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微觀經濟學稅收問題,求詳細解答
第二題供給曲線是平的
❷ 微觀經濟學政府增加稅收問題求解
征稅前,由需求曲線Q=260-60P和供給曲線為Q=100+40P,得均衡價格P=1.6,均衡數量Q=164
征稅後,供給曲專線為Q=100+40(P-0.5),即Q=80+40P,與需求屬曲線Q=260-60P解得,均衡價格P『=1.8,均衡數量Q』=152
政府稅收收入=0.5×152=76
社會福利凈損失=0.5×(164-152)×1/2=3,即哈伯格三角的面積。
❸ 微觀經濟學的征稅問題,求詳細解答
徵收10塊錢消費稅,需求方程不變Qd,供給方程是Qs=P-10+100~
Qd=QS P=155 Q=245 此時需求價格彈性E=dQd/dP X P/Q=31/49
完了~
❹ 微觀經濟學 稅收 稅負
對生產者者出售的商品每單位征稅t美元,在彈性隨價格變化的情況下,生產商分擔稅收為Ed/(Es+Ed)消費者分擔稅收為Es/(Es+Ed)。
❺ 微觀經濟學的稅收問題
你抄錯了
應該是:p1-p3=t-(p2-p1)
圖上p2-p3=t
❻ 微觀經濟學:稅收分擔
負稅人在復一定時期內由於國家制征稅而形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負擔。
稅負的主體是納稅人,如果是指一個國家的全部納稅人,稅負是指該國的全部稅負;如果是指一個國家的某一經濟組成部分、某一產業、某一階層、某一企業或者個人,那麼稅負是指國家。經濟成分、產業、階級、企業或個人的稅負。
(6)微觀經濟學稅收問題擴展閱讀
稅負的輕重與國家財政收入的多少、經濟調控的力度、政權的興衰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一直是稅收理論研究和稅制設計的重要課題。
國企繳納的稅款,實質上是國企創造的社會凈收入,與國企繳納的利潤一樣。社會主義國家國有企業的社會純收入是通過稅收在同一所有者內部分配的,不存在所有權的轉移。這與社會主義國家通過征稅轉移集體企業社會凈收入的一部分所有權,即集體企業失去一部分經濟利益的性質不同。
❼ 微觀經濟學稅收方面的疑問
雖然不是很了解,但我知道籌資是用來投資的;國家減少稅收,企業少繳稅,手中就專有錢了,就可屬以拿來做投資;用自己的錢投資屬於內部籌資。外部籌資一般有向銀行借款、發行股票等。
籌資的目的一般有:
(一)滿足企業創建對資金的需要
(二)滿足企業發展對資金的需要
(三)保證日常經營活動順利進行
(四)調整資金(本)結構
企業的活動一般就是籌資→投資→營運→分配利潤
❽ 微觀經濟學中的稅負問題的圖像
1.因為稅收不是價格 對廠商而言 構成價格的只有成本和利潤 對消費者來說 價格就是效用 而稅收都不符合這三者的定義 所以稅收不構成價格
2.價格是為了補償獲得效用而付出的 因此實際價格是不含稅的 這是第一個價格
3.這里的兩個價格其實是不同的意思 第一個你可以理解為 value 第二個是price
第一個價格是經濟學中真正要討論的東西 這個是受到供求關系影響的
而加上的稅收的價格 其中包含了人為的刻意因素 既不影響成本也不影響效用 從圖像上來說 稅收不能改變曲線的形狀 只能改變曲線的位置
好像有點拗口。。。不理解的地方指出來。。
❾ 微觀經濟學中稅收對均衡價格的影響的圖怎麼理解
微觀經濟學中稅收對均衡價格的影響的理解:
1.
在市場價格既定的情況下,對買者征稅時,因為買者比原來多支出,此時,一些邊際買者就會選擇退出市場。
2.
需求量減少,需求曲線向左移動。而此時供給並沒有因為需求量的變動而相應的調整(這也就是市場盲目性的表現),所以均衡點相比於在沒有稅收時下降了(市場規模縮小,這就是稅收的副作用)。
如:假設在沒有稅收之前的市場均衡價格是3塊,在引入稅收後(消費者買一個支付0.5元的稅收)的新均衡價格會下降,比如此時是2.8。則賣者相當於支付了0.2的稅,而消費者實際支付了0.3的稅價。稅收究竟更多的落在哪一方身上,具體要分析需求彈性和供給彈性,總的來說就是缺乏彈性的一方更多的承擔了稅收負擔。
❿ 微觀經濟學政府增加稅收問題求解
征稅前,由需求曲線Q=260-60P和供給曲線為Q=100+40P,得均衡價格P=1.6,均衡數量Q=164
征稅後,版供給曲線為Q=100+40(P-0.5),即Q=80+40P,與需權求曲線Q=260-60P解得,均衡價格P『=1.8,均衡數量Q』=152
政府稅收收入=0.5×152=76
社會福利凈損失=0.5×(164-152)×1/2=3,即哈伯格三角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