能真實反映經濟增長,即使經濟增長也離不開經濟發展,當今時代經濟增長只有抽象的意義;用GDP來計算經濟增長、衡量經濟發展已經落後於時代的要求。
經濟發展是價值的發展不是金錢的增長,是效益的發展不是效率的增長,是全面的發展不是片面的增長,是辨證的發展不是線性的增長。「經濟發展」概念把發展經濟學和增長經濟學區別開來,把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統一起來,把經濟學定位為發展經濟學,使發展經濟學成為一門科學。
Ⅷ 《初級經濟學》課程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D;2.A;3.A;4.D;5.C;6.C;7.B;8.C;9.C;10.A;11.C;12.D;13.B;
14.B;15.B;16.D;17.C;18.D;19.A;20.D;21.C;22.C;23.D;24.C;25.C。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E;2.ABCDE;3.BCDE;4.ABD;5.BE。
三、判斷題
1.×;2.×;3.√;4.×;5.√;6.√;7.√;8.×;9.×;10.×;11.×;12.√;
13.×;14.√;15.×。
四、名詞解釋
1.規范分析:指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基礎,提出一些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標准,研究如何才能符合標准。參見教材P9
2.均衡價格:指一種商品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相等,同時需求量和供給量相等的價格,是由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交點決定的。參見教材P17
3.價格—消費曲線:由於商品價格變化所引起的最佳購買的均衡點的連線。(參見教材P38)
4.邊際技術替代率:指在產量保持不變的前提條件下,增加一單位某種生產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種要素的數量。參見教材P51
5.邊際成本:指每增加一單位產品生產所增加的總成本,用MC表示。其公式:MC= 。參見教材P60
五、簡答題
1.學習西方經濟學的目的?借鑒西方經濟學應注意的問題?
學習西方經濟學的目的:第一,分析和考察現代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和實施的經濟政策,便於我們認識市場經濟的發展狀況、經濟和存在的問題;第二,加深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理解,提高我們的經濟理論水平,適應國際經濟的發展;第三,借鑒西方市場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作為我國制定經濟政策的參考依據,加速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
借鑒西方經濟學應注意的問題:第一,經濟條件與國情不同。屬於社會科學范疇的經濟學,其基本原理的產生與應用受不同社會、經濟、文化條件的限制;第二,假設的條件不同。西方經濟理論的基本假設為經濟人假設;第三,產權明晰。具有完全信息的假設這些假設在西方也不一定完全符合經濟發展的事實。參見教材P5-6
2.需求價格彈性的類型及影響因素
類型主要有:
⑴Ed>1,表明需求量的變動率快於價格的變動率,即需求量對價格變化反應強烈,稱為富有彈性。需求曲線斜率為負,其絕對值小於1。這類商品西方稱之為奢侈品,一般指高檔消費品。
⑵Ed=1,表明需求量的變動率等於價格的變動率,即需求和價格以相同幅度變動,稱為單一彈性,需求曲線的斜率為-1,這是一種特例,即屬特殊情況。 ⑶Ed<1,表明需求量的變動率小於價格的變動率,即需求量變化對價格變化反應緩和,稱為缺乏彈性。需求曲線斜率為負,其絕對值大於1。這類商品為生
Ⅸ 經濟學基礎:均衡價格理論及彈性理論的應用
手機打的不方便簡單點就。以玩具業為例: 1.製造玩具的原材料價格的波動會版直接影響到權價格同時也影響到購買力度。 2.玩具業內部的價格調控也會直接影響到購買力。 3.市場上同內商品價格以及數量也會間接影響銷售量。 4.國際市場的競爭與技術的革新在間接上是會影響銷售的。
採納哦
Ⅹ 凱恩斯宏觀經濟學是如何發展完善的
