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
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談中國沒有貧富差距時這樣說:
1.基尼系數是怎麼算出來的?誰算出來的?這些人念過書沒有?他們做我的學生都沒有資格。
2.中國農民在近幾年改進了很多很多,差距已經是越拉越近了。這是很明顯的事,不曉得他們說兩極分化根據的是什麼資料。
記者:你是說,他們的計算方法是錯誤的?
3.張五常:很多農民(外出打工)賺了錢是不報稅的。你無從統計。你要去問他,他當然說自己窮啦!難道他會說自己賺很多錢么?但是你是可以看得到的,看他們家吃什麼飯菜,你就能看得到。看他們家有沒有電視就知道了。現在有多少農民家裡是沒有電視的?有電冰箱的你也可以看得到了。
本來上了一天的班,很累了,可是看了這一堆所謂的學者的沒有調查的言論,氣憤至極,想羅嗦兩句,好讓他反省一下。
我只就以上三點跟張教授的觀點進行一下探討,當然了以上這三點理論的生命周期是不會很長的,因為他即將進入一個非常不錯的陵園(普通百姓的言論當然就沒那麼幸運了,因為普通老百姓買不起墓地,連房子都買不起,只有那些沒事干琢磨怎麼用一些花哨的語言愚弄我們百姓的人才買的起。)哎,就讓我從這個簡單的例子(去世後的安葬分化)開始我的自白吧。我只就以上三點跟所謂的張秀才討論一下。
1。你說算基尼系數的人不配做你的學生。我倒想替人家說句話,誰想做你的學生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這里請注意兩個問題:第一:自大的問題,不要覺得誰都想著追捧你,跟隨你,以為自己是孔子呀,可笑,知道自大加一點念什麼嗎,不知道問問馬老先生,他若干年前就告訴我們中國人了。第二:資格問題,有沒有資格為人師表。中國有句古語,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不知道你的學問夠不夠為人師,書本上的東西不結合實際恩格斯好象不太同意,你的行能不能為世范也有待於考證,因為你的行為,你的語言只是好象在為一部分人自圓其說。
2。你說差距已經是越拉越近了。這是很明顯的事,不曉得他們說兩極分化根據的是什麼資料。我想說的事,你的這句話根據的是什麼資料,難道你的學識是靠資料堆積的嗎,那麼我勸你還是換份工作吧,那就是去賣報紙,雜志。更另人難解的是,你說「差距已經是越拉越近了」,真是另人厭惡。你了解多少,體會過普通百姓天天跟和尚似的吃素的滋味嗎,不要以為沒有這樣的人,告訴你,這樣的人不在少數,想必你吃過鮑魚吧,多少錢你知道嗎,夠戧。因為你到哪個內陸大學忽悠學生估計校長都會安排你到當地比較高級的飯店吃點喝點吧,誰掏錢你知道嗎,掏的誰的錢你知道嗎,可能你會說學校買單甚至學校簽單,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招待單)最終誰來買你知道嗎,想必你問紀檢委他們也不知道,因為這些單在他們那裡簡直是太渺小的事了,他們每天忙的不可開交(我很尊重他們,因為他們真正給國家做事),都是一些大的案子,這點小事他們顧不上。這些你了解過嗎,你們會剩下很多菜吧,肯定會倒掉,可是有多少人一輩子見都沒見過這些菜你又了解過嗎。難道這印證了我們的貧富差距在縮小嗎,你來內陸住的飯店比較舒適吧,你知道多少錢一天嗎,你知道現在有多少人一個月就幾百塊的薪水還要拿出1/3來交房租嗎,你到機場(很多人根本沒見過機場)時,沒有坐公交到你的賓館吧,公交車有多擠你知道嗎。我告訴你,你來大陸一天上千元的消費都是這些眾多吃炒餅面條,擠公交的人給你贊助的,你是不是還有一些貧富差距小的感覺呀。如果有,那你就沒理解我說的話,你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體制,也根本不配做老師,乾脆整個書報亭賣點雜志吧,那裡傳播小道消息比較合適(你得城管局有熟人,否則會不讓你擺的)。
