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經濟學的一個很基礎的問題
MC(邊際成本)是耐克曲線,就是一條勾形曲線。進過ATC(平均成本)的最低點。MC的形狀決定ATC先向下後向上。因為新ATC=(原來ATC+MC)*Q.當MC進過ATC最低點前,MC<ATC.ATC線當然下降。當進過最低點後,MC>ATC,每多生產一單位產品,就會有跟多的附加成本,平均下來ATC線當然下降。
LZ可能又要問為什麼MC是勾形曲線。單從勞動者僱傭的角度來說,因為下降回報定律。當僱傭的勞動者越多,達到一定程度後,總產量會下降。這是對資源過度佔有的結果。所以生產者的成本就會上升。其他的資源(土地,企業家管理,資本)也是同樣的道理。
在長期運作(LONG RUN)中,任何因素都是可以改變的,而長期運作的LRATC是無數個短期ATC最低點的連線,形狀上與短期差不多。在最初LRATC不斷減小到最低點的過程中,企業達到SCALE OF ECONOMY(好像翻譯為規模經濟)。在ATC最低點上,企業達到TECHNICAL OPTIMUM(技術上的最優化),而此時企業也達到經濟學所稱的PRODUCTIVE EFFICIENCY(生產效率)最大。。。而在ATC從最低點增加之後,就會到SCALE OF DISECONOMY(規模減小),因為管理上的問題。主要原因是成本增加。
不知道這些專業術語翻譯的對不對,LZ和各位同志見諒了。
『貳』 關於經濟學的問題,詳細問題如下,在完全競爭市場里為什麼LRATC=market price
首先腦海里存在兩個圖,supply demand圖和total cost那個圖。然後你問的這種情況一定要假設所有回企業都有答相同的cost,而且resources是無限量的不會因為多生產導致原材料價格上升的。然後分析:長期來看,企業可以自由進入或者退出一個市場。當價格高於ATC,就會有新的企業進入市場,增加市場的供給,supply curve右移,導致價格回到ATC的水平。如果價格低於ATC,長期來看企業就會exit,因為一直在虧損,企業的離開導致supply curve左移,價格上升回到ATC的水平。所以長期的P一定等於ATC。在這個時候所有企業的economic profit都是0,沒有企業有激勵enter or exit the market。但是之所以還有企業留在市場上,是因為我們的cost是opportunity cost,accounting cost是低於atc的,所以從會計角度企業的會計利潤為正。