凱恩斯生活在自由放任的私人企業制度到私人壟斷過渡的英國。20世紀以後,作為自由放任的私人企業制度的英國,開始染上了今天被人們稱作的「英國病」。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由於**開支劇增,被迫中止了實行了多年的金本位制,隨之通貨出現迅速的膨脹。戰後,英國作為一個殖民大國、工業大國慢慢的衰落下來,並且在20年代初期,由於統治者的錯誤決策,英國本不景氣的經濟更顯蕭條:國內投資需求不振,失業人數急劇增加。面對龐大的失業人口問題,各種不同的 觀點也都紛紛涌現,其中主要包括以公共工程減少失業和以新古典學派為基調的反對用公共工程增加就業。20年代的「英國病」使凱恩斯比較早的考慮失業問題;而後金本位制恢復導致的後果又使其考慮通貨緊縮與失業增加的關系;公共工程問題使凱恩斯考慮了財政政策與失業之間的關系,這些雖然凱恩斯主義產生的直接社會原因,但還是為以後凱恩斯主義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這次大危機震撼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席捲了所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在經歷了長達4年之久的大危機之後,又陷入了長期的特種經濟蕭條中,西方國家稱這次大危機和接踵而來的特種蕭條為「30年代大蕭條」。在大蕭條期間,生產力遭到巨大的破壞,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產量大約倒退到1908—1909年的水平,倒退了大約20年,並在各國造成了多達四五千萬人的失業者。面對著空前嚴重的危機和失業,統治階級和統治集團不再欣賞那種否認危機和失業的 可能性的傳統經濟學,而是希望出現一種新經濟學,這種經濟學要承認危機和失業,但不要承認危機和失業的根源在於資本主義制度;要論證資本主義制度可以防治危機和失業,而不是要推翻資本主義制度;要提出防治危機和失業的辦法,而不要只是空泛議論;要攻擊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制度,而不允許任何轉向科學社會主義思潮的存在和蔓延。凱恩斯經濟學正是這樣一種符合統治階級和統治集團願望的心經濟學,它不僅是30年代大蕭條的直接產物,而且還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必然產物。
1936年凱恩斯出版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在《通論》中凱恩斯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實施的經濟干預政策進行了系統論證,從理論、方法和政策三方面對新古典經濟學進行了革命,並取而代之成為西方經濟學的正統學派,對西方經濟學界和西方國家**的經濟政策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的問世在大危機之後驚魂未定的西方世界引起了轟動,它推翻了傳統的經濟教義,自己形成一種新的經濟理論,凱恩斯經濟理論認為經濟中不存在生產和就業向完全就業方向發展的強大的自動機制,這與新古典經濟學中的薩伊法則相對,後者認為價格和利息率的自動調整會趨向於創造完全就業。此外,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強調宏觀總量分析和有效需求的重要性,還指出工資在向下調整方面有剛性,並且主張以國家干預政策代替新古典學派的自由放任政策。《通論》的
出版可以看作是凱恩斯主義產生的重要標志。當然,凱恩斯的經濟理論還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凱恩斯的短期靜態思想導致他誇大了長期經濟停滯的趨勢,他低估了技術變化的可能性及其可能激發的新的資本投資;在空間和時間方面,凱恩斯都是極度狹隘的;凱恩斯過於樂意接受浪費性的**開支,而且他對私人浪費性開支與公共浪費一樣持贊同態度。當然,在經濟思想史中,凱恩斯並不是唯一的為說服聽眾和讀者而誇大其思想的人。而他確實說服了他的聽眾和讀者,他的思想體系在所有的工業化國家中都逐漸成為正統的宏觀經濟思想。
新古典綜合派就是戰後經濟發展變化後,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新古典綜合派是在以薩繆爾森為代表的一批美國經濟學家的努力下,逐漸形成的宏觀經濟學。一系列在凱恩斯基本理論基礎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被綜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謂的「宏觀經濟學」。而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包括價格理論,消費理論,生產理論,市場理論以及分配理論和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則被冠以「微觀經濟學」的名稱。新古典綜合派是所謂的「凱恩斯革命」之後起初最有影響力的凱恩斯學派,又先後自稱「後凱恩斯主流經濟學」,由於西方世界出現的「滯帳」的存在使得「後凱恩斯主流經濟學」的