3。張五常:很多農民(外出打工)賺了錢是不報稅的。你無從統計。你要去問他,他當然說自己窮啦!難道他會說自己賺很多錢么?但是你是可以看得到的,看他們家吃什麼飯菜,你就能看得到。看他們家有沒有電視就知道了。現在有多少農民家裡是沒有電視的?有電冰箱的你也可以看得到了。 我真的替你感到悲哀,還經濟學家呢,去過二手市場嗎,幾十塊的彩電見過嗎,很不錯的,這就是你所謂的富裕的象徵嗎,想必液晶壁掛在你家都不希奇了吧,我想請問你在賓館穿人家一雙襪子要多少錢,也得幾十塊吧,是啊,咱們沒有差距,消費的都是幾十塊的東西。這些奢侈品暫且不說,「但是你是可以看得到的,看他們家吃什麼飯菜」這句話我倒要跟你計較一下,他們吃的什麼你見過嗎,去過工地嗎,他們吃的什麼?去過任何一個大城市的小巷子嗎,那裡的人都吃什麼飯,我告訴你,很多從寫字樓里出來的人也都來這里吃飯,沒事出來走走,別整天悶在屋子裡,當然了你可以享受空調,知道有多少人夏天熱的睡不著覺,寧願跑到漏天哎蚊子咬去睡。還有你那個什麼10:1,11.2:1增長速度什麼的,掙的多了還不夠房地產投機人折騰的房價長的快呢,還得別得病,要是病了能去醫院的人那應該是富豪了,因為一般人根本看不起病,有個什麼病只能扛著。行了,不跟你羅嗦了,睡覺了,最後告訴你一句話,站著說話雖然不腰疼,但會被人唾棄的。
② 青年講師挑戰張五常 經濟學家與良心距離有多遠
>>由此進入經濟學家與良心的距離討論儲殷聲名狼藉的經濟學家們總試圖證明一個問題,那就是經濟學是經濟學,良心是良心,兩回事情。 在這個邏輯之下,他們坦然地面對一切憤怒的聲音,在他們看來那是層次不夠、智商不夠,不配當他們的學生的人的非理性、不科學的話語。 記得楊帆批判張五常的時候,我還很不以為然,認為楊先生太不規范,有點左傾加憤青的危險與瘋狂。但是現在看來,張五常的瘋狂似乎更令人發指。 他的幾段高論,既不學術也沒有良心。 1、張老漢說:中國沒有貧富差距,理由:那些農民工都隱藏收入了,經過他和他的學生調查研究,發現農民工都是偷稅的,所以你根本不知道他們掙了多少。所以中國哪裡有什麼貧富差距? 這個結論是誰調查的,是怎麼調查的,張經濟學家不說。經濟學家的偉大之處就是頂著常識滿嘴噴糞?去隨便一個工地問問一個農民工究竟能掙多少,再隨便去問問你的一個走狗學生可以掙多少,再捫心自問一下自己能掙多少,這不就很清楚了嗎? 相關文章:張五常否認中國嚴重兩極分化甚至說對於一個有起碼生活經驗,有起碼良知的人來說,這是個問題嗎? 但是這對於經濟學家來說,就是個問題,良心被狗吃了的人是做不好學問的。 張老漢言必稱科斯,自認為學問做的還是不錯的,科斯和他很熟。 看過圍城的人都知道,裡面也有一個和西方大師很熟的人。張老漢大概也的確問過科斯一個非科斯不能回答的問題:「coffee or tea」! 2、張老漢說,中國不能對越南「讓賽」,規定最低工資是「讓賽」。的確是啊,工資升了,勞動成本就增加了,國際競爭力就下降了,血汗工廠的利潤就降低了,老漢開工廠的朋友們就嗷嗷叫了。所以不能。所以要怎麼樣?繼續維持低水準的工資,殘酷的壓榨,最好的制度就是只維持基本生活的當代奴隸制?這樣勞動成本最低,張老漢的哥們掙錢最容易,經濟最繁榮,張老漢的增長理論最容易得到體現。但是這種經濟增長是誰的增長?老漢的經濟學是站在誰的立場上出發是很容易看出來的。老漢是不能有那些農民朋友的,很簡單,他們偷稅,隱瞞收入,哭窮。老漢這么有良知的人是不能與之為伍的,老漢的朋友是那些僱用打手看廠、賄賂官員免稅、積極促進經濟繁榮的人的。 這些經濟學家的朋友,是黑社會、房地產商、血汗工廠的所有者以及共享經濟繁榮的權力尋租者。他們已經很和諧社會了。老漢要做的,就是說明真相,這就是經濟學界的良心。 3、老漢說,中國農民收入增長最快,他們幾千年來從來沒有這么爽過。沒錯,農民雖然現在比較慘,但是以前更凄慘。因此農民不應有怨言對吧,否則就是刁民。20%的增長,老張又調查了,還大江南北。張老漢錦衣玉食的脾性還能大江南北呢?老東西四處花天酒地之後的確見到形勢不是小好,是大好。就算真有20%的增長,看看基數是多少。起點是多少。 老漢又說了,只要增長率高,就總可以追上,因此農民更不應有怨言。增長可以一直這樣繼續嗎?要知道,張老漢這樣的經濟學家為了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可是一直嗷嗷喊著不能漲工資呢。現在農民的經濟增長在怎麼來的,對於大部分靠打工、偷稅掙錢的農民來說,他們的收入是在被殘酷剝削之餘,冒著無勞保、無醫療的高風險搏命搏來的。別說是農民就是大部分的城裡人,他們的所謂繁榮生活,何嘗不是一個經不起任何意外的泡沫。一次拆遷、一場疾病就可以輕松地毀滅掉一切。 當然,張老漢不管這些的,這些他看不到。 良心有所欠缺的人,是看不見所有的角落的。 問題是大部分的人都只是生活在繁榮盛世的角落裡。 我們觀察世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立場都取決於我們的良心,甚至問題的本身都是良心的產物。比如當你覺得這是一個社會是否把農民當人的問題,在張五常看來就是最低工資削弱國際競爭力的問題。大家都是同樣真實的,張老漢也是,他不加掩飾地彰顯了他的立場,這是一種從切身利益出發,發自內心的貪婪,或是為主子鞠躬盡瘁的狗頭師爺的職業道德,這算不上什麼學術,無非是良心被狗吃了,還大膽而透明的說出來。 這就是中國經濟學界的真相。他們擺出一副為了真理不怕與群氓為敵的悲憤狀,你還真以為他們做了什麼對國計民生有利的大事?張老漢自己都承認,改革開放是鄧公做的,不是他做的,也不是他指導做的。 他們做了些什麼?那些讓經濟繁榮、發展,百姓改善生活的政策往往是那些不怎麼懂經濟的人靠著常識與良心摸出來的。 他們做了什麼? 教育產業化、醫療市場化、拉動內需、股市泡沫。所有禍國殃民的事情中,都有他們瘋狂的表演。 在經濟發達國家經濟學是個小學科,因為大家都知道社會的進步來源於自發秩序,來源於那些不懂經濟學家設計的人。 而在經濟不發達國家,經濟學卻成為一個顯學。所有的事情都是經濟學,所有的事情包括是不是挖祖宗的墳的事情,都可以被經濟學家說兩句。 這是一個過程,騙子在剛開始的時候總是很好騙的。現在已經越來越難騙了 我的一個朋友老想考經濟學的碩士,不客氣地說下,你能學到什麼呢?那些受過教育的經濟人,又究竟在經濟生活中體現出哪些優勢。 臉皮厚、能撒謊、會忽悠,這個不是靠學的,是靠天賦,就像張五常那樣。 那些經濟學家無非是想多收你的學費而已。 如果你真有所成,無非也是知道:經濟是經濟,良心是良心這個經濟學的學科真理。 當然,如果你真有所成,你一定會知道:一定要認識科斯,這個經濟學的成名法則。 曾經一個人大的海歸經濟學博士在一陣關於外國食物如何如何的經濟學報告之後,終於得意地說,科斯先生我是認識的,科斯先生很慈祥。 這是拿來鎮場子的。 你看張五常先生,無論說什麼、放什麼,總是要有意無意地說下「科斯如何如何」,這就是經濟學的大師風范,太有才了!
③ 張五常:經濟學需要學嗎麻煩告訴我
作者:張五常 好些年前發表過一篇關於科學與藝術的文章,黃永玉欣賞。該文大意說,今天的藝術家不容易或不可以教數百年前的。科學呢?今天的一個物理博士,大有資格教阿基米德、伽利略、牛頓等人,雖然天賦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計。新的科學知識,前人不知道,可教也。但今天的藝術大師,怎可以教三百多年前的侖布蘭特或百多年前的塞尚怎樣繪畫呢?死者復生 ,昔日的藝術大師可與今天的交流、磋商,也可以互相影響,但說到教侖布蘭特就會見笑天下。
理由簡單不過。藝術論風格,講感情,重視個人的純真表達。這些可以互相影響,但不可以教。可教的是技術,但昔日的藝術大師,既為大師,當然掌握了當時所知的技術。就算今天的技術工具不同,又怎樣了?不要相信藝術工具今不如昔這種廢話。除了一些製法失傳的樂器——如提琴——一般的藝術工具皆今勝昔。學書法,今天的文房四寶遠勝北宋,但有誰可以教米芾書法呢?說笑罷了。幾年前在莫扎特的故居見到他昔日常用的鋼琴,樣子可憐,購唱碟而聽其音,與今天的琴音相去甚遠,很奇怪莫老兄作得出那樣絕妙的音樂。今天有誰夠膽教莫扎特音樂,請都站出來! 轉談經濟吧。經濟是一門科學,要遵守科學的方法,掌握個中理論可以解釋世事。哲理上,經濟與自然科學沒有兩樣,不是表達感情的學問,與藝術很不相同。需要學嗎?學校在敎,學子甚眾。同樣,學校也教藝術,學子也眾。有趣的問題是,一個今天平庸的物理學家可以教昔日的伽利略而有餘,而區區在下那樣了不起,可否教二百多年前的史密斯呢?