政策建議無法執行,它提出的補償性財政政策在失業與通脹並存時,會產生自相矛盾的後果,而這些也造成了該學派在原有的新古典綜合派的基礎上對新學派的觀點和理論加以綜合,形成了「現代主流經濟學的新綜合」。
新劍橋學派是現代凱恩斯主義的另一個重要分支。在理解和繼承凱恩斯主義的過程中,該派提出了與新古典綜合派相對立的觀點,試圖在否定新古典綜合派的基礎上,重新恢復李嘉圖的傳統,建立一個以客觀價值理論為基礎,以分配理論為中心的理論體系。並以此為根據,探討和制定新的社會政策,以改變資本主義現存在分配製度來調節失業與通貨膨脹的矛盾。
在20世紀70年代,凱恩斯主義致力於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多種並發症所採用的五種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人力政策以及社會政策。其中新古典綜合派強調前四種政策,而新劍橋學派則強調人力政策和社會政策,但這些只能稱作是「第二代凱恩斯主義」。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世界出現了嚴重的「滯脹」現象,凱恩斯主義由於不能解釋滯脹現象和解決滯脹問題,而受到了與其對立的主張自由經濟的學派的批評,凱恩斯主義無力應對現實和理論的挑戰而陷入困境,從正統經濟學寶座上跌落下來。20世紀80年代,一個主張**干預經濟的新學派——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在西方經濟學界嶄露頭角,以獨辟蹊徑的研究方法和新穎的理論觀點復興凱恩斯主義,並彌補了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一些缺陷,豐富和發展了現代宏觀經濟學。新凱恩斯主義不是對原凱恩斯主義的簡單因襲,而是對它進行批評、繼承和發展。
新凱恩斯主義繼承了原凱恩斯主義的基本信條,在三個命題上保持一致:第一,勞動市場上經常存在超額勞動供給;第二,經濟中存在著顯著的周期性波動;第三,經濟政策在絕大多數年份是重要的。簡言之,新凱恩斯主義繼承了原凱恩斯主義的基本信條。然而,在具體的經濟分析方法和經濟理論觀點上,新凱恩斯主義和原凱恩斯主義之間存在著重大差別。主要體現在新凱恩斯主義在分析中引入了
原凱恩斯主義所忽視的廠商利潤最大化和家庭效用最大化的假設,在經濟理論觀點上主要體現在非市場出清假設上。新凱恩斯主義以工資和價格粘性取代了原凱恩斯主義的工資剛性假設,並添加了原凱恩斯主義模型所忽略的兩個假設:①經濟當事人最大化原則(即廠商追逐利潤最大化和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②理性預期假設。新凱恩斯主義闡明了,在經濟中出現需求或供給沖擊後,工資和價格粘性使市場不能出清,經濟會處在非均衡狀態,即使有理性預期的存在,國家的經濟政策也將起到積極作用,能夠影響就業和產量。
新凱恩斯主義不是對原凱恩斯主義的簡單因襲,而是對它進行批評、繼承和發展。而新凱恩斯主義對原凱恩斯主義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三大市場理論」上,包括價格粘性論:新凱恩斯主義的價格粘性論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名義價格粘性論;而是實際價格粘性論。這為價格理論提供了微觀經濟學基礎;勞動市場論:新凱恩斯主義勞動市場論的關鍵性假設是工資粘性,歸納起來不外乎是兩類:一是名義工資粘性論;而是實際工資粘性論;信貸配給論:新凱恩斯主義信貸配給論從信貸市場中信息非對稱性出發,論述了利率和貸款抵押的選擇效應會導致信貸市場出現信貸配給,信貸市場會失靈,**干預有積極作用。從而拓展了信貸市場理論的研究領域,豐富發展了金融理論。
新凱恩斯主義通過對原凱恩斯主義的批評、繼承和發展,對現代宏觀經濟學產生可深遠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新凱恩斯主義在理論上進一步明確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發展方向,充實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理論內容;第二,新凱恩斯主義能夠在經濟研究中運用不同學派的分析方法,豐富了
現代宏觀經濟學的方法論;第三,新凱恩斯主義通過政策主張的調整,使宏觀經濟中政策面向實際,注重經驗檢驗。
凱恩斯主義從產生開始,經過不斷地發展與變革,最終形成的經濟思想和理論對現代經濟學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這些理論也將影響著各國的經濟決策,對整個社會的經濟社會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