一些雕蟲小技——例如邊際分析——是可以的,但這些是技術上的小節,與經濟學的內容扯不上多大關系。你閉上眼睛,胡亂選一個現代曾獲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然後委任五個德高望重的專家投票,排列這諾獎得主與史密斯,以經濟學水平論高下,這位諾獎得主不容易獲得一票。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讓我幻想一下,幻想史密斯死而復生,今天要拜我為師。新潮經濟學我不懂,但二十世紀的經濟學主流,以馬歇爾為首的新古典傳統,橫考直考我還可以拿一百分。這是大教授的資格了。好了,明天早上史密斯要上課,二百多年的經濟學發展他一無所知,我可以教他什麼呢?我要怎樣備課才對? 教自己認為掌握得最稱意的需求定律嗎?恐怕他回應:「需求定律我沒有聽過,但我寫的《國富論》有哪一處違反了該定律呢?」教今天的學子認為我解釋得最高明的成本概念嗎?恐怕他回應:「是我發明的,為什麼要教我?」真麻煩。好,就教他不可能知道的邊際分析與等優曲線吧。殊不知教不到十多分鍾,他睡著了! 無可奈何,我轉為與史密斯這位學生研討,告訴他我證明了他的佃農理論是錯了的。他點點頭,說:「當時手頭上的資料誤導了我,否則我可以想出正確的分析來。」最後還是交易費用引起他的興趣,但半個小時後是他教我,不是我教他。 史密斯是二百多年前最偉大的經濟學者,如果復生,今天可能還是。他不會看得懂今天方程式多於文字的經濟學論著,也可能懶得學數,但對世事的洞察力與經濟解釋的感受,我要拜他為師。然而,史氏當年沒有受過經濟學教育,有的是受到休姆等同輩的影響,算不上是學過經濟理論。他讀書多,觀察入微,天賦超凡,日思夜想,就寫下了我今天還要跪下來的《國富論》。 跟著而來的李嘉圖,是個富有商人,沒有學過經濟學,是他之幸,讀過史密斯的巨著。李氏自己的經濟巨著,理論縱橫,錯的多,對的少,但重要的是提供了一個分析經濟整體的大模型,經過後人多番修改我們今天還在用。經濟作為一門有系統的科學,起自李嘉圖。再跟著而來的米爾,智商冠於人類,也沒有正規地學過經濟,據說他只花六個星期就完工的巨著,思想來去縱橫,作學生時我讀之再三,嘆為觀止。 不要誤會,我不是勸今天的學子不要讀經濟。我自己的經濟學是學回來的。當年是個好學生,考試可以參加世界大賽。然而,當年學得的種種技術與理論,百分之九十以上今天不管用。得到多位高人親傳,我學得而又用得著的,是怎樣看世界,怎樣掌握理念,怎樣判斷輕重,與興趣要向哪方面發展。復雜的理論學過很多,都用不著,用得著的都是簡單的。如果天分比我高,你可以像高斯那樣,完全不學復雜的理論。換言之,我從多位高人學得的,主要是一套有系統的經濟思維。這套系統起自史密斯,要體會,不容易白紙黑字地教,大學的正規課程沒有提及。 成都高小勇要出版一本自己的文集,其中不少與經濟有關,要求我寫這個序。我見他讀文學出身,沒有學過經濟,就想到「經濟學需要學嗎?」這個怪問題。小勇可能不知道方程式有左右之分,沒有考慮過曲線是曲還是直,但奇怪地他顯然掌握了那套有系統的經濟思維。因此,他懂得怎樣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世界。 無師自通,小勇編輯《經濟學消息報》多年,發掘了不少經濟散文寫得好的青年。三年來熟讀了我書分三卷的《經濟解釋》,難道等於李嘉圖讀了史密斯的《國富論》?不會那樣厲害吧。 經濟學需要學嗎?很難說。說過了,我自己的經濟學是學回來的。雖然用得著的只是其中一小點,而大有用場的那套有系統的經濟思維,是師友在課堂之外有意或無意間提點,或磋商,正規的大學課程找不到。今天不能肯定的,是如果當年沒有學過那麼多復雜但今天不管用的理論,我可能達不到以簡單理念來掌握那套系統的境界。 簡單說一句,經濟學是一套系統看世界。以正規的大學課程作為學習的准則,經濟學可以不學而達,也可以學而不達。學而達之的奇怪地不多見。
④ 《中國的經濟制度-經濟學家張五常剖析經濟改革》txt全集下載
中國的經濟制度-經濟學家張五常剖析經濟改革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